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非典型破壞:西方不認識、資源大轉移的四個新世界顛覆力量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震撼人心的研究推演! 我們對世界的直覺,將被重新改寫 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改變了?被什麼改變了? 哪些趨勢中止了?新的趨勢是什麼? 面對改變,我們該怎麼辦?要如何應戰? 企業決策者、政府領導人或一般工作者,千萬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曾經號稱「大穩建時代」的全球體系,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全盤打亂。 不曾聽過的小城市名,一夕成為左右全球製造的生產重鎮。 快速成長的小型創業公司,瞬間成為傳統大企業的箝制力量。 人們的社交活動,正被網路資訊處理技術牽著鼻子走。 目前全球正處於戲劇性的轉變,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正在形成。 但,這只是開端而已! 歡迎來到徹底顛覆過去的新世界! 這本書將訴說到2030年,你可能已經感受到, 但你還不知道改變幅度將有多麼劇烈的全球新景象。 本書匯集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三位總監積累多年的全球趨勢發展研究心血,他們各自從自己的研究據點(倫敦、矽谷、中國)出發,將長達多年的實地觀察與資料比對, 以淺顯易懂的數據、深具說服力的企業與個人實例,向大眾揭露隱藏在當前混沌趨勢背後的四大顛覆力量。 本書第一部份,將介紹改變全球趨勢的四大顛覆力量,並分析這四大力量從何而來?目前發展如何?第二部份,則說明面對這四大顛覆力量所帶來的挑戰時,我們該注意哪些重點?可以如何應對?這些力量又將改寫什麼事? 【顛覆世界的四大力量】 .經濟活動中心轉移 .技術創新的加速度 .全球人口老化的新特性 .更緊密連通的世界國與國局勢 經濟活動中心的移轉,全球力量往東方及南方國家移動;技術創新的加速度,成為引領人類進步的爆炸性力量;全球人口持續的老化,為經濟成長及政府財政帶來隱憂;各國連通程度的加深,全球貿易體系成為龐大複雜網絡。 這四大力量的加乘效果,不僅打亂過去每個市場長期建立的模式,也打破我們對於事物的既定想法,徹底改變以西方(或過去稱之為「已發展國家」集團)主軸原定的世界秩序,更迫使某些趨勢中止甚至瓦解,對21世紀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本書三位作者從消費、能源、利率、資本、人才、企業競爭、政府政策等層面著手,針對每一個全球經濟面向,從問題發生原因、帶來的影響以及因應對策,都有完整精闢分析。過去,我們對於世界是如何運作的直覺可能是錯的。不管是新的競爭對手出現,或者企業發現原來足以保護自身的防線,其實很容易一夕崩解,尤其廣大的新30億消費者將自新興城市出現,這些情況都進而需要「重置我們的直覺」。這個世界,特別是自「大穩健」(the Great Moderation)時代結束後,不僅我們的感覺不同了;數據也告訴我們,情況真的不同了。新興市場的崛起、科技發展對市場競爭力量所加速造成的影響、世界人口的老化,以及貿易、資本、人與人的流動,正同時對世界各地的企業和經濟體帶來了劇烈的變化。 這本書說明了世界經濟重心的移動軌跡從西方轉移到了新興市場,還提到了不少令人吃驚的消息,例如到了2025年,光是中國天津這個地方城市的GDP產值就等於整個瑞典國家的GDP,還有在未來幾十年內,全球有一半的經濟成長將來自440個當今管理階層都難以在地圖上指出的城市。 我們現在所見到不尋常的動盪現象,其實就是未來商業上的新實況,也是未來30年我們了解世界發展主旋律的重要知識腳本。 【強力推薦】 《非典型破壞》是一本不平凡的管理書,服務於商業和科技產業的人已聽過「破壞」(disruption)這個詞彙好一陣子,但在道博斯、曼宜伽和渥策爾仔細分析這個現象之後,則為這個詞彙帶來了全新且有趣的意涵。他們不僅對未來的發展變化提供先見之明的判斷,還給予足以讓人信服的想法,使我們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在每日快速變遷的環境中獲得成功。他們所描述的巨大變化可能是勢不可擋的趨勢,但他們的確鼓舞我們運用智慧、合乎人性的情理以及積極的樂觀態度去面對未來的一切。 ——艾瑞克.