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傅雷
字怒安,號怒庵,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一九〇八年四月生於江蘇南匯,幼年時其父因冤獄病故,而由母親撫養成人。十六歲就讀於徐匯公學時因批評宗教而被開除。一九二八年負笈法國就讀巴黎大學,專攻藝術理論,深受羅曼.羅蘭影響。傅雷以翻譯大量的法文作品著稱,譯文傳神流暢,享譽譯壇,翻譯作家包括巴爾札克、羅曼.羅蘭、梅里美等人,著名譯作包括了《約翰·克利斯朵夫》、《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藝術哲學》等,一生譯文總計多達五百萬字,著述亦達百萬字之數。 傅氏於二十四歲時即譯出《羅丹藝術論》,二十六歲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授課時編譯出《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翻譯作品信、達、雅兼具,為公認的近代翻譯大家,所譯作品皆為影響重大的世界名著。傅雷強調譯文的「神似」,即「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認為「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要求文字「必須為純粹的中文,無生硬拗口的毛病」。 傅氏的學養、處世皆堪稱典範,為人耿直、坦蕩、剛毅,治學律己甚嚴、一絲不苟,集傳統的儒士品德與現代的求知精神於一身。其學思淵博,不限於藝術與音樂理論領域,堪稱一代通才。一九六六年文革之際遭受迫害,與妻子於自家宅邸憤然棄世,直至一九七九年才獲平反。身後,由次子傅敏整理出版的《傅雷家書》,內容記載了傅雷與長子傅聰百餘封往來信件,讓世人對其哲思與教育的理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〇〇九年,年法國駐華大使館設立傅雷翻譯出版獎。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