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國際書展搶先場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區判:品味與美學的知識漫畫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社會學經典《區判》漫畫改編 揭開「窮人思維」形成的關鍵因素! 老百姓就算有錢,也難以掌握上流社會的品味? 原來「階級」甚至能決定我們會愛上誰? 克克老師第一次走進教室,便發現說得比做得簡單。身為代課老師,他必須讓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們,搞懂布赫迪厄的複雜理論:區判(Distinction)。面對這些著迷於流行文化的青少年,要讓他們搞懂社會階級與文化資本,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在缺少貴族與王室階級的民主社會裡,我們總以為社會是平等的,儘管有窮人跟富人之分,但不論是藝術、美學或品味卻是無關階級;我們也相信,只要哪天窮人翻身變有錢,也可以立刻體驗到富人的階級品味。我們堅信這就是民主的展現,卻誤入了資產階級的沒說的真相—─窮人也許可以翻身,但卻幾乎不可能掌握文化影響力。 事實上,窮人跟富人的差異不僅在有沒有錢,更在他們掌握的文化資本。所以,那些讓人敬而遠之的藝術與美學,至今都還是由上層階級定義;而平民階級習以為常的流行文化、穿著打扮,長年以來都難登大雅之堂。意味著,即便窮人翻身了,依然是毫無水準的暴發戶。 這件事是怎麼造成的?如果階級僵化如此嚴重,為什麼多數人都毫無自覺?為了讓學生探索「區判」是如何內化成社會規範,克克老師帶著學生探索不同階級的人,從飲食習慣、度假地區,甚至是腳上穿得鞋子到杯子裡的紅茶,他們赫然發現一切都與階級相關。正處於培養自尊與品味階段的青少年們,不得不意識到家庭如何影響個人的品味,進而引發意想不到的展開…… 這些高中生青少年,該如何重新正視自我的品味?

