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 作者:羅怡君
  • 出版社:新手父母
  • 出版日期:2014-10-16
  •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媽媽和孩子分別處於個性光譜的兩端, 面對同一件事情有天壤之別的想法與反應時, 親子間該如何互動呢?! 「孩子是來磨練父母的?」 「誰說的?我不相信!」 當刺蝟遇上穿山甲,硬碰硬曾經讓我們兩敗俱傷, 看似約定俗成的教養規則,在我們之間被迫出局。 我循著穿山甲留下的線索,嘗試每一個依偎角度, Reset曾經的理所當然,走出不一樣的教養之路。 天生好動的我不巧生出一個冷靜無比的她, 「媽媽,看著我,不要太瘋狂,好嗎?」 她不給我添麻煩,卻也不主動說出真心話, 「天啊~妹妹,妳到底要我怎麼樣?!」 我們母女倆簡直是「相反詞」的組合, 我熱情、她冷靜;我主動、她被動;我喜愛冒險、她天性謹慎……。 對妹妹而言,我就像是隻刺蝟,靠近讓她倍感壓力, 一個不小心,言語、動作就會傷害她敏感柔軟的心。 對我而言,妹妹就像隻穿山甲,保護的蜷曲讓我不得其門而入, 看似脆弱的她,其實也堅硬無比。 有時候,我寧可妹妹是「刺蝟」,直接朝我發射武器,我好見招拆招。 只可惜,偏偏她是「穿山甲」,越是要她放開,越是蜷曲地厲害, 堅硬的鱗甲把我跟她狠狠地隔開,我真的不知道她「卡」在哪裡啊! 真的太神奇了! 就當我放棄「改變」妹妹,開始「接受」時, 眼前的一切似乎就往好的方向發展, 曾經我以為不這樣做就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曲折繞路之後,也到達了原本設定的終點。 原來,孩子不像Case想搞定就能搞定! 我不再用自己的期待塑造她的未來, 每個人都獨一無二,誰也不用角色扮演、強迫改變。 原來,孩子像顆鑽石,可貴而稀有, 稜角才能讓他們展現出不凡的璀璨光澤。 想當個好工匠,得先仔細領略每顆鑽石的美麗所在。 孩子將會帶領我們,發掘他們的最佳角度。 於是,這衝突矛盾的相處中,發展出獨特的「思辨對話」, 透過對話調整深信的價值,透過思辨往下挖掘更深的自己。 這是顛覆了自信、快樂、勇敢、誠實、創意的刻板定義, 這也是我在思辨教養的路上,多麼重要的領悟。 ◎自信——到底該表現給誰看呢? 我以為主動出擊,積極爭取,被看到的才是自信。 「媽媽,我知道答案,但又不一定要讓人家知道我知道!」 原來,提出這樣的要求,是我沒自信贏,才要孩子扳回一城。 ◎快樂——我們原本就擁有的東西。 我盡力規劃、安排活動,一心想著幫妹妹製造快樂。 「媽媽,我不想變裝,也不要去要糖果耶。」 原來,快樂是本質,不必刻意添加,而是得陪著她尋找真正的源頭。 ◎勇敢——掌握未知與恐懼的力量。 我認為克服恐懼、達成目標,才可以稱得上勇敢。 「媽媽,我答應『試試看』,但不是試了就成功嘛!」 原來,承諾的勇氣就該被鼓勵,這種鼓勵讓孩子不輕言放棄。 ◎誠實——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是假的? 我不鼓勵孩子說善意的謊言,因為這讓孩子對自己的心不誠實。 「媽媽,那是想像,大家都因為驢子假扮的斑馬變得開心。」 原來,善意的謊言得存在,當它能緩和無情環境,支撐人的快樂時。 ◎創意——沒創意的爸媽還有救嗎? 我設法替孩子保留興趣、激發天分,是望女成鳳的虛偽氣球。 「媽媽,不去上課我、不用學這些東西我還是喜歡畫畫啊。」 原來,興趣是聆聽自我、付出熱情;天分若真的有,我也埋沒不了的。 【各方領域真情推薦】 ◎王馥蓓(奧美公關事業群董事總經理) ◎火星爺爺(作家、兩岸企業講師) ◎李文儀(前TVBS主播) ◎李嘉慧(偉太廣告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志祐(麗寶樂園總經理) ◎陳雅慧(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張大光(故事屋創辦人) ◎趙台生(前美商3M臺灣子公司董事長)

目錄

