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傳記
摩卡僧侶的咖啡煉金之旅:從葉門到舊金山,從煙硝之地到舌尖的醇厚之味,世界頂級咖啡「摩卡港」的崛起傳奇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摩卡僧侶的咖啡煉金之旅:從葉門到舊金山,從煙硝之地到舌尖的醇厚之味,世界頂級咖啡「摩卡港」的崛起傳奇

  • 作者: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0-09-03
  • 定價:42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他以生命保護的咖啡豆, 連「藍瓶咖啡」(Blue Bottle)創辦人的味蕾都被征服! 葉門,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咖啡祕境!摩卡咖啡豆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咖啡。 當整個世界都忘了這件事,只有一個人仍念茲在茲。 他懷著復興葉門咖啡的夢想,毅然踏上故土,尋訪最在地的咖啡莊園, 不料等在眼前的是綁架、內戰,恐怖組織的威脅…… ▍本書特色 ◇ 全世界第一位阿拉伯咖啡品質鑑定師(Q Grader)的葉門尋豆之旅,也是曾於藍瓶咖啡上架的最昂貴品牌豆「摩卡港」(PORT OF MOKHA)創辦人白手起家的真實故事。 ◇ 繼《揭密風暴》、《梭哈人生》之後,戴夫.艾格斯轉戰紀實文學扛鼎之作。 ◇ 余宛如(生態綠共同創辦人)、吳則霖(2016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2019世界第一咖啡館Simple Kaffa興波咖啡 共同創辦人)、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彭光偉(資深媒體人、三立「消失的國界」資深文字記者)、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譯者/電台主持人)、韓懷宗(咖啡學系列作者)◎熱血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內容簡介 一條充滿了手榴彈、無人機和AK–47步槍的夢想與求生之路, 一個比小說更加動盪驚險的真實故事。 不僅帶你目睹一位遠見過人的勇敢青年一路排除萬難、實現夢想, 更親歷一場頂級咖啡的尋味傳奇! / 穆赫塔.肯夏利,一個默默無名的24歲美籍葉門裔青年。 從一名咖啡外行人到世界第一位阿拉伯咖啡品質鑑定師, 最後更一躍而成精品生豆批發商,創辦自己的品牌「摩卡港」, 他如何突破重重險阻,在祖先的土地上重振咖啡風華,甚至為葉門的咖啡農人改善經濟? 2013年,穆赫塔原本只是舊金山某棟高級住宅的門衛,在此之前,他也做過時尚品牌店員與汽車業務,然而他志不在此,一心渴望尋找更遠大的目標。身為祖籍葉門的穆斯林,穆赫塔某天意外發現家鄉與咖啡的深厚淵源,開始著手研究葉門咖啡的歷史。直覺告訴他——咖啡會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由於祖父仍在葉門,穆赫塔決心離開舊金山,回葉門深入探索當地崎嶇不平的梯田,為咖啡大業邁開第一步。他這一去就是三年,踏遍三十幾個產區,收集了數十種咖啡樣本;負債累累的他也四處奔波借款,並努力考取咖啡品質鑑定師(Q Grader)執照。在這三年裡,他說服當地的咖啡農民與他攜手合作、提升生豆的品質與產量,說服他們:只要有了好咖啡,這就是翻轉人生的契機!然而,2015年,就在他離成功僅一步之際,內戰席捲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對葉門發動猛烈空襲,葉門機場遭轟炸全毀,對外交通全斷,美國大使館亦隨之關閉。穆赫塔隨身抱著兩只裝有珍貴咖啡樣本的皮箱,在槍林彈雨中前往摩卡港,一路搭著捕魚用的小船橫渡紅海,再從非洲、歐洲輾轉回到美國。在同年的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最高盲測中,他攜回的咖啡生豆擊敗了許多知名莊園,而他創立的「摩卡港」咖啡亦隨之聲名大噪,如今,全世界都買得到他的咖啡。 ▍關於「摩卡港咖啡」 ◇2015年,摩卡港咖啡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盲測拿下90分第一名。 ◇2016年,摩卡港咖啡在美國各地「藍瓶」首賣,成為藍瓶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咖啡。 ◇2017年,摩卡港咖啡於北美、日本、巴黎、巴西接連上市,並在四大洲迅速售罄。 ◇同年,摩卡港在《咖啡評鑑》(Coffee Review)拿下97分,震撼咖啡市場,至今保持最高紀錄。藍瓶咖啡創辦人費曼極度推崇其風味,稱其為「天使歌唱的味道」。 ▍各界讚譽 「妙趣橫生……這是一個努力圓夢的故事。」——作家加布里艾爾.湯普森(Gabriel Thompson),《舊金山紀事報》 「這是個高潮迭起、大膽無畏的精彩故事……也是扣人心弦的歷險記。」——作家保羅.康斯坦德(Paul Constant),《洛杉磯時報》 「我真希望有人請我宣傳這本書,這樣我就可以說『我看到停不下來』,因為我真的停不下來。」——作家安.派契特(Ann Patchett),巴納薩斯書店(Parnassus Books)的部落格 「這個真實故事以生動、平易近人的筆觸,描述一位鬥志高昂的弱勢者……跟虛構的驚險故事一樣扣人心弦、充滿戲劇性。」——演員邁克.林格倫(Michael Lindgren),《華盛頓郵報》 「精采絕倫……在川普時代為我們帶來了希望……故事的結尾,當穆赫塔勇敢面對民兵阻撓、綁架、多重的致命危險時,簡直就像一部令人屏息凝氣的驚悚片。」——書評家提姆.亞當斯(Tim Adams),《衛報》 「令人陶醉的故事……敘事直白,扣人心弦……深入危機,但也振奮人心,令人震撼。」——作家馬克.阿西塔基斯(Mark Athitakis),《今日美國》 「充滿勇氣和熱情的精彩敘事,交織著葉門咖啡的詳細歷史,以及美國穆斯林身份的及時探索。」——書評家大衛.坎菲爾德(David Canfield),《娛樂週刊》 「這本書不僅跟美國夢有關,也翔實記錄了一個年輕人在兩個心愛的家園之間來來回回的歷程,相當引人入勝,也精彩地反映了我們如今所身處的地球村。」——瑪麗.艾拉娜(Marie Arana),《美國姑娘》(American Chica)和《博利瓦:美國解放者》(Bolivar: American Liberator)作者 「這個美國的成長故事提醒我們,美國因為有這些以它為家的人而變得如此富饒。」——達利雅.摩嘉海(Dalia Mogahed),《誰代表伊斯蘭?》(Who Speaks For Islam?)作者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充滿了民族精神和令人悲憫共鳴的感染力。你會笑,會哭,會發現多數人所不知道的世界。從舊金山田德隆區的誆騙到葉門的炸彈閃避,穆赫塔和艾格斯帶我們穿越這個時代的後現代局勢,踏上一段精彩萬分的旅程。」——伊斯蘭學者哈姆札.漢森.尤瑟夫(Hamza Hanson Yusuf) 「就像許多卓越的作品一樣,艾格斯的著作涵蓋了多元面向,以動人的敘述結合了歷史、政治、傳記、心理、冒險、戲劇、絕望、希望、勝利,以及不屈不撓的人性特質。」——穆斯林學者伊曼.扎伊德.沙基爾(Imam Zaid Shakir) 「艾格斯以如此清晰、誠實、幽默的方式講述穆赫塔的故事時,也讓讀者從精彩又多元的角度,思考長久以來在美國人的想像中隱於無形、遭到排擠或抹黑的葉門和葉門人。」——作家兼律師艾利亞.馬利克(Alia Malek)

目錄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背包 第二章 無限大樓的門衛 第三章 偷書的孩子 第四章 蓋桑的睿智建議(上) 第五章 葉門 第六章 上進青年魯伯 第七章 魯柏銷售本田汽車 第八章 豐園鬥士 第九章 按鈕 第二部 第十章 雕像 第十一章 計畫(第一單元) 第十二章 蓋桑的睿智建議(下) 第十三章 不再偽裝 第十四章 基本知識 第十五章 咖啡市場與三波浪潮 第十六章 計畫(第二單元) 第十七章 從荷蘭偷咖啡回來 第十八章 學徒 第十九章 通過Q級咖啡品鑑 第三部 第二十章 哈穆德和胡貝席 第二十一章 不同衣服的夢想 第二十二章 出發點 第二十三章 離開沙那 第二十四章 這個很有意思 第二十五章 無政府的國家 第二十六章 把錢放在手裡,而不是心裡 第二十七章 美國人 第四部 第二十八章 混亂 第二十九章 山區著火 第三十章 奈瑟的船 第三十一章 前往亞丁之路 第三十二章 亞丁歡迎你 第三十三章 另一個穆赫塔 第三十四章 一刀斃命 第三十五章 溫柔的手 第三十六章 六名全副武裝的人站在床邊 第三十七章 摩卡港 第三十八章 吉布地歡迎你 第五部 第三十九章 回到無限大樓 第四十章 海運咖啡 第四十一章 露西安娜號 第四十二章 門衛合作,開放屋頂 後記 謝辭 摩卡基金會

