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姊姊的守護者》作者茱迪.皮考特、光禹、朱衛茵、傅娟、彭樹君 感動推薦!
她八歲,失去母親;
她三十五歲,失去兒子;
生活隨時可能會失去些什麼,
人生,又該怎麼重新來過……
失去你以後,我的人生第一次那麼迷惘……
一對從四歳就認識的手帕交,三十年來只吵過兩次架,友誼不曾動搖。露西與艾莉婚後,分住在英美兩國,每一年,露西一家會到大西洋對岸的艾莉家度假;這一年,艾莉原本期待能和露西坐在自家後陽台重溫青春年少,不料,卻突然收到露西遭人殺害的惡耗!
艾莉飛到倫敦參加好友的葬禮,發現自己無法丟下露西的女兒蘇菲。蘇菲全程目睹媽咪死亡的那一幕後,不再開口說話,躲進自己的封閉世界;艾莉的傷口也仍未撫平,自從她流產後,與丈夫的關係日益冷淡。是因為她的粗心才失去孩子,才導致婚姻出現變數嗎?
八歲的蘇菲得學習面對媽咪離開後的生活,三十五歲的艾莉也要面對好友離開後,無人可聽她傾訴婚姻難題的處境;更別說,無話不談的好友居然還留下了隱瞞已久的秘密……
原來長大後,人生也有失去重心的窘境:小心翼翼建立的婚姻一夕之間崩解,好友突然逝世、對非婚生子女的留戀,……。關於友誼、愛情與家庭的課題,無論幾歲,只要曾經愛過又失去、生活充滿憾恨,或有過生死之交的人,都能從這本書獲得共鳴。
【名家推薦】
◎「茱莉.布絲包姆以誠實且優美的文筆,寫友誼、寫我們寧願不知道的祕密。《失去你以後》以動人且強烈的語言,寫出了有時我們得失去最親近的人才能找回自己的事實。」──茱迪.皮考特(Judi Picoult),《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及《小心輕放》(Handle With Care)作者
◎「作者用最深刻的筆,寫下痛失所愛的悲慟與掙扎,但緊閉的心因愛而痛也因愛而復活。因此當讀完《失去你以後》,我看見的不是那些教人傷心的失去,而是書中人物在失去後,如何成長與重新開始。」──傅娟
◎「釋放過去,珍惜所有,然後慢慢地復原,慢慢地療癒,慢慢地振作起來往前走,慢慢地與另一個新生的自我相遇。於是我們終於懂得,無論失去的是什麼,我們要找回的,永遠是自己。」──彭樹君
◎「從第一頁開始就精準無比。這是一個溫柔細膩又引人入勝的故事,讓人體悟到有時我們得繞一大圈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曾經想過生活要怎麼重新來過的人都應該一讀──話說回來,誰不都有過這種時候嗎?」──艾莉森.溫.史考奇(Allison Winn Scotch),《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的一生》(Time of My Life)作者
◎「這是一本令人驚奇的、有趣、感人至深的小說,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學會如何關心自己最在乎的人,如果幸運,還能學會照顧自己。」──蘿拉.戴夫(Laura Dave),《離婚派對》(The Divorce Party)作者
【國外媒體好評推薦】
◎「作者以精湛的文筆寫了一則精彩的故事。」──《科克斯書評》
◎「茱莉.布絲包姆以成熟技巧處理此一悲傷與成長的故事,實事求是的情感賭注以及得之不易的智慧,在在引發讀者共鳴。」──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茱莉.布絲包姆精心創作的故事充滿了玄妙的破裂關係,正如她的處女作小說《愛的相反》(The Opposite of Love)。儘管她的第一部小說備受廣泛讚譽,布絲包姆的寫作技巧顯然已臻成熟。其故事人物具有情感深度,這在第一頁即明顯可見,而她講故事的功力也更加精簡和準確。」──BookPage
◎「茱莉.布絲包姆優雅地攫住辛酸失去的麻痺現象。」──《書單》(Booklist)
◎「茱莉.布絲包姆的《失去你以後》是一本動人的小說,沒有自憐自艾的傷感時刻。」──《紐約每日新聞 》(NY Daily News)
