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10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潛能開發
金錢教室,招生中【限量加贈親子共學理財手冊】:從管理零用錢到投資股票,在家開始孩子的第一堂經濟課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金錢教室,招生中【限量加贈親子共學理財手冊】:從管理零用錢到投資股票,在家開始孩子的第一堂經濟課

  • 作者:玉孝珍
  • 出版社:晴好出版
  • 出版日期:2025-10-08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你是否曾因為孩子亂花錢而嘆氣,卻不知道該怎麼教? 拒絕孩子買東西後,換來哭鬧與耍賴? 想教孩子理財,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用什麼方法? ──限量加贈《金錢教室行動指南》(14.8×21公分)── 一本打開金錢話題的鑰匙,內容包括勞動合約、記帳本、消費計畫、借據和信用管理,方便親子共學,實際操作更方便。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超高分評價百大暢銷書———— ★韓國兒童理財教育最佳暢銷書作家×14年第一線教學現場小學教師 ★累積點閱2500萬人次、YouTube親子理財話題頻道「繳稅的孩子」 ★tvN韓綜《劉QUIZ ON THE BLOCK》特別報導 來自韓國的小學老師玉孝珍,將六年教室實踐經濟教育的第一手經驗,轉化為每個家庭都能操作的行動計畫。陪伴孩子用日常練習,一點一滴理解「錢是什麼」、「我要怎麼賺錢」、「怎麼花錢才有意義」、「怎麼負起責任」。 在這本書裡,父母不再只是「給零用錢」的角色,而是孩子的第一位理財導師與夥伴。透過親子一同參與、討論與修正,打造屬於孩子的「家庭經濟系統」。 /金錢教育就是一種品格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好的金錢教室!/ ————給孩子一生受用的財務思維力 所得:錢不是從爸媽那裡「領」來的,而是努力換來的。 消費:比賺錢更重要的,是如何好好用錢 儲蓄:每天一點點的積沙成塔,練就人生持之以恆的能力 投資:讓錢為未來工作,是一種眼光 信用與貸款:管理的不只是錢,而是信任與責任 稅金與不動產:經濟獨立,從理解制度開始 ————陪孩子走過人生中最關鍵的金錢啟蒙期 簽訂孩子人生第一份「勞動契約」 創造「我們家的職業」與「家庭薪資制度」 設立「媽媽銀行」、「爸爸銀行」,練習儲蓄與計息 創造「投資商品」與管理「信用分數制度」 練習寫用錢計畫、簽訂租賃合約 設定孩子的「消費領域」,學會什麼是好消費 從收入、消費、儲蓄到投資,從管理信用分數到理解繳稅制度,讓孩子從生活中學會理財,為未來做足準備的「實戰課程」。金錢教育不是要孩子成為會賺錢的小大人,而是教會他如何與金錢相處、如何對自己負責! ──一本讓全家一起參與的金錢生活練習本。── •怎麼給零用錢才不會寵壞孩子? •為什麼不能用「做一件家事給多少錢」來養成責任感? •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認為「爸媽出錢是應該的」? •如何建立「家庭職業制度」,讓孩子自己賺錢、自己管錢? 如果你希望孩子: 能獨立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不被金錢綁架,反而因金錢更理解責任 長大後有能力對生活、選擇與幸福負責 那麼,這本書就是你們家最值得打開的「金錢教室」。 各界齊聲推薦(按首字筆畫排序) RYAN爸爸│《股息流》作者、投資理財達人 子欣│孩子的理財力教練 珊迪兔│精算媽咪的家計簿主持人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陳重銘│財經作家 張森凱(BRIAN)│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創辦人 黑媽│黑媽家庭經濟研究所 愛瑞克│《命定之書》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整理鍊金術師 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目錄

