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基督教/天主教
製造聖經:聖經中不為人知的矛盾(以及為什麼我們看不出來!)
left
right
  • 庫存 = 2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製造聖經:聖經中不為人知的矛盾(以及為什麼我們看不出來!)

  • 作者:巴特.葉爾曼(Bart D. Ehrman)
  • 出版社:鷹出版
  • 出版日期:2021-11-03
  • 定價:520元
  • 優惠價:79折 411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411元,贈紅利2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90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聖經出於神之手,還是人之手? 以歷史批判法還原耶穌,重建基督教形成的歷史 三位一體、肉體復活、耶穌是人也是神…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都是後代神學家的發明!? 傳道三年就中斷的耶穌福音X被隱蔽兩千年的新約歷史   在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中,學界公認的傑出學者,巴特•葉爾曼 (Bart Ehrman) 透過歷史批判法,指出聖經新約各個經卷之間,彼此有難以調和的矛盾,甚至夾雜後人杜撰、偽造和改寫的內容。此外,這些經卷幾乎都是在耶穌甚至耶穌門徒之後三、四十年的作者,假託門徒之名所寫下。   換言之,基督宗教的重要觀念可能並非耶穌本意,而是後世神學家的發明。聖經是被後人製造出來,而基督教是被製造出來的宗教,不是屬於耶穌的宗教。   葉爾曼表明,一般教牧人員在神學院都受過歷史批判訓練,但未將這些聖經知識告訴教會教友,一般大眾更是一無所知。就如肉體復活、耶穌既是人又是神等等概念,都是耶穌本人不曾提出的主張。因此,有必要讓讀者瞭解兩世紀以來聖經學者的普遍認識,以及聖經是人類歷史的產物,打破「聖經是天啟」的觀念。   透過回顧自己如何從一個保守福音派的堅信者走向不可知論者的過程,葉爾曼一再申明,發現聖經的矛盾不一定會讓人失去信仰,反而是知道聖經究竟是什麼,會讓人更加認識自己所信為何,對信仰產生有意義的反思。因此,鼓勵信仰者或非信仰者的讀者,對於這本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書,一起來場知識冒險。 專文推薦 孫寶玲 (台灣神學院教授、新約聖經研究權威) 專文導讀 邱凱莉(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各界讚譽 .「我不擔心本書會絆倒讀者,反倒擔心不思考將會帶來信仰的災難。」 ——孫寶玲 (台灣神學院教授、新約聖經研究權威) 鄭重推薦 .對於閱讀宗教書籍的學者和大眾來說,葉爾曼是個毋須介紹的人。他在作品中增加了個人經歷,詳述自己如何從一個受過穆迪聖經學院教育的福音派轉變為一個不可知論者。 ——達勒姆先驅太陽報 .葉爾曼以無情、冷靜的方式揭示了基督教所謂的「神聖真理」在歷史上的建構過程。 ——沙龍網

目錄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歷史對信仰的衝擊 《聖經》是西方文明中人們最廣泛購買、詳細閱讀並深受崇敬的書籍。但也可以說,它是徹頭徹尾被誤解得最嚴重一本書。 第二章 一個矛盾的世界 各個經卷當中歷史敘述的差異(耶穌或保羅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經驗了什麼)會使我們難以重建耶穌的生平或早期教會史。你無法把這些經卷當作客觀的歷史紀錄來閱讀,因為它們從來就不是。 第三章 各式各樣的觀點 《聖經》的歷史批判法並不假設每位作者都有相同的訊息,它允許作者可能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看法、自己對基督信仰是什麼和應該是什麼的理解。 第四章 《聖經》到底是誰寫的? 但如果〈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都是耶穌在世上的門徒所寫下的,為什麼兩者之間在各個方面會有那麼多的不同和矛盾?為什麼他們對耶穌是誰有那麼根本上的差異? 第五章 騙子、瘋子還是主?尋找歷史上的耶穌 一直到最後一本福音書,也就是〈約翰福音〉,耶穌才稱自己為上帝,而這本福音書一直以來都比其他福音書表現出更多更為精深的神學辯證。逐漸地我領悟到,耶穌的神性是〈約翰福音〉神學的一部分,而不是耶穌自己的教導。 第六章 《聖經》是怎麼來的? 正典是透過一長串關於哪些書該被納入的爭論和衝突過程而產生的。這些爭辯並不是僅為了知道哪些書是有權威的,而是為了應付早期基督教所遭遇的、真實存在的威脅性情境。 第七章 誰發明了基督教? 我的論點是:不僅《聖經》是人為的著作,就連發展和持續到我們今天為止的基督教本身也是人為的宗教。上帝沒有寫下《聖經》,是人寫下了《聖經》。 第八章 信仰還有可能嗎? 即使不相信《聖經》仍能從《聖經》上學到不少東西。《聖經》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生存最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在這裡?我們該做什麼?而這世界接下來會變成怎樣?它透過當中的範例啟迪我們、警示我們,催促我們追求真理、為正義努力並堅持和平。它鼓舞我們盡己所能去過更充實的生活,鼓勵我們更多地為他人而活、而不只是為自己而活。在人類這種族的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從來不會過時。 注釋