序跋

  序言      穆赫塔.肯夏利(Mokhtar Alkhanshali)和我約好在加州的奧克蘭碰面,他才剛從葉門死裡逃生回來。他是美國公民,卻遭到美國政府的拋棄,只能靠自己閃躲沙烏地阿拉伯的炸彈和胡塞(Houthi:胡塞運動,正式名稱是真主虔信者,是葉門的一個反政府武裝恐怖組織。)叛軍。他找不到方法離開葉門,當地機場已經炸毀,離開葉門的道路也無法通行。美國沒有規劃任何撤僑方案,也沒有提供援助。美國國務院讓數千名葉門裔美國人困在當地,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逃離閃電戰——沙國空軍向葉門投擲了數萬顆美國製造的炸彈。      我在傑克倫敦廣場(Jack London Square)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外面等候穆赫塔。在美國的其他地方,有一場審判正在波士頓進行,兩名年輕的兄弟被指控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中連續引爆多次炸彈,造成九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在奧克蘭的上空,一架警用直升機盤旋在上頭,追蹤著奧克蘭港正在進行的碼頭工人罷工。這是二○一五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已過了十四年,歐巴馬總統執政進入第七年。美國身為一個國家,已經擺脫布希時代的嚴重被害妄想症,穆斯林美國人遭到的騷擾已有緩解之勢。然而,只要有穆斯林美國人犯下任何罪行,每次都會再度掀起民眾的伊斯蘭恐懼症,使大家陷入草木皆兵的狀態好幾個月。      穆赫塔抵達時,他看起來比我上次見到時更老成,也更沉著。那天他下車時,穿著卡其褲和紫色的毛線背心,頭髮理得很短,上了髮膠,山羊鬍修剪得整齊。他走起路來出奇地平靜,上半身幾乎不動,讓雙腿撐著他過街,來到人行道上的桌邊。我們彼此握手,我看到他的右手上戴著一枚很大的銀戒,戒面有蛛網狀的紋路,戒臺上鑲著一大顆紅色的寶石。      他鑽進藍瓶咖啡,跟在裡面工作的朋友問好,並端了一杯衣索比亞咖啡給我。他堅持要我等咖啡涼了再喝。他說,咖啡不該在太燙時享用,那會掩蓋了風味,而且味蕾遇到高溫會退縮。當我們終於坐定位,咖啡也涼了以後,他開始講述他在葉門遭到誘捕及獲釋的故事,以及他在舊金山田德隆區(Tenderloin)成長的過程(就很多方面來說,田德隆區可說是舊金山麻煩事最多的地區),還有他在市區某棟高級大樓擔任門衛時,從咖啡找到一生志業的始末。      穆赫塔的講話速度很快,言談幽默風趣,態度真誠。他一邊講故事,一邊以智慧型手機裡的照片作為輔助說明。有時他會播放故事發生時所聆聽的音樂,有時他會歎氣,有時他為自己的人生與好運感到訝異——一個在田德隆區成長的窮小子,如今是事業有成的咖啡進口商。有時他不禁大笑,對於自己大難不死感到詫異,因為他經歷了沙烏地阿拉伯對沙那(葉門首都)的轟炸,並在葉門陷入內戰後,遭到當地兩個派系的劫持。但他今天主要還是想談咖啡;讓我看咖啡樹和咖啡農的照片;談論咖啡的歷史;講述咖啡之所以享有今天的地位,成為世界生產力的主要燃料及價值七百億美元的全球商品的來龍去脈。他談論這些話題時,唯一放慢語速的時候,是談到他困在葉門時,給朋友和家人帶來的擔憂。那時他暫停下來靜默不語,銅鈴大眼不禁熱淚盈眶,盯著手機上的照片看了一會兒才鎮定下來,繼續說下去。      ❖      現在,我寫完這本書,距離那天我們在奧克蘭見面已經三年了。在開始撰寫這本書之前,我喝咖啡很隨性,對精品咖啡充滿了懷疑,覺得精品咖啡貴得離譜,甚至覺得那些非常在意咖啡怎麼煮、從哪裡來、排隊購買特殊烘焙咖啡的人都是裝模作樣的傻瓜。      然而,我到哥斯大黎加、衣索比亞等地走訪世界各地的咖啡園和咖啡農之後,受到了啟發。穆赫塔也啟發了我。