【讀者好評推薦】
◎「茱莉.布絲包姆以溫柔的女性筆觸,刻畫出友情、愛情與親情之間的微妙關係,並讓人感受到一股全新的衝擊與感動。」──Mendy
◎「《失去你以後》就像秘密花園那般有著撫慰人心的功效,只不過在本書中的所談論的複雜議題勝過《秘密花園》許多,裡頭蘊藏著外遇、婚姻觸礁、喪親、友情考驗等等的議題,那些都是現在我們生活中不陌生的場景,因此讀來相當貼近生活的現實。」──蒼野之鷹
◎「茱莉.布絲包姆利用親和力十足的真實筆觸,以好友死去、照顧她的孩子為起點,寫人生、寫愛情、寫婚姻、寫親情——告訴我們一個從悲痛中逐漸平復、放過自己、找回生活的溫暖故事。」──七草
◎「作者動人的創作手法,細膩的描繪出艾莉與菲菲的相處過程,也描述了因此事件所產生的古牌效應,使人體會這世上所有事物都是相對呼應的,如同一個電腦網絡,牽一髮動全身,要怎樣在這之間取得平衡,才是我們應學習部份。」──羽毛
◎「內容裡英美文化的差異,父母婚姻的對比,都表現得可圈可點,尤其艾莉生命的自覺,更是精采細膩,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快雪
◎「失去的人生,仍然可以再重來,只要堅持到底不曾放棄自己,依然能再獲得曾經渴望擁有的美麗人生。」──高寒
◎「這本著作……如此華麗,讓我有如啜飲熱巧克力;如此頹廢,卻又如此安慰人心……此一動人而又令人難忘的小說,我知道,有一天我會再度重溫!」──WriteMeg.com
◎「這本書的情感令人難以置信。我愛上了所有的人物,他們每一個人總在某個時刻打動我的心在……茱莉是一個偉大的說書人,我真的覺得我與艾莉的性格和她所經歷的一切息息相關。閱讀這本書時,我又哭又笑……真是奇妙的閱讀經驗!」──The Book Junkie
◎「《失去你以後》付梓後,茱莉.布絲包姆成為女性文學的新代言人。她創造的人物,總能找到方式進入你的心,又以你從未想過的方式,觸摸你,感動你。」──Charlotte's Web of Books
◎「這是一本一開始讀就停不下來的書。我從第一頁就陷了進去,深深為艾莉的聲音和作者說故事的方式著迷,與故事平行發展的《祕密花園》也相當動人。想找一本內容充實、角色豐富的女性小說,這本是很好的選擇。」——ReaderGirl
◎「這本書處理了婚姻關係和各種關係裡一些無法忽略卻又難分難解的問題。雖然不是「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種完美大結局,但仍然充滿希望,讀完之後讓人沉吟良久。」——TrishNYC
◎「我最欣賞布絲包姆的一點,就是她創造的角色都有血有肉、真實無比。她把《祕密花園》放進來,肯定書具有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神奇魔力,也深深打動了我。另外,作者的文筆好得沒話說,對言語難以形容的事尤其有一套,其中的文學性更把這本書提升到完全不同的層次。就算不愛讀都會小說或女性小說的讀者,也會喜歡上這本書。」——skrishna
◎「我愛死這本書了!我有好多次停下來重看某個句子或某個比喻,作者文筆優美,但從不影響故事的張力和節奏,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好久沒看到這麼精彩的小說了。」——Disaster in a Halo
◎「一開始慢慢的,後來越來越快,看到一半我覺得好像在看電影。一旦熟悉了人物角色,看到他們的變化,你就會陷進故事,不可自拔。這其實就是關於大人怎麼樣努力真正……長大的故事。記住,這是一本要慢慢品嚐、處處留心的書。」——D. Mckinzie
◎「我已經好久沒有這麼愛一本書了,也很久沒有對一本書產生這樣的共鳴。書中處理的各種不同的感受和關係都觸動了我的心弦,例如失去摯友、流產、對非親生子女的無條件付出、婚姻裡的挫折等等,而且沒有這類作品常有的文筆老套、情節都在預料之中的問題。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都會小說,它比一般女性都會小說更豐富更好看。」——Elaine “Bookish in California”
