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年中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耶魯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走過焦慮的真實告白,陪你擁抱脆弱的力量,長出強大又柔軟的心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耶魯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走過焦慮的真實告白,陪你擁抱脆弱的力量,長出強大又柔軟的心

  • 作者:羅鍾浩(나종호)
  • 出版社:大牌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7-09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不再假裝沒事,是你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 YT熱播超過388萬次,近5,000則留言熱淚共鳴 超夯綜藝《劉QUIZ》專訪人物──羅鍾浩醫師 寫給所有「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的溫柔處方箋,陪你一起釋放心中的脆弱,在傷痕之中,找到真正的療癒力量。 ★ 韓國權威媒體《東亞日報》強力推薦  ★ yes24網路書店「年度之書」入圍作 ★ 耶魯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走過焦慮的真實告白!陪你擁抱脆弱的力量,長出強大又柔軟的心 「現在的我,雖然帶著『耶魯大學精神科醫師』的頭銜,過著看似不錯的人生,但我曾經在追夢的路上摔跤,不知所措,也曾經只是一個平凡的學生,擔憂著自己有一天會被名為焦慮的怪物吞噬……」 作者羅鍾浩醫師擁有人人稱羨的學經歷,更被韓網譽為「精神科裡的浪漫醫生金師傅」、「與生俱來的精神科醫師」,但其實,他曾飽受「廣泛性焦慮症」、「社交恐懼症」和「適應障礙症併發憂鬱情緒」困擾,還怪是自己不夠堅強,誠實面對內心的脆弱後,他才明白── ◤接納,即療癒。 當你願意承認「脆弱也沒關係」,真正的勇氣才會回到你心中。◢ 如果你擔心別人不能接受真實的你,擔心展現脆弱會被抓到把柄,為了掩飾自己的弱點,每天裝作一副很完美的樣子,一天撐過一天…… 羅鍾浩醫師的人生旅程,能帶你找回重生的力量── ◆ 如果你已經努力過了,事情卻還是沒能如願以償,那不是因為你努力得不夠,不要自我責備。 ◆ 你的悲傷是屬於你個人的情緒,不要把你悲傷的重量拿去跟其他人比較。不管別人說什麼,你都有傷心的資格。 ◆ 明明很痛苦卻佯裝沒事,絕對稱不上是堅強。脆弱和堅強在本質上並無不同,因為坦承自己的脆弱,需要鼓起偌大的勇氣。 ◆即使有些人的人生,看起來很美好,彷彿像是編撰好的劇本,但你仔細探究後會發現,裡頭有可能只是好幾層的衣衫襤褸,被名為「偶然」和「命運」的針線,層層交錯縫補在了一起。 ◆痛苦不是因為脆弱,你的心也會生病,並不是只有經歷過嚴重創傷的人,才有生病的資格。 【羅鍾浩醫師給讀者的話】 在這本書裡,我選擇誠實展現自我,盡可能不加以雕琢和美化。 我之所以分享我的痛苦,並不是為了向各位傳達 「雖然我也苦過,但我挺了過來,你們也辦得到」這種不負責任的鼓勵與華而不實的安慰。 我想表達的是,「當時的我很辛苦,但沒能及時獲得幫助,以至於讓那段時期的我,更加苦不堪言」。 所以我希望這本書的讀者不要步上我的後塵。 不需要刻意表現堅強,就展現出真實的你吧。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不再假裝沒事,是你能為自己做得最好的事 第1章 焦慮,奪走了我的心靈方向盤 心臟忽然亂跳,彷彿就要爆炸 緊抓著胸口不斷顫抖,想成為精神科醫師的我 我的心,被焦慮占領了 暫時找回平靜 如果當時我尋求了幫助…… 能找回過去的我嗎? 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權利 第2章 現在,可以停止自責了 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麼做 醫生的使命究竟為了誰? 穿別人的鞋走路 你的心如果下雨了,我願意為你撐傘 努力不會背叛你,真的嗎? Pay it forward 第3章 勇氣的真諦 坐在診間的另一端 求助,是我們的超能力 孩子教會我的多樣性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卸下防護罩,讓彼此連結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臉要保養,身體要保養,心更要保養 第4章 為自己的心,開一帖溫柔處方 「你為什麼想活下去?」 沒有任何哀悼需要隱藏 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一本書 連結,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後記 讓我們脫下完美面具,釋放心中的脆弱 參考文獻

