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生活風格 > 影視偶像 > 影視寫真
不安擴張:論奉俊昊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孕育了奉俊昊的電影感性, 畢竟要在這裡活下去,便得注意到我們腳底下地面幽微的挪移。 世界的形構愈來愈讓人迷惑,「奉式電影」如何繪出此時此地的座標? 場面調度、鏡像迷宮、現代化、本土與全球化、權力與資本流動…… 脫線的細節,即將撕開更大尺度的糾葛── 《殺人回憶》《寄生上流》《米奇17》 奉俊昊從影以來關鍵總評 精闢解讀╳深入訪談 形式分析結合文化分析的作者論 知名電影學者田鍾琄最新力作 《非常母親》的潛在鏡像 如何擴張為《寄生上流》的全球空間? 《寄生上流》的暴雨會流進漢江 滋長出《駭人怪物》,再化為《末日列車》的冰封大地? 無法擺脫《殺人回憶》的泥沼,又能否逃離《米奇17》的星際霸權? 奉俊昊:我希望我的電影給人物理實體感,而非僅有概念。……我希望我的電影有觸覺,有感官效果,能幾乎在物理上攻擊觀眾。 奉上推薦── 一頁華爾滋(影評人) 馬欣(作家) 黃以曦(影評人) 徐明瀚(電影與藝術評論人)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孫松榮: 本書的精彩在於田鍾琄撰寫了一部修正作者論的奉俊昊作品研究:透過深入分析從《綁架門口狗》到《寄生上流》的風格演變與文化意涵,不僅揭示了類型揉合與歷史辯證的交錯,還極具說服力地闡釋了這位將「新韓國電影」推向世界影壇巔峰的導演如何在政治經濟學的交織中,形塑出一種穿透藝術與商業、批判與通俗、在地與全球的奉式風格。 于昌民: 本書是少數能夠結合形式分析與文化分析的作者專論。……奉俊昊的作品在田氏的分析之中,便是一個個有趣、複雜、令人驚奇的機構裝置,幫助我們看清全球化糾葛的模樣,並思考可能的下一步將在何方。 【內容重點】 場面調度╳鏡像迷宮 場面調度不只是場景的特殊性,鏡像迷宮也不只是全球的尺度觀。 在奉俊昊的電影裡,兩者是互相交織的工具,用以建立電影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關係,帶我們理解全球化的地景與本土的動態迴響,日常生活又怎樣體現了廣幅的權力與資本流動。 奉俊昊VS韓國電影新浪潮 韓國電影新浪潮承擔著歷史創傷的重負,奉俊昊則進一步在新的歷史轉折點中,質問對過去的理解,並嘗試透過不同尺度將個人經驗、國族想像與全球政治潛流相連結,提供理解未來變局的可能性。 從幽閉的僵局到新的逃亡 從《末日列車》與《玉子》開始,奉俊昊的電影就和之前的幽閉感拉開了距離,但擴大了的感性和視野,帶來的不是更理想的全球社會,而是零和競爭的惡性擴張網絡,逃脫僵局變得更難實現。如果說《寄生上流》發明了一種「域內的逃亡」,最新的《米奇17》便代表了星際霸權的囚禁。 奉導創作剖白:鳥瞰一切的慾望 在訪談中,奉俊昊坦言他花在編劇身上的時間比花在導演身上的時間還多,因此有時候覺得自己的主要工作不是導演,而是編劇。 他又承認自己是「地圖控」,雖然不至於控制狂,但當他能綜覽全局時,確實會感到興奮。在寫《末日列車》的劇本時,他把劇本全部攤在地板上,彷彿這樣就可以鳥瞰全局。 