內文試閱
1
假裝一切都跟現在不一樣。最後兩天,我沒有變成那種睫毛掉了就許願、看到第一顆晚星也許願,甚至早晚十一點十一分都得閉上眼睛認真向上天許願、祈禱願望成真的那種人。而露西他們一家人也沒登上《每日郵報》頭版,全家福照片還配上「諾丁丘命案!」的驚悚標題,也沒變成BBC晚間新聞的頭條。假裝我人在家裡,大西洋的右岸,待在我理解的英語世界裡,明天就跟上禮拜或上上個禮拜沒有兩樣。想到露西時,我不需要搜尋回憶,不需要回溯過去的時光。
那麼這樣呢?乾脆假裝露西還在人世,根本沒死。
假裝她不會從這世上徹底消失,儘管這麼想就表示她死了、不在了。
「要不要再吃一點?」我問蘇菲,露西的女兒,今年八歲。她似乎對我精心準備、加了一圈又一圈鮮奶油的冰淇淋沒多大興趣。蘇菲抱著膝蓋坐著,大腿抵著胸口。胎兒直立般的姿勢。這對她來說只是反射性動作,對我卻有非理性的願望和不願承認現實的成分在裡頭。她下半身穿著條紋睡褲,粉色、藍色和黃色條紋,上半身罩件長袖T恤,上面印著一匹馬,紫色身體、銀色鬃毛。她的襪子底部因為常在廚房瓷磚地板上磨來磨去,都已磨舊了;那種沙沙聲喚起我的童年記憶,讓我想起我弟弟麥奇,他睡前總愛要杯水喝。
蘇菲搖頭表示不要。
「好吃嗎?」
還是沒反應。她的小眼鏡滑下鼻子,她伸手去接,俐落一推,就把眼鏡推回原位。那是玳瑁框的眼鏡,外緣棕色,內緣粉紅色,像眼瞼;鏡片把她原本就大的棕色眼睛放得更大,因此她隨時隨地看起來都有點失神。
那次「意外」之後,蘇菲就很少開口說話。我和露西的丈夫格雷,把那件事稱作「意外」,刻意用婉轉的說法自我安慰,儘管那根本不是意外。命案實在不是八歲小孩應該聽到的字眼,稱它為意外能讓我們好過些,畢竟身為大人,這情況我們還能掌控也還應付得來。
我不確定蘇菲最後一次大聲說話是什麼時候。星期四案發之後,警方馬上趕來問話,這孩子不知打哪兒來的力量,竟用自己的話說出了言語難以形容的事。我在事後不到二十四小時趕到,聽見她說:「嗨,艾莉阿姨。」口齒有些不清,因為傷心,因為紅了眼眶。說完她抱住我的腰,把臉埋進我的襯衫。但那次用濃重英國腔跟我打過招呼後,我就不記得再聽過她的聲音了。不知道格雷上樓回房,吞下安眠藥昏睡過去之前,蘇菲可有跟他道過晚安?
「菲菲?」
聳肩。
「你怎麼有那件T恤?很好看,那匹馬的鬃毛好酷。」
又聳肩。
「菲菲,寶貝,怎麼不說話呢?」
她只是看著我,目光炯炯,表達沉默的抗議。
第三次聳肩。她看起來瘦小得不可思議,緊貼身體的棉料睡衣使她的手腳顯得更瘦更乾。我希望她多吃點,想餵她吃餅乾和甜味麥片,而且決定明天起床第一件事,就要把他們家的脫指牛奶換成全脂牛奶。
我媽是個心理治療師,她提醒過我蘇菲可能出現這種症狀。遭遇重大變故和嚴重創傷的小孩,常會有好一陣子不肯開口說話,這是他們在自己無能掌控的世界裡,唯一能施展權力的方法。
露西的喪禮不過是二十九個小時之前的事,無法置信,所以還是可以假裝一切都沒發生。無法置信以外也很不真實,好比守在露西家門前隨時準備插播最新消息的新聞採訪車。我想把蘇菲抱起來,摟進懷裡,讓她靠在我的肩上放聲啜泣,但蘇菲不是那種你會一把抱起的小孩。她會知道我這麼做,安慰自己比安慰她的成分多。
「好吧,」我說,當她已經回答了我。「現在你不想說話沒關係,可是不會一直這樣對吧?我喜歡你的聲音。擺掰,我們搭電梯去嗯嗯吧。」我盡我所能模仿英國腔,通常這樣都會逗得她哈哈大笑。
每次我來,蘇菲都會要求露西和我用英國腔說話:「學我說話!媽咪、艾莉阿姨!」我們倆就會一來一往,一股腦兒說出我們知道的全部英式用語。露西在倫敦住了將近十年,丈夫和女兒說話的腔調跟英國女王一樣純正優雅,但她的一口波士頓腔幾乎都沒變。她每次兒都把車兒停哈佛中庭兒。
但今天,蘇菲對我不理不睬,一直左顧右盼,好像不確定這是誰家的廚房似的。我們坐在早餐桌上,就是美式餐廳擺的那種雅座桌椅,玉米片廣告上常看到:兩個小孩,兩碗玉米片,兩杯柳橙汁,一對夫妻,而且是笑容滿面的夫妻,等小孩吃完營養均衡的早餐就把大家趕下紅色人造皮椅,準備上學去。我可以想像露西決定在廚房一角放早餐桌的心情,她知道讓自己的房子看起來像個家是第一要務。
