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身高體重剛剛好:陪你面對孩子成長發育的27種煩惱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身高體重剛剛好:陪你面對孩子成長發育的27種煩惱

  • 作者:黃世綱
  • 出版社:新手父母
  • 出版日期:2024-11-12
  • 定價:520元
  • 優惠價:79折 411元
  • 書虫VIP價:390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7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2024感恩月/新書Super強2本75折

內容簡介

孩子進入成長發育期,父母必備工具書│快速查找×方便應用│ 由兒童內分泌科黃世綱醫師撰寫,集結家長在門診與網路上最常提出的問題,提供明確的建議,幫助父母了解及應對孩子身高、體重、發育等問題,方便立即對孩子進行有系統的評估,避免在成長路上產生遺憾,發揮潛藏在體內的長高超能力! 附「兒童成長冒險地圖拉頁」 【本書特色】 身高╳體重╳發育,兒科醫師手把手教你如何立即評估並適時介入,打造孩子完美成長好體質 10分鐘立即喚醒孩子的長高潛力! 吃對食物、睡對時間、做對運動,生長激素快速翻倍。 醫師帶你正確掌握孩子的發育時刻表,不錯過黃金成長期。 • 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及清晰易懂的圖文,說明與兒童成長發育有關的專業內容。 • 集結網路家長最關心、常提問的兒童成長發育的問題,如:骨齡、提早發育等,解決家長的疑慮。 • 附「兒童成長冒險地圖」方便家長針對孩子「目前遇到的成長發育問題」立即查找需要的內容。 • 內容主題依孩子身高、發育、體態下列三種變化排列組合,總共有 3x3x3 延伸27種變化: o 身高:矮、中、高 o 發育:慢、中、快 o 體態:瘦、中、胖

目錄

〔推薦序1〕讓每位家長都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耐心成為最佳的陪跑員/丁瑋信 〔推薦序2〕變動的時代,不變的初心/李宏昌 〔推薦序3〕成長路上給予孩子「剛剛好」的關注與介入/黃瑽寧 〔推薦序4〕讓知識成為父母堅實的後盾/楊晨 〔自 序〕以愛為名的,27種煩惱 〔前 言〕關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長太慢、長太快?高矮胖瘦都很好,剛剛好,最好! .兒童健檢+校園定期健檢,守護兒童身高體重 第一章:身高的評估:如何判斷孩子是高或矮? .孩子的身高怎麼量?這樣量身高,最準 .兒童生長曲線:孩子成長的GPS,幫身高與體重導航 .掌握3種生長曲線,不錯過孩子的黃金成長期 .預估孩子身高的3種方法,別被「預估的身高」打擊信心 .矮,是事實還是錯覺?其實孩子沒那麼矮! .成長發育的期中考,「長高的速度」=長高的能力 第二章:影響身高的關鍵:生長激素、骨齡、生長板 關鍵1:荷爾蒙 .身材矮小,一定是生長激素不足嗎? .打長高針就能長高?真有這回事嗎? 關鍵2骨齡 .骨齡,成長發育的進度條 .該不該照骨齡?孩子一定要照骨齡嗎? .骨齡快慢知多少?要不要追蹤? .骨齡超前一定長不高?錯! .延緩骨齡爭取長高時間?有夢最美,身高不一定相隨 關鍵3:生長板 .你聽過「生長板」嗎?長高的關鍵,生長板完全解析 .生長板何時會閉合? 第三章:發育期與身高衝刺:如何評估太早或太晚? .掌握發育時刻表,迎接身高衝刺期 .孩子發育了,太快太慢都要注意! .跟著做,輕鬆檢查孩子的第二性徵 剛剛好專欄全球趨勢:女孩發育時間越來越早 早發育 .家長聞之色變的女孩性早熟 .如何估算女孩初經的時機?初經來了還會再長高嗎? .更令人擔心的男孩性早熟 .孩子早發育需要打針抑制,有副作用嗎? .問好3個問題,應對性早熟 晚發育 .大器可以晚成,身高更是如此──大器晚成型體質 .青春期遲到了!孩子晚發育,當心性晚熟 第四章:孩子的體重危機:肥胖不利長高,瘦小也成隱憂! 過重 .肥胖與過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肥胖,讓孩子的發育令人措手不及 .家有胖小孩,爸媽該怎麼做? .腋下脖子黑黑?竟是身體在求救!別成為糖尿病候選人 剛剛好專欄禍延三代,可怕的「肥胖輪迴」 瘦小 .孩子瘦瘦小小,需要看醫生嗎? .5大方向+食物矩陣,幫孩子找回體重 第五章:成長發育生活處方:吃對食物、睡對時間、做對運動 飲食 .甜食,長高最大的絆腳石 .性早熟是吃出來的嗎?性早熟飲食迷思大破解 .長高產品沒告訴你的事,吃保健食品的風險 .幫助成長三劍客:鈣、維生素D、鋅 生活 .睡眠,讓生長激素每天都增加10倍 .三招讓孩子好好睡覺,睡好、睡飽 .避開環境荷爾蒙,遠離性早熟 .用運動,榨出孩子長高的潛力

