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對與錯的真相:火車上的四人對話錄──我們如何更好地思辨?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對與錯的真相:火車上的四人對話錄──我們如何更好地思辨?

  • 作者:提摩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
  • 出版社:悅知文化
  • 出版日期:2024-06-10
  • 定價:390元
  • 優惠價:79折 30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08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2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暨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 以簡單易懂口吻, 引導我們走進一場關於真理的思辨 ★2015年出版後,再刷不斷,至今仍居英國亞馬遜大眾哲學暢銷榜★ ★已授權英、德、西、日、韓等多國語文★ ★王一奇(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周詠盛(哲普作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專文推薦★ 一本啟人深思的書。 一本幾乎沒有哲學術語的哲學書。 一本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展現邏輯魅力的書。 一本人人都可以讀懂的通俗哲學入門書。 莎拉:跟你爭論一點意義也沒有。什麼都不能動搖你對巫術的信仰! 鮑勃:有什麼事情可以動搖妳對現代科學的信仰嗎? 查克:恕我直言,你們兩位都對對方採取那種高人一等、「我是對的、你錯了」的態度。 莎拉:可是我的確是對的,他確實錯了。 鮑勃:鬼啦。我才是對的,她錯了。 鮑勃的腿因花園圍牆倒塌而受傷,他斷定是隔壁的老太太施加了巫術,才導致他受傷。莎拉認為圍牆倒塌要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巫術不過是迷信。查克認為他們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看法,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身上。最後上車的羅珊娜是一位邏輯學家,冷靜駁斥了眾人的主張。一場精彩的「爭辯」由此展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與人爭論時,許多時候根本無法說服彼此,不管爭論的內容為何,結果經常僵持不下,然而,使討論陷入僵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一方必然正確,另一方必然錯誤嗎?可以都對或都錯嗎?透過本書,你將能夠更加清晰及深入地思考抽象問題,並避免被膚淺的答案所蒙蔽。 【本書使用方法】 這本書就像一個思辨競技場,使用以下這些策略來閱讀,可帶來不同的思考及樂趣。 (1)發現自己所支持的立場 閱讀本書的時候,在多個針鋒相對的立場中,各位想必能發現自己所支持及反對的立場。想想自己如何能比書中對話者更好地辯護支持的立場,以及提出更好的論證反駁別人的立場。 (2)反對所有的立場 這聽起來有點奇怪,好像是為反對而反對,甚至要反對自己支持的立場,是不是有點矛盾?確實如此,但這是哲學討論中常用的一個促進思考的論辯策略。透過這個策略,當別人對你的反對意見有所回應時,你便能有所收穫;當你在自己支持的立場使用這個「反對」策略時,你也能看到別人是怎麼為其辯護的。 (3)選一個最弱的立場加以辯護 在閱讀的過程中,選擇一個看似最弱的立場來辯護,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猛烈挑戰,嘗試以一擋百,鍛鍊自己的論述力。 