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其他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作者:菲利.普雷特(Philip Plait)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5-02-27
  • 定價:520元
  • 優惠價:79折 411元
  • 優惠截止日:2025年4月30日止
  • 書虫VIP價:411元,贈紅利2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9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臉譜全書系書展 5 折起!
  • 《在異星的天空下》延伸書展
  • 年度最強限定:$499輕鬆升級VIP/升級人生勝利組7折起!
  • 年度最強限定:$499輕鬆升級VIP/一本升級VIP+送3好禮
  • 年度最強限定:$499輕鬆升級VIP/超強新爭霸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23最佳科學圖書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2023最喜愛圖書 《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2023編輯推薦讀物   「這是為未來太空旅客準備的生動導覽指南!」 十個遙遠異域的天體,十片壯闊奇異的天空 跟著天文學家踏上一趟遨遊銀河之旅,用前所未有的視點體會宇宙的奧妙風光   書衣折口特別附贈「星艦VIP登船票」書籤 PanSci 泛科學 王為豪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李昫岱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主理人、國立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李家維 國立清華大學侯金堆講座教授 林新惠 科幻小說家、研究者 曾耀寰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技師 劉志安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穿越銀河推薦 你有沒有想過遊歷宇宙會是什麼感覺,又是否想像過置身在這些奇景之下?  ⁍在光耀奪目的行星環下仰望夜空,同時看見六個月亮高掛天際。  ⁍踏上天行者的故鄉,看見兩顆太陽冉冉升起,一如他所見的景象。  ⁍穿梭球狀星團,飽覽一百萬顆恆星在你身上投下浮光掠影。  ⁍置身七彩絢爛、星塵縹緲的恆星工廠——星雲——之中。  ⁍晃蕩於黑洞事件視界,在將要變成義大利麵前,體驗時空異象。 穿梭科學與科幻的界限,從不一樣的角度仰望異域的天空   天文學家菲利.普雷特將化身銀河旅遊團的導遊,邀請讀者和他一同登上宇宙星艦,並帶領我們展開一趟精彩的銀河風光之旅,感受浩瀚宇宙壯麗而荒涼的奇景。在這趟身臨其境的星際之旅中,普雷特結合了最前沿天文物理學知識和豐沛的想像力,為我們描繪出一幕幕真實嚴謹又光怪陸離的景色。 ~為你精挑細選的十處宇內風光~  .我們的好鄰居——月球  .人類的未來家園?——火星  .太空碎石堆——小行星與彗星  .星環下的世界——土星  .太陽系的邊疆——冥王星  .血色天空——紅矮星的行星  .天行者的故鄉——塔圖因……?  .有一百萬個太陽的地方——球狀星團  .恆星孕育之地——星雲  .時空異變的不歸之路——黑洞 在遼遠而陌生的異星天空下,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讓我們來弄清楚吧! 【各界好評】 「一趟令人興奮、奇妙且引人敬畏的宇宙導覽。普雷特用文字帶領我們探索其他世界,同時讓我們更珍惜自己的世界。」 ——約翰.葛林 John Green|《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及《人類事評論》(The Anthropocene Reviewed)作者 「閱讀《在異星的天空下》就跟穿梭時空一樣引人入勝。普雷特是一位幽默、溫暖和親切的嚮導,帶領我們前往宇宙中最奇妙的地方……你將在身臨其境的同時,學習到人類所探索出的、最具啟發性的科學。每當你仰望夜空,將會想起這本書並會心一笑。」 ——勞拉.海爾穆斯 Laura Helmuth|《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主編 「普雷特帶領我們前往鄰近的世界和遙遠的星系盡情探索——一點點天文科學,以及無限驚奇。他所描繪的太空船和太空衣,讓你會緊緊地繫上安全帶並繼續閱讀。這場科幻般的飛行之旅既科學又壯觀,享受這趟旅程吧!」 ——比爾.奈爾 Bill Nye|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CEO  「《在異星的天空下》既迷人又獨特,同時詳盡而準確,是增進我們對宇宙瞭解的極佳導覽。」 ——查克.韋納史密斯Zach Weinersmith|《星期六早晨的穀物早餐》(Saturday Morning Breakfast Cereal)作者、《紐約時報》暢銷書《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Soonish)共同作者 「普雷特帶領我們經歷一趟宇宙之旅——這是為未來太空旅客準備的生動指南。」 ——克萊夫.庫克森 Clive Cookson|《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在《在異星的天空下》中,普雷特懷著他一貫的好奇心和幽默感,帶領我們前往太陽系和更遙遠的星空,探索十個迷人的地點。普雷特深入探討了那些絢爛世界的科學知識、也帶有一些科幻色彩,這趟旅程遠超出望遠鏡和太空攝影所能告訴我們,卻讓人身臨其境。」 ——拉明.史奇巴 Ramin Skibba|《連線》(Wired) 「一本優秀的宇宙指南……普雷特是一位熟練、富有創意和時有遠見的嚮導,帶領我們探索外太空的遠方。」 ——西蒙.英格斯 Simon Ings|《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  「一場迷人的宇宙之旅,穿越太陽系及更遙遠的地方……普雷特是這次探險的完美船長,他生動地將這些外星世界帶入生活,同時巧妙地為這些場景提供了科學見解。」 ——艾什莉.葉格 Ashley Yeager|《科學新聞》(Science News) 「普雷特引領讀者經歷了一場令人敬畏的宇宙之旅……這本書會改變你對太空的看法。」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普雷特對太空的瞭解勝過大多數人,但他設法找到了與普通人交流太空的方法……他不僅僅是仰望星空做夢,而是真正想像在群星間度過一個夏天會是什麼感覺。」 ——凱莉.布萊威 Kelly Blewett|BookPage 「普雷特的描述寫實動人,喚起了人們對旅行的渴望,也使陌生的事物變得具象……這是一趟不凡的旅程。」 ——約翰.基奧 John Keogh|《書單》(Booklist) 「普雷特向來善於以生動且準確的方式講解前沿科學,這本宇宙導覽書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展現他的解說能力……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讀物,為讀者帶來看待宇宙的新視角。」 ——翟爾斯.史拜羅 Giles Sparrow|《BBC Sky at Night》雜誌  「由於天文學的進步,我現在對我們的宇宙鄰域,甚至更遠的地方有了更多的瞭解。《在異星的天空下》是你前往這些星空的門票。有了作者兼天文學家普雷特作為嚮導,這本書將帶你穿越宇宙,並在許多奇妙的地方停駐。」 ——克拉-布里.托希爾Clár-Bríd Tohill|《Physics World》