史密特(Eric Schmidt)(Google執行董事長) 本書引人入勝及嚴謹的內容,清楚說明了過去20年的全球經濟是如何以冪次方的驚人速度成長。現在,來自各方的領導者必須正視這些發展,並且改變自己舊有的思維模式及決策制定的流程,來處理大量出現的短期波動,同時間還要維持長遠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對於有意更新自己的世界觀,以符合現代潮流的政策制定者、金融家、實業家及非政府組織,本書是值得細細品閱的好書。 ——安卓.麥肯齊(Andrew Mackenzie)(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執行長) 世界變得更緊密相連,而且更為複雜。對面網路時代,新的策略有其必要。《非典型破壞》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可供讀者以策略思考的方式,來思索科技在當前局勢所扮演的轉換角色,以及貨物、資本與人才在全球間快速流通,還有該如何為自己做好準備,以因應未來無情的變化和大量機會的出現。我強力推薦本書! ——理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是《非典型破壞》提供一套很棒的見解。透過閱讀本書,你可以為將來做好準備。每個人對未來都肩負一部分的責任,應該仔細思量這本書中所做的分析。 ——勞倫斯.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

目錄

開場白:重設我們對世界的直覺 Part 1 顛覆世界的四大力量 THE FOUR DISRUPTIVE FORCES 第1章 不只在上海:全球經濟活動中心的移轉 像上海、聖保羅及孟買這類位於新興國家的超大型城市(megacities),都已在跨國企業急欲拓展的市場版圖上現身。但真正具有驚人消費成長潛力的城市,直到目前仍難在地圖上找到,就像庫馬西。 第2章 冰山的一角:電腦創新技術的加速 全球經濟「代謝率」的加速現象已對所有消費者、企業及政府帶來深遠的影響,科技發展的快速變動縮短了生意構想、商業模式及市場所處地位的生命週期。這迫使領導者得重新思考他們自己對於處理及管理資訊的方式;對於競爭的定義、監測及回應的方式…… 第3章 新景象:全球人口老化的挑戰 中國將他們即將面臨的人口老化挑戰,稱之為「4:2:1的問題」,現在每個成年子女必須照顧雙親以及4個祖父母。到了2040年,中國可能會有比其它已開發國家還多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因為有著勞動大軍從事勞力密集工作而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屆時將成為世界養老院。 第4章 人民、貿易、金融、資訊:更連通的國與國 今日,知識密集型商品,如藥品、半導體及飛機幾乎占了總貿易價值的一半。……20年前,典型的交易標的可能是一件3美元的T恤;現在則可能是一顆美元30分的藥丸、一本3美元的電子書,或者一台300美元的iPhone手機。 Part 2 顛覆直覺的六大路線 INTUITION RESETS 第5章 未來的30億:挖掘新消費階層的力量 到了2030年,生活在新興市場裡約有6億人的年收入超過2萬美元,他們大約占全球人口的60%,這些人甚至在電子產品及汽車方面會有高的支出比例。在未來10年裡,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及印尼等七大新興市場,將帶動全球GDP近一半的成長。 第6章 緊迫的資源與原物料:人類的「可循環經濟」聖杯 為了滿足飆升的需求,資源的供給方式是愈來愈具有挑戰性。在這世界上有許多地方,正以超快速度消耗部分資源的儲藏量。 第7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告別愈來愈不值錢的資本? 身處在一個平衡點脆弱、不易保持的世界裡,激進的擴大貨幣供給週期可能會伴隨著資產泡沫化、通貨膨脹的挑戰以及景氣好轉、貨幣貶值而來,有愈來愈多的國家都在探索這個新的領域。事實上,我們可能處於貨幣擴張政策及債務貨幣化的過渡時期……。 第8章 工作鴻溝:殘酷的人才供需市場 對企業領導者和個人來說,勞動市場的變遷是最難以駕馭的。多數成年人從小就相信,他們所受的學校教育會提供學歷證明和進入職場前所需具備的技能。但是,此景不再! 第9章 小魚創業者vs.鯊魚型大企業——新競爭對手與不斷變化的競爭基礎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相互連結,在新興市場崛起的企業正加速進攻全球市場。