自序充滿挑戰與樂趣的思辨之路 Chapter 1自信-到底要表現給誰看呢? 01 誰說的「好」才算數 02 我做了一個決定:讓妳贏 03 我知道答案,但我用讓人知道「我知道」 04 是「等一下」,還是「閉嘴」 Chapter 2快樂-我們原本就擁有的東西 01 “YES Day”為什麼是”Happy Day” 02 充滿愛的例行公事 03 我當觀眾就好 04 快樂就是不該教貓咪握手 Chapter 3勇敢-掌控未知與恐懼的力量 01 相信魔法也是種能力 02 處理不完美的自己也需要勇氣 03 嘗試是最難的承諾,而且不一定成功r 04 妳要怎麼阻止我 05 這時候,我可以反擊嗎 Chapter 4誠實—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是假的? 01 父母最常說的謊言 02 貼心的孩子也許都說過謊 03 你不是很討厭他嗎 04 驢子變斑馬—是想像還是說謊 Chapter 5創意—沒創意的爸媽還有救嗎? 01 我終於當上媽媽了 02 媽,我好無聊喔 03 亂說與亂玩很重要 04 越幫越忙的大人,閉嘴就好 05 其實我們沒有能力埋沒天才 Chapter 6孩子教我們的事 01 談論自己才能愛自己 02 真誠的友善不是一種付出,而是邀請 03 陪孩子玩,還是玩孩子 04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05 問題背後往往藏著真正的問題 06 四十二種綠色 07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後序孩子,提醒我們能讓世界更好

內文試閱

快樂就是不該教貓咪握手
     滿腔熱血為孩子編織美夢,孩子為了配合可能正應付著,   重新 RESET 一下,陪著孩子確定自己的喜歡與意願。   細心的觀察與聆聽,看著怎樣的她才是真正樂在其中,   我無法替孩子領悟快樂,但我盡力不成為她的不快樂。      妹妹快過五歲生日了,家裡向來沒有慶祝的習慣,頂多買個冰淇淋蛋糕解解饞,過癮一下。不過,最近老是看到臉書上朋友們紛紛替孩子舉辦生日 Party,心想,妹妹說不定也想要邀請班上同學一起熱鬧,一起玩。      回家路上,我便開口詢問:「妹妹,快生日囉,我們這次吃蛋糕的時候,想不想邀請妳的好同學一起來啊?」   「不要。」妹妹不加思索,一口回絕,穿山甲又準備「蜷」起來了。   「為什麼啊?   妳不是很喜歡班上同學嗎?   」我有點慌了手腳。   「我喜歡啊,但是他們不用來家裡,這樣家裡會很吵。」啊?喔!   「那……,妳生日那天要做什麼啊?」   「媽媽,不就跟以前一樣吃蛋糕就好了嗎?」這段話還配上妹妹些許白眼和無奈口氣。      三歲上幼幼班的時候,我簡單買了件披風和巫婆帽,那時妹妹沒有多大興趣,我猜想也許還不甚了解。隔年的萬聖節,四歲的妹妹主動說不必買新的,我也不以為意。今年我打算換套她最喜歡的公主裝,好讓她跟班上小女生們更有討論話題。   我打開 FB,用朋友們的兒女五花八門的變裝照片和妹妹討論,沒想到她毫不感興趣,堅持用舊的就好。我依然不氣餒,持續遊說。後來,她實在對我的「一廂情願」感到不耐煩,緩緩地說出:「媽媽,我一點也不想變裝,也不喜歡跟人家要糖果耶!」      我恍然大悟,會不會妹妹從頭到尾都沒有喜歡過,只是配合著大人設定的節奏行禮如儀?   我倏然心驚,該不該自動「設定」孩子應該喜歡什麼?   連忙重新點開往年萬聖節遊街的照片出來看,怎麼我從來沒注意到她一點都不 high 啊!   然後,我再回想起生日前討論是否舉辦 Party 的對話,其實妹妹不斷發送訊號給我,這一切是這麼明顯,而我竟然還沉醉在自己為她編織的童年美夢裡。   好吧,我知道這樣可以省不少錢,也不用發揮創意 DIY 半天,老實說偷偷鬆了一口氣。然而,我想到妹妹勉強地應付:變裝出席、拍照微笑、學臺詞、跟著遊街,突然覺得有點難過。      我開始反省大人們「安排」的學習活動,到底是以什麼為依據呢?      學習各種文化、體驗各國風情沒什麼不好,但是停下來多思考一點的話,並不需要孩子「實際」參與每種活動才算學習,能多尊重孩子的個性一點,多給孩子其他選擇嗎?   為什麼都是萬聖節呢?不能每年換不同節慶嗎?萬聖節活動也許新鮮有趣,但孩子真的能從中理解、享受樂趣嗎?還是每次都是以這種應付的心情面對,就像是強迫不拿香的媳婦跟著拜祖先一樣,失去本有的意義。