內文試閱

第一章 歷史對信仰的衝擊 《聖經》是西方文明中最為人廣泛購買、詳細閱讀並深受崇敬的書籍。但也可以說,它是徹頭徹尾被誤解得最嚴重一本書,特別是對一般大眾讀者而言。 在過去兩百年間,透過考古發現增進我們對上古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知識(這兩種語言是《聖經》的原始語言),以及深入而透徹的歷史、文學和文本分析,《聖經》學者對《聖經》的瞭解有了顯著的進步。這是眾多學者努力的成果。數以千計的北美學者繼續在這一領域進行嚴謹的研究,而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持續且規律地教導給大學的研究生,以及前來神學院就讀、準備成為神職人員的神學生們。 然而,這樣對《聖經》的觀點,基本上對大多數人而言卻是陌生的。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這些把時間花在專業研究《聖經》上的人,沒有做好與普羅大眾好好溝通專業知識的工作;同時,有許多神職人員雖然在神學院學過這些材料,但因為種種原因,當他們在教會裡擔負起教牧的責任後,卻沒有將這些分享給自己教區的信徒(教會,當然也顯然是,而且應該是教導和討論《聖經》的地方)。結果就是,不僅大部分的美國人(而且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對《聖經》的內容完全無知,而且對過去兩百年來學者說過關於《聖經》的話更是處於黑暗之中。這本書正是為了這樣的問題而寫,可以把它視為一部我試圖揭露祕密的著作。 接下來幾章我呈現的觀點並不是我個人對《聖經》的特有意見,而是那些在大學中、在北美或歐洲教書的許多嚴謹而富批判性的學者多年來共同接受的意見。雖然他們大多不曾有效地與大眾溝通,更不用說與尊崇《聖經》且顯然對這主題最感興趣的信仰者溝通。但對那些對我們文明中最重要的一本書抱持嚮往、希望它能被良好認識和瞭解的人而言,這一情況勢必要改變了。 神學院對《聖經》的教導 大部分受過《聖經》學術教養的人,都曾在神學院中受過教育。當然,每一年都有各式各樣的學生前來神學院。許多人在學校時就學過《聖經》,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小時候的主日學課程。但這些訓練典型都是從崇拜敬奉的角度來閱讀《聖經》,認為《聖經》可以告訴他們應該相信什麼,以及應該如何生活。這樣的學生通常都不曾接觸學者從更為學術性和歷史性的角度來研究《聖經》時在《聖經》中發現的問題,也不曾對其產生過興趣。 另有一些學生能夠嚴肅且認真對待神學院中的學術研究,卻對《聖經》不是很瞭解,對《聖經》作為上帝啟示的話語評價也不是很高。這些學生通常是從小就被養成的信徒,覺得自己受到宣教的呼召(大部分是在教會裡,但有不少人的呼召是在其他類型的社會服務中)。這個國家的主流教派學生(長老會、循道會、信義宗、聖公會等等),有很多已是我所謂的「自由派」信徒了。他們不相信《聖經》絕無錯誤,對教會和組織遠比對《聖經》作為一種該信什麼、該怎麼生活的藍圖,有著更深的信念。因此,這樣的人對《聖經》也不是很瞭解,僅僅隱約知道他的宗教價值而已。 在過去的新教神學院中,事情不是這樣的。在數十年前,我們可以假設一個來神學院就讀的學生一定對《聖經》擁有大量的知識,至於神職人員的再教育則會預設學生對新、舊約《聖經》的基礎內容早已得心應手。可惜,往事已不堪回味。當我在一九七〇年代到普林斯頓神學院時(那是一間長老會的學校),大部分同學都要先修一門補救課程,以通過一場我們稱為「幼兒聖經」的考試,這項考試包含許多基礎的《聖經》知識,例如摩西五經是什麼?或登山寶訓出自哪一卷?或提阿非羅是誰?這些知識對我們這些有強大福音派背景的學生來說,早就熟爛並了然於胸了。 我的直覺是,大部分讀神學院一年級的學生並不知道會從《聖經》課程中學到什麼;該課程只是整張課表中的一小部分。他們還要修教會史、系統神學、宗教教育、講道、宣教和教會管理等課程,而這些都要擠在三年當中上完。即使如此,每個人還是被要求要上《聖經》研究的入門和進階課程。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會以為這一課程會從比較虔誠的角度來進行,告訴他們在將來的宣教中如何使用《聖經》,以及在每週的講道裡如何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上。 然而,他們一定會受到震撼教育。這個國家的主流新教神學院通常惡名昭彰,因為它們挑戰學生對《聖經》所抱持的信念,即使這些信念僅是一種溫暖模糊的感覺,認為《聖經》是一部對信仰和生活實踐絕佳的指導手冊,應該被敬重和虔誠地對待。這些神學院卻教導嚴肅和扎實的《聖經》學術研究。他們不考慮虔敬問題。