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時,鐵路是評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或者科技資訊發達、流通的程度的指標。從西元一八一四年英國人史蒂文生(George Stephenson)發明蒸氣機車後,鐵路可說帶領著世界進入一個跨時代的新階段。人員、物資、資訊與技術的傳播因鐵路更為便捷,各區域間才因此得以從獨立的點狀發展,串聯成帶狀或網狀,加速了整體現代化社會的形成!台灣自1887年由劉銘傳開始修建鐵道,但台灣多山脈、河川,夏季多颱風,鐵道修築不易,歷經日本殖民政府、國民政府的幾度修築,到成為我們今日所看到的面貌,花費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其間隧道履建履坍、橋樑履搭履斷,道路條件惡劣,未曾開發的山林又多瘟疫,全賴先人的堅持努力與新工法的發明才得以完成。搭建期間多少前人喪失生命,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某些路段至今仍保留著當時開拓先人的紀念遺址。台灣鐵道中最重要的西部縱貫線修築完成後,南北交通由最早的近一個月、幾天到最後的只需數小時,讓南北往來除了必須,還可以純為了觀光。早年搭火車外出,可是一件大事,鐵道沿線的景色變化、火車上的鐵盒排骨便當、服務員沖茶水的特技,早年硬卡紙式的鐵路票,短暫出現的臥車、餐車,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你可知道鐵路山線和海線的交會點為什麼在彰化?唯一一條為觀光目的興建的鐵路是北投泡湯溫泉鐵路?自強號為什麼是自強號?本書講述台灣鐵路一百年來的發展歷史,包括從清朝到現代鐵道修建的故事,人們搭乘火車的記憶、鐵道修築完成後對各都市的影響、高速公路通車後一直持續至今的鐵公路大戰,各級列車的演變,鐵道遺跡等,內容豐富,是一本難能可貴的著作。
◆本書是第一本完整詳細記錄台灣鐵道發展史的著作。
◆收錄兩百多幀台灣火車及鐵道的珍貴影像資料。
作者資料
楊森豪
台大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台大火車社第十四任社長。收藏多量鐵道文物與地圖,並對鐵路沿線人文歷史景觀有深刻的觀察。
王威傑
台大財金系畢業,曾任火車社第二十二任社長。從小住在台北市內鐵道旁,見證著鐵路地下化卻不自知。大學時代開始玩火車,喜歡搭火車、到處走,到處拍,覺得鐵道旅行是種最浪漫的旅行方式。
劉文駿
台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台大火車社第十八任社長。從小到大住過的三個地方皆與鐵道比鄰,因而喜歡上火車大學時代開始瘋狂追火車、跑車站喜愛鐵道攝影,對於追尋舊日鐵道歷史和遺跡有著濃厚的興趣。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