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作者: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
- 出版社:馬可孛羅
- 出版日期:2025-02-27
- 定價:580元
- 優惠價:79折 458元
-
書虫VIP價:435元,贈紅利2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1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作家!!
「地中海三部曲」作者羅傑.克勞利又一令人讚嘆新作
氣勢磅薄、衝擊力十足!!
香料,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大競賽!!
香料史上的地理大發現
葡、西兩國遠東大對決
十六世紀最驚駭、刺激的海上長征
開啟強權帝國殖民序幕
專文推薦——
劉慧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讚嘆推薦——
孔令偉(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創辦人)
陳國棟(中研院歷史研究所教授)
陸大鵬(中國歷史書專業譯者)
康培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本書將告訴你:
▎推動歐洲人探索東方的動力不是絲綢,而是香料
▎投效西班牙的葡萄牙人麥哲倫如何帶領探險隊經歷險惡航程
▎連結起香料史上第一個牽涉到的地緣政治經濟鏈
▎香料貿易促使世界貨幣統一為白銀,加速全球貿易開展
▎揭開強權帝國第一次向外擴張殖民的序幕
當香料開始遠航,帶動近代全球經濟發展,對歐洲人來說,這些香料象徵著前所未有的財富。丁香和肉豆蔻透過錯綜複雜的貿易路線抵達歐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險家們開始競相尋找香料的神祕來源。當葡萄牙人在一五一一年終於抵達摩鹿加群島的香料產地時,便展開激烈爭奪戰。摩鹿加群島成了一項帝國級的計畫,但也是一個在實務上因為距離過遠,國家無法有效管理或支持的計畫。此時,打開香料群島大門的金鑰匙,握在誰的手上,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作者展示這場遠洋競逐如何塑造了現代世界。從一五一一年至一五七一年,歐洲列強開展海上航線,建立龐大的海上帝國,並催生全球貿易,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掌控香料供應。掌握香料,才是掌握經濟、權力。大航海時代雖然需要製圖學、地理學、天文學前往香料所在地,但實際上的「占有」才是獲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打開地圖,從塞維亞的造船廠,航向太平洋的遼闊海域,來到印尼的火山香料群島、北極圈以及中國沿岸,本書呈現生動的目擊者紀錄,在冒險、船難和圍城的故事背後,同時也揭開了第一次殖民接觸的序幕,並重塑之後數個世紀的世界經濟。
【國際書評讚譽】
克勞利把每個歷史事件,都變成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寒毛直豎的黑暗細節,在激越的情節推演中顯得劇力萬鈞。
──丹尼爾.布魯克斯,英國《電訊報》
文采與格局兼備的精采故事。
──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週日版泰晤士報》
克勞利以其穿針引線的能力,讓他的故事跨越時空,呈現出行雲流水的一面。他對於海上遠征的細緻描繪,尤其凸顯本書集冒險、野心與殘酷於一身的面貌。
──克里斯多福.基薩恩,《愛爾蘭時報》
精采絕倫,引人入勝的歷史片段……令人欲罷不能的新角度,讓人看到了調味料這種東西在幾百年前,是多麼地辛辣。
──《經濟學人》
克勞利在其緊鑼密鼓的敘事裡,填入各種風雨、匱乏、奴役、海盜與喋血的情節,彷彿香料揚起的一陣煙霧,讓人目眩神迷。
──麥可.普羅傑爾,《新政治家》
克勞利的天賦.是可以把碎片拼成彩繪玻璃。而其新作,便是又一本色彩繽紛且衝擊力十足的冒險傳奇。
──科克斯書評
香料可比等重的黃金還值錢,並讓人捨身犯險前仆後繼,即使闖入未知的航線也要一親芳澤。克勞利筆下種種精采的情節扣人心弦。
──蘇菲.羅艾爾,書評網站《五本書》
以不同凡響的可讀性,講述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片段。這段歷史讓世界產生了質變──也形塑了我們今日生活的局面。
──佐丹.畢德曼,《帝國的斷裂與連結》作者
一段由故事大師率領我們穿越十六世紀的精采航程。《香料》是一本趣味橫生的歷史故事,當中有不可思議的海上探險,有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牽涉到地緣政治的全球供應鏈,也有兩者發生碰撞時,所迸發的火花。
