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猶太裔物理學家,一八七九年出生於德國南部,成長於慕尼黑。由於父親經營一家電器行,愛因斯坦從小得以就近觀察電器產品的奧妙,並萌生對科學之興趣。中學時開始對學校權威與僵化教育感到不耐,之後隨父親舉家離開德國,大學就讀於當時聲譽卓著的蘇黎世理工大學(Zürich Polytechnic),畢業後進入伯恩專利局(Federal Offic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工作。
一九〇五年,愛因斯坦發表〈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並以此取得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另發表了四篇徹底改變牛頓以來科學家對時間、空間、質量之認識,並奠定近代物理學基礎的論文,分別是:有關光電效應的〈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有關布朗運動的〈熱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有關狹義相對論的〈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有關質能守恆的〈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一九一五年,愛因斯坦接著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主張重力並非一種力,而是因巨大質量扭曲時空而造成的。在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日全蝕中,英國科學家的觀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對光線會彎曲的預測。新聞發布後,愛氏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天才。一九二一年,愛因斯坦因為「對理論物理,尤其是對光電效應法則之發現貢獻卓著」,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除了劃時代的科學成就之外,愛因斯坦也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身為猶太人,他積極投入巴勒斯坦重建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因猶太身分與極力反戰而成為納粹的眼中釘。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掌權後,他公開發表譴責,遂遭通緝而逃亡美國。為了戰後和平,他不斷奔走呼籲裁軍、限武、建立能確保和平的國際組織。調和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推廣學術自由、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更是他終生思索的議題。
愛氏著有散文集《我所見的世界》(The World As I See It)、《晚年文集》(Out of My Later Years)、《我的世界觀》(Mein Weltbild)以及本書。
一九〇五年,愛因斯坦發表〈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並以此取得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另發表了四篇徹底改變牛頓以來科學家對時間、空間、質量之認識,並奠定近代物理學基礎的論文,分別是:有關光電效應的〈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有關布朗運動的〈熱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有關狹義相對論的〈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有關質能守恆的〈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一九一五年,愛因斯坦接著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主張重力並非一種力,而是因巨大質量扭曲時空而造成的。在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日全蝕中,英國科學家的觀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對光線會彎曲的預測。新聞發布後,愛氏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天才。一九二一年,愛因斯坦因為「對理論物理,尤其是對光電效應法則之發現貢獻卓著」,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除了劃時代的科學成就之外,愛因斯坦也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身為猶太人,他積極投入巴勒斯坦重建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因猶太身分與極力反戰而成為納粹的眼中釘。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掌權後,他公開發表譴責,遂遭通緝而逃亡美國。為了戰後和平,他不斷奔走呼籲裁軍、限武、建立能確保和平的國際組織。調和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推廣學術自由、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更是他終生思索的議題。
愛氏著有散文集《我所見的世界》(The World As I See It)、《晚年文集》(Out of My Later Years)、《我的世界觀》(Mein Weltbild)以及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