序跋

前言 不再假裝沒事,是你能為自己做得最好的事(節錄) 「為什麼從首爾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你還要去美國?」 這是第一次認識我的人,經常問我的問題。「我想去探索更寬廣的世界。」「我想到世界頂尖學府念書。」我雖然想用這種很酷的方式回答,但坦白說,當時的我更多是想逃離韓國。韓國的生活方式和永無止境的社會競爭,對我來說太辛苦,也很吃力。 學生時期,我覺得韓國社會就是像在一台跑步機上,用最高速奔跑,只要稍有停頓,你就會從跑道上被驅逐;一旦被驅逐,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努力或運氣,就很難重回跑道。重回跑道的過程中,受傷也是家常便飯。坦白說,我只是沒有被醫學院留級罷了,但是我的精神世界也許早就被逐出跑道了。 當然,「逃亡之處,難有樂土」。在美國的移民生活,只不過是另一種痛苦的延續。特別是剛到美國的前五年,在適應異地生活的同時,還要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當時我甚至痛苦到想回韓國。除了實習時每週六十小時的工時非常辛苦以外,我作為新住民,還必須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隔閡,所以狀況又更特殊了。 經過五年的歲月,我漸漸適應了這個新社會,也慢慢有了環顧四周的餘裕。回首過去,想起二十幾歲吃盡苦頭的那段時期,我不禁為自己感到心疼。當時的我雖然很努力生活,但只要一有不順心,我總是會自責。要是不做點什麼,總覺得只有我跟不上別人,焦慮隨之席捲而來,甚至無法安心休息。所以在韓國的時候,我非常喜歡感冒。理由是,平白無故的休息,會讓我產生「沒有卯足全力」的罪惡感,但如果是生病,就可以跟自己說:「我病了,沒辦法,必須得休息。」把休息這件事情合理化。 出國之後,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那是我在韓國所見不到的。我的朋友或同事,大多都在醫學界、學術界或公司裡上班,但我的患者卻有著各式各樣的背景,有國、高中生和大學生、公車司機、性勞動者,甚至企業的高層。 了解他們人生歷程的過程中,我體悟到跑步機運作速度的差異。在美國,你很難找到跟住在韓國當地的韓國人一樣,如此努力生活的人。不管是經濟困頓,抑或是功成名就、生活富裕的人,幾乎沒有人像韓國人一樣,為認真讀書和工作,刻意減少睡眠時間。不對,應該說,在美國我從來沒見過這種人。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韓國人把遭受的困境,歸咎在自己身上,讓我為他們感到萬分不捨。明明在旁人眼裡看來,他們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有這麼多人,責怪自己不夠拼命,我真的很心疼。 …… 所以我下定決心,第二本書要寫一本「能夠撫慰人心」的書。但我該怎麼做?書店裡已經有著堆積成山的療癒類書籍,我的書和它們有什麼不同?面對這個問題,我沒有辦法直接給出回應,所以在簽下這本書之前,我苦思了好幾個月。我雖然想帶給讀者安慰,但不想用草率的方式。我不希望這份撫慰有名無實,在讀者闔上書本,站在現實面前的時候,就忘得一乾二淨。所以寫第二本書的過程,比第一本書難上許多。如果我的撫慰,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不能引起波瀾怎麼辦?