科技不僅正在改變大型、成立已久之企業,與小型、敏捷的新創公司之間的力量平衡,也正在移轉每個產業的價值,並使產業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以強制要你對競爭對手重新定義。 第10章 最關鍵政策:接下來的社會與管理挑戰 公共部門的支出「即將破表」是無可避免的,隨著歷史上的低利率時代結束,資本成本可能開始上升。對於政府而言,其所掌管的龐大浮動利率債務,需要不斷地展期和再次融資處理,這將會是未來一大麻煩。 結語 重設直覺 挖掘機會 「……我認為時代會繼續發展、進化。所以,『你的壽命會更長』、『人口不斷擴增』,而且『新興經濟體會變得更富有』等等這些所有的事,都意味著商機和風險。」——瑞士諾華製藥執行長丹尼爾.魏思樂

內文試閱

開場白:重設我們對世界的直覺(摘文)
  即便在最佳時期,管理一間複雜企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在不斷有新聞訊息提醒你:「過去你所認知的每件事情以及世界運作的方式可能……錯了!或至少不再如常」的時候。許多從不知名的地方引發的劇烈變化,可能隨後波及到各地。即使我們小心謹慎,還是會有出乎意料的大變化——剛開始變動緩慢,然後突然間一夕巨變。   當前產業、企業、產品、技術,甚至國家及都市的命運,都可能在完全無法預測的情況下,突然大起大落。我們只要去思考類似以下一些事件以及其所帶來的某些影響,便會發現它們打亂了你我對全球經濟是如何運作的認知,這些認知也包含著我們長期持有的假設前提、預測及基本信念:   ◆多年來,全球零售業曾將世上最強大且族群豐富的美國消費者視為健康的全球購物者代表。在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感恩節周末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媒體會提供電子商務業者滿版的篇幅,以刺激年度消費熱潮。在2014年12月1日,美國消費者創下26.5億美元的線上購物記錄。不過,就在幾週前,另一個更顯眼的購物震撼彈也被引爆。「11月11日」是中國的光棍節(又稱「雙十一節」)——雖然不是國定假日,但已迅速被網購業者宣傳為購物節日。此節日源自1990年代,當時的單身大學生將該日視為反情人節,目前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著名的線上購物節日。在2014年11月11日,中國最大電子商務零售商阿里巴巴的購物網站,寫下超過93億美元的銷售記錄,也是全世界最佳的單日銷售成績。   ◆2013年10月,「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發表一項驚人聲明。一向是能源消耗大戶的美國,直到最近才在減低化石燃料的生產政策上進行掙扎,但其產量仍將超越俄羅斯,成為2013年世界最大的碳氫化合物生產國。沒錯,天然氣和石油之所以能快速開採,都要歸功於「油壓裂解技術」(fracking)的問世,只不過開採技術進步的速度令美國能源資訊署感到咋舌。才不過在一年前,該署預測直到2020年之前,美國的生產量將不會超過俄羅斯。單以北達科塔州來說,石油產量在2004~2014年之間就增加12倍,這項技術的進步有助於扭轉近十年來該州人口數的下滑。   ◆2014年2月19日,臉書(Facebook)收購了WhatsApp行動通訊軟體公司,這是間僅成立五年的新創公司,但收購價卻高達190億美元。WhatsApp在2009年中由兩位前雅虎(Yahoo)員工所創辦,迄今已有4.5億的用戶——超過推特(Twitter)以及整個美國的人口。不過,許多華爾街銀行家並不熟悉這家公司。這套免費的行動通訊軟體在新興市場上有其莫大的吸引力——以及最多的使用者。臉書願意輕鬆負擔這筆高額收購金,全因WhatsApp在行動通訊上的成功,將有助臉書將主力市場拓展到行動族群。臉書在2012年初,行動廣告收益從零開始一路成長,至2014年第3季,行動廣告收益已占總廣告收入的66%。   ◆2014年9月24日,全球有個熟悉的場景:一群歡欣鼓舞的科學家在某個任務指揮中心慶祝技術上的大躍進。但有所不同的是,該任務指揮中心是位於印度南部,而非美國德州南部,而且當中有許多科學家是穿著色彩鮮豔的「沙麗服」(印度婦女的傳統衣著)。這個隷屬「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科學家團隊正在慶祝他們將飛行器成功推入環繞火星的軌道。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讚揚地說:「我們已經超越了人類冒險和創新的界限!」