我們一起去加州的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造訪他的家人;去聖芭芭拉(北美唯一的咖啡園)摘採咖啡果實(咖啡果實成熟時呈鮮紅色,宛如櫻桃一般,英文名稱為「coffee cherries」);在衣索比亞的哈勒爾(Harar)咀嚼咖特草(qat,咖特草亦被稱為「巧茶」,原產地為衣索比亞,十三世紀當地人咀嚼咖特草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咖特草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不少學生和司機嚼咖特草來提神醒腦,農民和勞動者則嚼咖特草來減輕疲勞);在俯瞰城市的山上,我們漫步在地球上一些最古老的咖啡樹之間。當我們沿著他在吉布地(Djibouti)走過的足跡前進時,我們造訪了奧博克(Obock)海岸前哨附近的難民營,那裡塵土飛揚,瀰漫著絕望的氣息。我也看到穆赫塔努力幫一個葉門的牙科學生拿回護照,那個學生剛逃離內戰,一無所有——甚至連身分也沒有。在葉門最偏遠的山區,我和穆赫塔跟著植物學家和謝赫(sheik,阿拉伯語中的常見尊稱,亦即部族長老)一起喝甜茶,聆聽那些與內戰無關、只求和平的百姓哀嘆。      在這一切之後,美國選民選了(或者說,是選舉團促成了)一個總統,他承諾不讓穆斯林進入美國。他說,「等我們搞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才讓穆斯林進來。他就職後,兩度禁止七國公民造訪美國,那七國的公民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葉門就是那七國之一,或許也是比其他國家更容易遭到誤解的國度。穆赫塔在總統大選後對我說:「我希望集中營裡有無線網路。」這是美國穆斯林圈子裡流傳的冷笑話,這個笑話的背後脈絡是:川普只要逮到機會(例如穆斯林在國內製造恐怖事件的話),就會提議在美國登記、甚至拘留穆斯林。穆赫塔開這個玩笑時,身上穿的T恤印著「要泡咖啡,不要戰爭」(Make Coffee, Not War)。      穆赫塔的一言一行總是散發著幽默,我希望這本書在字裡行間也抓到了幾分精髓,讓大家瞭解這種樂天的態度如何影響他看待這個世界,即便是身處險境。在葉門內戰期間,穆赫塔一度在亞丁(Aden)遭到民兵逮捕並關押入獄。由於他在美國成長,深受美國流行文化的薰陶,他突然想到,其中一個俘獲他的人長得很像電影《小子難纏》(Karate Kid)裡那個學空手道的主角。穆赫塔向我描述那段經歷時,直接把那個俘獲他的人稱為「空手道小子」,其他則什麼也沒說。我在書裡使用這個綽號,不是刻意想要輕描淡寫穆赫塔身陷的危機,而是覺得對於這樣一位處變不驚的人來說,我有必要充分反映出他看待世界的觀點。他覺得多數的危險只是暫時阻礙更重要的課題罷了。對他來說,尋找、烘焙及進口葉門咖啡,並協助農民持續進步,才是更重要的課題。我猜想,那個俘獲他的人確實看起來很像一九八○年代初期的雷夫.馬奇歐(Ralph Macchio,《小子難纏》的男主角)。      穆赫塔面對他身處的歷史時,總是非常謙卑,他也覺得自己在那段歷史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他的故事其實很老派,主要是在講美國夢——這個夢想如今不只鮮活,也深受威脅。他的故事也和咖啡有關,描述他如何盡力改善葉門的咖啡產量(葉門早在五百年前就開始種植咖啡了)。他的故事也和舊金山的田德隆區有關(那是一個位於巨富城市中的絕望低谷),講述當地難以安身立命、尊嚴過活的家庭。他的故事也和葉門有關,描寫加州為什麼有很多酒舖是葉門人經營的;葉門人意外進駐中央谷地的歷史;葉門人在加州的工作如何呼應葉門悠久的農業史;直接交易如何改變農民的生活,賦予他們能動力和地位;像穆赫塔這樣的美國人如何透過創業的熱情和堅毅的勞動,與祖國維持深厚的關係,並在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以及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搭起不可或缺的橋梁;這些搭起橋梁的人如何巧妙及勇敢地體現美國這個國家存在的理由(一個充滿奇妙的機會及無限善意的地方);以及當我們遺忘這是美國最大的優點時,我們也忘了自我——我們不是一個因停滯、懦弱、恐懼而團結在一起的混合民族;而是一個因非理性的繁榮、在全球積極進取的個人膽識、勇往直前的先天正義感、不受拘束且不屈不撓的勇氣,而團結在一起的大熔爐。