序 從教室出發,把「金錢課」帶回家 第1章 為什麼小學生需要金錢教育? 01父母不懂,孩子更學不會──成長路上空白的金錢教育 父母的金錢教育/孩子正在學的金錢教育/未來的金錢教育/來自學校的陷阱 02金錢教育是必要的嗎? 小學理財課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有錢人的孩子不亂花錢? 被刁難的父母/需要讓孩子親身嘗試的金錢教育/邊犯錯邊學習的孩子 03小心金錢教育的「眼鏡蛇效應」 眼鏡蛇帶來的負面影響/金錢教育裡的「眼鏡蛇效應」/為什麼不能拿錢當武器? 04可以替孩子辦卡嗎? 不用現金的社會/觸摸鈔票和硬幣培養 「金錢量感」/如何使用簽帳卡? 第2章 錢從哪裡來? 05為什麼需要學理財 父母必須先掌握的觀念/孩子得到金錢的三種方式/ 「老師,我沒有零用錢吔!」/單純「收到」的錢和自己「賺來」的錢,就是這麼不一樣! 06為什麼不能說「洗一次碗五百韓圓」? 讓孩子練習自己賺錢/給孩子零用錢時務必先想過的事 07創造我們家的職業 「我是領薪水的小孩!」/選什麼職業好呢?/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態度/選擇職業的標準 08給零用錢的最佳時機 「星期一是領零用錢的日子!」/逐漸拉長時間/要是孩子耍賴?/該給多少零用錢?/「該給小六的孩子多少零用錢?」/零用錢不是數字,而是「責任的範圍」 和孩子一起坐上「談判桌」/將零用錢的談判當成親子溝通練習 10孩子寫的第一份勞動合約 必須寫進勞動合約裡的內容/親手設計印章,讓孩子更有參與感/不仔細讀合約會發生什麼事?/訂定合約時必須思考的事 11過年紅包的悲劇 . 妨礙計畫性理財的過年紅包/過年紅包要怎麼用? 要是孩子收到了很多紅包?/把過年紅包交由父母管理的三種方法/「父母過年債券」的好處 第3章 消費的學問──學習好好花錢 12比賺錢更難的,是學會 「怎麼花得好」 花錢是不好的嗎?/「現在用的錢」和 「以後用的錢」/不要掉進「壞消費」的陷阱/了解孩子的消費傾向/ 13比金額更重要的是 「消費領域」 「媽媽都會幫我出啊!」/「該花的錢」與「想花的錢」/當生活費 「全包」時,孩子還需要理財嗎?/理所當然,最容易磨掉感謝之情/想讓孩子學會理財,先讓他 「負起責任」/「從現在起,你要自己負責了!」與孩子共享消費責任的三種方法/如果孩子沒辦法妥善理財,該怎麼辦?/逐漸明白金錢價值與感恩的孩子 14如何建立 「按計畫消費」的習慣? 先擬定消費計畫!/第一步:寫下用錢計畫/第二步:檢視花費 15一定要記帳嗎? 學理財的經典:「記帳簿」/寫好記帳簿的四個方法 16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消費 「為了我的消費,也為了他人的消費」/分享的快樂:捐款 第4章 儲蓄的魔法 17我們為什麼要儲蓄? 該怎麼向孩子說明 「為什麼一定要存錢」?/可以由爸媽代為儲蓄嗎? 為什麼小學生很難在銀行儲蓄? 18打造家庭銀行 媽媽銀行、爸爸銀行、奶奶銀行/家庭銀行的 「到期日」怎麼訂?/記錄儲蓄內容:製作孩子專屬的存摺/利息很簡單,但利率很難/例如在 「媽媽銀行」/儲蓄目標必須肉眼可見/創造孩子儲蓄目標 19我們家的銀行也有利息 利率會隨時變動/如何在家實踐/哪一家銀行商品的利息最高?/創造我家的複利商品 第5章 投資:為了更好的未來,讓錢自己長大 20小學生也需要投資教育嗎? 投資並非優先/「可以幫孩子開證券戶嗎?」 21在家和孩子一起嘗試 「模擬投資」吧! 實際投資風險太高/用「儲蓄」來說明投資/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設計 「投資商品」 22在家創造 「投資商品」 爸媽體重大挑戰/該怎麼計算收益?/創造投資商品/分享投資資訊/什麼適合作為我們家的投資商品?/投資只占一天的一分鐘 第6章 信用與貸款:管理我的信用分數 23你的信用值幾分? 不懂何謂信用就踏入社會的孩子們/信任就是守約/讓孩子自己管理信用分數的方法/能用孩子的信用分數所做的事 24父母可以借錢給孩子嗎? 任何人都有借錢的權利/「既然借了錢就必須支付利息!」/如果不會計算利息,會發生什麼事?/該怎麼決定貸款額度 25借的錢一定要還 借的錢要怎麼還?/如果孩子沒有如期還款怎麼辦?/和孩子一起寫借據/必須特別留意的危險貸款/父母可以跟孩子借錢嗎?/ 第7章 稅金與房地產:孩子經濟獨立的開始 27有所得必有稅金 領到第一筆薪水時的孩子們/稅金是 「被搶走的錢」? 28在家裡繳稅的孩子 該怎麼繳稅?/家庭稅金的使用方式/「要月租,還是傳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和孩子締結租賃合約/用我的名義開認購帳戶 第8章 懂理財,世界看起來也不一樣了 30暴露在金融犯罪下的孩子 成為金融犯罪溫床的社群平台/借我名字就好──青少年金融犯罪的陷阱 31錢越多越幸福嗎? 不比較的力量/感恩的心 後記 孩子會完全繼承父母的用錢態度