目錄

前言 一、 人類一小步:月球 二、 紅色夜幕:火星 三、 天際害蟲:小行星與彗星 四、 星環主宰下的世界:土星 五、 太陽系的邊陲:冥王星 六、 迷你太陽系:繞行紅矮星的行星 七、 塔圖恩的天空:擁有兩顆太陽的行星 八、 萬日之地:球狀星團 九、 一窺行星工廠:星雲 十、 最後一片天空:黑洞 後記 謝辭 延伸閱讀

內文試閱

〈太陽系的邊陲————冥王星〉 你的腳很冷,但你說服自己這只是你的想像。而且你的太空衣已經特別加強了保暖功能,特別是靴子。然而知道離你鞋底二.五公分的地方是攝氏零下二百三十度,沒辦法不覺得冷:你背脊一陣發涼。頭盔面罩的另一邊是真空,而你周遭的冰太冷,你必需很費力才能用鎚子將它敲碎,這讓人覺得有點恐怖。可惡,身旁的冰有一半在地球上會是氣體。 說到這個——你微微轉身,環視天空。即便現在是當地時間的下午過了一半,星星還是清晰可見,因為除了太陽周圍有一圈深藍色以外,天空是徹底的黑暗。你背對著太陽,朝它對面看去,你看見幾顆熟悉的星星,就是你從小看到大的那些。你大老遠來到這裡,但它們還是離你遠得很。 至少夏戎不在天上,因此你更容易看得清楚。這顆衛星或許很小,但它在天上的位置太靠近,因此佔據了好大一塊天空,而且它會亮得讓旁邊的星星黯然無光。不過你站在冥王星上背對夏戎的地方,因此它絕對不會從這裡升起。那幅景象就留待明天——是地球的明天,而不是幾乎一週以後的冥王星的明天——造訪這小天體的另一側時欣賞。 你再度微微轉身,這次你小心翼翼。太陽或許很遠,但它亮到會破壞你的夜視能力,要是那樣就太可惜了,你的眼睛必須過一會才能再次適應黑暗。你把雙手舉在臉的兩邊,掌心向外,身體再稍微轉一點。果然,用手擋住看起來是個小點的太陽時,你看見陽光描繪出你手掌的輪廓。太陽的光芒大幅降低,但還是亮得能讓你藉由光線看清物體。如果你數學沒算錯,你得要再往右看一點……一點就好。 不過右邊什麼也沒有。好吧,那裡確實有東西,只是它太昏暗,而且這時間它離太陽太近,所以看不到。你有點失望,也有點挫敗。但當你繼續徒勞無功地尋找時,另一種感受湧上心頭,那好像是敬畏,卻又摻雜著一絲恐懼,那是從你腦中冒出來的原始本能——恐懼。 突然間你發現,你找不到地球。你看不見地球!在黑暗中的某處,在遠得不可思議的六十四億公里外,是你一輩子所熟知的家園,是人類誕生的搖籃。它遠到你甚至找不到它。 你再次感到一股寒意從背脊爬上來,這一次你很確定那不只是你的想像。 一九二九年,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好吧,八顆已知的行星——那就是問題所在。 早在將近一百五十年前的一七八一年,天文學家就已經發現第七顆行星天王星,也將它的軌道測量得十分精確。但隨著時間過去,頑固的天王星拒絕按照數學預測的軌道,走在它應該走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觀察顯示,天王星脫離它預計中的路徑,這表示要不是天文學家的數學計算錯誤,就是有某種天文學家沒有考慮到的東西在影響它的位置。這神秘現象一直持續到一八〇〇年代,當時天文學家假設這異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有某顆還沒發現的第八行星拉扯著天王星所導致。 這件事引發了十九世紀的一段小插曲。兩位天文學家奧本.勒維耶(Urbain Le Verrier)與約翰.庫奇.亞當斯(John Couch Adams)不約而同地各自進行了艱難的計算,想找出這第八顆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而且兩人將各自的預測結果提交給天文台。 在這場競賽中,德國柏林天文台一位名叫約翰.加勒(Johann Galle)的天文學家首先在勒維耶計算的位置觀測到一顆行星;在此同時英國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根據亞當斯的計算進行的觀測,卻由於溝通不良而延誤。歷史往往由這類遺憾的狀況構成,加勒與勒維耶成為海王星的發現者。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即便把海王星的重力考慮在內,天王星還是沒有在它預計的位置上。