到底是大人樂趣比較多,還是孩子?      這也給了我另一個提醒:就算看似全世界小孩都該喜歡的事物,仍要小心地和「每一個」孩子確認,而不是滿腔熱血地「塞」給孩子。   經驗判斷能讓我們節省不少冤枉路、容易抓到孩子興趣方向,但某些內在特質較特殊的孩子,大多難以立刻表達自己的喜好或意願,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再陪著嘗試、觀察、提供資訊,好讓他們有足夠時間走完自己的內在程序,進而做出判斷。      揉揉眼睛,我該 RESET 一次,重新認識我的孩子。      她雖然溫和順從,但若我誤判方向,那種感覺或許就像強求友善的貓咪學習握手般的不堪,因為即使貓咪個性溫潤,仍然不親人,讓牠學著握手,豈不違背天性、違背內心。   我告訴自己,再怎麼簡單不過的事情都不要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感興趣的,未必孩子喜歡;我們拍照起來微笑的,未必孩子開心。我得特別小心說生日快樂時,千萬別造成妳的負擔。快樂必須自己領悟,我只能盡力不成為孩子的不快樂。      一起加油吧。            媽,我好無聊喔      終結孩子的「無聊」並不是身為家長的責任,   不過爸媽得從旁協助,讓他們學會怎麼打發時間。   放鬆心情,和孩子一起體驗「無聊」這件事吧,   騰出空間的腦袋,才能讓新靈感與新創意住進來。      每個媽媽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吧。   這大概是我的「地雷金句」前三名,只要妹妹一對我說這句話,怒氣就會立刻飆高爆衝,刺蝟媽媽背上的刺立刻張開,對著她大吼:「關我什麼事!妳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自己回房間想辦法。」      妹妹兩三歲時還沒有什麼狀況,但是進入五歲開始,這個現象卻日益嚴重,為了不讓母女關係如此緊張下去,我決定嘗試安排一趟半個月的自助旅行,除了轉換環境透透氣、修補感情之外,也想證明「即使媽媽二十四小時陪在身旁,無聊還是會存在」。我和妹妹約法三章,旅行期間若感覺到無聊,那也屬於旅行的一部分,必須要自己想辦法。   結束無聊的確不是大人的責任。然而,說這句話之前,首先必須確認已經盡到父母該做的準備,比如說:告知孩子有很多瓦解無聊的選擇,也有現成的素材可供使用,當文具、材料、書籍、玩具一應俱全時,就該讓孩子學習自己去打發時間。      出發前,我幫妹妹準備了畫圖本、蠟筆和一本書,當然她也可以選擇聽手機裡下載的音樂。接下來就看事情怎麼發展了。      事實證明,「無聊是創造之母」。      還記得旅行到臺東關山的時候,我興沖沖地安排到當地警察局內的史蹟博物館參觀,妹妹對於要進警察局有些期待又有點恐懼。那天,天氣悶熱無風,日式宿舍改建的收藏室密不通風,妹妹受不了跑出去,在庭園裡晃啊晃的,我也不以為意,跟著導覽大哥聽故事,她在一旁進進出出。   導覽結束之後,我們騎著自行車離開。路上我問她:   「妹妹,妳好像對這個地方沒有興趣喔。」   「恩,對啊,而且裡面好熱喔。」   「媽媽對這些很感興趣,謝謝妳等我看完。會不會覺得很無聊啊?」   「有一點無聊,可是我在想事情。」   「想什麼事情?」我是真的感到很好奇。   「媽媽我問妳喔,為什麼警察抓壞人的時候電視臺的人會知道?」   「電視臺的記者會分派工作,有些人專門負責注意這些事情,他們會請警察要抓壞人前打個電話給他們,一起到抓壞人的現場集合。新聞報出來,也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哪些事情千萬不要做喔。啊,妳怎麼會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我盡可能地給她一個容易明白的解釋。   「因為我記得 GTV News 都有抓壞人的新聞啊。」      當天晚上洗澡的時候,妹妹又突然發問:   「媽媽,我問妳喔,馬英九總統說的話,住臺北的人要聽,那住臺東的人也要聽嗎   ?」噗!只是去一趟警察局而已,就能想到這些,真搞不清楚她的腦筋是怎麼運作的啊。   