【專業推薦】 王一奇/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周詠盛/哲普作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林斯諺/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張玲瑜/思辨閱寫推手 不同形態的論辯方式及過程,在本書都有著相當豐富的展現,讀者必能從中見識到爭辯過程中的峰迴路轉,閱讀此書的樂趣之一便在其中。 ──王一奇/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在我看來,閱讀本書就有助於培養一種精神:承認信念差異,分享更多資訊,思考最佳版本,尋求長遠共識。無論是對社會或對個人,我們都需要這種溝通協商、問題解決的素養。 ──周詠盛/哲普作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提摩西.威廉森是當代英美分析哲學相當重要的一位人物,這本輕鬆易讀的哲學普及讀物將帶給沒有哲學背景的讀者一場精采的思辨之旅,而且是發生在火車上!威廉森回歸希臘哲人柏拉圖《對話錄》的寫作形式,利用少量的登場人物,並在有限的場景內引領讀者於虛構世界中展開哲學思辨。這本書當然比《對話錄》更好理解,對於想要鍛鍊邏輯推理、批判思考能力的讀者,這是一本相當值得推薦的「小說」。 ──林斯諺/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莊子不是魚,他真的有權利說魚是快樂的嗎? 如果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這兩種看法應該分高下嗎? 也許你會說:「這種見仁見智的事情,各自表述就好了。」絕對主義是粗暴的,而且,歷史上,這種價值上的絕對主義,已經讓很多人為之喪命。 真的嗎?各拜各的神,各信各的教,事情就解決了嗎?邏輯學家不以為然,她駁斥了價值觀的相對主義,認為價值觀存在著比較上的爭議,也有「真」與「假」的問題! 生而為人,我們可以不關心邏輯,但是邏輯就像是空氣,我們無法避免去接觸它。真理是越辯越明的,閱讀《對與錯的真相》,參與一場深刻的辯論,就像是做一次邏輯的深呼吸,實在讓人有難以言說的舒暢,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把思辨做得更好。 ──張玲瑜/思辨閱寫推手 【國外好評】 隨著對話進行,讀者真的能體會受過訓練的心智和思路清晰的價值──這本書運用了與許多人切身相關的普通例子,是本獨樹一格、引人入勝的邏輯入門書。 ──大衛.洛里默(David Lorimer),期刊《網路評論》(Network Review) 《對與錯的真相》是平易近人、給非專業人士的哲學主題入門書;與此同時,看到這些主題嵌入表面平凡的討論,專業人士也能從中得到樂趣。 ──卡塔琳娜.杜蒂爾.諾瓦埃斯(Catarina Dutilh Novaes),報刊《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這是一本嚴肅,卻充滿樂趣的書。 ──理查.拜倫(Richard Baron),部落格《分析與合成》(Analysis and Synthesis Blog) 這是一本彌足珍貴的入門書,討論豐富多變的知識主題,等待愛好者進一步探索。 ──馬修.本頓(Matthew A. Benton),書評網站《旁注》(Marginalia) 年度最佳書籍。 ──凱斯.米勒(Keith Miller),文學評論《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對與錯的真相》優點不勝枚舉。它活潑生動,又鞭辟入裡。有效探討多項重要的哲學議題,又不落俗套。不需任何學術背景就能閱讀。對於討論相關主題的大學課程,也可望大有幫助。 ──厄爾.康尼(Earl Conne),期刊《聖母大學哲學評論》(Notre Dame Philosophical Reviews)