這些課程由熟悉這兩、三百年來德語與英語《聖經》研究的教授所教導,他們熱衷於教導學生關於《聖經》的知識,而不是《聖經》當中的知識。神學院中的《聖經》課程,通常從純粹學院和歷史的角度來教導,不同於任何一位一年級生所以為的那樣,也不同於他們先前在家、在教會或在主日學中所聽過的內容。 這個幾乎所有主流新教神學院對《聖經》所採取的進路(現在天主教也是了)被稱為「歷史批判」法。這方法完全不同於一般人在教會中學到的「虔誠」進路。對《聖經》的「虔誠」進路主要關懷的是《聖經》說了什麼,特別是關於它對我們個人或社會所說的內容:《聖經》告訴我上帝是什麼、基督是什麼、教會是什麼、我與世界的關係是什麼,告訴我應該相信什麼、應該做什麼,或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是什麼、《聖經》如何幫我與上帝更接近,以及它如何幫助我的生活。 至於歷史批判的方法則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關懷,因而提出不同的問題。這一進路的核心是關於《聖經》的歷史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被稱為「歷史」批判);也就是這文本在它原有的歷史情境中具有什麼意義:誰才是《聖經》真正的作者?有沒有可能(有!)有些經卷的作者並不是該經卷聲稱的或一直以來大家以為的那位,比如說,〈提摩太前書〉事實上不是保羅所寫,而〈創世紀〉也不是摩西寫的?或者,這些作者生活在什麼時候?當他們寫作時又是處在什麼情境之下?他們在那時候想要主張的到底是什麼?他們是怎麼被當時的文化與歷史的預設所影響?這些作者採用了哪些資料來源?這些來源資料又是什麼時候產生的?有沒有可能這些來源資料的觀點彼此不同?有沒有可能不同的作者在使用這些來源時抱持著其他觀點,不僅跟來源的觀點不同,作者與作者之間的觀點也互不相同?有沒有可能《聖經》上這些根據不同來源資料所寫成的經卷,彼此之間也互相矛盾?甚至這些矛盾完全不能相容?有沒有可能這些經卷在當初的情境中想表達的,與今天他們代表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有沒有可能我們對《聖經》的詮釋把這些文本從它的原始情境中抽取出來,因而扭曲了它原來的意思? 萬一,根本沒有所謂《聖經》的原文呢?萬一在這麼多世紀以來,《聖經》(包括希伯來文的《舊約》和希臘文的《新約》)經過那麼多人用手抄寫拷貝,被善意卻粗心的抄寫員郢書燕說地改成比較好的意思,或是被有心想要竄改《聖經》的抄寫員改成他們想要的內容呢? 這些只是歷史批判法中眾多問題中的幾個。難怪所有剛入學的神學生們都要在修《聖經》課程之前通過所謂的「幼兒聖經」考試。這一類的研究預設你在開始討論之前知道自己究竟在說什麼。 有非常高比例的神學生對歷史批判的方法完全無知。他們進來是期待學習《聖經》上虔誠的真理,因而可以在講道中傳達這些真理,就如同他們的牧師所做的那樣。他們完全沒有遇見歷史批判的準備。讓他們詫異的是,他們學到的不是講道中的材料,而是歷史批判學者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根據的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研究:《聖經》上充滿各種差異,許多差異之間彼此矛盾、無法相容,比如說摩西並沒有寫《摩西五經》(《舊約》中的前五卷),而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也沒有寫福音書;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沒被收入《聖經》中的經卷,在過去某些時候被認為是《聖經》正典,比如據說是耶穌的追隨者彼得、多馬、馬利亞等人所寫的其他福音書;出埃及的故事也許並不像《舊約》所描寫的那樣發生;征服應許之地的故事也許來自於傳說;福音書在許多方面都互相矛盾,並且包含許多不是歷史事實的材料;我們很難知道摩西是否存在,以及歷史上的耶穌究竟教導過什麼;《舊約》的歷史敘述充滿各種傳奇故事,而《新約》的〈使徒行傳〉關於保羅的生平和教導,則包含不符合史實的材料;許多《新約》的作者都是託名偽作的(pseudonymous),不是真的使徒,而是後來的人自稱是使徒所寫的。這一列表還可以繼續延伸下去。 有些學生一開始就接受了這些觀點。其他的,特別是那些較為保守的學生,抵抗了很長一段時間,躲在這樣的知識裡面,相信上帝不會讓祂的神聖著作發生任何錯誤。但終究,當學生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許多人發現自己對《聖經》無誤和《聖經》歷史絕對真確的信仰開始動搖。證據太多,而想要彌縫《聖經》經文中這數百個差異,需要透過各種推測和奇幻的步驟,最終,這對他們來講太複雜困難了。