「我們不會有事的。」我說,把手伸進她的暗金色鬈髮裡,手指卡在一撮打結的髮絲上。我記得第一次抱她的情景,當時她不到一週大,頂上無毛,小小一個,睡覺時小嘴頂著我的手臂開開合合,夢裡想必都是香甜可口的母乳。當時她看起來好脆弱,離長大成人還有好長一段路。但此時此刻看著她,長得健健康康、漂漂亮亮,固執地用她唯一會的方法施展自己的力量,我不禁臉頰發熱,替露西感到驕傲。我最好的朋友在這世上三十五年做了很多事,揭發智利政府貪污案理當為她贏得一座普立茲獎;但我很肯定的是,創造這個小生命,這個倔強的小露西,是我最喜歡的一件。
我從什麼時候開始說一種連自己都覺得陌生的語言?發現偷偷跟拍的記者,我會學電視上的人物說,在這種時候請尊重我們的隱私;為了安慰蘇菲,我一成不變地說,不會有事的;在我跟格雷倉促安排的喪禮上,對來弔唁的親友說,露西很稱讚你。我想當你的世界瓦解,失去三十一年來(幾乎等於我的一生)最親近的一個人時,第一個背叛你的,大概就是語言能力吧。
事情是這樣的。幾天前,露西一早醒來,心情愉快,身體健康,被現代男女認定的幸福生活團團包圍,還因為放棄美國國籍得到各方肯定。然而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後,陪女兒走路去上學途中,她死了。就這樣。不對,不能說她死了,應該說她遭人謀殺。現場顯然有把刀子,還有一個覬覦她手上戴的兩克拉鑽戒的毒蟲,而露西竟然笨到出手抵抗,然後什麼都沒了。
沒錯,最悽慘的是:蘇菲從頭到尾在場,目睹了整個過程。
露西出手抵抗我並不驚訝,她一直都有過人的勇氣;我驚訝的是,她竟然會為了那只戒指跟歹徒對抗。她明明就討厭那個戒指。
「誰會買鑽石形的鑽戒?」格雷不在時,她最喜歡這麼說。「我是認真的,鑽石形的鑽戒耶,真是多此一舉。我敢說男人心裡都只想著尺寸大小。」
此刻我在她的廚房裡,坐在她女兒身邊──我教女身旁,試著適應我們面對的新世界,露西死後的世界。我正在喝茶,根據我這幾天的經驗,這似乎是英國人碰到這種情況會做的事,好像消耗各種口味的大量熱茶外加一壺牛奶和糖,無論什麼事都會好轉似的。但現在採取這種應變措施已經太遲,悲傷早已像寄生蟲一樣,一點點、一吋吋鑽進我的皮膚,跟我的無法置信呈反比增加。
「菲菲,你希望我做什麼?跟你一樣靜下來一會兒嗎?我們可以靜靜坐在這裡。」我慢慢點頭,好像她回說,對,麻煩你了。看著她我就知道,我們要的東西完全一樣:要這一切暫停片刻。
於是我們做了我想得到最親密的一件事:我們坐在椅子上,眼睛失焦地直視前方。我把她拉近身邊,她的頭靠在我的肩上。
我們就這樣消磨了一個鐘頭,沉默而警覺,如在等待著一班永遠不會到來的公車。 2
「你還好嗎?」我丈夫菲力普在電話另一頭問。剛剛我在飄著雨的倫敦街頭閒晃了十五分鐘,繼續假裝一切從未發生:什麼都可以談,除了我來這裡的原因。
「不知道,我忘了把傘帶來,這可麻煩了。」
「我是指露西的事。」
「我不知道。好。不好。好。」
「回家吧。」
「還不行,」我說:「我是蘇菲的教母,記得吧?」奇怪的是,以前教母的工作只限於偶爾打打電話、把蘇菲的照片貼在我家的冰箱上、寄給她很多禮物,一開始是可愛得不得了的小衣服,最近是蕾夢娜系列書,還有美國女孩娃娃店那種叫人毛骨悚然的洋娃娃。這次的挑戰更難:一個超出我薪資等級所能負荷的任務。
「我當然記得,我的意思不是……對了,你把我買的假拇指給蘇菲了嗎?跟她說幾個月前我寄給她的那本《魔術入門》,裡頭有一些專為假拇指設計的魔術。」菲力普也喜歡教父這個角色,尤其蘇菲跟他小時候一樣熱愛魔術。他喜歡在奇怪的節日寄驚喜禮物給她,比方土撥鼠節、法國國慶、加拿大感恩節、波士頓紅襪隊贏得世界大賽之類的節日,也常沒什麼理由就寄東西給她,我都要等到露西和蘇菲打電話來道謝才知道。
「我跟她說了,我想她很喜歡。菲力普?」
「嗯?」
「這裡需要我。」
「我也需要你。」他說,但我們都知道他不是認真的。
我躺在露西家客房的羽絨被上,拿無線電話跟菲力普通話。以前我常拿這種花花綠綠的Laura Ashley牌床單取笑露西,因為這就證明露西已經變成時髦奢侈的英國貴婦,背叛了我們在麻州劍橋共同擁護的嬉皮精神;想當年,在人行道上把老舊家具救回家磨光刷新,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如今,這間客房擺了她這些年陸陸續續從波多貝羅市集蒐集來的古董精品,營造出一種復古而別緻的調調,每樣東西看起來都昂貴而破舊,儘管多半昂貴多於破舊。
