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南方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南方

  • 作者:歐大旭(Tash Aw)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5-12-02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無言的慾望與哀愁,在南方 歐大旭睽違四年最新小說,再度閃耀英文文壇 訴說家庭、欲念與世代心結 布克獎長名單入圍 李有成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張貴興 作家 專文評析 李桐豪 記者、作家 馬翊航 東華大學華文系助理教授 陳又津 作家 陳思宏 作家 劉 文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康永 作家 動容推薦 假期一個月,兩個身家互異的男孩滋生出渴望 杰伊的爺爺往生,在南部留下一座農場,全家在學期結束後前去渡假,發現當地連月乾旱、果樹病弱、百廢待舉,境地已一年不如一年。 儘管如此,杰伊的父親傑克叫他去果園裡找事做。在酷熱難耐的假期中,杰伊和農場經理的兒子阿泉愈走愈近,各方面截然不同的兩人唯有一交集。在果園裡,在鎮上的街頭,兩人對彼此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在農莊裡,爸媽和姊姊拾起個人的怨與悔,彼此漸行漸遠。在龐大的外力威脅下,這一群人的人生將步入荒涼,如同周遭這片土地。 《南方》兼具恢宏氣勢與親密感,是一幅私生活與外在現實相互衝擊的寫照。歐大旭聚焦這一家,精心刻劃他們如何在劇變年代尋找出路,將發展成四部曲,根據當代情狀演繹成煥然一新的史詩。

目錄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 高嘉謙 台灣版序 南方 致謝 樹全都倒了,根還在嗎? 李有成 無彩的底片人生,幽黯南方的向日葵 張貴興 作者、譯者簡介

序跋

台灣版序 小時候,我們相信家庭就是整個世界,是我們存在的理由,這觀念在亞洲特別深厚。家庭為我們提供愛與幸福的典範,與家庭背道而馳的現象都是警訊,都象徵著動盪失衡。我們多半懷抱這些信念進入青少年期,乃至於成年,卻有許許多多人要麼活得不快樂,要麼快快樂樂卻覺得不盡美滿。 我常把家庭視為舞台劇中的演員陣容,家人各司其角,各人都該明瞭自己的戲碼和言行。然而,不想扮演自己的角色,或者根本不適任,那怎麼辦?不願遵循三從四德的女人怎麼辦?不願對丈夫逆來順受、不願生養小孩,或者完全不想結婚的女人怎麼辦?同志無法融入傳統家庭的結構怎麼辦?即使是直男,既要堅忍不拔又要照顧全家生計,如此身心負擔也可能重到喘不過氣。畢竟,就算是日子過得相親相愛,家人也可能悶到窒息。愛愈深,壓力愈大。有時候,愛是自由的反義詞。 家族裡的所有史實祕辛全代代相傳而來,我們多半不知不覺承載而下。「繼承」兩字令人聯想到房地產和珠寶等實物,其實你我繼承到的是權術、偏見、階級、犧牲、失落等等的無形事物,也繼承到韌性與生存之道。家族史刻印在我們的肢體上。祖先歷經的戰火、遷徙、貧寒、事業起落,種種的風波全寫在我們身上。我們是這些經驗的繼承人。就算在日常生活中無感,這些經驗仍與我們如影隨形。 我想書寫的是一個平凡家族的故事,想刻劃出這家族有苦難言的內在。這一家與我家不無雷同之處,或許也像你家,外表看似一切相安無事,私底下卻是另一回事。一旦家裡的老少人人開始質疑自己的定位時,生活就變得複雜化──也更加真實。本書裡的每位家人都想爭取自由,今生首次試圖伸張自我主權,都想活出真我,無不努力掙脫家族劇場的羈絆。怎奈,他們不僅被血脈綑綁,也深受同根生的牽纏。 這一家也生活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經濟蕭條,國際政局變化無常,環境浩劫接踵而至,但這一家人不太關心這些事。他們一如你我,只想過著日常生活,賺賺錢,儘量活得開開心心。渾然未覺之中,他們的人生正被時局擺佈。 我們從小被灌輸一種觀念: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工作辛勤,循規蹈矩,事事總會如意。但平平凡凡的這家族逐漸明瞭事與願違。我們全是歷史機器裡的小螺絲。光陰光速流逝著,我們忽然發現自己也正急速老化。我想書寫的故事試問著,在世事瞬息萬變、萬事心餘力絀的狀況下,人如何活得自由快樂?近觀這家族的私密生活,或許我們能理解社會與歷史如何運作。 本書是家族系列小說的首部曲,書中的人物將隨系列演進而增歲,而我亦然。他們將見證周遭世局的轉變,我也一樣。我期盼讀者能伴隨我們,共同踏上這一趟跨時代的旅途。