我的書會不會只留下一些漫無目的的碎片?這些擔心導致我經常停筆。其實我認為,人們在韓國社會底下之所以如此辛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社會文化和結構的因素,所以我經常問自己,作為一位精神科醫師,我的書究竟能夠帶給讀者什麼樣的安慰。 經歷無數次的思考後,我的結論是:毫無保留,真實展現出我的「脆弱」。脆弱在字典上的定義是「容易因為他人感到受傷或受到打擊的特質」。但近年來,向他人展現脆弱,也就是「即便對於不確定性和被拒絕感到恐懼,依然誠實表現自己」的概念,反而更受到關注。因為展現脆弱會鞏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與信任感,最終成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連結。透過展現脆弱,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與對方,也能更能互相同理,彼此原諒,最後把自己和他人連結在一起。所以我一直以來都相信,脆弱是當今韓國社會最不可或缺的概念。因此我在Sebasi Talk(改變世界的15分鐘,按:類似韓國版TED的演講型頻道),二度以脆弱為主題進行演講,也上傳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在我個人的社群上。 不過每當我聊到脆弱,就會出現不少指責聲浪:「在我們國家(韓國)展現脆弱,會被抓到把柄。」我覺得會有種想法,確實無可厚非。我們的社會氛圍,從小教育我們「不表露情緒」是一種美德。長大之後,我們都生活在必須完美的社會裡。頭髮不能亂,衣著要整潔俐落,飾品不能太誇張,但也不能不戴。在這個追求完美的社會底下,我們只能拼了命,壓抑自己的喜好,所有人自然而然戴上了面具,不讓彼此看見真實的自我。由於無法展現出真實的自己,最終也失去了被療癒的機會,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找人訴苦、尋求安慰。所以我下定決心,要聊聊「脆弱」這件事。只有我們的社會不再把脆弱當成把柄,每個人都可以表露脆弱,才能營造出一個環境,讓大家能分享彼此的脆弱,我們也才能彼此連結、互相療癒。我相信如此一來,就算我們失足跌倒,也很快能再找回繼續前進的原動力。 …… 在你們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有些話非說不可。《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不會告訴你要如何克服不安與焦慮,怎麼鍛鍊心靈肌肉,國內外已經有很多介紹各種方法的好書了,我覺得我的書沒必要硬是參一腳。這本書是藉由坦白我的脆弱,來為站在超高速跑步機上奔跑的我們加油打氣。我真心希望,這本書不會淪為膚淺的安慰,但我也不知道真正需要安慰的人,讀完這本書後會有什麼想法。 只願這本書,可以成為各位口袋裡,堅實可靠的暖暖包,或者在嚴寒之中,能為各位帶來一些溫暖。當你暫時走下超高速跑步機喘一口氣的時候,如果它還能成為讓你珍惜自己的墊腳石,那就更好了。最後,如果這本書可以做出一點貢獻,讓這個社會不要再抓著別人的脆弱不放,轉變成大家能夠盡情展現脆弱,為彼此的脆弱加油打氣的地方,那我就別無所求了。 二〇二四年七月 羅鍾浩