菲力普坐在我們家客廳的沙發上,在波士頓郊外的沙隆鎮,距離剛好可以滿足郊區通勤居民的虛榮心,而且離我跟露西從小長大的地方只有三十分鐘。我們家的沙發也許不時髦卻很舒適,長度足夠六呎高的菲力普把身體整個張開,手臂也不會懸空,寬度足夠他把飲料擱在旁邊的椅墊上。跟我通電話時,他的肚子上可能放了一疊文件,左手邊一杯紅酒,電視調到靜音模式。
我懷疑菲力普會不會為露西哀悼,他從來就不特別喜歡露西。露西遇害對他而言,就像新聞雜誌類節目的專題報導一樣令人同情和悲傷。但露西對他來說有些「包裝過度」,有次他告訴我,露西讓他想起某晨間新聞的主播,或是某深夜脫口秀的主持人,風趣美麗又迷人沒錯,擅長閒聊和左右話題也沒錯,但無論如何就是有距離。那是你想在雞尾酒會看到她,卻不是可以一起蹲在散兵坑躲砲彈的人。我確定他為我難過,因為他知道我愛露西,但他大概認為我會很快克服傷痛。我想他並不知道,如果露西是男的,我也許會嫁給她。
「我們應該買一個電熱壺,」我告訴菲力普。「說到泡茶,英國人肯定比我們行。他們可以早我們整整兩分鐘把水煮沸。你可以想像這如果在美國流行起來會怎麼樣?大家每天都會多出兩分鐘的時間,一切都會不一樣。我打算帶一個回去,可以用來煮麵。」
「威廉索諾瑪有賣。」我丈夫是那種知道威廉索諾瑪居家用品店有賣什麼的男人。他也知道到納帕谷必去的一流餐廳、美元對日圓的匯率、哪種魚在善待動物組織的勿食用名單上。
「很好,現在我們只缺一個皇室。」
「艾莉,你還好嗎?」
「你問過了。」
「你又來了。」
「怎樣?」
「你知道的,就像那樣。你不知所措的時候就會說冷笑話,我有點擔心,你讓我很緊張。」
「我讓你緊張?你到這裡來,住進這房子,看著蘇菲的眼睛試試看。」我霍地提高音量,之後又壓低聲音,現在我的心情太慌太亂,隨時會失控。我氣菲力普,起碼這點我很確定,但這其實跟他無關,我們心裡都有數。
「她還好嗎?」
「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肯說話,倔強的孩子。」
「跟她媽一樣。」
「對。」
「也許我該跟你一起去的。」菲力普說,罪惡感潛入聲音裡,聽得出來他覺得離我好遠又無助。
「嗯,也許你應該來的。」我知道我該說些好話安慰他,但此刻的我筋疲力盡,腦筋一片混亂,沒辦法講道理。菲力普沒來是因為我叫他不用來。沒錯,這是一種試探,也許是偶然的試探,但總之是試探(而菲力普沒過關)。
「是你叫我別去的,」他說:「你說你弟弟在那裡,你可以應付得來。」
「我說你不用來。」
「意思不都一樣,艾莉,你在玩文字遊戲。」
「才不一樣。」我說,但這種小心眼的語調連我自己都無法忍受,我趕緊踩煞車,免得引起夫妻間的無聊口角。今天晚上打電話給菲力普是為了尋求安慰,聽聽他的聲音,提醒自己我在大西洋另一岸有自己的生活。罪惡感此刻也潛入我的聲音裡,誰叫我吃錯藥接二連三說了難聽的話。「抱歉,別在意,沒事的,我還好。」
「如果我知道……我是說,你知道我會去的,你知道吧?告訴我你至少知道這點。」菲力普說,聲音幾乎跟我一樣悲傷、疲倦。
「我知道,你當然會。」這是由衷之言。如果要說菲力普有什麼特點,除了對廚房用品的喜愛超乎尋常,那就是他是一個好人,永遠希望自己做了對的事。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他,而五年前我們步入禮堂的那個涼爽秋日,我可以毫不畏怯地說:我願意。
我知道如果我開口,如果我清楚說出口,比方說,我希望你來倫敦,不讓他掉入語言的陷阱,那麼他一定會來的。
假裝一切都跟現在不一樣。最後兩天,我沒有變成那種睫毛掉了就許願、看到第一顆晚星也許願,甚至早晚十一點十一分都得閉上眼睛認真向上天許願、祈禱願望成真的那種人。而露西他們一家人也沒登上《每日郵報》頭版,全家福照片還配上「諾丁丘命案!」的驚悚標題,也沒變成BBC晚間新聞的頭條。假裝我人在家裡,大西洋的右岸,待在我理解的英語世界裡,明天就跟上禮拜或上上個禮拜沒有兩樣。想到露西時,我不需要搜尋回憶,不需要回溯過去的時光。
