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首度寫給投資人的理財專書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新創成長的關鍵:解開台灣新創企業從0到10億元的祕密
-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限量菁英透明資料夾版)
-
十年後,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哈佛商學院最振奮人心的人生經營課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投資金律(新版):建立必勝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八堂必修課
-
大會計師教你看懂財報暢銷套書(《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三書)
-
記憶力,最強的商業技能!:教你做好「記憶管理」,精進學習力、理解力,讓工作和學習更高效
內容簡介
從經濟指標嗅出致富時機。想致富,先搞懂十個指標!
Argus Research 首席經濟學家葉麥隆,超越數字,深入探究金融市場最重視十大指標,給你在別處找不到的「運用竅門」,讓你永遠走在市場之前。
投資而不了解經濟,就好比計畫海濱之旅,卻不查對天氣預測一樣。惡劣的天氣可能破壞假期,就像經濟狀況不利時,把錢投入市場,可能摧毀舒適退休生活、買新房子或子女大學教育的計畫一樣。
本書探討今日華爾街觀察的十個最重要經濟指標,用清楚、簡潔的文字,告訴你這些重要報告評估的指標內容與真正意義。並從交易員、學者與現任華爾街經濟學家的綜合眼光,引領你看透統計數字與報告資料中的細微差別與關鍵要素。
你不需要管理千百萬或數十億美元,才能從本書中獲益,參考本書讓你從此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想出健全的投資策略。
【名家推薦】
◎「本書作者葉麥隆,超越數字,深入探究金融市場重視的指標,還提供你在別處找不到的「運用竅門」。」
~有線電視新聞財經網(CNNfn)主播兼資深記者薛芙樂(Rhonda Schaffler)
◎「這本書說明重要經濟指標,是珍貴無比的傑作,每位股票與債券交易者都應該把這本寶典放在手邊參考。」
~投資人證券信託公司(Investors' Security Trust Company)董事長、奧伯里公司(Aubrey G. Langston)前首席經濟學家瓊斯博士(David M. Jones)
◎「華爾街專家仰賴重要經濟指標,進行分析,如果你希望大幅提高投資成功的機會,你也應該這樣做。葉麥隆用簡單的文字,精確說明技術性經濟觀念,告訴你那些指標最重要、想在金融市場賺錢應該怎麼運用,讓你可以模仿專家的方法與成就。」
~債券投資獲利寶典(Money-Making Guide to Bonds)共同作者李學森(Stan Richelson)
目錄
前言
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經濟指標與市場興衰
如何利用本書 第一章 國內生產毛額
第二章 領先、落後與同時指標
第三章 就業狀況
第四章 工業生產與產能利用率
第五章 供給管理?會指數
第六章 製造業出貨、存貨與訂單指標
第七章 製造業、商業存貨與銷售指標
第八章 新建住宅
第九章 消費信心指數與消費者情緒指數
第十章 消費者與生產者物價指數
經濟指標與市場興衰
如何利用本書 第一章 國內生產毛額
第二章 領先、落後與同時指標
第三章 就業狀況
第四章 工業生產與產能利用率
第五章 供給管理?會指數
第六章 製造業出貨、存貨與訂單指標
第七章 製造業、商業存貨與銷售指標
第八章 新建住宅
第九章 消費信心指數與消費者情緒指數
第十章 消費者與生產者物價指數
序跋
【前言】
投資,但卻不了解經濟,就好比出去旅遊,卻完全不知道目的地的天氣。酷寒的天氣可能破壞掉一次壞假期,尤其是戶外活動的假期。同樣的,在經濟形勢不利時,把辛苦賺來的錢投入股市或債券市場,就可能摧毀舒適的退休生活、買新房子或子女上大學的財務計畫。沒有人比華爾街投資銀行、經紀商和研究機構更了解這一點。他們全都採取由上而下(top-down)的證券分析方法:從預測整個經濟狀況開始,包括預測利率、匯率、國內外的經濟成長。他們這樣做,是遵循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與陶德(David Dodd)在一九四○年代寫的投資人的聖經《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中奠定的觀念:「經濟預測為股市、債券市場、產業與企業預測提供基本結構。」 然而,想研究經濟狀況,進而規劃投資策略,你不必非得管理過千百萬美元或幾十億美元。