他這番話應是源自於《星艦迷航記》(Star Trek)影集中的經典台詞:「我們勇於航向前人所未至的世界。」這項冒險任務最令人驚訝的一點可能在於,它僅僅花費7400萬美元。莫迪在發表聲明中提到,這個任務的花費成本低於好萊塢拍攝科幻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的費用。處在太空中近乎一年,火星軌道探測器「火星飛船」(Mangalyaan)是印度節儉創新文化的具體展現。該探測器所使用的輕量儀器,是利用具有其它用途的元件所改造而來的,科學家們同時還藉由其工程實力來降低成本,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設有太空單位,並能成功將飛行器推入環繞火星軌道的國家——而且也是第一個首次嘗試就成功的國家。   上述這些受到注目的重要事件,結合了令人眼花撩亂與令人歡喜這兩個共通點。在龐大的全球市場上,技術的發展速度、出乎意外的驚喜,以及突然在經營管理上的變化,經常會影響到公司發展的命運,同時也會為新進入者帶來機會。   事實上,我們是近乎恆定的不連續性世界,競爭對手可以在幾乎未被察覺的狀況下增多並且突然崛起。那些具備堅強壕溝保護的企業發現,自身的防守其實很容易被攻破。巨大的新興市場正從看似無物中生成,科技和全球化都已加速促使市場的競爭更加劇烈。長期趨勢線的走勢曾是平穩可靠的,但現在更趨向於鋸齒的山脊、曲棍球棒(在平穩的高原走勢後,緊接著是陡峭的上升曲線),或者是富士山的輪廓(即穩定的上升走勢,然後接著下滑),五年(看似)是一個無止境的時間。   這種世界新秩序——中國引領全球假期消費、美國成為最大石油生產國、全球有個價值190億美元的行動通訊軟體、印度躍身成為太空探索的領導者之一——常對企業、組織、城市及國家的領導者帶來困難且既存的挑戰。   許多資深領導者的經驗養成期間,都是在全球經濟處於太平盛世之時,這也為25年來的平穩卻造成眾所皆知的2008金融風暴,找到一個好理由。套句經濟學家詹姆斯.史塔克(James Stock)及馬克.華特生(Mark Watson)所說的,這是個「大穩健時期」(Great Moderation)。   利率下降有助於資產價格的提升,不管是股票、債券還是房屋;自然資源(因開採技術進步)也變得更為充裕且便宜;就業機會多,同時訓練有素的工作者似乎源源不絕隨時填補勞動缺口。當科技和商業的變化干擾並打亂了產業發展,多數受到影響的勞動者依舊能在不同的產業找到工作。這就如同黑夜跟隨白晝而來的篤定,我們的家園和投資價值每年相互伴隨著成長。   在已開發的國家,父母普遍認為自己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會比他們自己這一代更為富有。消費者或政府沒辦法用現金購買商品,但卻都可以用借貸來的資金支付。雖然在金融市場上出現忽上忽下的顛簸走勢,但可以確信的是,總體來說大穩健時期是保持著連續及持續性的趨勢。   然而,熟悉的世界不再。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發生在1929至1933年間)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緊縮,而且一群顛覆性的技術、潮流及發展已密謀如何平息這場風暴。在大穩健時期,許多長年趨勢曾令投資者和管理者(投資得利)過著快活的生活,但如今全然被打破了。   在利率下降的近30年後,資金成本無法更為便宜,相反的,在未來的20年,它可能還會上升。在經過一段長時期的自然資源價格下滑且趨於平穩後,所有物品成本,舉凡穀物到鋼材正變得愈來愈不穩定。全世界因人口過剩享有勞動年齡人口(法定可工作年齡的人口)的增長,在受到中國加入全球貿易體系後,可能轉而變成人口赤字,抑止了人口成長以及使全球勞動年齡老化。   僅管各國間的不平等差距持續縮小,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特別是那些具備低階工作技能的勞動者,正處於隨著年齡增長,將會過得比他們父母更窮困的風險。   但,這只是開端而已!   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正在形成,全球經濟的運作模式正被改寫成如我們所描述的內容,而且它不會以頗受好評的版本呈現。它是逐漸形成、展現的,但有時也會忽然乍現。   非典型破壞:四大顛覆力量   我們相信受到四個主要的顛覆性趨勢影響,目前世界大體上正處於戲劇性的轉變。