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剛剛好的遺忘:該忘的忘,才能記住重要的事!來自91歲現役身心科醫師的71則人生智慧,讓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
精準購買:比「斷捨離」更極簡、永續的究極之道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2:不執著的練習
-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決定你一生的六種物質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2025限量暢銷特典版】: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
女人要堅強而不逞強(暢銷慶功版)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瑞典每30人就1人閱讀.韓國2022讀者最愛年度之書】
-
樂活大叔的幸福本事:施昇輝的第三人生進階提案
-
奧修的靜心冥想課——21 天的意識鍛鍊,幫助你找回真正的自己(新版)
-
用科學告別拖延腦,不靠意志力!:日本名校教授教你透過「行為分析學」解鎖高效人生,讓你零壓力成為行動派
內容簡介
我們被手機操控還是掌握手機優勢?
美好的生活品質,藏在使用手機的微妙習慣中!
平均每個人一天花費約4-5小時在手機上,大約是我們清醒時間的1/3。我們用手機來中斷自己的工作與社交,拖延那些更重要的任務,奔向無止盡的數位誘惑,特別是在我們感到無趣或焦慮的時候。然而如此自然,出於本能,幾乎想都不用想的舉動,讓我們從未去思考,高度依賴手機會對大腦產生什麼影響。
◎你是否常無意識的去拿手機?
◎你是否覺得自己無法掌控使用手機的時間?
◎你是否經常檢查手機,而非讓那些真正重要而有趣的事來到你眼前?
◎你是否會先把所有app滑過一遍,再心甘情願的開始重大任務?
◎你是否曾想戒除手機成癮症,但卻一再功虧一簣?
並非所有習慣都是「壞」的,養成健康的數位習慣,將阻力變成你工作與學習的助力!
跟著書中實踐方法,帶領「過曝世代」學會在網路世界、數位世界和虛擬世界改變大腦運作模式找回專注力。。
建立數位世界的原子習慣,找出屬於自己的積木法則──習慣拼圖──解鎖潛能,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將為您解釋我們到底如何以及為何,養成了各自的手機習慣,以及我們可以做點什麼來改變它們。
第一部分--基礎工作
首先,我將討論為什麼我們覺得手機可能具有成癮性(即使科學研究並不支持這一點)。我們不是基於恐懼採取行動,而是打算透過了解大腦在你查看手機時,實際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搞清楚為什麼這種行為會變得難以控制。我會介紹構成大腦機制的重要部分,並探討「意志力」這種備受推崇的人格特質。本部分的目的在於讓你轉變心態,從感到無助到擁有能力,還會提供一些基本策略,這些策略將會徹底改變你在應對困難時的作法。
第二部分--習慣拼圖
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形成「習慣」背後的複雜科學。我將向各位介紹我獨特的方法論——「習慣拼圖」。這個概念闡述了在你的大腦中建立和植入習慣,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尤其必須關注那些促成我們一般數位習慣的形成因素。此部分的探索將會以詳細的實用指南作為總結,並提供各位實用的工具和策略,以徹底重新改變你的數位習慣。
第三部分--解鎖你的潛力
最後,我將深入探討焦慮、睡眠、心理健康和社群媒體等具體領域,檢視它們跟手機使用以及數位世界之間的複雜關係。根據你在前兩部分所獲得的知識,便可針對本身特別困難的領域,進行處理和解決。這種做法將讓你可以批判性地檢視這些領域與科技的關聯,制定個性化的改進策略,從而解鎖你的完整潛力。本書最後這個部分,專注於未來時對於大腦的保護,指導你如何在未來的數位挑戰中,把你的認知健康,保持並增強在最佳狀態。
本書主要重點是我們與智慧型手機的關係。雖然有問題的習慣通常圍繞著智慧型手機(也就是我們手上這部最個人化且無所不在的設備),但我們討論的原則,同樣適用於任何形式的數位互動。在本書中,除了手機的使用之外,我還會用到「網路世界」、「數位世界」和「虛擬世界」等術語,為智慧型手機之外的數位習慣,提供更廣泛的背景,其中包括平板裝置、各種電腦以及電腦提供的眾多應用程式,和網路平台等。
目錄
導言: 手機時代
第一部分--基礎工作
1 手機讓你上癮了嗎?
2 執行功能和自動駕駛
3 執行電池
實踐 - 基礎工具組
第二部分--習慣拼圖
4 解構習慣
5 提醒
6 非常小的行動
7 獎勵
8 重複
實踐 -爲自動駕駛大腦重新編碼
第三部分--釋放您的潛力
9 專注
10 睡眠
11 心理健康
12 社群媒體
13 未來
14 多工處理 vs 注意力切換
實踐 -專注法
最後的話
參考文獻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