【精彩節錄】 「不過如果奉俊昊的電影可以稱之為「作者」的產物,那麼這位作者並不是超脫的行動者,而更像某種場所……場面調度讓奉俊昊能表達常人是如何嵌入更大的宰制系統中。」 「從某個距離上來看,如此龐大的全球系統可能顯得嚇人、難以理解,但奉的概念工具箱總能幫我們理解這團混亂。回到《非常母親》監獄裡的兩個鏡頭,場面調度指出的是在特定環境裡的糾葛的場所(place of entanglement),而鏡像迷宮則帶出在更大系統關係裡的糾葛的尺度(scale of entanglement)。場面調度因此銘記了特定空間的特殊性,以當地的語彙所理解,同時間又考慮到這當地的空間可能其實由外部力量所決定。鏡像迷宮則銘記了此一空間與其他相似空間之間的關係,雖然總有隱憂:資本似乎有能耐在任何地方複製類似的動態。這些工具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他們所要組織形構的世界似乎愈來愈讓人迷惑。奉俊昊的電影致力於釐清這亂象,在混亂當中耐心地繪出此地的座標。」 「《駭人怪物》的怪物就是畸形成長的直接化身,從韓國的水域土生土長,更標誌了全球與國內利益的衝突是如何在IMF危機當中變得明顯。在這個語境中,IMF對南韓的援助計畫成了詭異、地緣政治版本的偷食──飢餓的帝國有權直接吞下到口的嘴邊肉,還高舉著半道德的大旗。因此,我們見證了一連串的顛三倒四:家長(而非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獲得基本食糧。」 「如果說《末日列車》中領導的失敗是悲劇,那麼在《玉子》中則是鬧劇。從《非常母親》的幽閉恐懼般的保護主義轉向,接下來的這兩部電影以及其中所暗示的好萊塢笑鬧手法(從折磨的諷刺轉向過度的荒謬效果),顯示出全球化作為社會組成以及戲仿作為美學形式之間的奇特關聯。最終種種戲仿效果體現了這兩部電影中領導理想的失敗,也揭示了為什麼相信管理的能耐是荒謬的:最完善的計畫也會完全出軌,這並非是執行不力的關係,而是因為計畫想要克服的挑戰從根本上來說是無法克服的。」 「《寄生上流》的大宅曾是家庭空間,但在結尾完全變成了建立在冷戰歷史基礎上的全球空間,讓當地人和外國人在邊界內外上的位置被顛倒過來。這種空間安排具有多層次的含意,當電影「綜合且不均發展」的情節揭示其潛在的複雜性時,場面調度與鏡像迷宮的意涵也隨之重疊。在這方面,這棟房子完全實現了《非常母親》中探監室的潛在動態──某種折磨人的囚禁感向更大的迴音室輻射出去。」 「事實上,我們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水的各種狀態。在這方面,《寄生上流》結局中屋外的飄雪可以說昇華了先前的暴雨,那場暴雨將金氏一家從朴家沖走,污水淹沒了他們半地下室的住所,因此來不及在悲劇般的花園派對之前去除衣服上的臭味。由於本片取景於首爾,這些污水肯定會流入漢江,而漢江正是《駭人怪物》中怪物的誕生地和家園。《寄生上流》中的飄雪也讓人想起《末日列車》中的世界末日、冰封大地的景象,以及《殺人回憶》中代表失序的泥土。《米奇17》中的冰雪星球為奉俊昊在電影上的野心提供了更大的畫布,從而重新定位場面調度與鏡像迷宮的動態互動,從單一的房子轉向星際的幅員與相對性。」

