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
不死拉丁語:生物學名、現代民主、長春藤大學校訓、日本漫畫……從政治、宗教到近代大眾文化,拉丁語並非死去的語言,而是通往知識的大門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世界民藝之旅:看見手作工藝的風土與文化之美
-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內容簡介
台灣認同問題直到現在仍是甚囂塵上、眾說紛紜、深受政治權力操作的議題。本書精闢分析了殖民地台灣如何在民族主義中國、帝國主義日本,以及殖民地台灣這三角地帶之中,尋找台灣人民族自我認同的出路。藉由作者對台灣殖民時期的民族主義政治與後殖民時期的認同政治的精采分析,提供紛擾不休的統獨問題一個有力的參照點。
「《成為「日本人」》對殖民主義的討論,超越了壓迫者/受害者這項常見的轉喻。荊子馨將我們對日本殖民台灣的理解,注入了歷史的層面――文化合產的歷程――以及一種對於個人決定之複雜性的深刻體認。」--Stefan Tanaka
1895年,日本贏得中日甲午戰爭,台灣成為其第一個海外殖民地。接下來的五十年間,日本的殖民統治徹底破壞並改變了台灣社會整體的社經和政治紋理。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一書中,荊子馨檢視了自1920年代初期到1945年日本帝國殖民統治台灣的這段期間,在「同化」與「皇民化」這兩種日本殖民論述的主導下,台灣的政治與文化認同歷經了怎樣的建構與轉變。
本書分析在同化與皇民化的文化實踐下,台灣人如何和日本殖民主義抗爭、妥協與合作。書中紀錄了殖民認同形構的歷史,描述出台灣的殖民認同如何從一種集體的和異質性的政治範圍,轉變成一種個人的內在掙扎,掙扎是否該成為「日本人」。
作者荊子馨以不同以往的切入點,成功地接連了歷史與文學的研究,藉由對日本殖民論述的激進逼問,重新思考了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歷史,如何形塑了台灣人的民族自我認同。超越了殖民論述研究慣有的民族疆界,指出台灣人的認同是在民族主義中國、帝國主義日本以及殖民地台灣這個三角地帶與關係中產生的。他對台灣殖民時期的民族主義政治與後殖民時期的認同政治的精采分析,同時改變了我們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