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沈憲彰、林珮芸、夏康真、馬萱人、張文睿、陳
田中央工作群(以下簡稱田中央)近年來時常受邀參與國際展覽,是台灣當前建築發展最特殊的一個現象,她/他們不但創新了專業工作方式,也重 書了地域主義的內涵。田中央替我們眺望出前所未見的建築圖景。
一九九四年,黃聲遠隻身移往宜蘭開展建築創作生涯,隨後二十多年間獲得許多獎項肯定,慢慢成形了「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立了兩種獨特的內涵,其一,與黃聲遠有關的作品幾乎都在宜蘭地區,這意味著他的創作與個人的生活體驗、理解有著絕對的關連。其二,黃聲遠的創作理念以及他對創作過程的獨特見解,影響了許多有志一同的年輕人,她/他們自願匯入,從黃聲遠的個人逐漸發展為田中央的集體,形成台灣建築發展中難得出現之意志同盟。
反映在創作上,田中央長期停留一地,說明他們不想以一般普世通用的知 識想當然爾地處理建築,而是想透過徹底深入的真實生活,讓自己與在地的脈動融為一體。透過如此感知,讓設計與不斷變動的環境、使用經驗等因素之間生成綿密、無須以言語傳達的關聯。對田中央而言,設計主要不在對應建築的興建,也不在建築完成後結束,他們認為建築在使用之後,設計仍然進行,因為生活(或使用)是活的,是永遠的進行式!
採訪撰文者簡介
沈憲彰
曾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後來專注於旅行和寫作,此刻在泰國曼谷的大學教設計。念研究所時至宜蘭校外教學,造訪了當時辦公室在舊成衣工廠的田中央。
林珮芸
自由撰稿人,《GREEN》(綠雜誌)、《有機誌》、「全球華人藝術網」等媒體特約作者。於二〇一四年為本書採訪礁溪林宅等作品時,認識了田中央。
夏康真
紀錄片採訪企畫、電視劇編劇。曾在公共電視「誰來晚餐」節目擔任企畫編輯,二〇〇八年某集以當時的資深田中央人李東樺與溫玉瓊為主角,認識了田中央。
馬萱人
曾於《商業周刊》擔任「alive優生活」專刊召集人兼資深撰述,於二〇〇八年製作該刊「健築」專題時,認識了田中央。
張文睿
二〇〇七年至今任職於田中央,近年來進行著非建築本業的建築人,負責如田中央歐洲巡迴展及本書等須結合文史和建築之任務,屬於不務主業的田中央人。
曾泉希
在《Egg》雜誌擔任企畫經理時期,參與製作二〇〇四年「家」的封面故事,深度走訪當時十歲的田中央。現為自由編輯、寫作者及花藝創作者。
一九九四年,黃聲遠隻身移往宜蘭開展建築創作生涯,隨後二十多年間獲得許多獎項肯定,慢慢成形了「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立了兩種獨特的內涵,其一,與黃聲遠有關的作品幾乎都在宜蘭地區,這意味著他的創作與個人的生活體驗、理解有著絕對的關連。其二,黃聲遠的創作理念以及他對創作過程的獨特見解,影響了許多有志一同的年輕人,她/他們自願匯入,從黃聲遠的個人逐漸發展為田中央的集體,形成台灣建築發展中難得出現之意志同盟。
反映在創作上,田中央長期停留一地,說明他們不想以一般普世通用的知 識想當然爾地處理建築,而是想透過徹底深入的真實生活,讓自己與在地的脈動融為一體。透過如此感知,讓設計與不斷變動的環境、使用經驗等因素之間生成綿密、無須以言語傳達的關聯。對田中央而言,設計主要不在對應建築的興建,也不在建築完成後結束,他們認為建築在使用之後,設計仍然進行,因為生活(或使用)是活的,是永遠的進行式!
採訪撰文者簡介
沈憲彰
曾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後來專注於旅行和寫作,此刻在泰國曼谷的大學教設計。念研究所時至宜蘭校外教學,造訪了當時辦公室在舊成衣工廠的田中央。
林珮芸
自由撰稿人,《GREEN》(綠雜誌)、《有機誌》、「全球華人藝術網」等媒體特約作者。於二〇一四年為本書採訪礁溪林宅等作品時,認識了田中央。
夏康真
紀錄片採訪企畫、電視劇編劇。曾在公共電視「誰來晚餐」節目擔任企畫編輯,二〇〇八年某集以當時的資深田中央人李東樺與溫玉瓊為主角,認識了田中央。
馬萱人
曾於《商業周刊》擔任「alive優生活」專刊召集人兼資深撰述,於二〇〇八年製作該刊「健築」專題時,認識了田中央。
張文睿
二〇〇七年至今任職於田中央,近年來進行著非建築本業的建築人,負責如田中央歐洲巡迴展及本書等須結合文史和建築之任務,屬於不務主業的田中央人。
曾泉希
在《Egg》雜誌擔任企畫經理時期,參與製作二〇〇四年「家」的封面故事,深度走訪當時十歲的田中央。現為自由編輯、寫作者及花藝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