目錄

寫給臺灣的讀者──繁體中文版序 推薦序 歡迎光臨思辨競技場/王一奇 推薦序 在沒有標準答案裡尋求更好的答案/周詠盛 第1站 調解的危險 第2站 真理的戰慄 第3站 傲慢的優勢 第4站 美德的邪惡

序跋

序/導讀 寫給臺灣的讀者──繁體中文版序 提摩西.威廉森/本書作者 很高興臺灣讀者能讀到這本書。我很榮幸曾兩度應臺灣哲學家之邀拜訪臺灣,以哲學為題發表演說。其中一場被地震打斷,不過我不敢妄稱那是因為我的構想有多麼驚天動地。除了享受臺灣人的溫情款待、飽覽壯闊的山脈和峽谷,我也親身體驗了臺灣哲學界的優秀水準。 這本書主要是為一般讀者, 而非專業哲學人士寫的。它假設讀者先前沒有研究過哲學,不過,我希望修習過哲學的人,也能在字裡行間挖掘到有趣的內容。 如果要我用一個詞說明這本書在講什麼,那會是「相對主義」。但何謂相對主義?這就是麻煩所在。這個詞沒有精確的定義──雖然很多人以為他們明白它的含意。那麼,為什麼要寫一本主題這麼不清不楚的書呢?因為它是當代文化和社會中,一股廣泛且影響深遠的趨勢被貼上的標籤。有人認為諸如「所有觀點同樣站得住腳」和「沒有絕對真理」之類的籠統口號就包含相對主義,而我們在酒吧聽到這些話的機率,可能不亞於大學研究室。全球逐漸為相對主義籠罩的一個跡象,就是《對與錯的真相》這本書已經譯為林林總總的語言:日文、韓文、波斯文、亞塞拜然文、土耳其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羅馬尼亞文、克羅埃西亞文,以及現在的繁體中文。目前也有一位劇作家正在改編劇本,如果幸運的話,或許會被拍攝為網路影集系列。而臺灣讀者比我更有資格闡明,相對主義在當代臺灣社會正以哪些形式展露無遺。 很多人受相對主義吸引是因為他們相信,不採納相對主義就是不包容。但我們也可以在前美國總統川普的顧問凱莉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所說的「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一語中,聽到相對主義的回音。康威是在二○一七年一月二十二日受訪時,用這個詞來為白宮發言人謊報川普就職典禮參加人數辯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也見到清楚區分真偽的重要性;哲學家應積極投入澄清的過程,不該拿相對主義的詭辯來混淆議題、使議題難上加難。 相對主義聽來像個哲學思想,但要加以解釋而不弄巧成拙,或搞到支離破碎,卻出奇困難。我們不能僅把它視為一種理論來評估,因為我們不知道該評估什麼。因此,嚴謹的哲學家一般不願意討論相對主義,除非以非常狹義的形式。但他們仍不斷在教導學生時碰到它。這不是令人滿意的情況。就算相對主義只是一種模糊的思想傾向而非精確的立場,它的影響力也大到值得廣泛的討論。 這個難題讓我想到可以用對話的形式探討相對主義。用這種方式,我可以讓一個人物扮演具有相對主義傾向的角色,就像在「野外」發生的情況,讓其他人物捲入其中,而不是只讓相對主義的「馴化」版本出現。我留給讀者猜測我對書中各個人物有多贊同(有些讀者猜錯唷)。一如現實生活的多數對話,這場對話也未能以充分的融洽和諧收場。 如英文書名《Tetralogue》(四人對話)暗示,這場對話有四個角色,不只兩個。理由是相對主義有一種「二階」的特性。它是在第一階發生意見不合(或明顯分歧)之後才變得切題,例如,針對川普就職典禮的參加人數、或世上有沒有神的看法陷入僵局,兩邊都改變不了對方的意見。這時相對主義進場,做為一種理解僵局的方法,而反相對主義則是另一條蹊徑。為了不要混淆第一階和第二階的面向,我請兩個角色做為第一階議題的例子,另外兩位人物則示範第二階議題,所以一共四人。 在英文版《對與錯的真相》出版後,一個朋友(美國公共哲學家)告訴我,出版這本書是錯的,因為它可能產生不良政治效應。他對於書中探討的哲學內涵並無異議。他反對的是,在這本給非學界讀者看的作品裡,我批判了許多政治進步派人士(不必要且錯誤地)堅信的哲學思維。他認為我該保持沉默。我不思悔改。雖然如果遭遇一連串不幸的條件,做出好的哲學論證確實可能產生不良政治後果,但這不是正常的情況。長久來看,哲學混淆不大可能為健全的政治價值觀提供穩固的基礎。它反而會給機會主義太多空間,以碰巧符合政客利益的角度重新詮釋。 另外,諸如包容等政治價值不能漫無限制;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其基本原理,我們就很難釐清該把界線設在哪裡。保有知識的誠實、拒絕自我審查,哲學家能為政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對哲學家而言,任意揣測政治後果是危險的指導原則。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概略背景。但還有一個相當獨特的起因。二○一二年夏天,我牛津家花園的圍牆倒了。那件事就成了這本書最初幾頁的靈感,不過沒有人受傷,我們也沒有怪罪鄰居就是了。如果你想知道坍塌的圍牆和它不幸的影響跟哲學有什麼關係,請讀下去囉。

