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科普
解密大腦套書(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悲傷的大腦+疼痛大解密)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解密大腦套書(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悲傷的大腦+疼痛大解密)》 《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大腦「真正的秘密」,揭開複雜的運作原理》 「簡單一句話:你的大腦並不可靠!」 ——迪恩.柏奈特 最幽默的神經科學家迪恩.柏奈特又來了! 《衛報》點閱次數超過1100萬的神經科學家奠基之作! 一本關於「不理智的大腦」, 最幽默、理性又超容易理解的腦科學書! Ø《圖書館雜誌》科學類推薦好書 Ø 書評網Goodreads科學科技類好書決選 Ø 亞馬遜4.5顆星好評 Ø 衛報連載超過6年的專欄作家 Ø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謝伯讓、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助理教授 黃貞祥可靠推薦 深度分析大腦的六大面向:記憶、感知、智能、恐懼、性格、他人、健康 ★ 生活厭世很想躺平,但是我們真的可以不動嗎? ★ 雖然移動和飲食是基本需求,但是腦部讓一切變得很複雜? ★ 人類步行時竟然可以什麼都不想? ★ 為什麼人類可以走路、開車,但是坐車會頭暈? ★ 人一次只能記4樣物品,靠什麼方法可以讓大腦記更多? ★ 嗅覺竟然比味覺強大,人能夠聞出的味道有1兆種? ★人類記憶記錄下的經歷及知識是真的嗎? ★壓力會增加工作表現是怎麼一回事? 在衛報上連載「翻轉大腦」專欄超過六年的專欄作家迪恩.柏奈特,同時也是一位神經科學家,針對人類最神秘的器官「大腦」,進行一趟幽默詼諧易懂的科普旅程。 大腦是意識的所在,也是所有人類的引擎,但它混亂、容易出錯和雜亂無章。比如說你知道你的記憶是不客觀的嗎? 陰謀論和迷信是健康大腦的必然結果? 或者酒精真的可以提高你的記憶力? 在《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中,柏奈特解釋了人類大腦的所有缺陷,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所說、所做和經歷的一切,且大力的讚揚這些優缺點。這本書以神經科學研究為基礎,並用有趣、輕鬆易讀,且具象的比喻方式讓你一秒就懂大腦的運作方式! 非常適合想知道為什麼你的大腦似乎一心想要破壞你的生活,以及大腦到底是什麼鬼東西的人。 《悲傷的大腦:一位心理神經免疫學者的傷慟考,從腦科學探究失去摯愛的悲痛與修復》 失去所愛之人,我們的大腦如何適應與修復? 「這本書適合任何經歷失去或想了解喪親之痛的人。」 ——喬治.博南諾(George Bonanno),《終結創傷》(The End of Trauma)作者 ★Amazon書評4.5顆星,各大媒體絕讚推薦! 失去摯愛當然會痛苦,但為什麼會「痛苦到這種程度」? 曾經關係親密的重要他人永遠地離開我們,那種撕心裂肺之痛,彷彿把一部分的自我也帶走了。失業、失戀、失愛、失親;「失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也是許多人人生產生重大轉變的起點。你是否曾受失去摯愛的悲痛折磨,每天睜眼只想大聲嘶吼: 這一切、到底、何時才會結束? 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一點指引。透過神經科學的角度來了解悲傷,科學家們得以更精細地觀察腦迴路、神經傳導物質、行為、情緒在人類傷慟時產生的變化。了解這一切的你也將更有能力做出對的選擇,陪伴大腦走過這必經的哀悼之路,帶著心裡所有深愛的人走過人生旅程;最重要的是,重新拾回生活的主導權。 在解釋關於悲傷的神經生物學時,作者常用一種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的經驗來比喻。不過在這之前得先假設有人偷了你的餐桌,才能讓這個比喻聽起來合理。 「請各位想像,你有天半夜因為口渴而醒來,爬下床想到廚房倒杯水來喝。你走下樓,在黑暗中穿過餐廳朝廚房前進,以前你的屁股每一次都會撞到這裡的餐桌角,不過在那一刻你感覺到……嗯?什麼感覺?什麼感覺都沒有。你突然發現,屁股原來都會撞到的那個位置竟然沒有任何物體,而這件事引起了你的注意——也就是沒感覺到『本來應該在那裡』的某個物體,消失的感覺就是引起你注意的關鍵。這聽起來很怪——我們通常會覺得某個東西的存在會吸引關注——沒有東西怎麼會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呢?」 答案就在我們神奇的大腦裡。人類大部分的時間都同時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現實世界、一個是大腦中的虛擬地圖。當最重要的那個人離開世界,留下的悲傷對大腦來說是令人心碎的待解難題,不僅令「腦」困惑,也使你痛心。 作者近二十年來致力研究悲傷對大腦的影響,透過這本書分享她對此的創見,以科學的角度,闡述我們面臨喪親之痛時,大腦會有的反應,幫助我們更能理解悲傷時會發生什麼事,以及如何更輕鬆、更優雅的面對失去。 《疼痛大解密:解開痛覺的假象與真相,我們為何會痛以及療癒疼痛的新科學》 痛≠傷 原來我們對疼痛的想法全都錯了! 慢性疼痛新解與療癒之書 小劉醫師 外科作家 林至芃 臺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臺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 蒼藍鴿 醫生YouTuber 劉美珠 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鄭凱云 知名主播、健康2.0主持人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共同推薦 不須屈服,不用對抗,你只要了解疼痛。 受傷和疼痛經常被聯想在一起,兩者卻沒有絕對相關,這樣的誤解不僅存在於大眾的觀念裡,也影響醫界看待疼痛的方式,使得許多慢性疼痛病患陷入絕望、止痛藥成癮,甚至生活失能的深淵中。重新了解疼痛,能讓我們避免疼痛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疼痛是保護器而非警報器,是大腦為了避免我們受到更多傷害而產生的。因此,許多能影響大腦的因素,都能影響我們對疼痛的感知,例如注意力、預期心理、激烈情緒、安全感等。這樣的革命性觀念,正在扭轉醫界對疼痛照護的看法,愈來愈多的醫師將催眠、安慰劑及語言等介入手段,加入疼痛治療的百寶箱之中。比起治療身體,疼痛治療有時更像是治療人心,需要從認知、情緒、靈性與社會層面來考量。 本書將從疼痛在身體裡的角色,無痛覺者的真實經歷,心靈層面如何影響疼痛的感知,到具有科學實證的減痛方法等,帶你重新框架自己的觀點,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疼痛與心理連結。當慢性疼痛正以巨大的規模悄悄入侵你我生活時,這本書或許將能成為一帖良藥。 本書將告訴你: 💉為什麼許多患者深受背痛所苦,身上卻找不到任何結構性的脊椎問題? 💉為什麼即使知道是安慰劑,仍能發揮減輕疼痛的功效? 💉為什麼當醫師說:「會痛的話跟我說。」會讓疼痛更嚴重? 💉為什麼造成輕微疼痛的運動,反而可以減輕疼痛? 💉為什麼盡量避免疼痛,反而讓人無法與疼痛相處? 💉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改善持續性疼痛? ▍疼痛的七個真相 1. 疼痛是保護器,源自於大腦。 2. 慢性疼痛常是因為大腦過度保護。 3. 注意力會主導疼痛經驗。 4. 疼痛因安全而舒緩,因感到威脅而發作。 5. 疼痛是火,情緒是石油。 6. 疼痛可以成為愉悅。 7. 改變思考模式,能訓練大腦遠離疼痛。

