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侯吉諒硬筆寫心經
-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
不死拉丁語:生物學名、現代民主、長春藤大學校訓、日本漫畫……從政治、宗教到近代大眾文化,拉丁語並非死去的語言,而是通往知識的大門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
流淌臺灣之心:濁水溪空拍誌
內容簡介
繼《觀看的方式》、《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後,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美學理論大師——約翰.伯格,在《留住一切親愛的》中透過不同的形式、體裁,以最感性的抒情訴求,喚醒眾生心中的普遍性。
《留住一切親愛的》一書,是約翰.伯格對於當前全球經濟和軍事暴虐的重大回應。從卡崔娜颶風、九一一事件;七月七日炸彈客事件、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到中東地區的重創流離,伯格在這一連串的政治對抗運動中,帶領我們探索無以數計的個人選擇、遭遇、啟明、犧牲、欲望、悲痛和記憶。政治抵抗在今日究竟意味著什麼?《留住一切親愛的》一書,以發自內心的熱情對這個問題提出深刻而激進的反思。
【名家推薦】
「約翰.伯格書寫重要之事,而不只是有趣之事。在當代英語文字圈內,對我而言,伯格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自D. H. 勞倫斯之後,不曾有其他作家像他這般對感官世界投以如此關注,並對道德良心寄予如許同情。」
——蘇珊.桑塔格
目錄
留住一切親愛的——獻給伯格
死者經濟學十二論
渴求當下
七重絕望
永不言敗的絕望
我將輕柔訴說我的愛
我們身在何方?
反恐戰爭或恐怖戰爭?
讓我們想想恐懼
石頭
我們腦中的合唱團或帕索里尼
冷酷大師?
牆外餘生十帖
血肉與言說
關於脫節
所在十帖
欲望的另一面
悉心細看——兩位女性攝影師
作者資料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布克獎作家、金筆獎得主 《觀看的方式》作者 當代最重要美學大師 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二○一七年辭世。 一九五二年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以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藝術評論家身分迅速竄起,陸續出版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此外,約翰‧伯格的小說體別出心裁,曾《G》贏得布克獎、金筆獎、布萊克紀念獎。 伯格也撰寫過多部電影劇本,並曾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二○○○年約拿即將二十五歲》。二〇一六年,蒂妲‧絲雲頓、柯林‧麥克比、克里斯多福‧羅斯、巴泰克茲耶多斯執導紀錄片《約翰‧伯格四季肖像》,在鄉間四季更迭中,以多層次的影像、深刻的對話,展現出一個人文主義者歷久不變的初衷。 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有《觀看的方式》、《影像的閱讀》、《觀看的視界》、《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班托的素描簿》、《留住一切親愛的》、《A致X》、《另類的出口》等等。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