目錄

導讀:現代化的細節 全球化的糾葛 逐步獲得的現代性:《綁架門口狗》和《殺人回憶》 元俊的背影 開放的犯罪現場 來外面吧 失敗的父母:《駭人怪物》與《非常母親》 給女孩來一瓶啤酒 緊湊的景框 失格的守護 逃亡(域外)的幻想:《末日列車》與《玉子》 世界盡頭的壽司 歡樂工廠 後家庭晚餐 逃亡(域內)的幻想:《寄生上流》 信任伎倆 (致命的)生死逃殺 剪接內與外 小結:世界的調度 與奉俊昊的訪談 謝辭 影片年表 參考書目 索引

延伸內容

導讀:現代化的細節 /于昌民(本書譯者/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談奉俊昊的作品,田鍾琄以《非常母親》的結尾作為專論的引子其實是令人意外的選擇。這部相對來說的小製作,不像《殺人回憶》或是《駭人怪物》成為本土的票房大片,也不如後來的《寄生上流》有金棕櫚以及奧斯卡的光環。話雖如此,《非常母親》也是我在台灣大學教授電影研究導論第二周分析的作品──第一周是吳宇森的《喋血雙雄》,前幾周的策略是透過好玩、有趣的作品把學生留下─ 課程內容就是場面調度。相較於其他往外延展、帶著諸多指涉的奉式作品( 如奉俊昊粉絲常談到的「奉式細節」( Bong-tails),本片似乎可以離開其文化語境,僅僅聚焦在人物的情節發展,並思考個別場景的形式如何製造懸疑。 比如說,當母親突然懷疑起振泰的嫌疑,跑去小屋東搜西羅,把高爾夫球桿上的口紅當成血跡。在振泰和米娜意外回來之後,兩人的激情讓母親只好躲在衣櫥裡,找尋脫身的機會。完事後,母親想從衣櫃裡脫身,拿著高爾夫球桿嘗試走出房間。這時我們從她的視角,透過望遠鏡頭的景深壓縮往下看,讓前景的球桿在觀眾無法直接估量空間距離的情況下,好似電流急急棒的要躲避景框內的林總事物;諸多的碰撞可能是單純由影像來傳達,而非存於現實當中,因此使得母親躡手躡腳的姿態更顯張力。對我的課程來說, 這個場景──尤其是這個鏡頭──代表了場面調度的真諦:影人們如何透過選擇特定的攝影器材,以特定的方式捕捉、扭曲、重塑空間的事物的呈現。學生們不需要知道當代韓國社會的狀況,也可以體會這個場景的精湛設計。 然而,對於田鍾琄來說,此般美學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形式層面,而必須回到社會文化的脈絡之中來閱讀個別影片「脫線」之處。比如說,特定的美學形式當然在敘事當中會有明確的功能,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特定事物成為形式塑造的素材,像是開場與結尾的賓士車、雨天賣傘的拾荒老人或是「母親」這個主題。換句話說,這些元素的意義為何?或許,沒有特定意義,就像在電影研究中流傳已久的笑話:「有時候, 一把槍就僅是一把槍而已。」然而,事物在個別文本當中的重要性不可同一而論。有些元素指涉的是生活世界的現實常態,有些則超越情節點出時代洪流的脈動。這也是我之所以稱田聚焦的這些細節像是「脫線」──就像棉線一扯就不小心撕出一個大洞,露出底下的衣物或是皮膚──原因不外乎他能夠從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碎斷片找出理路,以馬克思文化批評的框架揭露出「全球化的糾葛」,以及奉俊昊影片所追蹤的演變。 一方面來說,《不安擴張:論奉俊昊》一書可說是傳統的作者研究:透過奉俊昊從鄉村到都市的出身背景,將其作品以編年史的方式娓娓道來,並強調特定主題( 韓國、家庭、金融危機、全球化等)如何反覆出現、演化到改變樣貌。從《綁架門口狗》到《米奇17》可以劃出一道曲率優美的曲線,讓細心的觀眾與讀者明瞭諸般故事後背後的設定,某個程度上像是同一前提的不同解答。另一方面,《不安擴張:論奉俊昊》代表了近年來美國電影學界的一些史學傾向:將電影的潮流當作現代化的後果,因此將影片文本與經濟結構當成上層與下層結構,強調文本應該要如何揭示難以察覺的全景,並認為全景某個程度上決定( overdetermine)了特定細節在影片當中的出現時機。 此般理論立場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其實背後的方法框架與考量複雜得多。接著,我將透過兩個段落進一步分析。首先是貫穿本書的「場面調度」與「鏡像迷宮」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透過兩者分析奉俊昊生涯的關懷。再者,必須透過「現代性」( modernity)和「現代化」( modernization)探究電影如何書寫歷史,而歷史又如何進入電影當中。 (中略) 對於詹明信來說,「反映」一詞便是藝術家所促成的可能。本書用上的則是「迴響」: 「奉的作品首先檢視了南韓急速現代化的後果,接著才考慮這些本土的動態如何在全球化的地景當中能有迴響,以及廣幅的權力與資本流動如何在日常生活的起伏中發生作用。」 當然,影人們不可能脫離自己的社會與生活環境創作,而作品本身必然跟製作的環境有著間接的關係,但是這層關係在什麼程度上是「決定」的,必須仔細考證。《不安擴張:論奉俊昊》在這點上做得更為小心,雖然用上了詹明信和推迪的理論點綴論證,但對於韓國現代化進程的考察更為細緻,也避免將東亞概括而論,把重心放在近代與當代韓國史和電影文本之間的關聯上。舉例來說,田鍾琄透過「現代化」和「全球化」兩詞,梳理了( 較早的) 韓國新浪潮以及( 較晚的) 韓國新電影之間的關聯,認為新浪潮面對的是韓國自身發展史的創傷,而新電影更關乎全球化的影展、觀眾與發行網絡。奉俊昊的作品──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對韓國的影響──正是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的橋樑。 翻譯這本書,我自己獲益良多,對於電影史學的理論架構與考量也有更清楚的認識。《不安擴張:論奉俊昊》是少數能夠結合形式分析與文化分析的作者專論。我在多年前為《惡性循環》寫的書評當中提到,田鍾琄復興了傳統電影理論的「機構理論」( apparatus theory)──批評電影敘事與放映空間如何成為意識形態的規訓場所──但讓電影機器回到歷史與社會之中,並強調影像如何也是資本流通的重要管道。奉俊昊的作品在田氏的分析之中,便是一個個有趣、複雜、令人驚奇的機構裝置,幫助我們看清全球化糾葛的模樣,並思考可能的下一步將在何方。

作者資料

田鍾琄 Joseph Jonghyun Jeon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語系教授,也是北美研究韓國電影數一數二知名的學者,著有《惡性循環:韓國的金融貨幣危機電影和美國世紀的終結》。

基本資料

作者:田鍾琄(Joseph Jonghyun Jeon) 譯者:于昌民 出版社:積木文化 書系:art school 出版日期:2025-01-02 ISBN:9789864596331 城邦書號:VE0102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