那麼這樣呢?乾脆假裝露西還在人世,根本沒死。
假裝她不會從這世上徹底消失,儘管這麼想就表示她死了、不在了。
「要不要再吃一點?」我問蘇菲,露西的女兒,今年八歲。她似乎對我精心準備、加了一圈又一圈鮮奶油的冰淇淋沒多大興趣。蘇菲抱著膝蓋坐著,大腿抵著胸口。胎兒直立般的姿勢。這對她來說只是反射性動作,對我卻有非理性的願望和不願承認現實的成分在裡頭。她下半身穿著條紋睡褲,粉色、藍色和黃色條紋,上半身罩件長袖T恤,上面印著一匹馬,紫色身體、銀色鬃毛。她的襪子底部因為常在廚房瓷磚地板上磨來磨去,都已磨舊了;那種沙沙聲喚起我的童年記憶,讓我想起我弟弟麥奇,他睡前總愛要杯水喝。
蘇菲搖頭表示不要。
「好吃嗎?」
還是沒反應。她的小眼鏡滑下鼻子,她伸手去接,俐落一推,就把眼鏡推回原位。那是玳瑁框的眼鏡,外緣棕色,內緣粉紅色,像眼瞼;鏡片把她原本就大的棕色眼睛放得更大,因此她隨時隨地看起來都有點失神。
那次「意外」之後,蘇菲就很少開口說話。我和露西的丈夫格雷,把那件事稱作「意外」,刻意用婉轉的說法自我安慰,儘管那根本不是意外。命案實在不是八歲小孩應該聽到的字眼,稱它為意外能讓我們好過些,畢竟身為大人,這情況我們還能掌控也還應付得來。
我不確定蘇菲最後一次大聲說話是什麼時候。星期四案發之後,警方馬上趕來問話,這孩子不知打哪兒來的力量,竟用自己的話說出了言語難以形容的事。我在事後不到二十四小時趕到,聽見她說:「嗨,艾莉阿姨。」口齒有些不清,因為傷心,因為紅了眼眶。說完她抱住我的腰,把臉埋進我的襯衫。但那次用濃重英國腔跟我打過招呼後,我就不記得再聽過她的聲音了。不知道格雷上樓回房,吞下安眠藥昏睡過去之前,蘇菲可有跟他道過晚安?
「菲菲?」
聳肩。
「你怎麼有那件T恤?很好看,那匹馬的鬃毛好酷。」
又聳肩。
「菲菲,寶貝,怎麼不說話呢?」
她只是看著我,目光炯炯,表達沉默的抗議。
第三次聳肩。她看起來瘦小得不可思議,緊貼身體的棉料睡衣使她的手腳顯得更瘦更乾。我希望她多吃點,想餵她吃餅乾和甜味麥片,而且決定明天起床第一件事,就要把他們家的脫指牛奶換成全脂牛奶。
我媽是個心理治療師,她提醒過我蘇菲可能出現這種症狀。遭遇重大變故和嚴重創傷的小孩,常會有好一陣子不肯開口說話,這是他們在自己無能掌控的世界裡,唯一能施展權力的方法。
露西的喪禮不過是二十九個小時之前的事,無法置信,所以還是可以假裝一切都沒發生。無法置信以外也很不真實,好比守在露西家門前隨時準備插播最新消息的新聞採訪車。我想把蘇菲抱起來,摟進懷裡,讓她靠在我的肩上放聲啜泣,但蘇菲不是那種你會一把抱起的小孩。她會知道我這麼做,安慰自己比安慰她的成分多。
「好吧,」我說,當她已經回答了我。「現在你不想說話沒關係,可是不會一直這樣對吧?我喜歡你的聲音。擺掰,我們搭電梯去嗯嗯吧。」我盡我所能模仿英國腔,通常這樣都會逗得她哈哈大笑。
每次我來,蘇菲都會要求露西和我用英國腔說話:「學我說話!媽咪、艾莉阿姨!」我們倆就會一來一往,一股腦兒說出我們知道的全部英式用語。露西在倫敦住了將近十年,丈夫和女兒說話的腔調跟英國女王一樣純正優雅,但她的一口波士頓腔幾乎都沒變。她每次兒都把車兒停哈佛中庭兒。
但今天,蘇菲對我不理不睬,一直左顧右盼,好像不確定這是誰家的廚房似的。我們坐在早餐桌上,就是美式餐廳擺的那種雅座桌椅,玉米片廣告上常看到:兩個小孩,兩碗玉米片,兩杯柳橙汁,一對夫妻,而且是笑容滿面的夫妻,等小孩吃完營養均衡的早餐就把大家趕下紅色人造皮椅,準備上學去。我可以想像露西決定在廚房一角放早餐桌的心情,她知道讓自己的房子看起來像個家是第一要務。
「我們不會有事的。」我說,把手伸進她的暗金色鬈髮裡,手指卡在一撮打結的髮絲上。我記得第一次抱她的情景,當時她不到一週大,頂上無毛,小小一個,睡覺時小嘴頂著我的手臂開開合合,夢裡想必都是香甜可口的母乳。當時她看起來好脆弱,離長大成人還有好長一段路。但此時此刻看著她,長得健健康康、漂漂亮亮,固執地用她唯一會的方法施展自己的力量,我不禁臉頰發熱,替露西感到驕傲。我最好的朋友在這世上三十五年做了很多事,揭發智利政府貪污案理當為她贏得一座普立茲獎;但我很肯定的是,創造這個小生命,這個倔強的小露西,是我最喜歡的一件。