內文試閱

  第十二章 蓋桑的睿智建議(下)      蓋桑在穆赫塔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次談到錢或創業,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蓋桑。      蓋桑輔導了年少的穆赫塔後,前往聖荷西州立大學就讀。他以為他可以在那裡學到創立科技新創企業所需要的一切知識。豈料,學校的步調緩慢,再加上當時系上的教授大多是由數學教授轉任,對創業一無所知,無法教他想學的東西,蓋桑索性輟學,自己創立顧問事業,為朋友組裝及改善電腦。與此同時,他也在舊金山市場街的一家手機店工作。他的父母希望兒子拿到大學學位,如果能拿到碩士學位更好。等到他們發現兒子竟然輟學,還到市場街上某家不起眼的手機店工作時,大吃一驚。      但蓋桑自有一套想法,他和朋友架設了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幾年後,電子商務巨擘NetSuite以可觀的價格收購了他的公司。蓋桑雖然還不是有錢有閒的暴發戶,但已有不錯的財力,穆赫塔一直很注意他的發展。多年來,他和蓋桑始終保持聯繫,現在穆赫塔有投入咖啡業的想法,他想找認識的人之中最成功的創業者談一談。      他們約好在教會區的四桶咖啡館(Four Barrel Coffee)見面。蓋桑先到了,他預期穆赫塔會遲到,但穆赫塔一反常態準時抵達,還帶了類似相框的東西前來。蓋桑心想:「他真的帶相框來嗎?」沒錯,穆赫塔確實帶了一幅鑲框的照片前來,而且尺寸還挺大的。      「你看!」穆赫塔說,接著揭開覆蓋物。那是一八三六年一份英文報紙的翻印版,頭版上有一幅老摩卡港的版畫。接著,穆赫塔開始暢談咖啡、葉門、摩卡港、摩卡的兩種拼法(他順便問蓋桑喜歡哪種拼寫,是Mocha,還是Mokha?),以及他如何發現自己與這一切的關聯,還有他打算如何成為咖啡進出口商,並從祖先的土地上振興咖啡這門古老的藝術及往日風華。蓋桑不知道該說什麼,穆赫塔講得口沫橫飛,跳來跳去,令人聽得一頭霧水。      蓋桑問道:「你有商業企劃書嗎?」      穆赫塔以剛剛揭露裱框報紙的誇張模式,攤出他的商業企劃書。那是一疊近三公分厚的全彩企劃書,裡面是宣言、歷史、理念、狂妄想法的奇怪組合。      「還有這個。」穆赫塔指著那頁列滿要點的頁面。他的意思是說,光是那些羅列的項目就是精彩的商業企劃書了。      蓋桑看了一下,試著閱讀那些項目,最後他吸了一口氣說:「穆赫塔,我必須老實說,這是我見過最貧乏的商業企劃書。」      不過,他知道穆赫塔確實掌握了某個想法,他從穆赫塔的眼神及企劃書的頁面中看到了熱情。商業企劃書必須重寫,但那裡面可能有一些可取的東西。他們需要更改名字,摩卡僧侶(Monk of Mocha)的拼寫有問題,那個僧侶是指誰?穆赫塔是僧侶嗎?為什麼穆赫塔突然變成了僧侶?      「不,那不是指我。」穆赫塔說:「那是我從書中看到的傢伙……幾百年前,摩卡港有個僧侶,他……」      「算了吧,別提那個僧侶了。」蓋桑說:「別提僧侶,專注在咖啡上,專注在事業上。仔細想想,你必須做出選擇。你是生意人,還是活動分子?至少現在你必須選一個。」      穆赫塔的企劃書上列滿了抱負,以及跨文化合作的夢幻囈語,他想讓全世界知道葉門的美好,一個跟恐怖主義及無人機無關的葉門。      「但那不是非營利組織。」蓋桑說:「你創立一家真正的公司,那一切就會發生。當顧客接觸你的產品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認識葉門。在此同時,你要雇用真正的葉門人,做一些具體的事。你靠這個事業謀生,不需要募款,而且那不見得要和伊斯蘭教有關,你不是在賣伊斯蘭咖啡豆,你是賣葉門咖啡豆。做那件事,而且把它做好,其他的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      那天蓋桑離開後,隔幾天就去麥加朝聖了,接著他由麥加轉往日本(當時是櫻花季,他很喜歡櫻花),但一路上他一直想著穆赫塔和他的商業企劃書。      蓋桑瞭解咖啡,幾年前他迷上精品咖啡,一頭栽進了精品咖啡的世界。在舊金山,你幾乎不可能迴避精品咖啡,也很難不成為業餘愛好者,就好像你一定會略懂科技或葡萄酒的皮毛一樣。但是對於咖啡,蓋桑頂多只是顧客,他從來沒想過做咖啡的生意。事實上,這幾年來,他說服十幾位朋友不要開咖啡館。