內文試閱

該不該照骨齡?孩子一定要照骨齡嗎? 近幾年生育率下降,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得到父母特別的關注,加上社群網絡間父母彼此交流,帶孩子「照骨齡」,在家長之間成為一股風潮,我很深刻的感受到,即使醫師與專家們喊破了喉嚨,不斷強調「正常的孩子沒必要照骨齡」,卻還是抵擋不住家長們想要進一步了解孩子成長狀態的期待。 身為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日常工作中,時時與家長的焦慮為伍。幾年下來,我逐漸體會到,爸媽們擔心的,其實是「錯過」。大家都照了骨齡,我們家孩子沒照到,會不會錯過什麼?錯過了黃金治療期?錯過了成長衝刺期?那麼,究竟什麼時候才是真正需要照骨齡的時機呢? 照骨齡的時機:發育太慢、發育太快 當孩子的生長或發育出現異常,就是照骨齡的時機。但是,正不正常,該怎麼判斷呢?建議可以依照本書〈掌握3種生長曲線,不錯過孩子的黃金成長期〉中,三種異常的生長曲線來判斷,當生長曲線出現異常的變化,就表示孩子的生長發育出了問題,此時,醫師便會仰賴骨齡,來進一步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態。 此外,當孩子成長落後、發育太慢或成長超前、發育太快,也是照骨齡的時機。 .照骨齡的2大時機 .成長落後、發育太慢 .身高百分位在第3百分位以下,在100個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中,身高排名在倒數3名之後 .青春期之前,身高1年長不到4公分 .長高的速度越來越慢,身高百分位明顯下降 .女生13歲了還沒有第二性徵/男生14歲了還沒有第二性徵 .成長超前、發育太快 .身高百分位在第97百分位以上,在100個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中,身高排名前3名 .幼兒期之後,在青春期之前,身高1年增加超過6公分 .長高的速度太快,身高百分位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 .女生未滿8歲,就出現了第二性徵/男生未滿9歲,就出現了第二性徵 一般的孩子需要照骨齡嗎? 當孩子出現前述的狀況時,的確是該照一張骨齡,掌握成長進度。不過,與其在意該不該照骨齡,不如想一想,該找「誰」照骨齡?因為這個「誰」對於骨齡的「判讀」和「解釋」,將會大大爸媽影響接下來的心情與焦慮程度。 關於骨齡的判讀,可以先有一個觀念:「骨齡,是醫師依據客觀圖譜的主觀判斷」,雖然有客觀的標準可以對照,但每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加上不同醫師判讀的結果,必定存在著些許的落差,所以「骨齡不會剛剛好,才是常態」,判讀出來的骨齡和年齡相比,多了幾個月、少了幾個月、多了一年、少了一年,都是很常見的狀況。 此外,儘管大醫院有醫學影像科醫師協助判讀並繕打報告,但每次負責判讀的影像科醫師可能不會是同一位。同一個孩子,這一次幫孩子判讀骨齡的醫師,跟上一次的不一定一樣。身處第一線,直接與孩子面對面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一定會自己再判讀一次,甚至會對照上一次的骨齡X光,比較兩次骨齡的變化。 若生長曲線沒有異常,不一定需要照骨齡 如何去解釋孩子的骨齡,更關鍵!雖然,醫生可以用骨齡來得知孩子是否有內分泌疾病,也可以用骨齡去推估孩子將來的成人身高,但是,骨齡僅僅是一種間接的數據。 這是什麼意思呢?先想像眼前有一片蔚藍的海岸,姑且將之成為「成長海岸」好了,你看見潮水拍打在質地細軟的沙灘上,再仔細一看,沙灘上,有人留下了一排腳印。骨齡,就像是一個人在沙灘上行走的「腳印」,透過腳印與腳印之間的距離、腳尖的方向,我們可以推估出孩子在成長海岸行走的速度,以及他究竟要往哪裡去。但是,腳印所代表的,是孩子過去的軌跡,無法完全代表當下的情況。 骨齡,可以輔助醫師做出決策,但同時也必須考量其他成長發育的生理特徵,如此一來,對於骨齡的解讀才算完整。如: .孩子身高的變化? .孩子是不是發育了?若發育了,是在發育的哪個階段? .