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年中慶愛閱‧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正在成為大人的我們,就算迷惘也沒關係:關於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難題,心理學給你的21個解答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正在成為大人的我們,就算迷惘也沒關係:關於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難題,心理學給你的21個解答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8-07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折 379元
  • 書虫VIP價:360元,贈紅利1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42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擁抱未知與不安,並相信一切終將塵埃落定——因為你,始終走在成長的路上。」 二十幾歲的你我,或許正在經歷人生中最混亂的一段時期。一部分還在自由地體驗生命,另一部分卻已經踏入成人世界,開始肩負起各種責任。 在這個已經不是小孩,也還不完全是大人的階段,社會對我們有許多期望:要有穩定的工作、要獨立自主地生活、要遇見對的人......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正經歷友情的轉變、看著雙親逐漸老去、為職涯和財務感到焦慮,也還在不斷尋找人生意義。這讓我們內心深處充滿不安,但幸好,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是孤獨一人。 這本書寫給所有在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的你,從心理學的角度為你拆解生命中的大小難題,陪你走過職場、親密關係、家庭陰影與自我療癒的各個關卡。 ▍在迷惘中學習與不確定感共處 「我想從人生中得到什麼?我現在快樂嗎?我是否錯過了什麼?要怎麼樣才能活得淋漓盡致?」 人生與職涯的方向,其實沒有正確答案。看見猶豫與迷惘背後的「選擇悖論」,重塑對人生發展的認知,你會發現自己有能力活出各種版本的人生。 ▍破解親密關係的心理模式 「為何我總是愛上錯的人?為何我明明想要被愛,卻一再將他人推開?我不想談戀愛,這樣不行嗎?」 從吸引力的心理學與依附理論出發,幫助你認識自己在感情中的行為模式與需求,打破有毒的戀愛循環。遇不到對的人也無妨,破除「單身汙名」,學會愛自己,獨自一人也能享受美好時光。 ▍告別職涯焦慮與職業倦怠 「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是不是找到最適合的工作,上班就不會那麼累?為什麼我明明快要撐不住,還是不敢休息?」 破除夢幻工作的迷思,人生可以有很多種目標。你無須追求完美,也沒有落後於誰。破解「奮鬥文化」帶來的無形壓力,學會在職場上適度投入,重新建立與工作的界線,為自己多留一點喘息的餘裕。 ▍療癒內在小孩與原生家庭創傷 「為什麼我會成為如今的我?父母傷害我,我一定要原諒嗎?該如何與不願回想的經歷和解?」 揭開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面紗,從父母的教養方式看見幼時的經歷如何造就了今日的你;從過往中尋找療癒,你有力量靠自己擺脫往日的陰影。 讓本書幫助你在迷惘中溫柔對待自己,在混亂中勇敢前行,成為更好的你。 暖心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楊雅筑∣諮商心理師 歐馬克∣Podcast《馬克信箱》主持人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目錄

前言 這個時期並不完美,但值得認真探索與體驗 第一篇 二十幾歲的迷惘,是危機還是契機?  第一章 歡迎光臨青年危機:擁抱迷惘,展開新生活  第二章 掌握搞砸的藝術:犯錯也沒關係  第三章 年輕就要勇敢拚?你該勇於冒險的理由  第四章 選擇困難不是你的錯,是「選擇悖論」惹的禍  第五章 我到底是誰?在茫茫人海中尋找真實的自我 第二篇 愛在大腦裡:聊聊戀愛話題  第六章 為什麼會喜歡上一個人?關於吸引力的心理學  第七章 安全型、矛盾型還是逃避型?破除依附理論迷思  第八章 在感情中重蹈覆轍:打破有毒的戀愛循環  第九章 單身又怎樣?破除單身汙名  第十章 能不能再靠近一點?關於戀人未滿的曖昧以及單戀  第十一章 治癒心碎:化悲憤為力量的失戀療程  第十二章 友情萬歲:是短暫停留,還是相伴一生? 第三篇 開展中的職涯  第十三章 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配?冒牌者症候群與自我破壞  第十四章 真的有最適合的工作嗎?關於職涯焦慮與夢幻工作 的迷思  第十五章 職業倦怠還是仍在燃燒?你可能把自己逼得太緊  第十六章 工作就是要賺錢!金錢觀和理財之道 第四篇 我們都在療癒某種傷痕  第十七章 我家有本難念的經:解開原生家庭的結  第十八章 揮別童年陰影:療癒內在小孩  第十九章 與青少年時期和解:療癒內在青少年  第二十章 獨自一人的旅程:探索與成長是孤獨給你的禮物  第二十一章 讓我們開誠布公地聊聊心理健康這件事 結語 自始至終,你都走在成長的路上 致謝 註釋