穆赫塔不是唯一來找他徵詢創業意見的人,這些年來,打算開咖啡館而來找他徵詢意見的朋友多得驚人。      蓋桑勸退了每個想開咖啡館的朋友。      他們想創造社區空間,啟動下一波的啟蒙運動,讓大家一起沉浸在某種氛圍中。      聽到這些說法,他總是說:「不,不,不,不,不。」      他使盡渾身解數,說服那些頭腦清醒、事業有成的「前」科技人才不要開咖啡館。他告訴他們,想開咖啡館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舊金山的咖啡館租金高、利潤低,光是顧客就令人頭大。例如,留著大鬍子的傢伙上門,霸占一張桌子,一坐就是六個小時,他不斷地使用筆電,喝著一杯咖啡,那杯咖啡的利潤可能才二十美分,那要賺什麼錢?他告訴那些想開咖啡館的朋友,想從咖啡獲利的話,唯一的方法是採購咖啡豆,烘焙後出售─掌握供應鏈,設定價格,從原產地取得咖啡豆,那才有利可圖。      但從來沒有人想那樣做。      只有穆赫塔想到。所以,蓋桑飛去沙國朝聖,接著飛往京都賞櫻時,他覺得穆赫塔可能抓到了某個商機。他知道葉門咖啡應該很好,但很難出口。如果一個葉門裔美國人去了葉門,他不是正好可以在難以深入的高山和葉門的政治亂象,以及咖啡豆的國際市場之間搭起自然的橋梁嗎?      在瞬息萬變的軟體世界裡待了那麼久以後,蓋桑正在尋找更具體的東西。咖啡聞得到、嘗得到、摸得到,它是一種商品,又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除了汽油以外,它可能是最不怕景氣衰退的商品。汽油是驅動機器的燃料,咖啡是驅動人類的燃料。      「但你要認真投入。」那天他在教堂區對穆赫塔這麼說:「至少你要知道你到底在說什麼。」      第十三章 不再偽裝      穆赫塔知道藍瓶咖啡,朱利亞諾帶他去過。這些年來他常聽到大家提起這個店名,而且藍瓶咖啡在舊金山遍地開花。自從他開始談起他想跨入咖啡業後,大家就一直叫他去藍瓶咖啡觀摩一番。他有打算去,但是首先,身為熱愛研究又博學的人,他深入探索後,發現了另一個冒險故事: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把咖啡從一處帶到另一處。      一六八三年,鄂圖曼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領土囊括了東歐和中歐的大片土地。鄂圖曼土耳其人想占領維也納,以三十萬大軍包圍了那座城市。除非維也納人能夠派一名特使穿過敵軍防線,去向四百六十二公里外的波蘭軍隊求援,否則這座城市幾乎不可能阻止鄂圖曼大軍攻陷。波蘭軍隊可以從後方進攻,維也納人可以從前方抵禦。      維也納人從軍中選出一位名叫法朗茲.喬治.柯奇斯基(Franz George Kolshitsky)的年輕波蘭人,他曾在阿拉伯世界住過一陣子,會說阿拉伯語和土耳其語。維也納人讓他穿上土耳其士兵的制服,趁半夜派他穿過敵軍防線。他順利抵達波蘭,向波蘭軍隊傳達訊息。波蘭人前來援救維也納,他們一起擊退了鄂圖曼大軍的圍攻。鄂圖曼軍隊撤退時,土耳其人把帶來的大部分物資都留下來了,包括兩萬五千頂帳篷、五千頭駱駝、一萬頭牛、五百袋又小又硬的綠色豆子。      波蘭人認為那些豆子是駱駝的飼料,但柯奇斯基知道那是咖啡豆,他在阿拉伯世界看過他們烘焙及烹煮那種豆子。維也納為了獎勵他的英勇行為,允許他留下那些咖啡豆,他用那些豆子在中歐開了第一家咖啡館,取名為「藍瓶」。他在那裡以他在伊斯坦堡學到的方式烹煮咖啡,等著大發利市,但沒有成功。維也納人不喜歡那種新飲料,他們覺得咖啡太濃太苦了。為了沖淡那種濃苦的味道及挽救生意,柯奇斯基加了一勺奶油和一點蜂蜜在咖啡裡,客人開始絡繹不絕。大家開始模仿他調配的咖啡,並往其他的地方傳播。他就這樣發明了維也納咖啡,並把咖啡館帶進了歐洲。      約三百二十年後,美國人詹姆斯.費曼(James Freeman)在一群咖啡熱愛者中似乎獨樹一幟,他曾是加州莫德斯托交響樂團的副首席單簧樂手,也熱愛在家裡自己烹煮咖啡。他喜歡純粹的咖啡,對於咖啡界不斷出現奇奇怪怪的調味感到失望(例如南瓜口味拿鐵、焦糖瑪奇朵咖啡)。他想回歸根本,讓顧客品嘗到真正的咖啡,在顧客面前一杯又一杯地現煮。他夢想打造一臺更大的烘豆機,結合土坯陶鍋和旋轉滾筒,靠人(或狗)在相連的跑步機上跑步以啟動烘豆機。他把他的設計拿給奧克蘭的多位衛生官員看,大家都感到困惑不解。      