身體檢查的狀況? .父母的身高與成長經驗等。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一般的孩子可不可以照骨齡?」我認為:如果生長曲線沒有出現異常,骨齡就不是一個絕對必要的檢查。若因為好奇而照了骨齡,那麼必須找到一位熟悉骨齡判讀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來解讀,否則,絕大多數狀況下,只是徒增焦慮而已。 沒有照到骨齡,會不會錯過什麼? 站在診治疾病的角度來說,一如我先前強調:生長曲線沒有明顯異常的孩子,是不需要照骨齡的! 生長曲線正常的孩子,即使沒有照到骨齡,也不會因此錯過任何重要的事情。任何影響孩子身體狀況並導致生長發育嚴重失衡的疾病,都會先反映在生長曲線的變化上。可惜的是,生長曲線需要詳細且連續的記錄,大多數的爸媽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若沒有他人提醒,往往不會意識到要記錄孩子的身高變化,從而忽略了這項「最基本卻最重要」的事情。 以往,如果孩子的身高百分位正常,但家長仍執意想讓孩子照骨齡,兒童內分泌科的老前輩們往往會花好上一番唇舌衛教和勸阻。然而,隨著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這麼做卻無法緩解家長的焦慮,加上近年兒童的發育年齡提前和兒童肥胖比率增加,孩子骨齡超前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 因此,從促進健康和防患未然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階段,或在進入青春期之前,照一張骨齡,由醫師仔細分析和解釋,讓兒科醫師幫助家長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同時減輕爸媽對孩子成長進度的焦慮,倒也不是件壞事。 掌握發育時刻表,迎接身高衝刺期 脫離幼兒期之後,孩子身高成長最快速的階段,便是在青春期,也就是俗稱的「身高衝刺期」。只要追隨第二性徵的變化,就能確實掌握這段快速長高的時間。 最關鍵的第二性徵與身高變化 以女孩來說,第二性徵包含乳房發育、初經來潮、陰毛生長、腋毛生長;而男孩除了會陰部毛髮生長之外,陰莖增大、勃起、夢遺、長出喉結、變聲等等都是第二性徵的表現。這些陸陸續續出現的性徵變化,有些彼此相關,有其出現的前後順序,有些則是各自為政。而更重要的是,有些性徵跟身高衝刺期有關。 .女孩 女孩的身高衝刺期來得比較早,從乳房開始發育:乳暈下出現小硬塊開始,一直到初經來潮之前,長高的速度最快。簡單來說,當女孩乳暈下出現小硬塊,就是準備要抽高的時候了! .男孩 男孩的身高衝刺期來得比較晚,通常在青春期的中後期,變聲是最關鍵的指標。當男孩的聲音開始變粗,童音之中有那麼一點男人低沉的聲音,聽起來像是「鴨子在叫」,或像大吼大叫之後,聲音沙啞的樣子,就是身高長最快的時候! 重點!想把握身高衝刺期,在女孩身上,找乳暈下硬塊;在男孩身上,聽聲音沙啞。 黃醫師小提醒/ 常有家長以為,男孩「變聲」了就表示青春期要結束了,長不高了,這其實是一場天大的誤會。變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更正確的說法是:「當男孩開始變聲時,正是最容易抽高的時候;而變聲完成時,身高衝刺期才會隨之結束」。 了解第二性徵時序,掌握身高衝刺期 若能深入理解第二性徵出現的順序,就更能估算出孩子何時會開始抽高,也會更清楚如何抓準時機,利用青春期這段時間的發育的助力,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身高往前衝刺! 孩子第二性徵發育的順序 .女孩第二性徵發育 當女孩的乳暈下出現小硬塊,大約再經過2.5~3年左右,就會遇到第一次的月經,也就是「初經」,至於女孩腋毛陰毛生長的時序,與乳房發育月經來潮則沒有很直接的關聯性,只要是在「8歲之後」,長出腋毛或陰毛,都是正常的狀況。 .男孩第二性徵發育 男孩的發育則從睪丸變大開始,當睪丸開始發育(體積超過4mL或長徑超過2.5公分),經過約2年之後,會陰部會開始長出陰毛,而再經過1~2年,睪丸會開始製造精子,並且會出現一件等同於女孩月經的重大變化:初精,也就是第一次的射精,通常會以夢遺來表現。 