「要啊,馬英九是總統,負責管理臺灣所有的人和事情,臺東也是臺灣的一部分,當然也要聽囉。」我暫時不想解釋「聽」的層次,就先回答她的表層問題。      「喔,那我知道了。」我其實不太確定妹妹說的知道到什麼程度。   雖然對話結束,但心裡突然有很多感觸。生活在臺北的我,的確被身旁的環境影響著,當自己手邊忙著別的事情,深怕孩子無聊、發呆、「浪費時間」,總覺得讓她無所事事很感罪惡,要她不看電視找其他事情做,閒晃亂晃的情形更不太可能出現。      然而,旅行時本來就沒有其他事分散注意,加上換個場景到了臺東,居民的確多是悠閒度日,嗑牙聊天、吃吃東西,一天就這麼消磨過去了。即便身為觀光客,我和妹妹也感染這種氣氛,整個下午就只安排一個參觀行程,就算妹妹完全不投入,我也不覺懊惱。不知不覺間我們都「放鬆」下來:對事情「沒有期待」,做事情「不帶目的」。      這趟旅行連我自己都意外地開始體驗無聊這件事。   至於,看似無聊的妹妹表面上沒做什麼,但腦筋開始自動「反芻」過去的生活經驗,連結各種資訊並產生新問題。「無聊」也許是暫停輸入的狀態,卻不見得是停止運轉,妹妹提的問題充分證明新的經驗讓她開啟新的方程式,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運算公式,認識這些複雜的人事物。      旅程告一個段落,回到臺北之後,我期許自己能延續在旅行時的從容,保留孩子「無聊」的生活經驗。原始人生活在我們眼裡看似「無聊」至極,卻也不斷文明、進步,也許是沒有其他事情分心,讓頭腦有機會好好運作,讓五官有時間好好觀察、感受,進而體會大自然的運作奧妙,不斷的創造發現。      其實,無聊大師是要我們腦袋騰出個位子來,如此一來,才能給我們最寶貴的靈感啊!            談論自己才能愛自己      對自己有興趣,是建立自我認同、自我欣賞的歷程,   藉由探索、討論,可以讓孩子相信自己的獨一無二。   愛自己得花時間了解自己、照顧自己、鼓勵自己,   這不光是自私的為自己好,而是做好愛別人的準備。      最近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和妹妹重複類似的對話:   「媽媽,奶奶說我出生的時候沒有哭耶。」   「對啊,媽媽想說怎麼出來半天沒聽到哭聲,就問護士阿姨,結果護士阿姨只好一直打妳屁股,說快哭一下,不然妳媽會擔心。」   「那我後來有哭嗎?」   「有啊,嗚嗚嗚三聲就沒了。」   「阿嬤還有說我出生的時候,眼睛就是睜開的?」   「恩,對啊,護士阿姨抱來給我看,妳眼睛瞪好大。」   「是不是大部分的小 Baby 眼睛都是閉起來的呀?」   「我也不知道,應該是吧。」   「所以……,我很特別囉!」   「對啊,你是個很特別的小孩喔。」      又一天。   「媽媽,妳還記得我小時候打針有怎麼樣嗎?」   「記得啊,怎麼啦?」   「爸爸說我一次都沒有哭,真的嗎?」   「對啊,妳從小 Baby 開始到兩歲多,打針都沒哭過。」   「那醫生有覺得我很棒嗎?」   「有啊,護士阿姨也覺得妳不會一直哭,也不會一直扭,很厲害。」   「所以……,我很勇敢吧。」   「嗯,對啊,小時候就跟現在一樣勇敢喔。」      除了重複這樣的對話,妹妹開始對小時候的自己產生莫大興趣:想要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回憶往事、跟我訴說兩歲半前在保母家的種種、我們以前出遊的一些片段,我倒是很驚訝兩三歲的事情她還記得。   我沒有特意去查什麼書籍,我猜也許這是五六歲小孩子可能會有的發展歷程,然而,看妹妹這樣積極地回溯自己,建立起對自己的認同和欣賞,我不禁回憶:「我曾經這樣對自己過嗎?」      漸漸更有趣了。除了自己之外,妹妹開始轉移注意力到他人身上。      那天,我們窮極無聊地躺在床上亂哈拉,背景音樂是某部電影的原聲帶,我隨口跟妹妹說:「媽媽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地唏哩嘩啦,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別人還來問我還好吧!」      