延伸內容

「你有沒有想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書籍,卻因為害怕別人覺得品味不好而猶豫?有沒有想參與一個熱門話題討論,但擔心自己的意見可能太普通或太幼稚而不敢留言?你的擔心與自我懷疑其實是來自支配階級訂定的潛規則,是社會資本在影響你的感受,是文化資本在左右你的選擇。透過這本《區判》的改編漫畫,你將更容易讀懂布赫迪厄的理論,明白生活與社群媒體上的互動和選擇,背後有著更深層的社會結構在運作。理解規則,看懂規則,就能學會如何掌握規則,放下規則,更自在地展現自己!」 ──吳宜蓉,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作家 「若說《區判》一書是本難懂的天書,也許《區判》漫畫版可以是開啟天書的鑰匙。漫畫版以輕鬆活潑的形式,從當代法國年輕人的視角,忠實地詮釋了布赫迪厄的《區判》一書。主角以高中社會科學教師的身分出現,如何扣緊《區判》一書的主軸要點,又要融入當下法國青少年的生活經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部社會學礦世鉅作的漫畫版再創作?值得買來收藏,並仔細玩味!漫畫版不但精進了對布赫迪厄的《區判》理解,也順便了解一下當下法國社會及他們的青少年文化。」 ──邱德亮,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本名作改編漫畫,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協助我們觀察並思考社會階級。讀者也將很快意識到,這樣的秩序無所不在,且自己身陷其中。感到惱怒或絕望都是很常見的。『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但是,當情緒過後,再次審視自己的生活,以及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後,接著回到『我是誰?我為什麼會過這樣的生活?我自己想往哪裡去?』的這些根本大問時,整個閱讀與反思過程,將讓我們的視野更廣。向前邁步時,也將更為篤定。」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以為獨立的芸芸眾生,始終困在自身階級判準,既不自知,也難以擺脫。」 ──蔡蔚群,北一女歷史科教師 「兩百頁的書頁中,學生、他們的家人、老師、老師的家人、室友以及室友的家人,逐漸成為布赫迪厄觀點的例證,即社會階級會影響個人的品味。」 ──《解放報》(Libération) 「漫畫中精確描繪了不同社會階層的習慣(感受、思考、穿著、裝飾家居的方式等)使人沈迷。作者成功地將社會的殘酷編排成故事情節,同時提出解決策略:幾乎在每一頁都可以找到的幽默和諷刺,搭配揭露這些權力關係面紗的布赫迪厄社會學。畢竟,『喜歡塑膠地板並不比喜歡大理石還要愚蠢』。」 ──《哲學》雜誌(Philosophie) 「將布赫迪厄的關鍵概念採用簡單、細緻且易於理解的方法改編。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編很有趣。」 ──《人性》雜誌(L’Humanité) 「極具活力、巧妙諷刺且令人目眩。」 ──《新觀察家》雜誌(L'Obs) 「通過這個大膽而富有創意的改編,蒂法恩‧里维埃展現了《區判》經過四十年依然適用於當代,歷久彌新。」 ──《世界報》(Le Monde)
【本書特色】 1.必讀經典關鍵改編:布赫迪厄的《區判》至今依然是各大社會科學院的必讀經典,這本歷經40年的著作至今依然直白地闡述現代社會的階級僵化問題。然而,作為一名社會科學家,《區判》原書的溝通對象並不是普羅大眾,對想了解文化資本概念的讀者而言不免門檻太高。而這本漫畫改編,正是透過一連串的故事與爭吵,來直接將區判的概念落實於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之中,讓讀者可以透過身歷其境來去感受文化資本造成的階級差異。 2.彷彿《惡魔教室》的敘述方法:2008年上映的《惡魔教室》透過一場班級社會實驗,呈現集權主義的可怕之處。而在這本改編中,作者採用了雷同的概念,透過教育課程讓不同階級族群的學生,去思考並體驗不同的階級生活。這種實際體驗的感受,讓「區判」的概念深入腦海,彷彿開了「階級之眼」,可以清楚地理解自己與同學之間顯著的差異。 3.以當代青少年為例的絕佳視角:本書以高中青少年為例,來敘述品味的階級差異。這些青少年正處於形塑自我品味的階段,也正面臨了人生的選擇題,透過這些學生的戀愛、與家人之間的爭吵、對升學議題的認知,以及強烈的痛苦感,任何人都可以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這本書,正是要獻給那些曾經在都市文化圈溺死的農村小孩,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很差。

作者資料

原著作者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 法國一代社會學大師,1930年生,後於巴黎大學文學院及高等師範學院受教,取得哲學教師資格。自1964年起先後任教於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及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成為法蘭西公學社會學教授。長期主編《社會科學研究學報》(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奠定其法國社會學研究主導地位。1996年自立門戶,開辦「以行動為由」出版社(Liber-Raison d’agir),專門出版社會科學宣傳小冊。終其一生,布赫迪厄不斷透過學術論辨及社會參與投身世界,著作俱稱經典,主要作品有《區判》、《學術人》、《國家貴族》、《繼承者》、《藝術的法則》、《社會學問題》、《世界的苦難》、《論電視》、《防火牆》、《實作理論綱要》、《所述之言》等。2002年辭世。 漫畫改編 蒂法恩‧里维埃(Tiphaine Rivière) 領域涉足歷史、文學與電影,為了籌備寫論文的經費,曾在巴黎第三大學做行政工作,這期間創立了漫畫部落格「索邦大學14號辦公室」(Le bureau 14 de la Sorbonne),在上面用漫畫分享關於這份工作的點點滴滴。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博論日記》(Carnets de thèse,2015)描繪博士生的生活,獲得眾多好評,售出四萬本,並翻譯成八種語言。另有作品《笨蛋的入侵》(L'invasion des imbéciles,2019)和《跳動的心》(Le Coeur qui bat,2021)。

基本資料

作者: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蒂法恩‧里维埃(Tiphaine Rivière) 譯者:陳詠薇 出版社:衛城出版 書系:Beyond 出版日期:2025-01-02 ISBN:9786267645017 城邦書號:A1690172 規格:平裝 / 黑白 / 288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