──詹姆斯.史塔夫里迪斯,《放手一搏》作者
羅傑.克勞利做為敘事高手,與這偉大的主題可謂天設地配:環球一周只為創造史上首見的全球化經濟。駭人的艱辛與動人的勇氣,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心跳不停。
──大衛.弗朗,《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
做為一個精采絕倫的故事,有著強大的登場角色及歷史上的轉折時刻。我們現處的世界是如何跟為何被創造出來,又有誰為其付出何種代價,本書都清楚的交代。
──安德魯.蘭貝特,《海權國家》作者
生氣盎然的文筆,講述了集果敢、貪婪、殘酷於一身,且不時顯得有勇無謀的冒險家是如何在西班牙的資助下,在現今的印尼與菲律賓從事他們的闖蕩。
──麥可.克朗徳,《征服的滋味》作者
目錄
前言 碰撞
第一部 初見陸地:去東方不落人後
第一章:法蘭西斯科.塞勞的天堂
第二章:地圖與臆測
第三章:摩鹿加艦隊
第四章:前往香料群島
第五章:環球航行者
第六章:珠江上的砲火
第二部 雙雄角力:摩鹿加鹿死誰手
第七章:西班牙的回覆
第八章:微型戰爭
第九章:佛羅里達之行
第十章:「終結苦難」
第十一章:「地獄般的迷宮」
第三部 點點相連:串起全球各角落
第十二章:屬於死亡的避風港
第十三章:「孚威鎮德」
第十四章:破解密碼
第十五章:慾望的加利恩帆船
第十六章:向全球啟航
破壞
作者的話
誌謝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延伸內容
【推薦序】
這世界是我的牡蠣,我會持劍將其撬開
劉慧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名的「香料」二字,其實與書中內容有些名不副實。反而是書最末尾的一句引文,卻異常的貼切。今日英語日常會話中「世界是你的牡蠣!」,帶有鼓勵、看好之意,表達對於談話對象將展開的計畫的信心與祝福。但作者完整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原文「這世界是我的牡蠣,我會持劍將其撬開」,加上譯者細心的註釋說明,完全濃縮了書中不斷出現的強勢行動與暴力氣氛。
回到書名。若讀者預期看到香料在餐桌上、藥箱中、香爐中或是梳妝檯上的蹤跡,則本書將讓您失望。就連樹梢上、貨艙裡、市場中的香料,也鮮少出現。麥哲倫出航讓西班牙人首次直接從產地進口香料,但作者只有這句「那批香料,也就是整趟航行差點被人忘記了的動機……只勉強回填了遠征隊的種種成本」。要等到最後一章,讀者們才會再看到這充滿人類心理洞察力句子,「真要說香料為人類做了什麼,應該是它們鼓舞了人類,讓人類將自己拖出了……生活更為匱乏的中世紀。香料,讓人類瞥見了生活變好的模樣。」
溢滿全書的若不是香料的芬芳,而是舞刀弄劍進行或咬緊牙關面對的強勢行動,那是什麼行動?書中最大比例的行動者是西班牙、最多篇章是關於西班牙官方發動的五次航程。先是西班牙國王(即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在一五一九年、一五二五年分別派出,由麥哲倫和洛艾薩帶領從西班牙出發西行去香料群島。在一五二七年、一五四二年,以及隔一段時間到了新王腓力二世即位後的一五六四年,則有美洲的新西班牙總督統籌,從墨西哥西岸出發前往亞洲。前兩次的探索發現到,從中美洲往南,美洲大陸要到麥哲倫海峽才有船隻穿越的通道,而走這段航程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不如在中美洲東岸下船,經河流和陸路,到達中美洲西岸再上海船。由美洲向西航行到亞洲尚稱順利。接下來的挑戰是,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已有葡萄牙的總督掌握,西班牙有辦法突破嗎?若不成,西班牙能在附近找到其他的香料產地嗎?一五二五年、二七年、四二年時,西班牙都不敵葡萄牙(如第八章章名的「微型戰爭」),在一五四二年和一五六四年則轉向了菲律賓群島。但就算在菲律賓能站穩腳跟,還是有兩大問題:首先,菲律賓並非香料產區,再來,前四次的航行都一再困於無法由太平洋原路返還,只能經印度洋繞好望角回歐洲。這條航路屬於葡萄牙,讓西班牙船隻走得提心吊膽。此二問題在一五六四年的第五次航行得到了解決。第十四章「破解密碼」,就是西班牙奪取馬尼拉城、搶得其商品集散地的龐大利益,和找到由亞洲橫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航線的過程。
熟悉克勞利作品的讀者們會期待看到的「海洋」,在本書主要是太平洋。作者擅長的敘事和以描述心理、情感來解釋事件發展,書中處處可見。例如第三章中,麥哲倫在南大西洋選了特別偏南的較長路線,或許與船上人事派系問題有關:他想利用具爭議性的決策,逼使船上不忠於他的人動手謀反。之後第四章,麥哲倫在菲律賓異常積極地要當地人改信基督教,也許是想立功折罪;因為之前處理船上叛變時殺人放逐等強硬手段,讓他害怕回西班牙後被指控。