內文試閱

兩個大男孩信步穿越一座樹蔭鬆散的果園,把他們住的農莊遠遠拋在腦後。目前時間剛過正午,是驕陽最毒辣的時段,四下不見人影。在熾熱的陽光下,眼前這片土地被烤得飄搖不定。由於連續數月無雨,平時水分豐足的植物已褪色不少,也像一碰就碎。連日以來,空氣變得熱騰騰,乾燥異常,男孩呼吸時竟感到咽喉被火氣灼傷。 男孩之一說著,劃一根火柴,全國就可能陷入火海。這男孩名叫杰伊(Jay)。他在高高的野草之間謹慎前進,深怕小腿被無情的草葉割出一條條細傷,回農莊沖涼時會痛。但他其實已經習慣了,幾乎無痛感。這裡樹下糾結的灌木叢帶刺,杰伊手腳不時帶傷回房裡,每晚在毛巾與床單留下紅豔豔的血痕後,他才發現自己被刺傷了,但多數時候,他根本沒意識到皮肉之傷。 兩男孩不疾不徐走著,朝果園中央的黑影挺進。 我稱呼他們「男孩」,其實他們已經不算是小孩了。不是小孩,那又是什麼?他們也不算男人吧?此時此刻,名稱或許不重要。男孩來到最大一棵樹底下,仰頭望著分岔扭曲的老樹枝。杰伊伸手撫觸樹幹,手指沿著淺淺的縫隙摸索。過不久,這棵樹即將被砍伐,和其他樹一樣。男孩曾聽說這些樹病了,非剷除不可。 杰伊說著,這種樹能活好幾百年,印度有一棵就活了一千年。 另一位男孩問,該不會又是從什麼書裡讀到的吧,但他的語氣不像問句──這男孩雖然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對林木和樹齡卻毫無興趣。 杰伊凝望著樹枝說,砍樹比殺人更可惡。 男孩嘿嘿笑了笑,喉音低沉,聽不出愉悅之意。他名叫阿泉(Chuan)。他說,死是什麼,你知道嗎?你殺過人嗎? 杰伊意識到他靠過來,自己卻不轉身,只覺得阿泉對著他的頸背呼氣,但這也可能是自己想像力太豐富了,因為近幾天以來,他不停企盼的正是這一刻。接下來每一秒的演進,他全憧憬過了──彼此會如何碰觸,阿泉的光滑肌膚濕黏的觸感,雙方的對話,杰伊早就預想過了。他能預知每一步發展。現在他只靜候事情發生。 他意識到阿泉的雙手降落在他肩膀上,接近頸背處。他繼續仰望頭上的樹葉,說著,「希望我們能救這些樹。」杰伊想像自己緩緩轉身,直視阿泉,直到自己或阿泉伸手觸及對方的臉龐,誰主動並不重要。但他僵住了,恐懼之中猶疑不決。轉身看阿泉的話,會發現什麼呢? 轉身吧,杰伊,快轉身啊。 但他動彈不得,彷彿這具軀殼是異物。長年以來,他渴求的正是有人如此撫觸他,渴望著豁然自由的感受。他曾幻想過此刻明確的歡愉感,遐想著自己多麼珍惜每個動作。也許他畏懼這份解放感,唯恐引發未知的危機。現在,肉體漸漸不聽使喚了,這是他前所未有的感受。未來在海角天邊,他會再有類似的經歷,也會慢慢習慣,但在當下,這是一份全新的體驗。 杰伊又望天說,希望我們能救這些樹。較低的枝椏上坐著一隻大鳥,可能是小型鷹,也可能是特大隻的布穀鳥,背光之下難以辨識。那隻鳥向下看,也端詳著他。他心想,這是個好兆頭嗎?或者是霉運快來了? 他感覺到,阿泉的雙手抓著他肩膀,起初力道適中,傳送暖意,隨即逐漸施壓,產生微微的痛感,但也不至於不舒服。這時候,他終於想轉頭了,阿泉卻使勁推他挨向樹幹,臉被壓在樹皮上。樹皮凹凸不平,他一掙扎,臉皮勢必被擦傷,甚至可能見血,若留下慾望的印記,他休想對外界湮滅證據了。 阿泉以腳撥開杰伊的腳,杰伊發現阿泉正慌忙為他脫短褲,可惜腰帶被魔鬼氈釦子黏住,褲腰捲成一圈,束住杰伊的腰臀。杰伊伸手下去想脫困,這時能感受阿泉精瘦的肉體貼緊他,而他正手忙腳亂掙脫短褲的桎梏。杰伊再一次想轉身,因為他想細細品味初體驗的頭幾分鐘,希望在腦海裡延展美好時光,讓兩人共處的分秒在記憶裡擴大為好幾小時,甚至一整天。這是他事前對初體驗的憧憬。