內文試閱

「不同的觀點為什麼不能互相合作,代替競爭呢?」 莎拉:等會兒我一坐下來就要寫申訴信。沒有人帶頭,這世界就不會進步。「車廂裡塞太多人是很可恥的事……應該要用科學方法來預測乘客人數。」那裡有位子。噢,是鮑勃──這也太巧了! 鮑勃:莎拉,午安。 莎拉:我們多久沒見了!啊──你的腿!好可憐,怎麼會這樣? 鮑勃:我家花園的牆倒塌了。當時我正在牆邊種花,牆突然壓到我腿上。石膏得打好幾個月呢。 莎拉:太慘了,真替你難過。 鮑勃:我很少去我家花園的那一塊地。難得去一次,牆就倒了。 莎拉:真倒楣。 鮑勃:這跟倒不倒楣沒關係。 莎拉:怎麼說? 鮑勃:還記得住我隔壁的那個老太婆嗎?她最近惡毒地看了我好幾眼。 莎拉:你可能誤會了。她感覺對我相當和善,我慈善勸募的時候她也都會捐助。總之,她跟你花園圍牆倒塌有什麼關係啊? 鮑勃:關係可大了。 莎拉:你到底在說什麼? 鮑勃:她一直不喜歡我,一定是趁我在那裡的時候讓牆倒塌。對她可真方便呢。 莎拉:你該不會在暗示是她把牆推倒,壓在你身上吧?我完全無法想像她會幹那樣的事。何況她那麼弱小,推不倒牆的。 鮑勃:我可沒說是她把牆推倒。 莎拉:那你的意思是? 鮑勃:我見過她喃喃自語。 莎拉:每個人都有自言自語的時候。 鮑勃:那不是一般的自言自語,是別有目的的。 莎拉:她說了什麼? 鮑勃:我聽不到,但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莎拉:你把我搞糊塗了。 鮑勃:牆倒下來的時候,她急忙跑進她自己的花園裡查看,像是在確定牆真的倒在我身上。當然,她假裝很擔心。她得叫救護車,否則事情就太明顯了。 莎拉:所以囉,你剛也說了,牆倒的時候她人在她的屋子裡。倒塌時一定發出了轟隆巨響,任誰都會跑出來看發生什麼事的。我相信她跟你一樣吃驚。 鮑勃:有很多方法可以遠距離讓牆倒塌。 莎拉:用炸藥嗎?但那也太荒謬了吧。 鮑勃:是言語,強而有力的話語。 莎拉:噢,她是可以叫別人把牆推倒的,但你應該會看到共犯才是。 鮑勃:言語還有其他運作的方式。 莎拉:聽起來你好像在講咒語什麼的! 鮑勃:我就是在說這個。 莎拉:拜託喔,鮑勃,都二十一世紀了,我們知道那種東西是起不了作用的。就算你的鄰居也以為她有對你的牆下咒──這我確定她沒有,顯然也跟圍牆倒塌的真正原因無關。 鮑勃:那真正的原因是? 莎拉:那道牆看來要倒不倒有段時間了。上面的磁磚破舊不堪,所以雨水很容易跑進去,滲入裡面的牆壁,很多地方的砂漿也流失了。遲早都會塌的。 鮑勃:好,那為什麼偏偏選我在旁邊種花的時候坍塌?請解釋。 莎拉:牆為什麼剛好在那個時間塌,一定有百分之百純科學原因可以解釋。腐爛是平凡的物理過程,腐爛再腐爛,就會達到倒塌的臨界點。你只是很不幸的,碰巧決定在那個緊要關頭種你的花。 鮑勃:「碰巧」!那可沒有解釋到什麼。 莎拉:假如我們夠詳盡地知道所有精微的初始條件── 鮑勃:什麼意思? 莎拉:意思是可以描述在牆倒塌前,你的牆、你的腦和周遭一切事物的所有粒子和力場。假如我們知道那些,配合物理學定律,就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為什麼兩件事情會在同一時間發生。沒有什麼謎團。 鮑勃:科學可以解釋巧合,這話說起來簡單。但妳其實沒有提出任何科學解釋,妳只是宣稱有科學解釋。 莎拉:這不公平!你不能指望西方世界所有科學資源,都被集中用來解釋你園子裡的牆為什麼會倒。我又沒那麼武斷,只是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原則上可以提出科學解釋而已嘛。 鮑勃:妳希望我相信科學解釋?妳知道,妳也不是什麼都懂。我來給妳一個解釋(不可以講太大聲)。我的鄰居是女巫。她恨我入骨,她對我的牆施了巫術,下了咒語,要在我下一次人在牆旁邊時倒塌。這絕非巧合。