以華人的資料來看,男孩平均會在13.5~14歲時遇到第一次的夢遺。至於長喉結和變聲的時間,則跟每個孩子的體質,青春期時身體製造了多少雄性荷爾蒙有關,每個孩子的差異相當的大,平均來說,約略落在 13-14歲這個區間。 先長毛有關係嗎?陰毛腋毛生長差異大 「女孩長毛了,是不是月經就要來了?」「男孩長毛了,是不是意味著進入生長後期,身高不會再長了?」有些爸媽因為孩子身上區區幾根毛髮而擔憂焦慮,也有更多的家長,被毛髮和性徵發育的時序弄得昏頭轉向。畢竟,有些女孩的乳房先發育了,之後才長出腋毛陰毛,也有些女孩先長了腋毛陰毛,隨後乳房才開始發育。順序跟別人不一樣,到底有沒有問題? 負責系統不同,影響也不同 其實,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中,「負責長毛的」,跟「負責乳房發育月經來潮的」,是兩套不同的系統,對最終身高的影響也不太一樣。 以女孩為例,負責長毛的,是「腎上腺軸線」,跟最終身高關係比較小;而負責乳房發育和月經來潮,且與最終成年身高比較有關的,則是「性腺軸線」。 「腎上腺軸線」與「性腺軸線」兩個軸線,就像是公司裡的兩個獨立的部門,剛好都在孩子青春期開始時大張旗鼓的工作,但也因為是獨立的部門,彼此工作的先後順序不一定有關。 大多數的孩子,先有了乳房與睪丸的發育,才開始長出陰毛;但也有不少的孩子,先長毛,才有其他第二性徵的發育。所以,長毛與乳房睪丸的發育究竟誰先誰後,就不用太計較啦! 關鍵條件:時間點 只有一種狀況,才需要擔心,那就是:在很小的年紀,便長出了濃密的陰毛、腋毛,這就有可能是內分泌系統中的「腎上腺軸線」失序。 年紀多小才需要擔心呢?所有針對第二性徵是否正常的判斷原則,還是會回歸到「時間點」這個最關鍵的條件,也就是「女孩開始發育的年紀是8~13歲,男孩則是9~14歲」這個原則,若女生在8歲之前,男生在9歲之前,長出了陰毛或腋毛,就是性早熟,這種狀況下,才要讓兒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此外,並不是所有的毛髮生長都與青春期發育有關。若毛髮生長的位置不是在會陰部,也不是在腋下,例如:長在手臂上的手毛,長在大小腿上的腿毛,這些毛髮的多寡,跟爸媽給予的遺傳體質有關,這些手毛腳毛並不屬於第二性徵,不需過度擔心。 .遺傳體質 .長在手臂上的手毛、大小腿上的腿毛>>不屬於第二性徵 .性早熟 .長出濃密的陰毛、腋毛(女生8歲之前,男生9歲之前)>>屬於第二性徵 面對第二性徵時序應有的心態:抓大放小 孩子第二性徵發育的快與慢,只要不是嚴重的失序(例如:在不該發育的時候發育了),都是正常的!發育的步調常常跟遺傳體質有關。媽媽若是早發育的體質,女兒發育的時機也比別人來得早,爸爸若是屬於晚發育的體質,一直到了高中才進入身高衝刺期,兒子快速長高的時機自然也比別人晚一點。 即使知道了第二性徵發育的順序,但是這些身體的變化,例如:「胸部發育後幾年來月經?」「睪丸發育後,間隔幾年會長出陰毛?」說穿了,也不過就是蒐集大多數孩子狀況後,所呈現出的統計數據。別人的經驗,不見得完全適用在自己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期待孩子第二性徵永遠「按表操課」是件相當不切實際的事情,反而得學習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發育。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聊聊天,在長時間又有品質的相處下,就能即時發現孩子身體的變化。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也就更願意跟爸媽分享自己身體的改變。當乳暈下出現了小硬塊,女兒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你;在聊天的過程中,你也會早早就聽見兒子稚嫩的聲音裡,有一位既陌生又熟悉的大男孩,對著你說話。 孩子的青春期,一生只有一次,父母的參與,也就只有那麼一次,願我們都能更安心的,陪孩子度過這段轉大人的特別時期。

