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中小學生必備!問題解決力的思辨工具書:該借同學抄作業嗎?看到有人被霸凌怎麼辦?運用九宮格、魚骨圖等工具解決情緒與人際難題(共兩冊)
-
【SDGs主題繪本】小熊蓋房子(結合STEAM與SDGs的永續議題繪本)
-
鈞媽零失敗 低敏.美味副食品(暢銷修訂版)
-
袋鼠媽媽行動托兒所(大受好評失物招領所系列第六本,亞馬遜讀者5顆星推薦,法國年度最佳書籍獎得主,3次「好書大家讀」入選推薦)
-
經典古文小寓言:讀動物故事、打造文言文基礎、閱讀素養題全部學起來!(高詩佳老師作品)
-
孩子的性別啟蒙繪本:我的身體我自己決定!(建立身體意識.尊重彼此差異.學習自我保護)
-
胡子碰碰與搗蛋鬼嘎哈哈
-
真好耶!小學生快樂生活日記(人氣繪本作家吉竹伸介插圖!培養心理韌性、情緒靈敏度最佳讀本 )(二版)
-
看名畫,學寫作──從藝術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創造力、表達能力和美學素養
-
角落小夥伴:愛上學習的方法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符合SDGs閱讀目標,啟發孩子關心性別平等議題!
一個家庭,有兩個媽媽,真的很奇怪嗎?
台灣第一部探討同婚家庭的議題繪本,用故事輕鬆教孩子,學習尊重與包容!
寶媽咪和卡卡媽媽,是依崙的兩個媽媽,
「咦?為什麼你們家有兩個媽媽?」
「這樣可以結婚嗎?」
「每個人的家裡,不是都只有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嗎?」
一個家裡有兩個媽媽,真的那麼奇怪嗎?
或者說,這樣特別的家庭組合,對依崙來說有什麼不好嗎?
無論是單親家庭、新住民家庭、重組家庭,或者同志家庭,各種不同的家庭型態原本就存在於台灣社會中,在2019年5月24日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勢必有更多在同志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將進入校園,期待透過這本書開啟社會上多數人對同志家庭的了解與對話,讓多元家庭型態的孩子也能自在生活。
【本書特色】
★高雄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劉育豪老師X小劉醫師,改編真人實事故事,透過角色之間的對話,讓孩子理解同性婚姻家庭與異性婚姻家庭無異,不以性別定義愛與家庭,付出與關懷才是愛的本質。
★小至顏色、家事分配,大至職業身分,不該因性別而受到差別對待,平等看待兩性,學會尊重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質。
★第一本臺灣原創的同志家庭議題繪本,以孩子們最熟悉的校園情景為引子,共讀時可依循故事中孩子們提出的各種疑問,開啟親子之間對於「同婚議題」的討論與對話。
★當同志婚姻合法化後,來自同志家庭的孩子也將進入幼兒園、小學就讀,同儕間的相處和眼光不可避免的每天圍繞在這些孩子周遭,然而,當「同婚議題」仍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的認識與討論時,以此繪本作為一般群眾對同志家庭的基礎認識,讓同志及其家庭的孩子得到支持與理解,能更自在、更自信的生活在校園及社會中。
【各界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尊重多元,擁抱彼此,願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立法委員‧王婉諭
‧「每一位家長和整個社會其實都需要性平教育,讓每一種家庭都能自在生活。」──婚姻平權大平台 總召集人‧呂欣潔
‧「同婚議題在臺灣必備FAQ,貼近臺灣社會與孩子經驗的本土繪本。」——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粉絲頁作者‧周雅淳
‧「試著去認識他(她)人的不同,學習與自己原先不了解的人相處。」──焦糖哥哥‧ 陳嘉行
‧「每個人身上同時都具有父愛與母愛的特質,這些愛滋長了孩子,而不是因為刻板的性別與家庭認知。」──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郭駿武
‧「面對家庭型態的差異,有些人會感到困惑與恐懼,透過《我有兩個媽媽》的故事,我們看見擇愛成家的過程,家人互動的日常與溫暖,同志家庭其實跟你我沒有那麼不同!」──社團法人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
‧「這個議題一直是小房子書舖很關注的,也喜歡故事中談論的方式,很開放也很包容,我想對於大人及孩子們去理解性平或是同性婚姻,都會是很好的媒介。」──高雄小房子書舖選書人‧謝沛霓
◆適讀年齡:6歲以上,無注音。
【隨書附贈】小朋友想一想‧夾頁學習單一張
序跋
【作者的話】
這本書的靈感,緣起於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提供的真實故事;同時,是因著「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彩虹教育小組」當年的共同討論,才讓故事有了更清楚的雛型。我要深深感謝上述所有夥伴。
寫作此書,從一開始的初稿,到最後定稿,歷經六、七個版本,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台灣同性婚姻的合法與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竟然可以把書中對於同性婚姻語帶保留的文字敘述,改成興奮、熱切的口氣。這是所有性平運動工作者努力而得的成果,我掠美寫進書裡,算是見證了歷史的巨大轉折,令人十分動容。
這本書要講的東西,很簡單,不過我並沒有要化約為「同志家庭亦是一般普通家庭」如此直線的道理。重點在於,我希望讓更多教育工作者看到多元家庭的實然存在,並促進如何在班級、校務經營中好好應對的思考。同性婚姻已成事實,來自同志家庭的孩子必然陸續現身於校園,如何認真以對包括當事人和其它同儕等所有學童,是不容迴避的議題。
出版過描述男同志家庭的《阿肯的歡樂之家》、女同志家庭的《我有兩個媽媽》,展望未來我能從孩子的視角,寫出同志家庭的另一面貌,拼出更豐富的多元家庭面貌。作者資料
劉育豪
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社團法人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人生有三願:性別平等、環境永續、人權普及。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畢業以來,持續於體制內外,推動性別平權工作。作品有《一個家,一個故事:多元家庭物語》(合編著,女書,2011)、《阿肯的歡樂之家》(女書,2013)。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