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你被炎上了嗎?:當網路、社群媒體成為21世紀版公然羞辱、獵巫、對人投石洩憤的公共廣場,理性討論與言論自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你被炎上了嗎?:當網路、社群媒體成為21世紀版公然羞辱、獵巫、對人投石洩憤的公共廣場,理性討論與言論自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 作者:強.朗森(Jon Ronson)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5-10-30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38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1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繼蟬聯十週《紐約時報》暢銷榜前作《灰色人性》、電影《法蘭克》劇作 作家強.朗森「親自下海」探索21世紀人群「公然羞辱」的毀滅力量 朱家安/作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盧郁佳/作家 ──推薦 高舉「人民法槌」的網路公審、掀翻假面人設、鄉民出征幾乎時刻在上演 只要一個錯誤動作、一句不當發言,下一個遭肉搜炎上的,可能就是你…… 近年社群媒體當道,一旦有個閃失被人上網「起底」或「出征」,群眾怒火與「人民的法槌」便會如風暴般襲來;轉眼間,某人就已經被一票憤怒鄉民攻擊得體無完膚、受到大肆嘲笑、慘遭妖魔化,有時甚至會丟飯碗。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公審、私刑正義、炎上事件可說無所不在。司法彷彿已「民主化」,過去那些沉默的多數爭相發出自己的聲音,但鄉民的「正義之聲」是衝著什麼目的而來?我們無情刨出別人的缺點、劃定所謂正常的界限,並糾出「不正常」的人──羞辱成為一種手段,間接達到某種扭曲的社會控制。 本書作者強.朗森向來對社會現象、網路文化有銳利獨到的觀察,也擅長報導撰文。在公共輿論與群眾立場日趨極化的今天,他見到線上社群和鄉民毀人於一旦的力量,便決定親自探索相關議題,寫下《你被炎上了嗎?》這本書。 朗森在寫作期間走訪英美多地,接觸轟動一時的炎上事件苦主。那些遭公然羞辱的人就和大家一樣是普通人,可能在社群媒體上開錯玩笑,也可能在工作中失手犯錯。作者為本書採訪、深入了解的事件包括: 數百人的大型會議席間,兩名工程師用耳語互開科技圈的無聊黃腔,前座女性把笑話認真聽進去,轉頭拍照並放上網公審,以表達不滿。工程師很快被任職單位解聘,而該女子亦遭鄉民出征,引來大量帶有性暗示的厭女抨擊,最後也丟了工作。 在推特上自嘲擁有白人優勢、不會得愛滋的女性,推文被鄉民解讀為「種族政治盲」無腦發言。Po文後隨即上飛機、處於離線狀態的她,於機場降落後再度上網,才發現自己遭群起撻伐,登上推特世界趨勢排行榜首,之後11天在搜尋引擎上被肉搜超過百萬次。 「一級方程式賽車老闆召五妓玩噁心納粹式多P」──這條聳動標題見刊後,當事人大方上BBC節目侃侃而談,從容應對醜聞。作者找到事主深談,想了解是否因擁有反社會人格,所以不痛不癢。而事實上,背後答案可能單純很多…… 作者針對公共議題架構出有力的論述,也運用小說筆法詼諧報導。《你被炎上了嗎?》直視當代生活的暗面, 我們很多人都在書中描述的類似狀況中,有意或無意扮演了鍵盤俠、參與獵巫。本書藉著揭露事件始末與細節, 對人類的缺陷加以辯證;更重要的是,作者提醒讀者,適時也要回頭一望人性中還未泯滅的微光。 口碑好評 網路可以推動政策、讓人下台、讓公司倒閉,現在已經沒人能否認網路上的群眾力量。《你被炎上了嗎?》從真實事件整理這力量的失控之處。當人們的道德情緒上線,義憤帶來的高度互動成為社群平台的營利來源,在後真相時代的網路回聲室,你不會意外有些人幾乎僅僅因為運氣不好,就被摧毀人生。 ——朱家安/作家 臉書在2008年進入台灣,讓台灣也算正式進入網路社交的年代。雖然已經接近20年了,網路社交上的災難還是頻傳,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的,皆時有耳聞。即便我自認是個重度網路社交使用者,我也會有感到無助的時刻,因為網路上的社交充滿不可預測性,而且酸民言語的攻擊是完全不手軟的。更別說,網路社交的規則一直快速轉變,若你不能跟上潮流,也會在網路社交上失意。 《你被炎上了嗎?》這本書中,或許無法涵蓋所有在網路上會發生的事情,但透過認識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相信對我們在網路上進行社交是相當有啟發的。最讓我震撼的是,這些故事的主人翁並不是甚麼達官顯貴,多數都是凡夫俗子。我希望每個有在使用網路社交的人,都可以把這本讓人欲罷不能的書拿來翻翻,或許會改變你在網路上的社交習慣,進而讓你可以當個快樂網民,而不是被網路社交綁架的奴隸。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正義感有時可以防腐、除錯,甚至引導社會邁向進步之路。但任何的正義行動,都應該先還原事實,盡可能從不同角度了解成因,也要能同理,才能逐步解決問題、落實正義。但,這往往需要時間與耐心,否則很容易自以為是,或濫殺無辜。 社群媒體經常讓我們失去耐心,快速行動,看到黑影就開槍,懶得查證事實,在同溫層的世界很難有多元角度看待議題,更別說換位思考、同理他人。即使是無心之過,也容易被無限放大,因為對許多人來說,實踐自以為是的正義比什麼都更重要。 這也使得「炎上」成為社群媒體常見的現象。有些炎上的確能讓惡者受到教訓,正義伸張;但有些炎上不僅是集體暴力,是有違比例原則與正當性的私刑正義,更可能對無心者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這本書的作者強.朗森走訪世界各地,拜訪被炎上的主角,分析炎上背後的故事,透過些案例幫助我們更了解所謂的「炎上正義」。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書前一版繁中譯本曾於2016年台發行,題名:《鄉民公審: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