在這當中的任何一個顛覆性力量,力道最大的可能就是全球經濟體——包含已開發國家的工業革命——已見證過的經濟力量。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顛覆性的力量正在發威,但絕大多數的人無法理解這些力量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會相互助長,當這些力量同時發生、相互作用及助長彼此時,也同時在匯集實力、力道的強度及影響力。總合來說,他們正在產生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經濟活動中心的轉移及動態活力(dynamism),正轉移至像是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以及在這些新興市場中崛起的城市。這些新興市場正同時經歷工業及都市的變革,而這些變革早在19世紀就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平衡全球經濟的力量,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移往東方及南方國家(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直到2000年,財星世界500大(the Fortune Global 500),即全球最大的跨國企業,包含殼牌石油(Shell)、可口可樂(Coca-Cola)、國際商業機器(IBM)、雀巢(Nestlé)及空中巴士(Airbus)等都將總部設在已開發國家。   到了2025年,當更多大型企業將中國視為比美國、歐洲更重要的市場根基時,我們預期全球將有半數的大型企業——在此定義為營收至少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是來自於新興市場。前德國德意志銀行的執行長喬瑟夫.艾克曼(Josef Ackermann)說:「這些年來,公司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的工作者開始跟我抱怨:『我們不常在這裡見到你!』為什麼會這樣?有個理由:經濟成長的地方已經移往他處——移到了亞洲、拉丁美洲還有中東。」   或許同樣重要的是,經濟活動的中心正轉向至這些市場。全球都市人口一直持續增加,在過去30年間,平均增加了6500萬人,相當於在這些年間每年固定增加7個芝加哥市的人口量。在2010~2025年間,全球GDP(本地生產總值)有一半的成長將來自新興市場中的440座城市,其中有95%是屬於中小型城市;這些城市可能連西方的行政官員(或高階經理人)都不曾聽過,甚至無法在地圖上指出其位置所在。   是的,像孟買、杜拜及上海等城市,以及位在台灣北部的新竹,它已是大中華地區第四大的先進電子及高科技的生產重鎮。還有,巴西的聖塔卡塔林那州,位於聖保羅及烏拉圭邊境中間,現在不僅成為電子產品及汽車生產製造的區域級中心,也是年營收達數十億美元的企業總部所在地(如WEG電機公司)。此外,尚有位於北京東南方約120公里的天津市。我們曾預測天津2010年GDP大約有1300億美元,其產值幾乎與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樣。到了2025年,我們預估天津的GDP將增加至約6250億美元,這幾乎是瑞典全國的GDP。   第二個顛覆性的力量是指,技術的發展加速其在範圍、規模上帶來的影響,以及經濟上的衝擊。技術從早期的印刷機到蒸汽機,再到近年的網際網路,一直是顛覆現況的強大力量。只是,今日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還有它飛快的變化速度。   約20年前,不到世界3%的人口擁有手機,而且不到1%的人口有使用網際網路的習慣。現在,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手機,而且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能夠透過網際網路通訊進行溝通。技術能讓企業用很少的資金草創,並以驚人的速度達到一定規模的成長,WhatsApp便是一例。企業家和創新公司現在經常享受那些原屬於大型企業的優勢,密集的技術引進及創新的速度,正縮短企業的生命週期,並迫使管理階層得更快做出決策與配置資源。   第三個改變世界的力量是人口特性(demographics),簡單來說,全球人口正趨於老化。生育率下降而且全球正急劇走向老齡化,在已開發國家,人口出現老化的現象已有一段時間。