延伸內容

〔推薦序1〕 讓每位家長都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耐心成為最佳的陪跑員 文│丁瑋信醫師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 近20年來,因為社會文化的變遷、經濟的高度發展,台灣社會面臨到了少子化國安危機。因為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寶,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再加上網路、社群媒體各類資訊的推波助瀾,爸媽在育兒、教養、孩子生長發育各方面,都遇到相當多的問題,而到處求診。全國各大醫院的兒童內分泌科門診總是門庭若市,醫師們盡力解決家長心中關於孩子生長發育的疑惑。 黃世綱醫師在過去跟我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即展現出對兒童健康的熱情與專業。他的行事謹慎,學習扎實,尤其善於以其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複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家長們能夠輕鬆理解的內容。在我看診的過程當中,也常常推薦家長,若有關於孩子生長發育相關的疑惑,可以到黃醫師的「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Dr.黃世綱」個人網站上,獲取正確的知識。 這次很高興,看到黃醫師將他過去多年的心血,整理成冊。這本書正是他多年來對兒童生長發育的研究與實踐的結晶,集結了許多家長常見的疑慮與問題,提供了科學的解答與建議。無論是關於生長曲線的解讀,還是青春期發育的正確觀念,黃醫師都能以清晰的圖文說明,讓家長們可以輕鬆掌握孩子的成長要點。 在本書中,黃醫師不僅分享了專業的知識,還融入了他對於孩子成長的深刻理解與關懷。他明白,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高和體重的數字,更是心理、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全面發展。黃醫師也時時提醒家長和孩子,身高和體重的測量,不用執著於每一次的數字,而應該要看長期的趨勢。絕大多數的孩子,只要能在自己的生長曲線上,順利成長,即使百分比稍低,只要確認孩子健康無虞,便無須過度擔心。 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每位家長的育兒必備良伴,讓每位家長都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耐心成為最佳的陪跑員。 〔推薦序2〕 變動的時代,不變的初心 文│李宏昌醫師 馬偕兒童醫院前院長、台灣小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 今年,在兒科醫學會學術研討會的教育演講中,黃世綱醫師在台上,對著數百名老中青三代的兒科醫師侃侃而談,分享兒童生長發育的知識。 黃世綱醫師,馬偕兒童醫院的畢業生。許久不見,他對於教學的熱忱一如既往,讓我回想起黃醫師擔任馬偕兒科總醫師,主持晨間會議的情景。他總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複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容易理解的「白話文」,這種能力使得他當年獲得「優良教師」的殊榮。這是由醫學生和年輕醫師票選後才能得到的獎項,相當不容易。 我個人在馬偕兒科服務46年了,從基層到管理階層。管理學上有個新名詞叫 “simplexity”。包羅萬象(complexity)的公司系統,絕對不是三兩句話那麼簡單(simplicity)就可完全了解。管理階層必須把整個作業系統充分了解後,再變成簡單易懂的指令(simplexity),讓員工得以正確執行。 醫學知識浩瀚,是complexity。為了讓診斷與治療變成simplicity,黃醫師取其核心精神,融會了他對於成長發育知識的詮釋,使用易懂的流程圖讓醫師及家屬能掌握下一步,是simplexity。 在這本著作中,黃醫師將兒童的成長發育拆解為三大面向,無論是孩子的身高、體重,還是發育狀況,都可以藉由書中的「成長地圖」找到清晰的指引。這本書堪稱是家長掌握孩子成長發育的必備工具書。 馬偕兒科已成立超過半世紀,而馬偕兒童醫院也成立滿十周年了!在這少子化和兒科醫師短缺的時代,樂見每一位馬偕兒科醫師維持初心,貢獻一己之力。我相信每一位閱讀本書的家長,都能藉由黃世綱醫師的引導,在孩子成長發育的路上走得更加穩健而踏實! 〔推薦3〕 成長路上給予孩子「剛剛好」的關注與介入 文│黃瑽寧醫師 馬偕兒童醫院、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世綱醫師的新書《身高體重剛剛好:陪你面對孩子成長發育的27種煩惱》不僅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更是父母在育兒路上的溫暖夥伴。 我與黃醫師相識多年,他是位極具專業素養的兒童內分泌科專家,也是我見過最視病猶親、最為病人著想的醫者。在這個講求「翻桌率」與「CP值」的時代,許多醫師選擇快速解決病人的問題,但黃醫師始終不忘初衷,從不走捷徑,致力於與家長深入溝通,展現出他對孩子與家庭的深切同理心,讓家長倍感安心。 他的臉書與部落格「剛剛好醫師」,不僅取其名字的諧音,更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育兒心法:不必好高騖遠,也不必過度擔憂,父母應該秉持中庸之道,給予孩子「剛剛好」的關注與介入。黃醫師在書中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答了許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成長發育問題,無論是身高、體重,還是發育快慢,家長都能夠快速找到適當的對應方法。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它將會成為你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的最佳指南。 〔推薦4〕 讓知識成為父母堅實的後盾 文│楊晨醫師 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院長、臺北醫學大學小兒科部兼任講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兼任主治醫師、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解答家長對於孩童成長的疑惑、澄清迷思、緩解焦慮,分享正確且全面之兒童成長觀念。」 這是黃世綱醫師在履歷中寫下的願景與自我期許。 這幾年來,黃醫師不斷透過各種方式,積極實踐這份承諾。無論是網路上的衛教文章、社群平台的圖文分享,還是廣播節目Podcast 的邀約,他都持續不懈的傳遞正確的成長發育觀念給大家。 早在我與黃醫師合作之前,許多與我共事的同仁,包括護理師、衛教師,甚至營養師,都已經拜讀過黃醫師的文章,釐清了許多兒童成長發育的迷思。對他們來說,黃世綱醫師可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如今,黃醫師終於將他對兒童成長發育的評估與見解整理出版,造福更多讀者。 在這本著作中,黃醫師刻意避開了對複雜疾病的討論,專注於家長們最關心的「實用性」。家長只需依照書中的指引,便能輕鬆為孩子進行評估。黃醫師特意將內容聚焦於身高、體重、發育這三大核心主題上,雖然範圍不廣,但知識的深度和細節上卻極為豐富,特別是對骨齡與性早熟的介紹,深入淺出、詳盡透徹。 書中的內容與描述方式,都充分展現了黃醫師對細節的要求,以及對家長需求的重視。我推薦各位爸爸媽媽,好好運用這本實用的成長發育工具書,讓我們一起掌握孩子成長的關鍵知識!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資料