序跋

序 從教室出發,把「金錢課」帶回家 自二〇一九年起,我開始在教室推行名為 「班級貨幣活動」的教學實驗,至今已邁入第六年。這場以實際體驗為核心的經濟教育課,不只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更讓我深刻體會到:金錢教育,不該只停留在學校,更應該延伸到家庭中。 其實,很多家長都明白 「在家教孩子理財很重要」 ,但令人頭痛的問題是:到底該怎麼教? 「我也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 「我自己也沒學過金錢教育啊……。」 這樣的聲音,我聽得太多太多了。的確,我們的世代,大都沒上過教你 「怎麼用錢」 的課,也找不到像國文、數學那樣專門的補習班來教孩子理財。連爸媽自己也缺乏相關學習經驗,更別說要引導孩子入門。就算學校裡偶爾出現經濟或金融的教學內容,也往往流於表面,偏重理論。孩子學到的,大都是紙上談兵,很難真正應用在生活中。這一點我感同身受。我當年修過經濟科目,考試分數也不差,但出社會後,我卻連定存和零存整付的差別都搞不清楚,徹頭徹尾就是個 「金融文盲」 。 真正的金錢教育,不該只是紙上理論,而必須讓孩子「動手管理自己的錢」。就像體育課不只是講規則,而是要實際跑跳流汗、活動身體;自然課除了公式,也要做實驗、動手觀察以驗證理論。理財教育也是如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親身嘗試、犯錯、修正,然後真正建立屬於自己的金錢觀。 事實上,我在教室推行的班級貨幣活動是個很好的起點,但學校畢竟只是個模擬場域,真正的金錢教育,應該發生在家裡、存在於真實生活中。當孩子和父母共同設計「家庭銀行」、簽訂勞動合約、討論儲蓄與投資項目,他們所學到的不只是金錢知識,而是思考未來、自主生活的能力。 這幾年,學生家長常問我:「老師,您在課堂上分享的那套貨幣遊戲,我也能在家裡進行嗎?」正是因為這些提問,讓我下定決心寫這本書。 也許你會覺得,這不過是個模擬遊戲;但我想說的是,這可是一場一點都不簡單卻能改變孩子人生的學習之旅。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開啟屬於自己與孩子的金錢對話;更盼望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孩子,因為不懂錢,而錯過生命中更多重要的事。