她一聽眼睛發亮,立刻問:「這部電影現在有賣 DVD 嗎?」      「應該沒有吧。很久以前了耶!妳也想看喔?」   「對啊,我想看看為什麼妳會哭呀!」   從此之後,直到現在,只要看到感人的電影或節目,妹妹一定會立刻湊到我面前,仔細「檢查」:「妳哭了沒?我差一點就哭了耶。」   我相信妹妹不是唯一有這「症頭」的孩子,要應付她經常重複的問題也有點無聊。不過,我卻對這裡頭隱含的意義著迷不已:「對自己感興趣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妹妹不斷地從各項外在線索發現自我、建構自我,然後肯定自我,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特別的。   妹妹從小就好強、愛面子,總是把「他人」的評價看得很重,若她能夠有另一種內在的力量稍稍平衡,相信這樣子會讓她本來的個性「硬中帶軟」,成為前進的動力,而非阻力。      另一方面,妹妹對人的好奇已經超乎「具體」層面,開始進入抽象的心理世界了。除了自己,她也想花時間了解她所關心的「他人」,探尋他人與自身的不同之處。   妹妹放暑假時,獨自去外公外婆家住了幾晚,當她表達想要回家時,外公心裡捨不得,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結果就在妹妹面前略帶怒氣的抱怨:「看吧,那麼疼她有什麼用!哼!」   外婆原本還擔心妹妹會被嚇到,沒想到妹妹早就摸清楚外公的個性,反而當場笑笑、撒嬌似地說:「唉呦,阿公怎麼每次我要回家都會說這些話啊?上一次好像也是這樣子喔。」      外公接著問:「妳哪會知道什麼,哪會懂我是怎麼想的!」      妹妹說:「我當然知道啊,你說的是反話,其實你是捨不得我嘛!」   這些難以言傳的內隱資訊,也許是未來發展微妙人際關係的關鍵,有辦法擷取這些資訊,妹妹就有能力早一步想到他人可能有的反應,試著學習更圓滿的處理方式。      有些事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還記得有次帶妹妹參加巴奈(臺灣獨立音樂原住民女歌手)為宣揚非核家園舉辦的《給孩子們,非核家園》小型走唱會,是在大稻埕一個老房子裡。現場邊聊邊唱,其中巴奈說了一段話:「其實我也曾經問過自己,這樣唱歌分享給大家有用嗎?對事情有幫助嗎?可以改變什麼嗎?」   巴奈的搭檔名字叫那布。他在旁邊接話,說:「唱歌,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   是的,「愛自己」真正的意涵不是膚淺地無止盡地滿足自己,而是花時間了解自己、懂自己、和自己對話,知道怎麼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因為這些別人都幫不了太大的忙。現在妹妹正從往事裡挖掘線索、建立自我意識和信心。只有把自己照顧好的人,才會開始想到去關心別人。      也許,這就是現在社會最需要的良藥了。   因為我們不懂得分辨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們互相誤會。   因為我們不知道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們累積憤怒。   因為我們不尊重不允許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們躲避茫然。   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才會有這麼多的事情發生。      所以,請先對自己感興趣、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才能多負擔一點別人那些超過能力負荷的情緒,然後,人與人之間的結構才能繼續搭建著,不讓惡靈入侵。   不妨也打開相本,試著回憶以往,問問身旁的人,用現在的能力眼光重新梳理自己一次。謝謝孩子讓我想通這個至理。愛自己不光只是自私地為自己好,而是為了準備去愛別人。   

延伸內容

我們不完美,但我們是好媽媽