黃世綱

兒童內分泌科醫師 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是台灣少數全心投入兒童成長發育領域的兒科醫師。擅長運用內分泌學的知識,解讀孩子成長發育的現況,同時輔以骨齡分析,進行精準的兒童身高管理,針對身材矮小或提早發育的孩童,提供完整的追蹤計畫與改善方案,並於臉書中常以深入淺出的描述,解答家長對於兒童成長發育的疑惑與焦慮。 媒體合作| • 《親子天下》專欄嚴選作者 • 《國語日報》專欄作者 • 《嬰兒與母親》、《媽媽經》、《未來 Family》、《BabyHome 寶貝家庭親子網》、《Heho 親子》、《療日子》多家親子媒體合作撰文醫師 • 《照護線上》撰文醫師 • 《黃瑽寧 ‧ 愛+好醫生》 愛家顧問團 醫師 學經歷|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副院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主治醫師、兒童加護急救科醫師 網站|剛剛好醫師的兒童成長候診室 https://www.drgrowup.tw 臉書|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https://www.facebook.com/Dr.GrowUp

基本資料

作者:黃世綱 出版社:新手父母 書系:育兒通 出版日期:2024-11-12 ISBN:9786267534014 城邦書號:SR0113 規格:膠裝 / 雙色 / 24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