除了海王星之外,是否還有另一顆尚未發現的行星? 天文學家開始尋找。一位乖僻但極為富有的美國天文學家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非常執著地想找到這顆行星。他的故事也很精彩,羅威爾在找到這顆預計中的行星之前就去世了,而他的遺孀與羅威爾天文台之間的法律糾紛,使得搜索工作中斷了十年以上。一九二九年這項工作終於重新啟動,次年,才剛受僱的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在該年一月底兩張拍攝時間相隔一週的影像中,發現了冥王星。由於冥王星繞太陽公轉時,在觀測期間移動了位置,而計算顯示確實有一顆天體經過海王星。 萬歲!天王星軌道的問題解決了! 只不過事情還沒真正解決。天文學界漸漸明白這被命名為冥王星的第九行星,根本不像眾人以為的那麼大。最初發現冥王星時,天文學家相信它的質量和地球差不多,但結果冥王星因為是由冰組成,閃亮亮又具反射性,使它看起來很明亮,因而也讓人誤以為它比較大。在過去幾十年裡,由於更精良的觀測技術,天文學家認定冥王星其實非常小,它的直徑不到二千四百公里,甚至比地球的衛星月球還要小,它的重量也太輕,不可能影響天王星的軌道。 接著到了一九八〇年代,這麼說吧,人們發現冥王星根本沒有必要存在。當航海家二號經過海王星時,發現之前對這顆行星的質量計算有偏差,低估了百分之〇.五。雖然差異很小,但當天文學家把正確的質量套用在軌道計算上時,天王星位置的﹁錯誤﹂就消失了。一直以來就只有海王星在拉著天王星,而冥王星跟它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海王星是有史以來第一顆利用數學發現的行星,但是冥王星卻是唯一一顆因為弄錯 而被發現的行星。 一九八〇年代,科學家發現了更多像冥王星一樣的天體,它們在海王星之外繞著太陽運行。這些天體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大小從幾公里到一千六百公里以上不等,其中一顆名為鬩神星(Eris)的天體幾乎和冥王星一樣大。甚至有可能存在比冥王星還大的天體在非常遙遠的地方繞行太陽,只是還沒被發現而已。這類天體被統稱為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TNOs),科學家在數十年前就預測到它們的存在,並根據其軌道特徵分成幾個不同類別。因此人們逐漸明白,冥王星也許只是這可能多達數千個天體的其中之一,只不過它有可能是最大的一顆。這使得它的地位在二〇〇六年被﹁降級﹂為矮行星(dwarf planet),太陽系的行星數又回到了八個。 然而冥王星仍然帶有浪漫色彩。四分之三個世紀以來,它在字典裡的解釋都是一顆行星,大多數人也還是把它當成行星。它的名稱來自羅馬神話中的下界之神、黑暗的守衛,令人聯想起它現在的地位——太陽系最後一個大守護者,捍衛我們的領域與廣袤無垠的星際空間之間的界線。 觀測這樣一個遙遠而渺小天體極其困難,它的神秘因而更增添其魅力。當美國航太總署特別為探索這顆小小天體所設計的新視野號探測器(New Horizons)於二〇一五年飛越冥王星時,我們對冥王星的瞭解比它被發現以來的那些年所獲得的還多。這些圖像和數據使得它更具吸引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奇異的世界,冰冷又拒人於千里之外,但同時也多采多姿,結構的複雜性不亞於我們的星球,然而又像太陽系中我們見過的其他天體一樣陌生。 如果站在內太陽系邊緣,太陽是你身後微弱的光源與熱源,銀河系的其他星體展現在你面前,那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在冥王星的天空下,你又會看到什麼? 選擇降落在冥王星的哪個位置需要慎重考慮,這取決於你想在天空中看到什麼:你想待在白天還是夜晚呢? 無論選擇哪個時段,都有值得一看的景象。不過你的船長非常聰明,她挑了一個位於冥王星夜面的降落點,如此在黎明之前,你還有一兩個小時仰望星空。不過這很矛盾:雖然冥王星公轉速度緩慢,讓你有更多時間觀賞天空,但實際上能看到的有趣景象卻不多。 