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楊照譯注精裝版)
- 作者: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3-03-29
- 定價:25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
購買有聲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經典
◆華文世界唯一獲得「海明威基金會」正式授權版本
◆影響小說家瑞蒙.卡佛、約翰.崔佛、馬奎斯的一代宗師
◆現代主義代表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文學獎得主海明威不朽之作
整整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的老人,終於遇上等待一生的最強敵手——一條超過一千磅的超大馬林魚。
老人與馬林魚開始了兩天兩夜的角力對峙,老人不想輸,因為要對得起大魚,因為他不要被大魚所代表的時光侵蝕所擊敗,他全心全力只想著要在這場對決勝利。漫長的對決中,老人與大魚產生了鎖鍊般的情感關係,他們彼此在生死搏鬥中定義了生命,也讓老人扎實體悟了生命中的高貴情懷。但取得最終勝利的老人卻一無所獲,因為兇狠的鯊魚一隻隻靠過來了……
海明威傳世名作《老人與海》發表於1952年《生活》雜誌,曾創下兩天銷售五百萬冊的驚人數字,之後獲得1953年美國普立茲文學獎,接著又獲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此書中譯本多不可數,其中最特別的是張愛玲譯本和余光中譯本。楊照的譯本進一步從海明威的生命態度詮釋《老人與海》,因為拳擊與棒球對海明威而言並非娛樂,而是生命的基本價值;楊照長期關注棒球與拳擊的發展與歷史,他從此一切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並且在中文語境的變換下,找出今日能聯繫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
【本書特色】
1.小說家楊照首度推出翻譯作品《老人與海》,開創文學生涯另一高峰,同時出版《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以廣博多面的視野解析海明威的生命與時代,讀者可以同時理解文本與海明威生平。
2.真正了解原著的譯者:棒球、拳擊對海明威而言並非娛樂,而是一種生命的基本價值,楊照長期關注棒球和拳擊的發展與歷史,他從此一切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並且在中文語境的變換下,找出今日能聯繫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
【新書發表會】
「對決的人生:海明威與《老人與海》」
4月21日(日)下午(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楊照經典學新書發表會
4月27日(六)下午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
序跋
《老人與海》譯後記
◎文/楊照
《老人與海》會成為我的第一部譯作,純屬意外。
年輕時,我譯過昆德拉的《可笑的愛情》,那是還沒有翻譯版權的時代,大家都可以翻,都可以出書,我的譯本才完成一半,台灣突然捲起了「昆德拉熱」,一下子他的各本小說都搶譯出版,不少我一本了。
最近幾年,我常以為湯瑪斯。曼的小說《浮士德博士》,或Alex Ross寫現代音樂的《The Rest Is Noise》有可能成為我的第一本譯作。我極愛這兩本書,也知道這兩本書牽涉複雜的音樂、哲學、歷史討論,恐怕少有譯者願意承擔;更糟的,這兩本書都不像在台灣能找到很多讀者的。
我曾幾度對出版界的朋友說:只要你們願意出《浮士德博士》或《The Rest Is Nois》,我就幫你們翻,不收翻譯費,只收版稅,賣得掉的部分再付我錢就好。然而,等了好幾年,不曉得是朋友以為我只是開玩笑說說,還是他們評估即使不用先付翻譯費都還是不划算,令我傷感的,遲遲沒有人對這兩本書表現過出版興趣。
反而是因緣際會,2010年在「誠品講堂」的「現代經典細讀」課程中,講了海明威的《戰地春夢》和《老人與海》,「麥田」表達了出版講堂內容的意願,同時順道就問了我:能否同時重新翻譯『老人與海』,和講堂內容一併出版呢?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在張愛玲和余光中之後重譯《老人與海》?給自己找麻煩!但如此想過之後,冷靜下來的第二個反應是:《老人與海》需要有、可以有一個新譯本嗎?客觀地評估,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理由很簡單:目前在書市流通,一般讀者會讀到的中譯《老人與海》,都不是張愛玲或余光中翻譯的。我當然沒有把握,更不敢說自己能將海明威譯得比前輩文字大家張愛玲或余光中更好,然而我有把握,也必須有這樣的自信,可以、也應該翻得比市面上其他版本來得好些。
至少,我對海明威和《老人與海》下過研究、理解的功夫,持續關心追索西方現代性與現代主義的變化發展,也曾經將海明威放在這個脈絡下仔細分析過,才會有「誠品講堂」的課程,以及整理成冊的《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而且在一樁少有人會在乎的細節上,我的經驗、資歷意外有用。我是個棒球迷,也是個拳擊迷,多年來持續看球、看拳,也持續看美國大聯盟和重中量級拳擊的歷史文獻。張愛玲不看球、不看拳;余光中不看球、不看拳;其他絕大部分譯者也不看球、不看拳。但海明威看,而且棒球、拳擊對他不是閒暇娛樂,是生命基本價值的隱喻,不,甚至是明喻。
我想我了解這一面的海明威,能夠從這一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我想盡量譯出這樣的海明威風格。
我還自覺另外一份責任:找到一條連絡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半個世紀來,台灣所使用的中文,其實經歷了絕大變化,語文變化使得張愛玲、余光中譯本中的部分詞語及句式,會產生並非源自原文的距離感。希望我的譯本至少可以將這種不必要的隔閡減到最低。
天下沒有完美的翻譯,甚至沒有堪稱完整的翻譯。不能直接閱讀原文的讀者,要趨近海明威的複雜心靈,最好的方法,是參考閱讀多個不同譯本。在譯本的參差錯落中,隱隱浮現著背後的原意。若是讀者讀完了我的譯本,願意去找來張愛玲或余光中或其他譯者的譯本,對照重讀,那一定會是更豐美的經驗。
關於海明威其人其作的看法,除了寫在此〈後記〉上的簡要意見外,比較詳細的討論、推論,還請讀者參見《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作者資料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海明威是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戰地春夢》、《戰地鐘聲》和《老人與海》都在文學發展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海明威的文字簡潔直接,看似輕描淡寫,卻能表現出人物心中的強烈的戲劇性。 在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中,我們看見年邁的漁夫山第牙哥明知自己的體力已經不如年輕時般強壯,知道自己可能贏不過釣線另一端,那隻奮力掙扎的巨大馬林魚,儘管如此,他還是勉強忍住身上的傷勢,拉緊釣線、奮戰到底,總算馬林魚不再掙扎,山第牙哥可以帶著它回家。但是在回航的路上,馬林魚引來鯊魚群,雖然桑迪亞哥拿起魚叉,奮力擊退鯊魚,但是得來不易的馬林魚還是成為一具魚骨,一點兒肉也不剩了。 以結果論的角度來看,山第牙哥是一事無成的,而海明威並不要我們以結果評斷山第牙哥,因為在他的筆下,讀者看見的不是奮戰過後、一無所獲的老漁夫,而是一顆堅持著「寧可被毀滅,也不要被打敗」的堅忍心志,老人和馬林魚、鯊魚拚搏的過程,都是他努力過的證明。如此內斂而深厚的敘事功力,不但為海明威奠定他在文學史上不可搖撼的重要地位,也使《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普立茲獎兩大殊榮,並成為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名著。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