◎文/陳雅慧(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自己在《親子天下》雜誌社工作,常常覺得最有收穫的就是有很多機會向各方專家學者或資深父母請教,不但可以跟他們學習實際的經驗,也可以看到他們人性的一面。   喔,原來連幼教博士都拿自己的小孩沒轍,原來心理系教授在面對小孩的狀況題時,和我一樣手足無措。親眼看到這些專家平凡的一面,對一個平凡的母親來說,這是很重要的鼓勵:原來我沒有很差,原來我已經很努力……。   但是,教養並不是很努力,就一定會有漂亮的績效。   怡君的書中,會讓很多媽媽(包括我)看到真實的那一個自己,並不是每一個媽媽都可以打扮地優雅自在,不費力氣就把孩子教得知書達禮。更多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時刻是灰頭土臉、不知所措,然後懊悔不堪。   我更喜歡的是怡君的「政治不正確」。她不會直接採用標準的教養準則,接著以大人的權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相反的,她總是從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發問中,重新思考對與錯和為什麼。書中充滿了她和女兒妹妹的對話,她把女兒當作一個對等的夥伴,一個有智慧的好友。   當了母親以後,深深覺得收穫最大的是,孩子帶著我們重新度過童年,重新回首自己生命中的傷口,也提醒我們再一次對世界和對自己發問。這本政治不正確的書裡,看到的是一位母親深刻的成長軌跡,在這條路上我們一起顛簸前進。我們不完美,但我們是好媽媽。
用思辨教養,用愛陪伴的親子實驗
◎文/王馥蓓(奧美公關企業公關事業群董事總經理)   我和Kay認識,是在奧美公關的時代。雖然不是同一組團隊的同事,但她橫衝直撞的小辣椒個性,早在辦公室傳開(這不算爆料吧)。我們再見面時,她就成了客戶。那時候的她,結了婚,也有了孩子,多了點世故、成熟與周全,不過直率、聰慧且勇敢的個性依舊(所謂的本性難移嗎)。   當時,我們同為肩負媽媽角色的職業婦女,再加上都屬於直率個性的人類,聊過幾次天、臉書互動與交流,我逐漸發現Kay的另一面-有了孩子之後,不一樣的面貌。   很開心看到她的書出版。與其說這是一本教養書,不如說這是一本愛的實驗書。我敬佩她的勇敢、誠實和突破傳統,這當中不光是個性,更多是對孩子的愛呀(不知道她會不會翻白眼)!      從一篇篇陪伴女兒的親身經驗,刺蝟媽媽想要告訴我們: ◎真正視孩子為獨立個體,而不是另一個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個性、情緒與思考能力。當父母的可以協助他們分析事物,也可以影響他們的決策,但就是不能幫他們做決定。即使他們是小小孩,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思考,並給予自己做決定的空間。 ◎虛心地向孩子學習,即使心中充滿小火團   其實,大人不見得永遠是對的。當我們速成地要求孩子去達成大人世界的標準,某種程度也開始逼迫孩子接受我們的價值觀,或是遵循我們的決定。 ◎坦然調整自己的想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夥伴   「刺蝟還是刺蝟,穿山甲還是穿山甲,偶爾還會嘲笑對方,但也開始喜歡自己。」與其遵照各種流派養孩子,還不如相信自己、相信孩子,透過陪伴、對話、思辨與行動,尊重孩子的看法與決定,坦然調整自己的想法與成見。      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孩子生得少,旁邊總有公婆爸媽,甚至祖父祖母,熱心(或是有心)地分享一籮筐的「古有明訓」。所幸Kay願意技巧性抵抗世俗的觀點與壓力,和女兒一起進行愛的實驗,給予空間依照自己的方式成長,我們才能看到這本有趣的書。   事實上,只要孩子不做違反安全、傷害他人或觸犯法律的事,我們都應該敞開自己的心胸,聆聽孩子。媽媽們也許可以試試看,就從閱讀這本書開始,以更誠實與開放的思維,加上對孩子滿滿的愛與尊重,一起加入思辨教養的行列吧!