老讀者期待重複讀每本克勞利的書都有的樂趣,本書中我們還是可以跟著作者一起體驗海上生涯的驚險艱辛或是心曠神怡。但除了一貫的精采敘事與描述,本書也還有一些理論性與結構性的介紹。譬如,作者對比了國家組織與商人組織,也對比了大型國家與部落王國,並介紹了十六世紀晚期開始的世界貿易體系。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外事業是王室、官方所主導,但第十二章中英國探險家在一五五三年往東北航行,建立起繞過斯堪地半島與俄國貿易的航路,則是由兩百四十名商人合組的「商人冒險家公司」出資。第六和十三章中,葡萄牙官方訊息傳遞遲緩、決策慢半拍,造成屯門海戰,讓明朝在已經一個半世紀的海禁之外,對葡萄牙商人加倍反感;直到三十餘年後,一五五四年葡萄牙的德・索薩船長代表一群商人,與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建立的非正式貿易協定,才讓商業活動更順利擴展。如此造就的不但是繁榮的商業城澳門,還有與交易相關的各行各業的財富,以及白銀流入中國,提供可靠通貨的重要管道。比起西班牙、葡萄牙和明朝中央政府的緩慢反應,機靈的商業人士與地方官員更能達成效果。
有規模的國家,無論是中國、日本或俄國,固然有中央政府運轉較慢的缺點,但太小的政體有更嚴重的問題。香料群島的德那第、蒂多雷或菲律賓群島的馬尼拉都是非常小的王國,在葡萄牙或西班牙人威脅之前,長久以來與周圍更小的政治體即互鬥不休。作者除了細膩描寫入侵者如何利用、控制或取代這些小政體,還特別提出了這個類比:丁香、肉豆蔻等香料為何在全世界只產於幾個小島上?那是因為馬來群島特別的地理環境造就出的生物多樣性所致。此處成千上萬的小島中,動植物的種類遠勝地球大部分地區,當中少數幾種有著獨一無二的香氣與味道就不足為奇了。跟其他生物一樣,人類在此處也是多樣性極高、各個社群之間差異大、不易凝聚成更大更有力的政體,也難以避免被歐洲人掌控宰制。
但如十五、十六章所說,「直到工業革命以前,歐洲強權的格局就是在雄踞大陸之帝國旁、限縮在南洋群島與中國邊陲上。」中國不但不是皮雷斯、維埃拉、卡爾沃等在第六章所想像的能被葡萄牙征服,中國的經濟更主導了世界貿易。中國「對白銀的需求與非同小可的製造能力」,不但讓西班牙得自美洲的白銀有一個廣大的市場、讓歐洲人透過金銀價差獲得套利的機會,而且中國以絲綢、瓷器等精美工藝品換取白銀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歐洲人的物質生活。白銀的角色歷史學重要的研究議題,進一步資訊可看參考書目中Dennis O. Flynn和Arturo Giraldez的作品。書中類似的舉重若輕還有多處,將重要議題和概念夾在生動描述之間,值得讀者在心生感動或不忍,欽佩或氣憤之外,也思索其中的道理。
作者資料
羅傑.克勞利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其父親是海軍軍官,曾駐防於地中海各地,故作者在年輕時就跟隨父親在地中海各處度過很長的歲月,因而對地中海世界的歷史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作者在劍橋完成學業後,曾赴伊斯坦堡任教,花了很多時間考察該座城市,也曾徒步遊覽土耳其西部。前述經歷使得作者擁有淵博的地中海歷史與地理知識,著作有「地中海史詩三部曲」:《海洋帝國》、《一四五三》、《財富之城》,以及《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1291阿卡圍城戰》(以上繁中版均由馬可孛羅出版)等書。 相關著作:《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海洋帝國: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爭霸的時代》《財富之城:海洋霸權威尼斯共和國》《1291阿卡圍城戰:十字軍保衛聖地的最後一戰》《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財富之城:威尼斯共和國的海洋霸權》《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海洋帝國: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基本資料
出版社:馬可孛羅
書系:Historia歷史學堂
出版日期:2025-02-27
ISBN:9786267520574
城邦書號:MU0064
規格:膠裝 / 單色 / 37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