日本及俄羅斯的人口在過去幾年間持續下滑,現在人口赤字已蔓延到了中國,將來勢必會橫掃拉丁美洲。老年人是多數國家的最大族群,這還是人類歷史上的頭一遭。   最後一個顛覆性的力量是指世界各國間的連通程度,包括貿易往來以及資金、人民與資訊間的流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動」(flows)。商業及金融一直是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主力,但近幾十年來,已有了顯著轉變。全球貿易體系由早期串聯歐洲和北美洲的主要貿易樞紐,擴展成一個更為複雜、精細且龐大的網路。   亞洲正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區,在過去十年間,新興市場內的「南南」流動(south-south flows)已使其交易比重在全球貿易中翻漲一倍。中國與非洲的交易額在2000~2012年間,從90億元增加到2110億元;全球資本流量在1980~2007年間擴增25倍。在2009年,有超過10億人出境至他國,這個數量是1980年的5倍。但到了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時,這3種流通往來(貿易、資金及人民)的型式也隨之停頓,之後情況僅有稍微恢復而已。但是受到技術快速發展的牽引,迎向我們的是全球化充滿活力的新階段,此階段不僅創造無與倫比的機會,還激起意想不到的波動。   重置直覺   這四種顛覆性的力量加快了規模的成長,並集體對21世紀的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現在,這些力量正在打亂每個市場長期建立的模式,以及全球經濟的各個產業部門——正好也是我們生活會接觸到的每個層面。我們目光所及之處,都可看到他們造成某些趨勢退去、瓦解或直接中止。   這四大力量正同時發威,而這意味著世界將徹底改變,並影響到我們做決策所依賴的直覺,而這些直覺都是我們從小到大,伴隨著成功經驗所養成的。這些干擾可以被視作艱危困厄,但把眼光拉長來看,這樣的想法卻是錯的。的確,曾讓10億人在1990~2010年脫離極度貧困生活的力量,也將有助於在接下來的20年內,推動另外30億人躋身進入全球的中產階級。改善人們的經濟狀況將能拯救更多生命,遠勝於消滅天花——20世紀最偉大的醫學成就之一——所拯救的生命還來得多。   技術的快速散播,將使人們得以改善生活,並促使消費人口遽增至前所未有的數量。愈來愈多的企業將發現,技術發展會驅動新產品的發表、服務新顧客的機會,或者使交易成交的邊際成本趨近為零。而且,隨著愈來愈多人與全球通訊及商業系統連結,網路效應所帶來的力量將使這些系統更有價值,並能為利用這些系統發掘到商機的人,創造出更多價值。   如此一來,新的世界將變得更豐饒、更都市化、更熟練且更健康。全世界的人將可以使用功能強大的創新技術來解決長期存在的困難、為新興的消費族群開發新的產品及服務,並提供全球企業家更多商機。就很多方面來說,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奇蹟反覆出現的年代。   這些發展可能會打亂預測及形式計畫(依目前的經驗推估近期及未來發展所簡單擬訂的計畫),許多曾被證實為非常成功的假設前提、傾向及慣性,突然間失去了支持後盾。老實說,我們不曾握有如此多的資料和消息。蘋果和三星手機能夠比原始的超級電腦儲存更多的資訊及更高的處理能力。   然而,我們所處的世界,或許特別對專業的預測人員來說,經常是措手不及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大多仰賴直覺來做決策判斷。這是人類的天性,而且我們的直覺是透過一套經驗法則以及對事情是怎麼進行、預期該怎麼做等想法所形成的,要修改得循序漸進,而且這麼做也是能夠預料的。   在過去,全球化的受益對象是那些已運作成熟且與他國建立良好互動的經濟體,他們相對容易開拓新市場,同時勞動市場運作變得可靠,資源價格也降低。但是,現今的運作卻不是那麼一回事,當然也不代表未來的運作會跟現在一樣。   如果我們從後視鏡來看這個世界,並依照過去經驗所形成的直覺來行事,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在新的世界,不論是管理階層、政策制定者還是一般人,都需要先審視自己的直覺,並在必要時重置直覺。這點對於已享受成功果實的企業組織來說,格外適用。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那些會影響我們在重要議題上做出決策的假設前提,這些重要議題包含消費、資源、勞動力、資本及競爭。