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的力量?
- 作者:卡羅琳.恩可(Carolin Emcke)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9-05-30
- 定價:32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
不死拉丁語:生物學名、現代民主、長春藤大學校訓、日本漫畫……從政治、宗教到近代大眾文化,拉丁語並非死去的語言,而是通往知識的大門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世界民藝之旅:看見手作工藝的風土與文化之美
-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內容簡介
序跋
編輯推薦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卡羅琳.恩可(Carolin Emcke)
德國現今著名的作家、記者與文化評論家,曾在法蘭克福、倫敦政經學院、哈佛大學研讀過哲學、政治學與歷史學。受德國重量級社會理論家霍耐特(Axel Honneth)的鼓勵,完成博士論文《集體身分:社會與哲學基礎》(Kollektive Identitäten: sozialphilosophische Grundlagen)。 自一九九八年起,恩可投入八年時間在號稱德國最重要且發行量為歐洲第一的左派週刊《明鏡》工作,行遍阿富汗、哥倫比亞、加薩、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科索沃、古巴、海地等國際紛爭之地,致力於報導當地的棘手議題。二○○三至二○○四年,恩可短暫於耶魯大學開設政治理論相關課程,帶領學生探究全球化、暴力理論、文化身分等議題。自二○○四年起,恩可在柏林邵賓納劇院接手主持名為「爭論空間」(Streitraum)的公共辯論平台。二○○六至二○○七年,曾在漢堡媒體學院擔任顧問。二○○七年開始為德國《時代週報》以及境內發行量最大的《南德意志報》寫稿。 二○○八年出版《無聲力量:重思紅軍派》(Stumme Gewalt--Nachdenken über die RAF),獻給她被德國左翼恐怖組織紅軍派殺害的祖父,希望透過本書不暴力、不復仇、不歧視的角度,促進社會群體之間的對話,榮獲德國新聞圈舉足輕重的特奧多.沃爾夫獎。恩可近年也將視野擴及性別議題。二○一三年出版的自傳《我們如何欲望》(Wie wir begehren)描述了她發現自己同性情欲的過程,以及在出櫃之後體會到的社會排除困境。 二○一六年出版的《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Gegen den Hass)是恩可的最新力作,出版當年便獲頒德國最高榮譽人文獎項「德國書商和平獎」。除此之外,恩可也榮獲多項德國重要的文學與報導寫作獎項,包括Friedrich Ebert基金會政治著作獎(二○○五年)、布洛赫獎(二○○六年)、Otto Brenner評論新聞報導獎(二○一○年)、德國記者最佳報導獎(二○一○年)、《媒體雜誌》年度記者獎(二○一○年)、Ulrich Wickert基金會兒童權利記者獎(二○一二年)、德國詩歌暨語文學會Johann Heinrich Merck獎(二○一四年)、自由邦薩克森Lessing Preis獎(二○一五年)、Lichtenberg詩歌講師獎(二○一五年)。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