內文試閱

09該給多少零用錢? 「該給小六的孩子多少零用錢?」 在親職講座中,父母經常問我一個問題:「我的孩子現在國小六年級,該給多少零用錢才適當呢?」 多數父母提問時,總會把「年紀」或「年級」當作前提,好像每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應該有一個標準答案。但真的有這樣的數字嗎? 為了讓大家換個角度思考,我會改問另一個問題:「三十五歲、已婚、有十二年工作經驗的上班族,他的零用錢該是多少?」 這時,現場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二十萬,有人說一百萬。 而事實上,這個例子裡的「三十五歲男性」就是我自己。我的實際零用錢是一個月二十萬韓圓(編按:約四千多元新臺幣)。每當我說出這個金額,大家總是驚訝的說:「這麼少,怎麼可能夠用?」。 但如果我補充說明:「油錢、衣著、娛樂休閒支出、甚至餐費,大都已由家庭公費支出,這二十萬只是我能自由支配的個人活動費。」大家又會點頭認同。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重點:零用錢的多寡,與其看年齡,不如從孩子的生活結構來判定。 零用錢不是數字,而是「責任的範圍」 一開始聽到「二十萬韓圓」這個數字,大家都會覺得少,但當我解釋這筆錢只需負責我個人的小範圍支出 (例如朋友聚會或小嗜好) ,而交通費、餐費、生活必需品等大部分已由 「家庭公費」支付後,大家就會理解,這個金額其實剛剛好。 換個角度看,孩子的零用錢也是如此。決定零用錢多寡的標準,不在於孩子的年齡或年級,而應是 「孩子要自行負責的消費範圍」 。 和孩子一起坐上 「談判桌」 孩子要用這筆定期領到的錢負擔多少消費,並不是光以年齡或年級單方面來決定。雖然年齡多少有影響,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孩子要自行承擔哪些範圍的花費。 • 如果孩子需要自行負擔的項目較多 (例如零食、社交、休閒娛樂),零用錢就會相對多一些。 • 如果孩子大部分的開銷都由父母負擔,零用錢自然就不必太多。 因此,與其問「十二歲的孩子該拿多少錢?」,這樣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不如先釐清孩子的 「消費領域」。 將零用錢的談判當成親子溝通練習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上 「談判桌」 ,以 「消費領域」為基礎來討論零用錢額度。 舉例來說: 孩子在家擔任 「園藝師」一職,每週領一次薪水。孩子可能期待領兩萬韓圓。父母則認為一萬韓圓比較合理。這時,不是由父母直接拍板定案,而是讓孩子有機會說明理由,父母也提出考量,雙方透過對話、協商、妥協,最後決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數字。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只是 「拿到多少錢」 ,更重要的是: • 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 如何傾聽別人的理由。 • 如何在不同立場中找到平衡。 這就是金錢教育裡,常常被忽略卻無比珍貴的 「溝通與協商」訓練。

作者資料

玉孝珍 畢業於釜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2011年起在釜山擔任小學教師。 懷著「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經濟知識傳授給孩子」的理念,透過「班級貨幣遊戲」在教學現場進行孩子的金融教育。將孩子們親自創造職業、領取薪水、進行儲蓄與投資的過程拍成影片,上傳至個人YouTube頻道「繳稅的孩子」後,引發廣大迴響。此套強調真實體驗、推動活生生經濟教育重要性的遊戲,先後榮獲2019年韓國經濟教育商會所長獎及2020年韓國經濟教育團體協會會長獎。 主要著作有《繳稅的孩子》、《立法的孩子》、《玉孝珍老師的經濟觀念字典》、《繳稅孩子的生動經濟教室》等。現於「EBS遠距教學研修院 與老師一起」網站,主持以老師為對象的研修課程「繳稅的孩子們」。 ————榮獲韓國教育界四大榮譽獎項———— tvN《劉QUIZ on the block》的話題性小學老師 2022第七屆金融日總統表彰 2022教保教育大賞 未來教育企劃部門大賞 2021民主市民教育領域 教育部長官表揚 2019、2020 韓國經濟教育大賞

基本資料

作者:玉孝珍 譯者:黃千真 出版社:晴好出版 書系:Business 出版日期:2025-10-08 ISBN:8667106522878 城邦書號:A6050045 規格:平裝 / 黑白 / 24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