我們不該拋棄既有的經驗及本能,反而應該多利用並加以調整,以適應我們眼前所見。我們必須用不同角度去思考策略、擬定商業計畫、進入市場、評估競爭對手及分配資源。   在過去,已開發國家習慣刺激消費,當那些已開發的大國——日本、美國及歐洲——出現衰退時,便去刺激並增加消費者支出,但成效卻不復見。現在,新興市場的中產階級消費大軍正推動全球消費成長。自2003年來,中國線上零售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已增加至110%,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到了2020年,藉由阿里巴巴帶領的光棍節消費大軍,中國線上零售市場規模將和今日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及法國的總和一樣大。   與20世紀實質的商品價格相比,商品價格幾乎已掉了一半;不僅如此,還有一項驚人的發展,在全球人口增加4倍及全球經濟產出大概擴增20倍的影響下,也大幅提高各國對不同資源的需求。為什麼會這樣?資源取得方法獲得技術上的突破,同時資源萃取的效率也提升,企業因而享有更低的原料成本,使得愈來愈多的家庭能夠取得相對廉價且大量的能源及食物。   只不過,這個趨勢自2000年起已不復在。過去100年間的物價下跌,在21世紀初的10年裡,全都因為新興市場對原料需求大增,再加上許多資源即將用盡、枯竭,而使得物價恢復原先水準。儘管美國的油壓裂解技術迅速發展,但從穀物到銅,再到石油的提煉,都顯示人們需要在資源的發掘、培育及收成上花費更多成本。   對政府、企業及消費者來說,由於各國央行所採取的行動,在已開發國家出現許多的抑制通貨膨脹壓力、投資減緩,以及儲蓄率上升等現象,使得30年來的資本成本已逐漸下滑。在1982~2013年期間,美國10年期的政府債券收益由14.6%跌至1.9%,降幅高達87%。   容易賺錢的時代,非常可能結束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the US Federal Reserve)已經開始實施貨幣緊縮政策,新興經濟體正處於資本密集型的基礎建設熱潮,其辛勞程度超越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毀壞的經濟體。當今日世界的儲蓄隨著人口老化而減少,政府不得不借貸更多的錢,致使對資金的需求出現激增現象。   過去幾十年來,一般趨勢是全球勞動力增加,而且有更多的全球勞動力與世界接軌。更重要的是,基於新興市場的經濟快速成長,社會新鮮人的確能夠找到工作。一般來說,全球的雇主能夠找到具備適當工作技能的員工。在1980~2010年間,全球有11億的人口邁入20~64歲的年齡層,並投入勞動力市場。但受到許多人口因素的影響,預估到了2030年,全球勞動力的成長將會減少近三分之一。   同時間,技術的發展正前所未有地打亂勞動市場。過去電腦取代了手工及事務性文職人員,如速記員及銀行出納員;現在開始,電腦將取代知識及技術工作者,如記者及股票分析師。至2025年,電腦能夠從事1.4億名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機器人可以從事另外7500萬人的工作。   不僅如此,屆時對於工程、軟體開發及健康照顧等技術領域仍有大量的人力需求。根據麥肯錫(McKinsey)調查,有五分之二受訪企業表示他們目前找不到所需的人才,這意味著,我們可能看到一種對人力需求的奇怪二分法。依照目前的狀況,到了2020年,企業可能缺少8500萬名具備大專學歷或受過專業職業訓練的工作者,同時,將有9500萬的低階技術工作者面臨失業危機。   在過去,企業管理階層通常知道他們主要的國內外競爭對手,而且往往能夠在新的競爭出現時,迎頭趕上。不過,目前競爭的激烈程度已來到一個新的境界,由於技術的發展,反而提供小型、創業中的企業更多的優勢。反之,成立多時的企業來說,則需負擔較高的固定成本。   今天,新的競爭來自於一波快速成長的新進入者——在他們還沒取得市場大宗時,根本不會讓人察覺到。這些新進入者所打的是一組不同的策略,他們享有更低的成本基礎、能加快產品上市時間、對西方的競爭對手抱持著堅決必勝決心,並且樂於接受較低的報酬率。   聯合利華(Unilever)的OMO洗衣精產品在肯亞的銷售市場地位不為所動,不受寶僑(Procter & Gamble,簡稱P&G)的攻勢影響,但卻受到Toss的攻擊而有所損傷。Toss是由卡帕煉油廠公司(kapa Oil Refineries)所生產的衣物清潔劑,該公司已從工業用產品轉型為消費產品的生產。   