最後,費曼決定選用愛達荷州桑德波因特市(Sandpoint)所生產的Diedrich IR–7烘焙機,那是以標準電力啟動的。他在舊金山的海斯谷(Hayes Valley)開了一家店,開創以講究工序的緩慢方式烹煮咖啡的方法,每一杯咖啡都是獨一無二、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他的咖啡店很快就從鄰里間的罕見小店,變成死忠的客人趨之若鶩的名店。他把店名取名為藍瓶。      ❖      如今藍瓶咖啡的總部位於奧克蘭的傑克倫敦廣場。每逢週日,藍瓶咖啡都會舉辦公開杯測活動,歡迎任何人來參觀及參與杯測,並分析各種現煮咖啡的風味。      穆赫塔第一次參加杯測時,蓋桑無法前往,所以他帶蓋扎利去了,他還欠蓋扎利三千美元,他也希望蓋扎利能看到商機。蓋扎利瞭解水果,咖啡也是一種水果。蓋扎利瞭解新創企業,也瞭解葉門。蓋扎利用經銷水果的獲利,投資了T恤事業、綿羊事業、電話卡事業,他很樂於接納新商機。      那個週日他們抵達藍瓶咖啡時,約有十幾人聚集在那裡。穆赫塔原本擔心及料想那會是一個很假掰的場合,但他和蓋扎利意外地發現現場氣氛其實挺熱絡的,大致上沒什麼高姿態。藍瓶咖啡的工作人員在一張高桌上放了約四十杯的咖啡,每杯都盛著不同的咖啡,烘焙度及品種各不相同。接著,他們示範如何評估每杯咖啡的風味和品質,他們的作法是把一根湯匙放到每個杯子裡,舀起咖啡,拿到唇邊,但不是直接喝下那勺咖啡,而是啜飲。他們之所以那樣做,是為了讓咖啡氧化,以充分帶出風味。他們如此啜飲每杯咖啡,在嘴裡輕輕品嘗,接著再拿起另一個更高的杯子,把每勺咖啡吐出來。      穆赫塔不發一語,只在一旁觀看,但他看得出來蓋扎利想笑或離開,再也不回來了。那個負責杯測的人從一個杯子走到另一個杯子,大聲地啜飲咖啡,再把咖啡吐出來。實在很難想像這種方式怎麼可能為咖啡做出更好的評價,為什麼不乾脆喝下咖啡呢?為什麼不喝一匙以上呢?而且,發出那種咕嚕咕嚕的啜飲聲不會讓人分心而忽略根本的要素嗎?      後來輪到他了,穆赫塔把湯匙拿到面前的杯子,舀起一勺棕色的液體,接著把湯匙舉到唇邊,心想他啜飲時會發出什麼聲音。他啜飲時的聲音又快又尖,他原本以為抬起頭時,現場有人發笑,但他發現沒人笑,他在嘴裡品嘗著咖啡,試著思考那是什麼味道。      那是烘烤味嗎?於是他寫下「烘烤味」。有果香嗎?當天他聽到「果香」那個字眼好幾次,所以他也寫下「果香」。附近有人說嘗起來有巧克力味,穆赫塔說他也嘗到了。那門課的走向介於實用和深奧之間,持續了一個小時,涵蓋了太多資訊,多到無法完全消化,例如談到品種、風味、一爆、二爆、淺焙、深焙、瓜地馬拉咖啡,還有咖啡果實的五層結構。      穆赫塔聽得頭昏腦脹,也感到灰心。他擅長吸收大量的資訊並迅速反芻吸收,但這門課的資訊量實在太多了。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下課後有必要去找那個講師湯瑪斯.亨特(Thomas Hunt),向他提出自己的計畫。他告訴亨特,他的葉門家族栽種咖啡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他很快就會回到葉門以振興葉門咖啡的藝術,把它帶到精品咖啡的市場。亨特雖然適度地鼓勵穆赫塔,但他也提到,葉門咖啡以髒污及品質不穩著稱,而且以前有幾位經驗豐富的出口商想把葉門咖啡運出國外,但他們都遇到很大的挑戰。      穆赫塔心想:「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讓葉門咖啡順利出口。」      但他其實沒有理由相信那是真的或他做得到。      隔週,穆赫塔又來到藍瓶咖啡,這次他帶賈斯汀一起來,賈斯汀仍考慮投入橄欖油業。他們一起做筆記、做杯測,這次又多學了一點東西。下課後,穆赫塔又留下來,再次向亨特自我介紹,重申他真的很認真想要振興葉門咖啡,把它帶到世界精品咖啡的舞臺上,並創造跨國合作,讓全世界看到一個不同的葉門,一個不是充滿無人機和蓋達組織的葉門。這次,亨特不知是相信穆赫塔的說法,還是想擺脫他,就把他介紹給另一個叫格拉西亞諾.克魯茲(Graciano Cruz)的人。克魯茲是巴拿馬人,從事咖啡出口的工作,但他是出口衣索比亞、祕魯、薩爾瓦多的咖啡。      亨特說:「你應該找他談談。」      穆赫塔問道:「怎麼談?」他確信克魯茲是他這趟英雄之旅中的下一位貴人。      亨特說:「我會把他的電郵信箱寄給你。」      但後來亨特並沒有寄給他。      每週日,穆赫塔都會到藍瓶咖啡做杯測,跟著學習,並在現場逗留,抄下白板上的所有資訊。每次下課後,他都會向亨特索取克魯茲的電郵信箱。每次亨特都說:「抱歉,我忘了。」並說隔天會寄,因為他相信穆赫塔和克魯茲真的應該聊一下,他們的使命相同,應該認識一下彼此。但每週亨特還是忘了寄。      於是,穆赫塔持續來藍瓶咖啡,現在連平時的上班日也來。亨特和藍瓶咖啡的工作人員都不會干預他,甚至讓他來帶大家做杯測。不久,穆赫塔就熟悉了一些基礎知識。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當整個世界都忘了葉門的咖啡輝煌史,只有他念茲在茲。
