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當我們像餅乾般一塊一塊碎裂,
該怎麼做才能恢復原樣?
韓國青少年選出的最優秀作品!
一部讓人重新確認「我存在」的小說。
吳曉樂(作家)、易智言(導演)、凌性傑(作家)、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毓文(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番紅花(親職暨飲食作家)、蔡宜芳(諮商心理師)──傾心推薦!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正在慢慢碎掉──
中學生成齊聲是一名患有聲音強迫症與多重聽覺相關疾病的高中生。他的聽覺異於常人,敏感到幾乎無法與人共處。在旁人眼中,這是「毛病」,是需要治療與糾正的異常。但正是這種異於常人的感官,讓他聽見了常人無法察覺的聲音──那些正在變得透明、逐漸從這個世界「消失」的人們。
他稱這些人為「薄餅」。像餅乾一樣,脆弱、易碎、難以保存。他甚至依照碎裂的程度,把他們分為三個階段:
🍪一級餅乾:像斷成一半的餅乾,還有形體,卻存在感極低,經常被忽略在角落。
🍪🍪二級餅乾:碎裂成片,即使站在身邊也無人認出,彷彿早已不屬於任何地方。
🍪🍪🍪三級餅乾:只剩粉末,連自己也快忘記自己曾經是誰,將被世界完全拋下。
他們或許是補習班裡總被霸凌的少年,是在家中無人對話的小女孩,是醫院裡總說「沒事」的護士。他們曾發聲,卻因為太微弱而無人聽見。時間一久,聲音被磨平,存在變得透明,最終,他們也不再相信自己值得被聽見。
齊聲能聽見他們,並不代表他擁有什麼英雄般的能力。相反地,他也脆弱、膽怯,甚至不太會表達情感。他只是,比別人更早知道那種「被當作不存在」的感覺──所以他不願坐視他們慢慢碎裂。他傾聽、靠近、記住,試圖把這些人從被消失的邊緣拉回日常。
《碎片少年》不是童話。
它是一部介於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小說,用奇幻設定承載真實傷痕。書寫那些我們不願面對的情境──忽視、孤獨、霸凌、沉默,甚至是對自我的懷疑與否定。
這是一部適合青少年與大人共讀的小說。
也是一本,為「曾經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沒事的人」而寫的書。
我們終究都可能成為薄餅,但在變得粉碎之前,有人願意看見、願意聽見──這本小說,就是那樣的一道聲音。膽小護士……他們都曾經試圖發聲,卻因為聲音太小、太不被需要,最終被壓過、被遺忘、被磨平,變成無人知曉的碎片。
延伸內容
【韓國各地區年度好書!】
2024光明市年度好書
2024光陽市年度好書
2024大邱市年度好書
2024安東市閱讀今年一本書 入選圖書
2024安陽市閱讀今年一本書 入選圖書
2024漣川郡閱讀今年一本書 入選圖書
2024蔚山市年度好書
2024利川市年度聰明之書
2024益山市一本書青少年推薦圖書
2024昌原市昌原之書
【接連獲各國高中生好評!】
運用薄餅的碎裂特性表現沒有存在感的人,令人驚艷,就像沉浸在完全無法預測情節的故事中。──權恩秀,仁川新松小學
這本書替為了尋找存在感而掙扎的我們帶來一份平靜的慰藉。──朴燦熙,盤松中學
把在社會中被忽略的人比喻為「薄餅」,並讓人領悟到,對他們的小小幫助也能成為巨大的力量。──王昭賢,大田下基中學
這本書是慢慢閱讀時會逐漸滲透心底,然後不知不覺深陷其中的作品。──禹智仁,東鎮女子中學
讓那些形體變得模糊不清的人們重綻光芒的作品。──李映彩,開元中學
在不知自己的存在感何時會變得薄弱的現代社會中,這部作品為許多受傷的人傳達安慰與希望的訊息。──李采玧,蘭友中學
一部獨特的少年奇幻成長故事,讓人看見因失去存在感而變成薄餅的人。──李賢宇,溫陽中學
讓人再次回顧周圍被冷落的人、寓意深遠的作品。──林彩琳,漢榮中學
讓人反思平時沒有意識到的我的「存在感」,讓我學會珍惜自己的感動作品。──張彩元,束草海浪中學
為煩惱存在感的青少年帶來力量的書。──韓娥賢,驛谷中學
讓人想去拯救看不見的碎片、猶如魔法般的作品。──河泰攸, 仁川麻長小學
作者資料
金善美 김선미
寫作領域涵蓋多種類型。二○一九年以《致殺人犯》榮獲第三屆「追密推理小說徵文獎」優秀獎,正式展開創作活動。曾獲得韓國內容振興院主辦的「二○二二大韓民國內容大獎(故事類)」、教保文庫主辦的第1屆「Search-Light 徵文獎」等獎項。以《餅乾人》榮獲第一屆 Wisdom House 奇幻文學獎大賞及二○二四年新丘文化獎。著有《致殺人犯》、《碎片少年》等作品,並參與短篇集《觸法少年》的寫作。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