太空船降落在一個寬廣、平坦的觀景區附近,這個區域顯然是用某種耐寒的材料建造而成,粗心大意的旅客也不必擔心被岩石、冰塊或地面的洞絆倒,在這裡,你可以安全行走。外面的燈光都關上了,周圍暗得你看不到地表任何景物。你環顧四周,只能看見同行旅客太空衣上微弱的燈光,這些燈光讓你知道他們的位置,又不會破壞你的夜視能力。 你的太空衣雖然笨重,但還算舒適。它類似於太空旅行初期太空人穿的太空衣,但它是專門為冥王星的環境所設計的。在這裡,你必須平衡自己體內不斷產生的熱量,因為在太空真空或冥王星沒有空氣的地表上,很難將熱量散發出去。你的太空衣與其他型號最大的差別在於靴底的隔熱層,因為冥王星攝氏零下二百四十度的低溫會讓體溫迅速流失。儘管穿著厚重的裝備,但你在這裡的體重只是地球上的一小部分,因此可以輕鬆站立許久。你轉身背對著太空船,抬頭望向天空。 在冥王星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景上方,西方漆黑的蒼穹繁星點點。這是一幅美麗的景象,但你有些許失望,你發覺這些星星和你在地球上看到的別無二致。或許因為沒有大氣的阻礙,你能看到更多的星星,但你原本期望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如此遠離太陽、深入太空的地方——星空會有所不同。然而你早該知道,冥王星雖然遠在數十億公里之外,但即使最近的恆星也比這距離遠上千倍以上。就你舉目所及,這些星星的亮度和位置,與你在地球上觀星時所見的一模一樣。 如果你事先準備一台性能優越的望遠鏡,也做好計畫,其實有可能捕捉到細微的差異。銀河系中最接近太陽的幾顆恆星距離夠近,因此地球和冥王星之間視角的改變能使它們藉由視差(parallax)移動一點點。視差是指當你改變觀測角度時,相對於更遠的物體,近處的物體看起來在移動。常見的例子就是當你在路上開車時,近處的樹木似乎飛快地掠過,而遠方的群山則看起來移動得很慢。 如果你知道兩個觀測點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出附近天體的距離。事實上,這正是首次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使用地球軌道作為一條三億公里的基線。若能以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作為基線,就能大幅提高測量恆星距離的能力,但是僅用肉眼觀察,最近的恆星移動幅度並不夠大,無法讓我們注意到差異。如果你在出發前往冥王星之前用望遠鏡在地球上拍攝影像,然後現在再拍一次,把兩者比對,你就能看出恆星位置的變化。關於這點,你的旅遊資料裡有提到……啊,對了,在二十一世紀初,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就曾用過這個技巧。在飛越冥王星後,它拍攝了附近的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和沃夫359(Wolf 359)的望遠鏡影像,然後將這些影像與從地球拍攝的相同恆星影像作比較,結果它們位置改變是可辨識的。不過,即使用探測器強大的望遠鏡,這些變化也不大。 星星真的好遙遠啊。 美夢破碎的你,此時注意到天空中有藍光閃動。它很難看清,但你轉向東邊,看見它愈來愈亮,更清楚,色調也更淺。在那一層藍光中,你也可以辨認出看起來像是非常薄的條狀雲與地平線平行。光愈來愈亮,逐漸掩蓋了周遭的星星,就在你發現這一切看起來好熟悉時——太陽升起了。 起初它只是出現在清晰無比的地平線上的光點,在你眼前逐漸變亮。然而幾秒鐘後,你突然想起自己身在何方。太陽並不如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那樣,是個在地平線上緩緩變大的巨大明亮圓盤;此刻你眼中的太陽看起來不過是一個點。它不到半分鐘就升起,離開地平線,在天空中閃耀,遠比天上的任何星體都要亮。它依然被藍光環繞,如果你多花幾小時看著太陽再升高一些,就會看見那藍光逐漸黯淡,天空再次變黑。但現在,那抹藍色佔據了太陽周圍的天空。 你心中突然湧現出一股鄉愁,天空中短暫卻美麗的天藍色光輝,令你嚮往地球。你默默記在心中,打算趁著和其他人回到太空船內準備遊覽冥王星的另一面時,進一步瞭解這道藍光。