目錄

第1章 英雄本色 向網路的另一個我宣戰 找對方出面談判 成功請對方撤掉帳號 社群媒體大舉出現公然羞辱 第2章 真高興我不是這樣 窮記者的意外發現 那不是巴布狄倫 一連串謊言的開始 暢銷書作家的答覆 戳破名作家的謊言 每個人都害怕被揭穿 第3章 荒野 事件後,暢銷書作家怎麼了? 他怎麼成為暢銷科普作家的? 狼狽辭職、作品被銷毀 作家決定公開道歉 一邊在道歉,另一邊在凌遲 公然羞辱的歷史 如果是你,會怎麼道歉? 重新再出發? 第4章 天哪,這真了不起 一則推文引起軒然大波 十一天內被Google了一百二十二萬次 每天都有新的英雄和壞蛋 當事人被關注的時間很短暫? 當庭羞辱被告的法官 網路上的被告,反而沒有權利 第5章 人在文明的階梯上降了好幾級 群眾如何走向狂熱? 好人也可能變成惡魔 著名心理學實驗原來是造假? 第6章 做好事 被投訴講黃色笑話而丟掉飯碗 因為感受到危險才投訴 誰加入了毀滅者的行列? 警察攔查搜身有助於降低犯罪率? 網路有厭女情結? 當事人的生活變得不一樣了 第7章 通往免於羞辱的天堂 從羞辱中全身而退的人 媽媽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通用汽車設局陷害律師 被羞辱者向媒體提告 有些人慘遭媒體毀滅 對公然羞辱會有性快感的人 直擊A片拍攝現場 第8章 甩掉羞辱進修班 在團體分享不可告人的祕密 坐上「電椅」說實話 差點男扮女裝去採訪 八成以上的人曾幻想殺人 在電椅上發洩怒氣 上完課的後續效應 第9章 賣春與恩客名單沸沸揚揚的城鎮 小鎮發生大規模醜聞 牧師捲入事件中 我們就是會在乎 第10章 麥克.戴西差點淹死 遭到羞辱後居然毫髮無傷 試圖自殺,改變了他的人生 廣播現場,謊言當場被戳破 為自己建立虛構歷史 事件不會輕易被遺忘 第11章 能改變Google搜尋結果的人 放在臉書上的搞笑照片 很怕被發現自己就是那個人 假網站、假新聞 他可以操控網站搜尋結果 只要花錢,就可以讓搜尋結果消失 在法庭,羞辱跟呼吸一樣自然 第12章 驚恐 法庭裡的羞辱 法庭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 第13章 後羞辱世界裡的拉蔻兒 同志戀情曝光的前州長 暴力,是企圖以自尊取代羞辱 在監獄開辦精神治療 被兒子控告虐待的母親 重獲自由、重新出發 第14章 貓、冰淇淋與音樂 最聰明的生存之道,就是枯燥無味 跟祕密警察很像的社群網站監視網 網路搜尋結果真的改變了 第15章 你的車速 網路事件,讓搜尋網站賺到巨額廣告費 網路就像車速標誌,劃定了正常界線 參考資料與致謝 後記

作者資料

強.朗森 Jon Ronson

英國知名獨立記者、大眾心理學家、幽默作家、紀錄片工作者、編劇,暢銷書包括《灰色人性》(The Psychopath Test)、《法蘭克》(Frank: The True Story That Inspired the Move)、《海上迷航》(Lost at Sea)和《深入虎穴》(Them: Adventures with Extremists)。首部小說電影劇本《法蘭克》與彼得.史卓翰(Peter Straughan)合著,並由麥可.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主演。改寫自真人實事的小說《瞪死一隻羊》,也被改編為電影《超異能部隊》。撰述常見於《衛報》、《GQ》、《紐約時報》書評等,在BBC第四頻道主持的節目《強.朗森線上》四度入圍索尼廣播學院獎(Sony Radio Academy Awards),為Channel 4拍攝的紀錄片包括《庫伯力克的箱子》(Stanley Kubrick’s Boxes)、《世界的神祕統治者》(The Secret Rulers of the World)。

基本資料

作者:強.朗森(Jon Ronson) 譯者:戴至中 出版社:臉譜 書系:臉譜書房 出版日期:2025-10-30 ISBN:9786263157033 城邦書號:FS019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3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