你可以從報紙財經版、雜誌和晚間新聞節目中,得到華爾街專家分析使時用的大多數資訊。此外,你不必非得擁有經濟學或數學學位,才能解釋這種資訊。事實上,全美一流大學這種科系的畢業生也發現,自己完全沒有為財務的實際操作做好準備。本書將試圖搭起一座橋樑,好跨越存在於全美大學講授、讓人望之生畏的經濟學教科書理論,與華爾街日常實務之間的鴻溝。本書以分析師或經濟學家所用的工具為重點,討論其中最重要的十個經濟指標。在了解這些指標候,也會讓研讀經濟學變得更愉快、更有意思。 過去一個世紀裡,出現過成千上萬個經濟指標,並預測了從汽油需求一直到農作物產量的一切事物。有些指標的趣味性超過功能,例如,宣稱股市表現會跟當年度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C)或美國美式足球聯盟(AFC)贏得超級盃(Super Bowl)有關,或是跟女性裙擺是到迷你裙的高度,或降到小腿肚有關。其他指標則比較嚴肅,完全根據經濟上的觀察,從深奧難解到常識性的指標都有。前者如油漆與塑膠顏料成分的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的產量多寡,是跟建築材料需求關係的指標,後者如使用在電線與很多建材原料的銅的價格高低,則跟住宅營建活動的興衰有關係。同樣的,經濟成長跟鐵路貨運量、貨櫃產量、木製棧板出貨量、牛皮紙板與包裝材料產量,也有明確的關係——這些產品都跟貨運或產品製造有關。 長久以來,經濟學家已經剔除關係最可疑、最沒有效力的指標,同時找出大約五十種始終很可靠的指標來當成核心指標。而本書則將在討論任何分析工具中一定會談到的十個指標,且這些指標是華爾街所有經濟學家在分析和寫作時,幾乎都會用到的: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的官員會根據這些指標預測的趨勢,來推動貨幣政策。這十個指標會變成必要的指標,是因為它們最能精確說明經濟關係與隨之而來、推動市場的力量。換句話說,這裡的每一個指標通常都會被人認為是造成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最重要因素。 其中有些指標是由美國政府機構編製,如商務部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勞工部與聯邦準備理事會。有些是由民間機構編製,如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美國經濟諮詢委員會(Conference Board)與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有些指標具有絕佳的預測能力,有些指標主要是反映當前的經濟狀況,還有一些指標能凸顯表現傑出的產業,並有助於辨識經濟活動可能的方向。然而,所有指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多少都跟景氣循環(business cycle)有關。
■ 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是現代經濟學的核心觀念。這個名詞的定義是在一九四六年,由著名經濟學家伯恩斯(Arthur Burns)與米契爾(Wesley Mitchell)在他們的開山傑作《評估景氣循環》(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一書中所明定。兩人在這本為當今判定美國景氣循環的官方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所寫的書中指出:「在一個以商業企業為運作基礎的國家中,景氣循環是整體經濟活動所呈現的波動;一次循環包括很多經濟活動大約在同一時間擴張,隨後是類似的整體衰退、收縮和復甦,而復甦會融入到下一個循環的擴張期中。」 每個景氣循環各不相同。從大家開始測量美國經濟到現在,在這段相當短的期間裡,從經濟谷底到頂峰(peak)的擴張期長度,以及從頂峰到谷底的經濟收縮期長度,都大不相同。不過經濟擴張,尤其是近年的經濟擴張,通常都比經濟收縮期間長,也比較穩定。經濟擴張期間最長的有一百二十個月(從一九九一年四月到二○○一年四月),短的有十個月(從一九一九年三月到一九二○年一月)。景氣衰退期間長的有四十三個月(從一九二九年九月到一九三三年三月),短的有六個月(從一九八○年二月到一九八○年七月)。不同的景氣循環之間,頂峰與谷底的範圍也大不相同。 思考景氣循環的一種方法是用圖表來表示國家的整體經濟活動,因為一般人目前接受的經濟活動標準是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而經濟學家大致都用交替增減的國內生產毛額來分辨景氣循環︰國內生產毛額上升就代表景氣擴張,下降代表景氣收縮。雖然如此,但伯恩斯與米契爾所定義的景氣循環,卻不能靠一種指標完全掌握,連國內生產毛額也不行,而必須靠結合多種指標的概要,才能反映經濟的不同層面。 