但現在,阿泉壓著他。阿泉比他年長幾歲,力氣也較大,正用前臂壓緊他的背,他一時被阿泉的蠻力嚇到。其實他沒啥好驚訝的,畢竟阿泉體格受這片蒼勁不屈的鄉土栽培茁壯。最令杰伊詫異的是,在第一次肌膚相親的時刻,阿泉竟然想速戰速決,想壓縮時光,想讓每一秒加速流逝,這正好和杰伊的心願相反。 結束了。據杰伊估算,全程不到兩分鐘。阿泉垂頭依偎在他的肩頸之間。 我想跟你在一起,阿泉說著。永永遠遠。 杰伊點一點頭。在那一刻,「永遠」像是一個足以寬慰人心的概念。但在這兩人的年紀,他們對光陰歲月是真懂還是假懂? 那一年,學年一結束,我們全家一起南下渡假,而不是北上去探望我祖母。她因年邁再加上骨質疏鬆症,罹患一種無法診斷的怪病,已進入末期,最後身子虛脫,性情變得溫順,但在當時,病情只整得她喜怒無常。身體一向健康的她生病之後,不習慣仰仗別人幫忙做家事,更不習慣別人幫她洗澡,如今她的體況急轉直下,所有人都覺得太突然,她自己尤其無法接受。一直到她七十七歲那年之前,她身體硬朗得很,能獨自步行去市場,買菜能自己提回家,也能跟友人外出到有點晚才回家。近年來,她住的小鎮成了熱門旅遊景點,她覺得很有意思,常笑說,有人大老遠開車三小時,為的是光顧她常去的那家咖啡館!後來,在我們南下渡假那年的年初,她想進地勢較低的廚房,一步沒踩穩,摔斷了髖骨,連續數星期無法動彈,從此她性情逆轉,變得難相處,最慘的是家裡只有她一人。 在她摔傷的前一年,我祖父離世了。他比我祖母早走,這是大家意料中的事,畢竟他歲數比她大得多,而且病了好幾年。照護的責任由她扛起,因此我爺爺走後她如釋重負。結果爺爺走了才一年,她的健康開始走下坡,享受清福的日子苦短。爸媽不常提我祖父母的病情──我們家相信談論苦事只會苦上加苦,所以什麼樣的苦都往肚子裡吞。但當時十六歲的我明白,祖母硬撐也撐不久了。 那年有幾個月,我父母變得陰晴不定,不愛講話,甚至在用餐時間也保持沉默。我大姊莉納(Lina)和二姊瑩(Yin)都深信爸媽鬧翻了,離婚是遲早的事,但我覺得他們自閉另有其他原因。我祖父母相差十五歲,我爸媽也是,他們見到祖父過世、祖母接著生病,必定聯想到自身往後二十年的晚景。尤其是我父親,在他這年紀,原本幾天就好的小病痛,如今已逐漸惡化成趕不走的病魔。 那年,決定南下渡假的是我母親。她說,老人家很容易受干擾,不如讓我祖母靜養一陣子吧。老人喜歡每天定時用餐,討厭小孩子看電視亂轉台。她說,「那麼多雜音,對她身體不好。」這話聽來是有道理沒錯,但也衍生出幾個疑問。為何扔下一個明顯需要扶助的老人?家中的大事通常由父親裁決,這次他為何只從旁附議?最守舊的人非他莫屬。我們家長期漏水,始終抓不出病灶,房子潮濕長黴,拒絕搬家的人是他。身為老么的我應該繼承兩個姊姊的衣物,這決策也出於他。他從不買新衣服。儘管我母親不滿他的教職薪水太低,他也從未考慮換工作。從我出生至今,我們家開的車子從未換過。南下渡假的決定,身為大家長的他為何不抗議? 事實是,我母親始終和我祖母合不來。在我祖母心目中,我母親配不上我父親。我父親外型俊逸,是個知識分子,家境就算不及心願也稱得上小康,若能娶到富家女,社會地位少說也能提高一點。我猜我祖母期許兒子高攀華人世家,最好是名氣大到市街和高樓以他們家族為名的那種。出身移民家庭,若想融入國家前世來生的一部分,最佳策略就是高攀世家吧?怎奈事與願違,我爸傑克娶到一個總是拖累他的村姑。 有時,母親會趁我爸不在場,模仿我祖母的口氣說,瑞珍(Sui Ching)不過是個村姑啊。別人總把婆媳疏離的事當作玩笑話,我卻看得出,我媽為此事深感委屈。她認識我爸時,她仍是學生,而且是他的學生,結果未能完成學業,姻親因此對她懷有無數的偏見,她自知一輩子也難扳正姻親的觀念。 