延伸內容

【好評推薦】 羅鍾浩教授的《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超脫了自我成長書籍和散文的藩籬,滲透進了讀者的內心。作者毫不保留,闡述年輕時期的他所經歷的痛苦。當年的他看似擁有羨煞旁人的一切,然而焦慮和恐懼的陰影卻籠罩著他。書裡的口吻,就彷彿是在和老友傾訴的真情告白。 本書結合了精神科醫師的專業,以及作者身而為人的坦率,不管是看待自己或對待他人,都為讀者帶來了嶄新的視角。「我們的存在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我們的不完整。」他讓肩負重擔、認為自己必須「完美無缺」的現代人,得以用新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本書的另一個過人之處在於,它講述的內容遠超乎於個人經歷,更精準剖析出了我們社會(韓國)根本性的問題。例如,作者對於自殺問題的見解,就像一縷光芒,照亮了黑暗的現實面。 展現「脆弱」的勇氣、和他人真正的連結、同理的力量,作者傳達的這些訊息,在現代社會裡更顯得熠熠生輝。如他所述,如果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一本「書」,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一座更溫暖、更具包容性的院落。《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它傳遞著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同理與連結。 ──鄭熙元,首爾峨山醫院老年內科教授 羅鍾浩醫師,在住有八萬多位露宿者的紐約,接受過精神科急診室的鍛鍊,他用自己的脆弱,吸收大城市底下弱勢者的故事。他相信醫生的專業來自於個案的信任,即便身為一位專家,知道如何用醫學的方式解決問題,但他並不認為個案是需要被救助的「問題人士」。他感謝每一位個案的存在,對他們懷抱著平等的態度,讓他成為了一位「與眾不同」的醫師。 我從羅鍾浩醫師深邃又善良的雙眸中,感受到了滿滿的關愛。這證明了長時間以來,他不只是解決問題的醫師,更是懂得同理的陪伴者。他雖然功成名就,卻沒有壓抑成就中伴隨著他的「內在脆弱」,讓他成為痛苦之人值得信賴的夥伴。 《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是一本有關「鼓起勇氣,擁抱脆弱」的書籍,也是充滿希望的臨床紀錄,記載了在這個只追求幸福與完美、令人窒息的世界上,如果你願意把自己的「憂傷」與「焦慮」攤在陽光下,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感謝羅鍾浩醫師願意率先分享他的脆弱,以及他年輕的時候,每時每刻都在惴惴不安的「廣泛性焦慮症」時期,還有他作為一位亞洲移民者所經歷過的認同強迫症時期,與其他讓人深感共鳴的回憶。 如果說,羅鍾浩醫師的前作《紐約精神科醫師的人類圖書館》(暫譯)像是一位心思細膩的孩子,因擔心自己生病的友人,所寫下的日記;那麼《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不再假裝沒事》就是一位純真的青年,用自己的人生當作題材,所寫下的真情處方箋。羅鍾浩醫師在朋友和醫師之間的身分游移,他樸實無華的語氣,不帶有任何偏見,鮮活了這本書裡的字字句句。這本書推薦給想踏上精神科醫師之路的年輕人,也推薦給所有因為無法得到接納而徬徨若失的孤單靈魂。 ──金智秀,韓國資深記者、暢銷書作家 「坦白,充滿了力量。」 這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出現的第一個想法。看似完美無缺的精神科醫師,他的真情告白帶給了我們安慰和勇氣。 我們被現實所苦,暗自神傷。每當我們覺得活著好累,事事不如意的時候,總會貶低自己、自我責怪,質疑自己為什麼別人都挺過來了,自己卻站不起來,甚至對此感到憂鬱。我們甚至還把這件事,當成是一種軟弱。 曾經飽受焦慮症和無助感所苦的他,卻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權利。」他還分享了一句,曾經安慰過他的話:「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麼做。」 這句話,送給我,也送給你。 ──李錦姬,電台主持人

作者資料

羅鍾浩(나종호) 關心心理健康的精神科醫師。現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教授,畢業於首爾大學心理學系與醫學專門研究所。原本夢想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但在留學計畫受挫後,抱著「想要幫助內心受苦的人」的想法,重新挑戰精神科醫師之路。 他取得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並於梅約醫學中心和紐約大學完成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最終在耶魯大學完成成癮精神科專科醫師培訓。至今撰寫了超過70篇有關心理健康的國際學術論文及教科書章節。 他也曾登上綜藝節目《劉QUIZ ON THE BLOCK》、CBS《金賢廷的新聞秀》、Sebasi Talk(改變世界的15分鐘),並接受《金智秀的星際訪談》、BBC、《時代雜誌》等多家媒體專訪,持續宣導心理健康、自殺預防的重要性,深化民眾對相關議題的認知和關注。 為了解決韓國精神健康危機與自殺預防,羅鍾浩醫師與前世界銀行總裁金墉(Jim Yong Kim)共同發起了MIND SOS運動。

基本資料

作者:羅鍾浩(나종호) 譯者:蔡佩君 出版社:大牌出版 書系:My Map 出版日期:2025-07-09 ISBN:9786267600993 城邦書號:A1290320 規格:平裝 / 套色 / 27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