根據指標與景氣循環的關係來分類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現況的指標分別稱為同時(coincident)指標;預測未來狀況的指標叫領先(leading)指標;證實已發生狀況的指標叫落後(lagging)指標。 ■ 經濟指標與市場興衰 負責公布一種指標的機構通常會在正式公布前一小時,把報告發給財經新聞媒體,如彭博(Bloomberg)、道瓊社(Dow Jones Newswires)、路透社(Reuters)、國家廣播公司財經台(CNBC)與有線電視財經網(CNNfN)。記者實際上被關在一間房間裡,不能跟任何外人接觸,不能問機構官員問題,也不能針對報告的內容寫標題與分析。報告要壓到正式公布時間,然後傳到通訊社,再轉發到華爾街。華爾街大部分的公司都聘有經濟學家,好在數字傳來時,及時解釋與評論市場可能的反應。這種工作叫做﹁解盤﹂(hoot and holler),也是經濟學家壓力最沉重的工作;說錯一次,就可能造成交易員或整個交易廳損失幾百萬美元。 指標愈偏離華爾街的預期,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就愈大。例如,如果經濟學家預期零售銷售額會走平或是成長○.一%,而實際結果是下降○.一%,就可能不會對市場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如果經濟學家的共識是成長○.七%,而實際結果是下降○.一%,就很可能震撼市場。雖然如此,交易員與市場其他參與者對於華爾街預期本書討論的主要經濟指標,會有什麼期望,總是應該密切注意。
■ 如何利用本書 你一定在報紙、電視或廣播中,看過或聽過專家的景氣擴張或衰退的預測。你也很可能知道大家都喜歡景氣擴張,不喜歡景氣衰退,但是你很可能不懂經濟學家提出預測時所說的話。沒有這種知識,你怎麼能夠判斷他們的話是深思熟慮,還是胡說八道;你在擬訂自己的投資策略時,是否能相信他們?本書希望幫你針對經濟與市場的可能走勢,形成自己的看法,並根據你的看法,決定應該怎麼行動。 本書每一章都會討論一個指標,一開始是最廣泛應用的指標,例如國內生產毛額、領先、落後與同時指標指數,接著討論到跟整體經濟特殊層面或部門有關的指標,例如消費者物價、製造業、住宅興建與零售業銷售額。每一章都包括四大部分:簡潔、概要說明指標的主要特徵,以及對市場的影響;接著討論指標的起源與發展;再說明相關資料如何取得、分析與呈現,然後說明如何把這些資料納入你的投資過程中。最後一部分至少會包含一個「竅門」︰這是華爾街經濟學家用來釐清或提早預測經濟活動的技巧。 當然,沒有一種經濟指標能把你需要知道的所有經濟現況、或未來經濟狀況全都告訴你。每種指標都有缺點,都可能因為無法遇見的衝擊、錯誤的估計或可疑的收集過程,而發出錯誤的信號。把本書討論的所有指標資訊聚在一起,就好像看拼圖一樣,會讓你了解動態的經濟狀況。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了解總體經濟狀況與個別產業的狀況,也應該利用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在二○○○年發布的《公平揭露法規》(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這項法規規定,個別投資人跟專業分析師一樣,可以參加公司發表每季財報的說明會。 公司的說明會可以讓你深入了解企業的支出計畫、製造與生產活動、國際狀況、訂價與一般景氣狀況。產業龍頭公司宣布的資訊更是特別有價值,例如美國鋁業(Alcoa)、波音(Boeing)、開拓重工(Caterpillar)、康明斯(Cummins)、愛默森電氣(Emerson Electric)、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mpany)、奇異(General Electric)、伊利諾工具(Illinois Tool Works)、強生控制(Johnson Controls)與聯合科技(United Technologies)等公司。很多公司在每季說明會中,會提供幻燈片說明片說明、手冊與補充資料,而在裡頭經常含有更詳細的細節,讓你可以了解他們的採購意願、可能的用人變化,以及他們認為自己的績效可能遭到什麼威脅。要收集跟企業狀況有關的故事性證據,沒有什麼方法比這樣更便宜、更方便了。如果你不能參加,說明會上的資訊幾乎總會放在公司網站的資料庫中,你可以每週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方便的點閱。 本書主要是為了那些沒有正式學習、不知道華爾街最常用經濟指標的交易者與投資人而寫的。普通人就算操作過幾百萬美元的投資,並不見得就一定確實了解經濟指標,以及經濟指標對投資的意義。就連剛畢業的企管碩士,不管他們出身哪間名校,在剛剛進到財務公司,在踏上交易廳時,也很少人徹底了解這些指標。