◎文/麥田出版編輯部   連「藍瓶咖啡」創辦人都讚賞的好咖啡,究竟有多好喝?對現代人而言,咖啡是民生必需品,在辦公大樓商業區,上班族人手一杯超商咖啡或星巴克是尋常風景,辦公室裡也通常備有咖啡機。然而,不是每個咖啡上癮者都清楚自己正在啜飲的內容物為何。咖啡怎麼煮?豆子從哪來?那些花俏又充滿異國風的名字代表什麼?大部分嗜喝咖啡的人對此都一知半解。好比許多人把「瑪琪朵」誤以為是「淋了大量焦糖的牛奶咖啡」;也有不少人把「摩卡咖啡」和「咖啡加巧克力醬」的作法畫上等號。這些都是誤會。   在《摩卡僧侶的咖啡煉金之旅》中,年輕而一事無成的美裔葉門青年穆赫塔偶然發現了家鄉跟咖啡的深厚淵源,立下宏願要復興葉門咖啡,重振往日榮光。此事成功率微乎極微,不僅因為穆赫塔是門外漢、一切從零開始,更因葉門飽經戰亂、動輒發生恐攻,要能出口咖啡,不可掌控的外在因素數不勝數。然而,三年過去之後,穆赫塔不但成為世界首位阿拉伯裔咖啡品鑑師(Q Grader)、成功出口品質最佳的葉門生豆,他的品牌還在藍瓶咖啡門市上架、成為藍瓶賣過最昂貴的豆子,而他在《咖啡評鑑》創下的高分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到底怎麼辦到這一切?比電影還驚險曲折的真實歷險,都在這本書裡。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

1970年生,成長於芝加哥郊區,畢業於伊利諾厄巴納香檳大學,後於舊金山創辦獨立出版社麥史韋尼出版公司(McSweeney’s),出版書籍、專門刊登新創作的季刊McSweeney’s Quarterly Concern、The Believer月刊,以及以口述歷史揭露全球人權危機的非營利書系「證人之聲」(Voice of Witness)。艾格斯2002年與人共同創辦非營利機構826 Valencia,並於舊金山教會區開設少年寫作課程與課業輔導班,後於七個美國城市創設姊妹機構,統稱為826 National。都柏林、倫敦、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等地也先後開設理念相近的非營利機構。艾格斯的作品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美國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提名,並榮獲戴頓文學和平獎(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法國梅迪奇文學獎(Prix Médicis)、德國信天翁文學獎(Albatross Prize)、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以及美國圖書獎(American Book Award)。 目前著有十一本小說作品,包括《怪才的荒誕與憂傷》、《揭密風暴》、《前線英雄》、《梭哈人生》、《什麼是什麼》等書。他的非虛構作品及新聞報導散見於《衛報》、《紐約客》、《美國最佳旅遊文學》(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和《最佳美國散文》(Best American Essays)。他的作品已譯成四十二種語言,現與家人居於美國北加州。

基本資料

作者: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麥田 書系:不分類 出版日期:2020-09-03 ISBN:9789863448051 城邦書號:RV1174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