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世界是複數的:孔恩的最後著作集
- 作者:湯瑪斯.孔恩(Thomas S. Kuhn)、波雅納.梅拉德諾維奇(Bojana Mladenović )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4-09-26
- 定價:680元
- 優惠價:79折 537元
- 優惠截止日:2025年12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537元,贈紅利2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1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1分鐘圖解孫子兵法:拿破崙、曹操、李世民、麥克阿瑟、武田信玄、稻盛和夫都推崇,翻譯逾30國語言,千年兵法智慧,輕鬆掌握領導與應變之道!
-
1分鐘圖解三十六計:孫武、諸葛亮、曹操都在用,拿破崙、比爾蓋茲都在讀,看透人性,輕鬆掌握商場、職場與生活智慧,人人都能靈活運用的生存計謀!
-
室內空間計畫學【全新增訂版】:入門╱進階 最重要概念建立必備寶典,室內設計立體動線邏輯與實作力完全激發
-
如何蓋一座大教堂?:學習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從重大歷史工程到日常小物,一窺創新與發明背後的故事
-
我是誰?我在哪?「我」根本不存在──東方哲學奇才聯盟,帶你看穿人生bug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茶杯與顱器:禪密相逢時
-
山稜上的無名英雄:從背工到高山協作,雪巴人、巴爾蒂人在大山深處寫下自己的勝利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孔恩的最後手稿
一部充滿野心的遺作,從科學史與科學社群,解答進步、存有與意義
《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曾被評為是每一位受良好教育的人的必讀之作。該書在二十世紀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所提出的洞見卻也曾受到不少挑戰。而本書的部分任務,即在於回到《結構》一書的核心主張,並處理前作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書包含二大部分,一是孔恩未完之作《世界是複數的:一個科學發展的演化理論》全文;以及孔恩曾公開發表但未出版的文章:〈科學知識作為歷史產物〉,以及在希爾曼紀念講座所發表的〈過去的科學風華〉。
在孔恩這本最後的手稿中,試圖發展一個以經驗為基礎的意義理論,使他能夠闡述過去和現在的科學之間的不可共量的必然性,以及歷史性理解的可能。在他看來,不可共量性完全可以和下列三者並行不悖──科學所探究的真實世界、科學變革的理性,以及「科學發展是進步的」觀念。
本書編者整理了孔恩的大量遺稿,忠實呈現孔恩的筆記、簡短的思緒、意圖,甚至是對孔恩本人的了解,為來者提供充分的研究與詮釋的空間,以及許多值得細品的內容。
目錄
孔恩《複數世界》2024譯後記/傅大為
孔恩印象記/王道還
編者謝詞
編者導言
編者說明
科學知識是歷史產物
過去的科學風華(希爾曼紀念講座講詞)摘要
過去的科學風華(希爾曼紀念講座講詞)
第一講:重返過去
第二講:描繪過去
第三講:賦形過去
《世界是複數的:一個科學發展的演化理論》摘要
《世界是複數的:一個科學發展的演化理論》
致謝
第一部:提出問題
第一章:科學知識是歷史產物
第二章:闖入歷史
第三章:樹狀分類與不可共量性
第二部:一個類的世界
第四章:語言描述的生物性前提:軌跡與情境
第五章:自然類:它們的名字如何有意義
第六章:實作、理論、與人工類
編者註
參考資料
中英對照表
INDEX
延伸內容
各界好評
「本書是對孔恩的成熟思想的一幅迷人速寫⋯⋯彼此競爭的典範,可能就正在不同的世界中進行著自身的工作,但正如孔恩在書中強調的,這樣的世界,比我們所想的還要更近。」──保羅.迪肯(Paul Dicken),《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孔恩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開創性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在這部複雜的書中有所延續⋯⋯梅拉德諾維奇為這部作品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介紹⋯⋯哲學愛好者⋯⋯會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為認識論學者發展的新方法開創了康莊大道,並提供了有用的哲學工具。廣泛而言,這部合集提供了對一些經典問題的部分答案,例如語言與世界之間的關係,或科學中真理的地位。」──亞歷山大.法蘭克(Alexandre Francq)、西爾萬.比利亞爾(Sylvain Billiard),《生物學季評》(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在許多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期待了數十年之後,本書終於面世。⋯⋯編輯顯然在手稿上做了詳細而辛勤的工作;對於其中一些未完成的手稿,更需要有著對孔恩的各個面向、筆記以及對他個人的意圖與作品的深刻理解,才足以投入。編輯工作的成果也反映在卷末的附加註釋以及簡短的索引中──其解釋了孔恩的一些神祕言辭、錯誤或未完成的部分。⋯⋯本書留下了大量討論和比較的空間,以致當讀者被問及本書究竟是屬於哲學、社會學或科學史,或者是更新的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趨勢時,往往會感到困惑。科學──包括心理學、神經學、比較人類學和認知研究在內──正在不斷前進,並為哲學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亞當.塔馬斯.圖博利(Adam Tamas Tuboly),《元科學》(Metascience)
「讀者可以看到,同時身為一名哲學家與歷史學家的孔恩,是如何在自身需求與當代科學家的需求之間的差異中掙扎。⋯⋯今日,當我們『在世界之間轉換』時,很多人仍會慣性假設,在歧異之中,對方純粹在說謊。當然有時確實如此,但我認為更常見的是涉及孔恩式的翻譯困難的互動。湯瑪斯.孔恩帶給我們的一個長遠教訓是,去想像他人的精神生活這件事有多麽困難,以及真理──在從一個心靈轉移到另一個心靈時──是多麼容易被丟失。」──大衛·科達爾(David Kordahl),《三夸克》(3 Quarks Daily)
作者資料
湯瑪斯.孔恩 Thomas S. Kuhn, 1922-1996
退休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洛克斐勒講座教授,著作包括《哥白尼革命》(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1957)、論文集《必要的張力》(The Essential Tension, 1977)、《黑體理論與量子不連續性,1894-1912》(Black-Body Theory and the Quantum Discontinuity, 1894-1912, 1978)、《結構之後》(The Road since Structure, 2000)等。波雅納.梅拉德諾維奇 Bojana Mladenović
編者 威廉學院(Williams College)哲學教授,作品包括《孔恩的遺產:知識論、後設哲學與實踐主義》(Kuhn’s Legacy: Epistemology, Metaphilosophy, and Pragmatism)。基本資料
作者:湯瑪斯.孔恩(Thomas S. Kuhn)、波雅納.梅拉德諾維奇(Bojana Mladenović )
譯者:傅大為、王道還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Discourse
出版日期:2024-09-26
ISBN:9786263902671
城邦書號:BK7129
規格:膠裝 / 單色 / 43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