儘管如此,我母親扮演著賢慧小媳婦的角色,去我祖母家總忙著煮飯菜、打掃房子,不忘斥資從吉隆坡買乾鮑和香菇送她,媳婦該盡的義務她全做到了。她或許以為遲早能化解婆婆的敵意,但發現自己的苦心全白費之後,她仍繼續做做表面工夫,我猜她見我爸對老母的孝心難以撼動,所以只求和我爸相安無事。我大姊莉納兩歲那年,我媽懷著我二姊,臨盆在即,我爸卻丟下產房裡的我媽,開車三小時直奔我祖母,因為我祖母病了—原來只是感冒而已。等到他趕回醫院,我二姊已經呱呱墜地了。(這是我母親多年來再三重複的過往,以證明我父親心在哪一方。) 我媽很敬愛我祖父。早在他罹患失智症之前,心性慈祥的他就常顯得神智恍惚。在我大到能意識到他的存在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所以我只記得他高高瘦瘦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卻能自行走路。他的話不多,很少和家人互動,常在電視機前打盹兒,頭低到下巴抵住鎖骨。「看他,多可憐,」我媽見狀會說,「伴隨你祖母五十年了……」 婆媳不合這麼多年,南下渡假而不去探望病重的婆婆,對我母親而言像是一種報復。起碼這是我的一己之見。 我大姊莉納堅稱,「他們就快離婚了。」打從我有記憶以來,她就希望爸媽離一離算了。「男女天生就不應該住一起的,」我們打包行李時她說著。「離婚會是他們做過最棒的一件事。」大姊大我四歲,言語含有一份我認為顛撲不破的智慧,因此長年以來,我也相信爸媽遲早會離婚。 我媽想南下,另有一個更迫切的原因。祖父過世後,我聽到大人在談遺產,說他生前雖然汽車零件事業做得很大,經銷遍及東北角地區,財產卻少得很。在離家不遠的K村,他有一棟商店住家,便宜租給一家當鋪。戰後不久,他在南部買下一塊貧瘠的土地。他也在銀行存一小筆錢,本意是用來支付安養院費用,但後來他完全用不上,因為他拖到臨終那幾星期也拒絕離家。他辭世後,我爸負責去律師樓看遺囑。他的兩個弟弟在國外高就,懶得回來。結果遺囑攤開一看,我爸發現,為數不多的遺產由三兄弟均分,例外的唯有南部那塊二十公頃的惡土叢林和農地,由我母親單獨繼承。 「又值不了什麼錢,」她儘量輕描淡寫,甚至嫌那塊地是個小累贅。「不過,我們還是得過去看看。」 出發前的那幾星期,我媽精神奕奕,準備了一袋又一袋的衣物和食品,宛如即將出門幾個月似的,也像不排除一去不回的可能。我兩個姊姊見她大費周章,嘿嘿冷笑著。大姊莉納說,「拜託,我查過地圖,離我們家不過四五個鐘頭的車程,她幹嘛搞得像全家要移民呢?」 「我們要去住多久?」我一面問著母親,一面看她小心摺疊毛巾,塞進酒椰葉編織的袋子。 她聳一聳肩。「要看情況。」 「什麼情況?」 「要看那地方的情況。」 出發那天破曉之前,莉納喚醒我,說著,「快起床啦,再不趕快去吃早餐,那兩個老瘋子會氣炸喔。所有行李都已經被他們搬上車了。」 在那時期,我老是覺得很累。有個鄰居聽我媽抱怨我,解釋說我的毛病是「遲來的發育期」,說我的骨架正在延展,肌肉因此被東拉西扯,所以即使人在睡覺,也會被發育作用累壞。身體趁我睡覺動東動西的,不受我控制?我討厭。拖到這時候才發育,我也很感冒──那時我只差幾個月就滿十七歲了──我認為這表示我不正常。話說回來,我是真的總覺得累,出門那天更特別下不了床,最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坐車去一個我不認識的地方。早餐,我喝一杯水,勉強嚥下一片土司。母親說,「最好還是吃點東西吧,這趟路很遠。」