我從什麼時候開始說一種連自己都覺得陌生的語言?發現偷偷跟拍的記者,我會學電視上的人物說,在這種時候請尊重我們的隱私;為了安慰蘇菲,我一成不變地說,不會有事的;在我跟格雷倉促安排的喪禮上,對來弔唁的親友說,露西很稱讚你。我想當你的世界瓦解,失去三十一年來(幾乎等於我的一生)最親近的一個人時,第一個背叛你的,大概就是語言能力吧。
事情是這樣的。幾天前,露西一早醒來,心情愉快,身體健康,被現代男女認定的幸福生活團團包圍,還因為放棄美國國籍得到各方肯定。然而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後,陪女兒走路去上學途中,她死了。就這樣。不對,不能說她死了,應該說她遭人謀殺。現場顯然有把刀子,還有一個覬覦她手上戴的兩克拉鑽戒的毒蟲,而露西竟然笨到出手抵抗,然後什麼都沒了。
沒錯,最悽慘的是:蘇菲從頭到尾在場,目睹了整個過程。
露西出手抵抗我並不驚訝,她一直都有過人的勇氣;我驚訝的是,她竟然會為了那只戒指跟歹徒對抗。她明明就討厭那個戒指。
「誰會買鑽石形的鑽戒?」格雷不在時,她最喜歡這麼說。「我是認真的,鑽石形的鑽戒耶,真是多此一舉。我敢說男人心裡都只想著尺寸大小。」
此刻我在她的廚房裡,坐在她女兒身邊──我教女身旁,試著適應我們面對的新世界,露西死後的世界。我正在喝茶,根據我這幾天的經驗,這似乎是英國人碰到這種情況會做的事,好像消耗各種口味的大量熱茶外加一壺牛奶和糖,無論什麼事都會好轉似的。但現在採取這種應變措施已經太遲,悲傷早已像寄生蟲一樣,一點點、一吋吋鑽進我的皮膚,跟我的無法置信呈反比增加。
「菲菲,你希望我做什麼?跟你一樣靜下來一會兒嗎?我們可以靜靜坐在這裡。」我慢慢點頭,好像她回說,對,麻煩你了。看著她我就知道,我們要的東西完全一樣:要這一切暫停片刻。
於是我們做了我想得到最親密的一件事:我們坐在椅子上,眼睛失焦地直視前方。我把她拉近身邊,她的頭靠在我的肩上。
我們就這樣消磨了一個鐘頭,沉默而警覺,如在等待著一班永遠不會到來的公車。 2
「你還好嗎?」我丈夫菲力普在電話另一頭問。剛剛我在飄著雨的倫敦街頭閒晃了十五分鐘,繼續假裝一切從未發生:什麼都可以談,除了我來這裡的原因。
「不知道,我忘了把傘帶來,這可麻煩了。」
「我是指露西的事。」
「我不知道。好。不好。好。」
「回家吧。」
「還不行,」我說:「我是蘇菲的教母,記得吧?」奇怪的是,以前教母的工作只限於偶爾打打電話、把蘇菲的照片貼在我家的冰箱上、寄給她很多禮物,一開始是可愛得不得了的小衣服,最近是蕾夢娜系列書,還有美國女孩娃娃店那種叫人毛骨悚然的洋娃娃。這次的挑戰更難:一個超出我薪資等級所能負荷的任務。
「我當然記得,我的意思不是……對了,你把我買的假拇指給蘇菲了嗎?跟她說幾個月前我寄給她的那本《魔術入門》,裡頭有一些專為假拇指設計的魔術。」菲力普也喜歡教父這個角色,尤其蘇菲跟他小時候一樣熱愛魔術。他喜歡在奇怪的節日寄驚喜禮物給她,比方土撥鼠節、法國國慶、加拿大感恩節、波士頓紅襪隊贏得世界大賽之類的節日,也常沒什麼理由就寄東西給她,我都要等到露西和蘇菲打電話來道謝才知道。
「我跟她說了,我想她很喜歡。菲力普?」
「嗯?」
「這裡需要我。」
「我也需要你。」他說,但我們都知道他不是認真的。
我躺在露西家客房的羽絨被上,拿無線電話跟菲力普通話。以前我常拿這種花花綠綠的Laura Ashley牌床單取笑露西,因為這就證明露西已經變成時髦奢侈的英國貴婦,背叛了我們在麻州劍橋共同擁護的嬉皮精神;想當年,在人行道上把老舊家具救回家磨光刷新,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如今,這間客房擺了她這些年陸陸續續從波多貝羅市集蒐集來的古董精品,營造出一種復古而別緻的調調,每樣東西看起來都昂貴而破舊,儘管多半昂貴多於破舊。
菲力普坐在我們家客廳的沙發上,在波士頓郊外的沙隆鎮,距離剛好可以滿足郊區通勤居民的虛榮心,而且離我跟露西從小長大的地方只有三十分鐘。我們家的沙發也許不時髦卻很舒適,長度足夠六呎高的菲力普把身體整個張開,手臂也不會懸空,寬度足夠他把飲料擱在旁邊的椅墊上。跟我通電話時,他的肚子上可能放了一疊文件,左手邊一杯紅酒,電視調到靜音模式。