即使這個時代處處充滿機會,但仍舊令人深感不安,還有許多工作得做——在面臨突如其來的趨勢時,我們得重置那些根據過去經驗共同累積形成的直覺、針對高度成長的市場發展新的應對方法,並且對於察覺環境的變化變得更為敏捷。   ……   我們不想只是藉由本書提醒讀者可能面臨危險,或者批判指正我們眼前所見的美好機會。相反的,我們將提供如何重置讀者決策思維模式的導引。   不可諱言,這個過程也許不能很快地展開。為了順應新的經濟現實,我們在書中就世界經濟所探討的所有領域,都提出一件刻不容緩得去做的事情。然而,就人類的獨創性、創造力及想像力來說,我們往往比較慢才能適應改變。行為經濟學者到提出了一些專有名詞,如「近期偏差」(recency bias;偏重最近獲得之數據或經驗的傾向)及「定錨效應」(anchoring;對於腦中既有的觀念、想法,大腦會特別倚重);物理學家點出了強大的慣性力量;好譏諷的分析者則可能愛去搬弄那類「為滿足結論而找證據」的形式說辭,像是——「因為過去三年看起來是這種走勢,所以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可能會大致相同。」   無論我們怎麼區分,人類總是有著這類強烈傾向——我們想要未來看起來像剛過去發生的情況。被這些陷阱所害,許多大型企業已接連不斷地倒閉。因此,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生活中的假設前提,如果什麼都不做,會讓我們更容易受傷。相對地,若能用更具備洞察力的角度來審視變化中的環境,將有助我們準備迎向成功。

作者資料

理查.道博斯、詹姆士.曼宜伽、強納生.渥策爾(Richard Dobbs、James Manyika、Jonathan Woetzel)

三位作者:理查.道博斯(Richard Dobbs)、詹姆士.曼宜伽(James Manyika)及強納生.渥策爾(Jonathan Woetzel)皆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總監,該機構亦是全球知名的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和經濟研究單位。 理查.道博斯 以倫敦為據點,一直從事有關全球經濟趨勢的研究,主要議題包括了都市化、資源市場、資本市場、文明病、生產力及成長率。他是《價值:企業金融的四大基石》(Value: The Four Cornerstones of Corporate Finance)一書的共同作者,並且在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任教多年。 詹姆士.曼宜伽 自1994年起,以矽谷為據點,帶領進行全球經濟、破壞性技術、數位化經濟及生產力等方面的研究。曼宜伽曾撰寫一本關於機器人學的書籍,並多次發表有關技術及商業的文章。他曾被美國總統歐巴馬指派為「總統全球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目前是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也是哈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及牛津大學的顧問委員會成員。過去,他曾在這些學校擔任過研究員工作。 強納生.渥策爾 自1985年起,以中國為據點,主導有關都市化、全球經濟、永續發展及生產力的研究。渥策爾除了負責麥肯錫的「城市特別計畫」(Cities Special Initiative),亦為「城市中國計畫」(Urban China Initiative)的共同主席。他曾撰寫四本關於中國的書籍,其中最新作品是《The One Hour China Book》。此外,他也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Europe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CEIBS)擔任兼任教授一職。

基本資料

作者:理查.道博斯、詹姆士.曼宜伽、強納生.渥策爾(Richard Dobbs、James Manyika、Jonathan Woetzel) 譯者:盧佳宜 出版社:大寫出版 書系:Catch-On 出版日期:2016-03-10 ISBN:9789865695439 城邦書號:A114008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