延伸內容

歐美文壇盛讚 飽含幽默與渴望等等的人性面向,至為微妙也具滲透力,令俗人如我無以名狀。故事既歡愉又痛心斷腸,堪稱一部擲地有聲的小說。 ──麥克.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時時刻刻》作者 歐大旭描繪出的天地亦古亦今,直如屠格涅夫與奈波爾筆下歷久彌新的世界,卻也能捕捉每一世代都面對的幽微且必然的變局。 ──李翊雲(Yiyun Li),作家 一部登峰造極的小說,出自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艾杜瓦.路易(Édouard Louis),《跟艾迪了結》作者 這部小說從頭到尾栩栩如生,令人心悸,直擊身心境界與社會景致,細節豐足驚人,在慾望與家庭方面的省思讀來悲喜交錯。 ──奧辛.麥肯納(Oisín McKenna),作家 蔚然成史詩,超脫時序或命運。洞燭我們跟家庭、愛和自我之間的關係。我想要永遠留駐其間。 ──魏信子(Jemimah Wei),作家 媒體書評 如同契訶夫的俄國,歐大旭的馬來西亞既是個消去時間與地點而能引起普世性共鳴的失落世界,同時也表現出忠實的歷史圖景,精確描繪一個正經歷迅速現代化的國家……歐大旭脫離了他先前的小說,在這裡發現了一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普魯斯特式的記錄者,以凝鍊、精妙的尺度刻劃出轉瞬即逝的身心經驗。 ──菈勒.費格(Lara Feigel),《衛報》 契訶夫的馬來西亞繼承人寫了一部魅力無窮的小說。展現歐大旭作為小說家的最強能力──微妙地轉變與搖撼你的感受。 ──喬恩娜.托瑪斯柯爾(Johanna Thomas-Corr),《泰晤士報》 《南方》是一部讓人讀到忘我、能觸動所有人的故事,書寫家庭關係、渴望的初體驗,和每個世代都必須應對的隱而不顯的社會文化變遷。 ──褚札娜.拉欽德羅(Zuzanna Lachendro),《新政治家》 歐大旭筆法精湛地鋪陳了年輕世代的盼望與欲望,體現在溫柔慢燃的關係中……這部心理寫實的匠心之作讓人聯想到佛斯特(E. M. Forster)的經典小說。 ──《出版人週刊》重點書評 寫得真好……感官鮮明是閱讀歐大旭文字的一大樂趣。一部閃閃動人、內心層次豐富的故事,描寫初戀和一個分歧的家庭,高高矗立在那些運氣不好的羅望子樹之上。 ──赫勒.麥卡平(Heller McAlpin),《紐約時報》編輯推薦書 歐大旭的文筆細膩又穩健。對話和人物描寫簡練……這樣的風格召喚了青少年經驗的濃郁滋味。 ──芙洛拉.鮑文(Flora Bowen)《星期日電訊報》 這是一部盡善盡美、有慵懶氣息的小說,著墨於階級與抱負,家庭與成長。 ──艾力克斯.普雷斯頓(Alex Preston),《觀察家報》 這部小說精心描寫了青春戀曲,它的主題是一種容易讓人心有戚戚的渴望:依自己的心願過自己的生活。在第一冊,所有的人物都被囚禁在習俗、期望、貧窮或某種自己製造出來的束縛中。 ──珍.華勒斯(Jane Wallace),《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作者資料

歐大旭 (Tash Aw) 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劍橋大學的律師作家。已發表《倖存者,如我們》等四部小說,另著有一本以馬來西亞華人家庭為主題的回憶錄《碼頭上的陌生人》,兩書皆為洛杉磯圖書獎決選佳作,其作品曾榮獲惠特比文學獎(Whitbread and Commonweath Prizes)與歐亨利獎(O. Henry Award),並三度入圍布克獎(Booker Prize),已譯成二十三種語言。

基本資料

作者:歐大旭(Tash Aw)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PEOPLE 出版日期:2025-12-02 ISBN:9786264199490 城邦書號:A2204070 規格:平裝 / 黑白 / 27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