就算妳有妳寶貴的科學解釋,原子分子什麼的,也只是技術細節。那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兩件事情剛好會在同一時間發生。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巫術。 莎拉:你沒有解釋你鄰居的喃喃自語是怎麼讓牆倒塌的。 鮑勃:誰知道巫術是怎麼運作的呢?不管那如何運作,那個老巫婆的惡意就是牆會趁我在旁邊時倒塌的原因。不管怎樣,我敢說妳也沒辦法解釋,我下定決心要種些花的念頭,是怎麼讓我的腳真的動起來,帶我走進花園的。 莎拉:科學家早晚可以解釋像那樣的事情。過去幾年,神經科學已經有長足進展,發現腦和神經系統是怎麼運作的。 鮑勃:妳對現代科學深信不疑,當然這麼說囉。我也敢說專業女巫已經可以解釋咒語的運作方式了。但她們不會到處張揚,因為那太危險了。我為什麼該相信現代科學勝過巫術呢? 莎拉:想想所有現代科學的證據,那可以解釋好多事情。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巫術是起得了作用的? 鮑勃:我園子裡的圍牆就是啦。 莎拉:不,我說的是真正的證據,比如在對照實驗中有顯著差異的結果,和科學提供的其他可靠資料形式。 鮑勃:妳知道以前女巫是怎麼遭到迫害,或得到應有懲罰的吧。很多人受嚴刑拷打,然後活活燒死。要是她們太過招搖,讓力量太過明顯,做出可能在法庭上被證明的事,這種悲劇就可能再次發生。妳覺得她們會重蹈覆轍、再次讓自己萬劫不復嗎?反正啊,巫術在科學圈子裡又不流行,有多少科學家願意冒著賠上學術聲譽的風險認真研究巫術,測試巫術是否起得了作用呢? 莎拉:現代科學都把人送上月球了。巫術做過什麼稍微可以媲美的事情嗎? 鮑勃:大家都知道,那段傳說中人類登陸月球的影片是在地球上的攝影棚拍的。省下來的錢都花到軍事上了。更何況,誰說巫術不曾把女性送上月球?理所當然地認為沒有,難道不是犯了知識分子所謂的「預設前提」的謬誤嗎? 莎拉:真不敢相信我正在進行這樣的對話。科學期刊裡滿滿支持現代科學理論的證據,你是真心想一概否認嗎?那些證據不都不利於巫術? 鮑勃:我們怎麼知道所謂的證據有多少是真的?最近好多科學家偽造研究成果的醜聞哪。大家都知道,被抓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莎拉:好,如果你願意,看看你身邊各種成功的技術吧。你正坐在火車上,我也看到你有筆記型電腦和手機。想想這些東西裡面都注入多少科學。你可別告訴我,那些是靠巫術運作的唷? 鮑勃:很多現代科學和技術本身都有美好之處。謝天謝地我是坐救護車去醫院,不是騎掃帚。但這不代表什麼都可以用現代科學解釋。 莎拉:如果現代科學本身有美好之處,那支持現代科學的證據不就是不利於巫術的證據,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 鮑勃:不盡然吧。妳似乎認為現代科學意味著巫術起不了作用。妳為什麼那麼肯定呢?就我所知,妳口中所說的那些科學理論,對於女巫都沒有直接相關的說法,不管是支持或是反對。就好像科學對政治人物也沒有直接相關的支持或反對,但那不代表現代科學意味著政治宣傳起不了作用。為什麼巫術就該不一樣? 莎拉:巫術不就是運用現代科學不知道的力量,來干預科學的預測嗎? 鮑勃:那些可能是現代科學不知道的力量,但現代科學有自稱它什麼都知道嗎?巫術甚至可以按照科學法則運作,利用科學來達到目的。搞不好巫術也幫助科學預言成真。 莎拉:原則上或許不能排除那種可能,但實際上,要是巫術真的有用,現在我們不是應該已經有更好的證據了嗎?比方說,會不會有哪個女巫屈服於誘惑,上電視表演巫術賺錢之類的?想想看,如果電視台宣布今晚現場節目將有某個名人變成青蛙,收視率會有多高! 