編輯推薦

跟著天文學家踏上一趟遨遊銀河之旅
◎文/臉譜出版編輯部 當你仰望夜空,有沒有想過搭上宇宙星艦、穿梭太空並造訪不同的星球和天體,會是怎樣的體驗? 本書的作者菲利.普雷特是前加州州立大學索諾馬分校天文物理系教授,也曾為NASA哈伯太空望遠鏡團隊的一員,長年致力於天文科普教育。而在本書中,他將化身銀河旅行團的嚮導,帶領讀者前往十處精挑細選的宇內景點,並且登陸其上,看看從那些遙遠的異域仰望天空,會有怎麼樣的風光。 在這趟星際之旅中,普雷特結合了最前沿天文物理學知識和豐沛的想像力,描繪出一幕幕真實嚴謹又光怪陸離的景色,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般,以獨特的視覺感受浩瀚宇宙壯麗而荒涼的奇景。 在遼遠而陌生的異星天空下,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讓我們來弄清楚吧!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菲利.普雷特 Philip Plait, PhD

曾任加州州立大學索諾馬分校天文物理系教授、前NASA哈伯太空望遠鏡團隊成員,長年致力於天文科普教育,常於美國各大廣播或電視節目,指正一般大眾天文認知上的錯誤,同時為《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專欄作者。他所經營的部落格「Bad Astronomy」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2009年度最佳25大部落格之一。

基本資料

作者:菲利.普雷特(Philip Plait) 譯者:何修瑜 出版社:臉譜 書系:科普漫遊1 出版日期:2025-02-27 ISBN:9786263155923 城邦書號:FQ1086 規格:膠裝 / 部分彩色部分黑白 / 4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