延伸內容

推薦文 不思考將帶來的信仰災難
◎文/孫寶玲(台灣神學院教授) 華人教會也許對巴特.葉爾曼(Bart Ehrman)未必很熟悉。英語(特別北美)世界對葉爾曼教授必定不會陌生。事實上,在新約研究領域中,葉爾曼是甚為知名的學者。對廣大的教牧信徒或對信仰有正面或負面興趣的非信徒而言,葉爾曼的作品和他曾經參與有關基督宗教和典籍的辯論更是「引人入勝」。葉爾曼從熱情的基要派信徒逐漸成為不信,其思想的改變未必是獨特的,但他所具備清晰和銳利的語言論據、豐富和專業的聖經學識,並且將之轉化為公共論述的能力,並不多見。單就因為這點,他的作品就有可讀性。 也許讀者奇怪我為什麼會為一部挑戰聖經(甚至信仰)的作品推薦。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提出的挑戰是許多人的疑問。我們可以不理會這些問題,卻不能否定這些問題的存在和意義。在資訊流通的時代,我們更無法逃避這些直接或間接衝擊信仰群體的問題。儘管我對葉爾曼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回答,但我必須承認他的提問,從某個角度而言,的確會讓我們更認識聖經的本質、形式和意義,從而對信仰有更深邃的反思。 我不擔心葉爾曼的論述會絆倒讀者,葉爾曼不是歷來唯一提出問題質疑聖經的人,世界頂尖的聖經學者也沒有因為研究和思考而變為不信。我反倒擔心缺乏或不願意思考的教牧信徒,對信仰的誤解和扭曲帶來的災難和禍害。 ——2021年中秋嶺頭

作者資料

巴特.葉爾曼(Bart D. Ehrman)

世界知名新約聖經學者,現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宗教研究講座教授,早期基督教以及耶穌生平的權威學者。曾上過時代雜誌以及NBC新聞的封面人物。已出版二十多本鉅著,學術功力與貢獻廣受基督教學界讚譽。 《聖經》是西方文明中最為人廣泛購買、詳細閱讀並深受崇敬的書籍,但也是被誤解得最嚴重一本書,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更是如此。葉爾曼以歷史批判的方法,從史實觀點解構新約聖經,從另一個角度促使讀者思考信仰到底為什麼。

基本資料

作者:巴特.葉爾曼(Bart D. Ehrman) 譯者:黃恩鄰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3 ISBN:9789860682144 城邦書號:A5610005 規格:平裝 / 單色 / 392頁 / 16cm×22.5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