我懷疑菲力普會不會為露西哀悼,他從來就不特別喜歡露西。露西遇害對他而言,就像新聞雜誌類節目的專題報導一樣令人同情和悲傷。但露西對他來說有些「包裝過度」,有次他告訴我,露西讓他想起某晨間新聞的主播,或是某深夜脫口秀的主持人,風趣美麗又迷人沒錯,擅長閒聊和左右話題也沒錯,但無論如何就是有距離。那是你想在雞尾酒會看到她,卻不是可以一起蹲在散兵坑躲砲彈的人。我確定他為我難過,因為他知道我愛露西,但他大概認為我會很快克服傷痛。我想他並不知道,如果露西是男的,我也許會嫁給她。
「我們應該買一個電熱壺,」我告訴菲力普。「說到泡茶,英國人肯定比我們行。他們可以早我們整整兩分鐘把水煮沸。你可以想像這如果在美國流行起來會怎麼樣?大家每天都會多出兩分鐘的時間,一切都會不一樣。我打算帶一個回去,可以用來煮麵。」
「威廉索諾瑪有賣。」我丈夫是那種知道威廉索諾瑪居家用品店有賣什麼的男人。他也知道到納帕谷必去的一流餐廳、美元對日圓的匯率、哪種魚在善待動物組織的勿食用名單上。
「很好,現在我們只缺一個皇室。」
「艾莉,你還好嗎?」
「你問過了。」
「你又來了。」
「怎樣?」
「你知道的,就像那樣。你不知所措的時候就會說冷笑話,我有點擔心,你讓我很緊張。」
「我讓你緊張?你到這裡來,住進這房子,看著蘇菲的眼睛試試看。」我霍地提高音量,之後又壓低聲音,現在我的心情太慌太亂,隨時會失控。我氣菲力普,起碼這點我很確定,但這其實跟他無關,我們心裡都有數。
「她還好嗎?」
「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肯說話,倔強的孩子。」
「跟她媽一樣。」
「對。」
「也許我該跟你一起去的。」菲力普說,罪惡感潛入聲音裡,聽得出來他覺得離我好遠又無助。
「嗯,也許你應該來的。」我知道我該說些好話安慰他,但此刻的我筋疲力盡,腦筋一片混亂,沒辦法講道理。菲力普沒來是因為我叫他不用來。沒錯,這是一種試探,也許是偶然的試探,但總之是試探(而菲力普沒過關)。
「是你叫我別去的,」他說:「你說你弟弟在那裡,你可以應付得來。」
「我說你不用來。」
「意思不都一樣,艾莉,你在玩文字遊戲。」
「才不一樣。」我說,但這種小心眼的語調連我自己都無法忍受,我趕緊踩煞車,免得引起夫妻間的無聊口角。今天晚上打電話給菲力普是為了尋求安慰,聽聽他的聲音,提醒自己我在大西洋另一岸有自己的生活。罪惡感此刻也潛入我的聲音裡,誰叫我吃錯藥接二連三說了難聽的話。「抱歉,別在意,沒事的,我還好。」
「如果我知道……我是說,你知道我會去的,你知道吧?告訴我你至少知道這點。」菲力普說,聲音幾乎跟我一樣悲傷、疲倦。
「我知道,你當然會。」這是由衷之言。如果要說菲力普有什麼特點,除了對廚房用品的喜愛超乎尋常,那就是他是一個好人,永遠希望自己做了對的事。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他,而五年前我們步入禮堂的那個涼爽秋日,我可以毫不畏怯地說:我願意。
我知道如果我開口,如果我清楚說出口,比方說,我希望你來倫敦,不讓他掉入語言的陷阱,那麼他一定會來的。
作者資料
茱莉.布絲包姆(Julie Buxbaum)
茱莉.布絲包姆畢業於賓州大學及哈佛法學院。2006年,美國藍燈書屋集團的The Dial Press 發行人蘇珊.卡米爾(Susan Kamil)以一百多萬美金簽下她的處女作《愛情的對面》(The Opposite of Love),轟動全球出版界。該書至今已轉譯成二十一種語言,並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買下電影版權。布絲包姆目前定居於倫敦。 《失去你以後》是布絲包姆的第二部作品,從都會愛情轉為更深刻的倫理親情,展現了遠超過前作的成熟風範,媲美《我的孤兒寶貝》和《愛與其他不可能的追求》。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