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阿德勒論兒童教育: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帶你理解孩子的行為、情緒與內在需求
-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8-07
- 定價:430元
- 優惠價:79折 340元
- 優惠截止日:2025年11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40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3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內容簡介
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就靠阿德勒!
心理學的唯一目標,是讓每一個人的本質被理解。
——阿德勒,現在自我心理學之父、開創「個體心理學」之理論
誠摯推薦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資深婚姻與家庭治療專家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阿德勒專業心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碩士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
本書簡介
每位父母、教育者都會面臨到一個難題:
「到底應該怎麼教孩子?」
為什麼他/她總是不聽我說話?總是和我唱反調?
好好說、罵也罵過了,懲罰為什麼還是沒有用?
總是莫名其妙地「裝病」......
遇到這種難題時,只能以和孩子起衝突的方式解決嗎?
不,當然有其他辦法。
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在一種迫使他們承擔雙重角色的環境中成長,
這種角色衝突雖未必被意識察覺,卻在情感層面深刻烙印。」
──〈論自殺,特別是學生自殺〉
我真的、真的沒辦法教我家的小孩,他根本不聽我說話!
「治癒這些孩子的關鍵,在於重建他們與社會的連結。」
──〈難教養的兒童〉
教育的起點不是規訓,而是理解。
要全面認識一個人,必須「順著他走過的路來研究他」。
本書彙集阿德勒二十多年教育與心理研究的經典之作,面對孩童的教育問題,阿德勒選擇從孩童身上找出問題的成因,那些在說謊、生病或不合作等問題的背後,使我們得以看見孩童的受傷、創傷與心理問題,隱藏著被忽略的情緒與需求。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之中,他重視出生順序、家庭互動,以及孩童因過往而產生的自卑感對性格的塑造,因此他選擇以鼓勵與尊重來面對孩童,讓他們感覺到被理解,從而找到自己的生活風格與目標。
目錄
I論教育者的角色
一九○四年──作為教育者的醫生
一九一二年──論親職教育
一九一六年──女性作為教育者
一九一八年──關於個體心理學教育
一九二二年──教育諮詢機構
一九二五年──孩子的不可教育性還是理論的不可修正性?
一九二七年──勇氣教育
II論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九○五年──教育中的性問題
一九一○年──論自殺,特別是學生自殺
一九一四年──論兒童心理學與精神官能症研究
一九一四年──早期教養環境的社會影響
一九二○年──社會適應困難兒童
一九二三年──孤立之危害
一九二六年──難教養的兒童
作者資料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早期師從佛洛伊德,後來因為不認同佛洛伊德過於強調性本能的論點而與他決裂,並自創「個體心理學」此一心理學體系,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