鮑勃:就算有女巫這麼做,多數觀眾仍會覺得那只是某種戲法。老實說,我不確定巫術在那種情況下有沒有辦法運作。魔法或許會自我保護,不得公開亮相。那不是給每個人看的。 莎拉:這種說法未免太方便了。你一直在為巫術缺乏證據辯解。我們這樣說吧,有龐大的證據支持現代科學,而沒有任何嚴肅的證據支持巫術。大家都知道,在史上絕大多數被指控為巫術的案例,被指控的人都是貧窮、無辜的老婦人,她們的鄰居因為沒有給予施捨而感到內疚,索性告發她們;也有些是民間治療師,因為沒治好客人的孩子或類似的事情就被客人針對。你不能指望我相信十六、十七世紀那些在酷刑下的口供都是真的。要解釋那種現象,假設巫術是捏造的東西不是最單純嗎? 鮑勃:單純不代表事實。妳說得沒錯,很多人們口中的女巫其實不是真的女巫。也許絕大多數都不是。有些性欲衝動的中產階級女性喜歡三更半夜一絲不掛晃來晃去,她們絕對是假貨。但這不代表世上完全沒有真的女巫。說自己聰明的人都不聰明,儘管如此,有些人是真的聰明,聰明到不會說自己聰明。我和其他人都發生過太多我知道除了巫術以外沒辦法解釋的事情。當我檢視證據,真相顯而易見──世上有名副其實的女巫。我家隔壁的老太婆就是,看看我的腿就知道了。 莎拉:你是只相信巫術,還是也相信其他形形色色的迷信呢? 鮑勃:「迷信」!我是從個人親身經歷知道巫術這回事,可不是別人告訴我或在書裡讀到的。對於我沒有經歷過的事,我會要自己敞開心胸。 莎拉:「敞開心胸」!你剛剛不就已經用你先入為主的想法來解釋你的經驗。你扭曲了你花園圍牆的故事來配合你想做的──找代罪羔羊,把你的噩運歸咎於鄰居老太太。 鮑勃:「扭曲」!你沒看到那老太婆臉上的表情。她是大騙子。 莎拉:跟你爭論一點意義也沒有。什麼都不能動搖你對巫術的信仰! 鮑勃:有什麼事情可以動搖妳對現代科學的信仰嗎?

作者資料

提摩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1955年出生於瑞典的烏普薩拉。從2000至2023年擔任牛津大學威克姆邏輯學教授(Wykeham Professor of Logic)。在此之前,他曾是愛丁堡大學的邏輯與形上學教授,並在都柏林三一學院任教。曾於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密西根大學、耶魯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等多所大學講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愛丁堡皇家學會、挪威科學與文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歐洲科學院、愛爾蘭皇家學院、國際哲學學院、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等著名學術機構的成員。曾擔任亞里斯多德學會和心靈協會會長,以及英國邏輯研討會的副會長。 著作包括:《同一性與分辨》(Identity and Discrimination)、《模糊性》(Vagueness)、《知識及其限度》(Knowledge and its Limits)、《哲學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和《作為形而上學的模態邏輯》(Modal Logic as Metaphysics)。

基本資料

作者:提摩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10 ISBN:9786267406717 城邦書號:A1720385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