一本「非典媽媽」寫的「非典親子書」
◎文/李文儀(前TVBS主播)   羅怡君要出書了,出的還是親子書!這消息如果被大學時代的我們,或其他同學聽到,第一時間可能都會瞪大眼,接著大笑:「怎麼可能,她是羅怡君耶!」   為什麼如此驚訝?因為大家認識的怡君,可是典型的「女中豪傑」。當年是師大附中的風雲人物,推甄上了政大後也沒閒著,大二選上系學會會長,穿梭在無數校內外的大小活動中,必要時連「國罵」都出場。那種眼神和殺氣,許多男性都自嘆弗如。   因此,恐怕沒有人(包括她自己)會相信,有一天她會願意放下工作,專心當個「賢妻良母」。   沒想到,她真的辦到了!雖然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但我必須承認,相識超過十餘載,我眼中的怡君,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生勝利組」。不是因為她的人生堪稱一路順遂 ,而是每當她面臨人生的重大轉折,都能勇敢「不從眾」地做出選擇,並忠於所選,說到做到。   工作如此,婚姻亦然,出書亦若是。   但妹妹的出現,可能是我們這種「類控制狂又缺耐心」的族群,這輩子面臨的最大挑戰。畢竟,我這乾女兒的聰明與成熟,也常令我這乾媽啞口無言(我衷心相信,敏感又愛問三條線問題的機車個性,是會遺傳的),加上怡君「杞人憂天」的個性,我只得變身李道長,幫她「除杞人」。   還好,經過一番摸索和跌撞,這條媽媽路,如今她走得益發泰然自若。   家裡也有讓你不知如何是好的孩子嗎?或是你想有個能獨立思考的下一代呢?看看這本「非典親子教養書」吧,我保證,一定會有收穫的。
愛,會帶你們找到出路
◎文/火星爺爺(作家、兩岸企業講師)   讀這本書,你先是訝異有這樣的小孩,接著訝異有這樣的媽媽,然後訝異有這樣的相處。這不是一本「教養」書,這是一位很特別的小女孩的許多成長現場,透由媽媽的第一手報導,看見互動的過程,與媽媽從中的反思。   傳統上,父母會以自己的期待來形塑孩子、形塑自己。要孩子乖巧柔順,媽媽就變成權威黑魔女;要孩子第一個衝過終點線,媽媽遂變成瘋狂啦啦隊;要孩子不受傷害,媽媽只好變身神力女超人。   但可不可以,孩子就只是孩子,媽媽就只是媽媽?我們是有了孩子,才學怎麼當父母,我們都沒有經驗。但,如果承認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怎還能把那些傳統教養經驗,一股腦倒給孩子?   八年前,我開創意課程,刺蝟媽媽來參加,我第一眼就看出,你休想拿傳統老教條來呼嚨她。沒用的,因為她會當場看出破綻,提出八百個問題,讓你覺得自己很廢。   她對所有事,都認真思索,梳理出自己的一套,教養孩子也是。她接納她的孩子與眾不同,認真找出適合的相處模式,重新思考什麼是自信、快樂、誠實、勇敢……。刺蝟媽媽跟穿山甲女兒兩個人如此不同,她們「彼此教養」的故事非常獨特好看,並且持續熱映。   這也許不能算是一本教養書。相反的,它更像是刺蝟媽媽的「教養解除安裝」實驗報告。當父母,你或許沒有經驗,但你不一定要參考別人。   只要夠醒覺,夠愛孩子,相信孩子,那麼「愛」,會帶你們找到出路。

作者資料

羅怡君

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臺灣子公司, 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 育有一女。喜歡說話,勝於寫字;喜歡冒險,多過安定。 人生前半場話說太多誤闖職場,只好後半場嘗試沉默罰寫人生。 討厭自我介紹。沒有生涯規劃。比孩子還喜歡問為什麼。 自以為是刺蝟,其實是進化的穿山甲! 人不只一面,這本書只是其中之一。不愛交際,喜歡交朋友。歡迎來玩。 [f 粉絲團] 孩子教我們的事  https://www.facebook.com/KayandAmber [親子天下嚴選] 羅怡君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list/Kaylo [UDN鳴人堂] WaCow  http://opinion.udn.com/author/articles/212

基本資料

作者:羅怡君 繪者:妹妹 出版社:新手父母 書系:好家教 出版日期:2014-10-16 ISBN:9789865752163 城邦書號:SH0131 規格:平裝 / 部分彩色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