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內原忠雄
(1893-1961)
日本四國愛媛縣人。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1920年獲任東京帝大經濟學部助教授,赴歐洲留學後,回國接替恩師新渡戶稻造,擔任東京帝大殖民政策講座教授。
矢內原認為關於殖民地的經濟學理論必須能夠解釋現場的實際情形,不然就必須修正或更新,因此曾先後至朝鮮、樺太、滿洲和南洋群島實地調查。1924年矢內原就接待了臺灣議會設置運動的要角蔡培火與林呈祿,到了1927年更來臺40餘日,從角板山到花蓮港、從工廠到「番社」,足跡遍布全臺。回國後發表數篇專文分析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而後再整理成本書。1929年10月此書於東京發行,翌年1月臺灣總督府就禁止在臺灣販賣流通。
矢內原長期為被殖民者權益發聲,對政策多有批判,因此素為當局所不喜。1937年日中戰爭爆發後,矢內原因批判日本政府發動戰爭,於該年底被迫辭去東京帝大之教職。戰後回到東大經濟學部任教,陸續擔任經濟學部部長、教養學部部長,於1951年獲選為總長。在任職總長期間,積極挺身捍衛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被歷史學者譽為「日本人的良心」,今日東京大學駒場校區設有「矢内原公園」作為紀念。
日本四國愛媛縣人。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1920年獲任東京帝大經濟學部助教授,赴歐洲留學後,回國接替恩師新渡戶稻造,擔任東京帝大殖民政策講座教授。
矢內原認為關於殖民地的經濟學理論必須能夠解釋現場的實際情形,不然就必須修正或更新,因此曾先後至朝鮮、樺太、滿洲和南洋群島實地調查。1924年矢內原就接待了臺灣議會設置運動的要角蔡培火與林呈祿,到了1927年更來臺40餘日,從角板山到花蓮港、從工廠到「番社」,足跡遍布全臺。回國後發表數篇專文分析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而後再整理成本書。1929年10月此書於東京發行,翌年1月臺灣總督府就禁止在臺灣販賣流通。
矢內原長期為被殖民者權益發聲,對政策多有批判,因此素為當局所不喜。1937年日中戰爭爆發後,矢內原因批判日本政府發動戰爭,於該年底被迫辭去東京帝大之教職。戰後回到東大經濟學部任教,陸續擔任經濟學部部長、教養學部部長,於1951年獲選為總長。在任職總長期間,積極挺身捍衛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被歷史學者譽為「日本人的良心」,今日東京大學駒場校區設有「矢内原公園」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