作者資料

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神經科學家和脫口秀喜劇演員,主要的工作地點是英國卡地夫大學的心理醫學與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他在《衛報》(The Guardian)上的科學部落格「翻轉大腦」(Brain Flapping)兩年內有1100萬點閱次數,並且受到知名DJ羅倫.拉維尼(Lauren Laverne)、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教授、賽門.辛(Simon Singh)、饒舌歌手格林老師(Professor Green)等人的讚賞。著有《別讓大腦不開心》。 相關著作:《別讓大腦不開心: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快樂」的祕密,讓我們打造更美滿的生活》

瑪麗-法蘭西絲.歐康納(Mary-Frances O’Connor)

2004年取得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塞梅爾神經科學與人類行為研究所(Semel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完成心理神經免疫學博士後研究。 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卡森心理神經研究中心(Cousins Center for Psychoneuroimmunology),現為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副教授,主持該校「悲傷、失落和社會壓力實驗室」(Grief, Loss and Social Stress (GLASS) Laboratory),研究悲傷對大腦和身體的影響。 成長於美國蒙大拿州(Montana),現居陽光明媚的亞利桑那州土桑市(Tucson)。

蒙蒂.萊曼(Monty Lyman)

蒙蒂.萊曼醫生走訪世界各地為這本書做研究,足跡遍及非洲、南亞、大洋洲。他曾在牛津大學、伯明罕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就讀,曾在全球頂尖的皮膚學實驗室任職,曾是全英國皮膚科醫學生與皮膚科住院醫生的代表,多次榮獲皮膚科與醫學寫作的全國獎項,也常在國家會議上發表演講。 二○一七年,他以前往坦尚尼亞做皮膚研究的報告,榮獲皇家文學學會的會長柯林.施伯龍(Colin Thubron)所頒發的塞西格旅行寫作獎(Wilfred Thesiger Travel Writing Award),現居英國牛津。

基本資料

作者: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瑪麗-法蘭西絲.歐康納(Mary-Frances O’Connor)蒙蒂.萊曼(Monty Lyman)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3-08-08 城邦書號:MX0017SC 規格:膠裝 / 單色 / 9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