延伸內容

前言 這個時期並不完美,但值得認真探索與體驗   我花很多時間思考自己人生中二十幾歲這個時期。這十年聲名狼藉、讓人混亂又挫折,卻也刺激又神聖。人生中這個篇章轉瞬即逝,唯一能確定的,只有不確定。這是一個介於青少年與成年之間奇妙的真空地帶,彷彿我們一隻腳還在體驗生命,另一隻腳卻被拉進成人世界,在責任與最後一絲純粹的自由之間不斷拉扯。      二十幾歲的人生階段是我最拿手的主題,同時是我最大的焦慮來源,又是我最好奇的事物。我用各個角度審視這十年,聽過成千上萬個故事,講述我們如何迷失,以及在這個不穩定的時期摸索愛有多困難,因為我們會經歷難以釋懷的錯誤和失敗,以及一個又一個看似重要又影響深遠的選擇。我也花了無數個小時,沉浸在學術文獻中,只為尋找一個科學上的解釋,搞清楚為什麼這段人生路程這麼坎坷。寫下這段文字的此時,我自己仍深陷其中,努力在答案不充分的情況下,給予同行者真誠的建議。      當我開始經營《你的二十幾歲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Your 20s)這個podcast,它成了我永久保存個人經歷和當下心情的方式,就像一本數位日記。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被一個想法困擾:我們的記憶並非永恆不變,它們會被重塑,甚至會被遺忘。我就想:「如果我無法記得自己的經歷,那我要如何確定它們是真實的?」於是我瘋狂記錄,寫筆記、寫日記,把那些重要的時刻,甚至是生活中的無聊小事,一一保留下來。      這個podcast,就是源於我想要透過「記錄當下」來留住過去的渴望。我知道,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這個階段有某種特別之處,未來某一天,我一定會想回頭看看。後來我發現,有很多人對我的經歷感同身受。隨著聽眾越來越多,podcast也越做越深入,這個原本純粹出於個人熱情的計畫,最後竟然成為我的全職工作。做為podcast的聽眾,你們一路陪著我,見證我從大學畢業、我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心碎(然後是第三次);你們聽我談論自己失去了曾經視為靈魂伴侶的朋友、搬到陌生的城市、重新愛上一個人,以及如何深陷心理健康問題、經歷生離死別、面臨失業打擊。我試著用我最信任的「科學」,來理解並處理所有的感受。這本書正是這些經歷的總和,也融入了許多我的朋友們,甚至是你們的故事。我只希望能為這混亂的十年寫下指引手冊,讓我們在這趟旅程中,至少不那麼孤單。      這本書其實不只是寫給二十幾歲的人看的。我越深入探索這個年齡層的各種里程碑與經歷,我就越意識到,這些課題其實一輩子都適用。你可能已經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甚至七十幾歲了,卻還在愛裡掙扎,試圖尋找人生目的、努力療癒童年創傷,或者仍在思索自己是誰。這本書也寫給那些想更了解這個世代的故事和掙扎的人,還有為什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前輩們如此不同。父母、老師、同事、上司、導師、朋友、伴侶─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也許有很多事情你們並不了解,又或者,早已不是你們熟悉的模樣了。      就像閱讀任何一本書,這本書裡有些內容你可能無法產生共鳴。也許你已經找到生命中的摯愛,所以不需要再了解分手的痛苦和心理學;又或者你的工作不是朝九晚五,所以那種伴隨例行性工作而來的存在危機,也與你無關。那也沒關係,你可以從頭到尾細讀這本書,也可以只挑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看。無論如何,我想傳達的訊息始終如一: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這十年真的很難熬,但它有跡可循。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的有辦法成功度過。那些讓我們感到孤獨的經歷─恐懼、不確定、心碎、寂寞─當我們理解表面之下真正發生了些什麼,並且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這一切將變得容易許多。儘管會有許多艱難時刻,但這段時期同時會帶來驚人且美好的成長,即使當下未必感覺得到。當你回望那些感覺自己落後、希望自己知曉所有答案的時光,你會對自己說:「那些時刻造就了現在的我。」你會在這十年間經歷巨大的喜悅,也會擁有真正的欣喜和陪伴,所有的不確定都將變得值得。如果你事先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或一開始就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就沒有任何驚喜可言了。即使二十幾歲這個階段不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些驚喜依然能讓我們充滿樂趣。      給所有正在經歷二十幾歲的你:歡迎加入。      給年齡稍長、走過這段旅程的你:歡迎回來。      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十年真正的意義,用心理學揭開二十幾歲這個難以捉摸的階段。

作者資料

潔瑪•史貝格 Jemma Sbeg

擁有澳洲國立大學(ANU)的心理學學位,主修兩個心理學專業領域,致力於提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獨力創辦了全球知名的頂尖podcast《你的二十幾歲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Your 20s),旨在將心理學研究與二十幾歲時的人生經歷相互呼應,為身處這個生命階段的人們解答人生難題。

基本資料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商周其他系列 出版日期:2025-08-07 ISBN:9786263905979 城邦書號:BO0362 規格:膠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