作者在世界最大幾家財務公司交易廳中工作多年後,知道有關指標、統計、相關數字的經濟意義與市場可能反應的缺匱大得令人驚訝,更需要被填補。 投資與經濟天地中的新手,包括相關科系的學生,應該也可以從偏重基本面與實際應用的本書中受益。大部分學者都知道,如果學生不能看到成果,或是用實際的資料直接測試理論,他們學到的知識通常會偏向理論,而不是偏向現實世界——最後可能會對這個領域失去興趣,這也是很多經濟學家迷失的地方。經濟學這種社會科學就像不完美的「科學」一樣,在進行實驗時,主要是靠理論或假設,很少拿實際資料來實驗。就這點而言,經濟學家不像物理學家或自然科學家那麼幸運,也無法在實驗室、河床或海洋之類受到控制的環境中進行實驗。但本書涵蓋的經濟指標則可以作為經濟學領域中確實的標桿,使投資實驗、測試與研究不但變成可能,也變得容易了解。
投資,但卻不了解經濟,就好比出去旅遊,卻完全不知道目的地的天氣。酷寒的天氣可能破壞掉一次壞假期,尤其是戶外活動的假期。同樣的,在經濟形勢不利時,把辛苦賺來的錢投入股市或債券市場,就可能摧毀舒適的退休生活、買新房子或子女上大學的財務計畫。沒有人比華爾街投資銀行、經紀商和研究機構更了解這一點。他們全都採取由上而下(top-down)的證券分析方法:從預測整個經濟狀況開始,包括預測利率、匯率、國內外的經濟成長。他們這樣做,是遵循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與陶德(David Dodd)在一九四○年代寫的投資人的聖經《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中奠定的觀念:「經濟預測為股市、債券市場、產業與企業預測提供基本結構。」 然而,想研究經濟狀況,進而規劃投資策略,你不必非得管理過千百萬美元或幾十億美元。你可以從報紙財經版、雜誌和晚間新聞節目中,得到華爾街專家分析使時用的大多數資訊。此外,你不必非得擁有經濟學或數學學位,才能解釋這種資訊。事實上,全美一流大學這種科系的畢業生也發現,自己完全沒有為財務的實際操作做好準備。本書將試圖搭起一座橋樑,好跨越存在於全美大學講授、讓人望之生畏的經濟學教科書理論,與華爾街日常實務之間的鴻溝。本書以分析師或經濟學家所用的工具為重點,討論其中最重要的十個經濟指標。在了解這些指標候,也會讓研讀經濟學變得更愉快、更有意思。 過去一個世紀裡,出現過成千上萬個經濟指標,並預測了從汽油需求一直到農作物產量的一切事物。有些指標的趣味性超過功能,例如,宣稱股市表現會跟當年度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C)或美國美式足球聯盟(AFC)贏得超級盃(Super Bowl)有關,或是跟女性裙擺是到迷你裙的高度,或降到小腿肚有關。其他指標則比較嚴肅,完全根據經濟上的觀察,從深奧難解到常識性的指標都有。前者如油漆與塑膠顏料成分的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的產量多寡,是跟建築材料需求關係的指標,後者如使用在電線與很多建材原料的銅的價格高低,則跟住宅營建活動的興衰有關係。同樣的,經濟成長跟鐵路貨運量、貨櫃產量、木製棧板出貨量、牛皮紙板與包裝材料產量,也有明確的關係——這些產品都跟貨運或產品製造有關。 長久以來,經濟學家已經剔除關係最可疑、最沒有效力的指標,同時找出大約五十種始終很可靠的指標來當成核心指標。而本書則將在討論任何分析工具中一定會談到的十個指標,且這些指標是華爾街所有經濟學家在分析和寫作時,幾乎都會用到的: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的官員會根據這些指標預測的趨勢,來推動貨幣政策。這十個指標會變成必要的指標,是因為它們最能精確說明經濟關係與隨之而來、推動市場的力量。換句話說,這裡的每一個指標通常都會被人認為是造成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最重要因素。 其中有些指標是由美國政府機構編製,如商務部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勞工部與聯邦準備理事會。有些是由民間機構編製,如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美國經濟諮詢委員會(Conference Board)與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有些指標具有絕佳的預測能力,有些指標主要是反映當前的經濟狀況,還有一些指標能凸顯表現傑出的產業,並有助於辨識經濟活動可能的方向。然而,所有指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多少都跟景氣循環(business cycle)有關。
■ 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是現代經濟學的核心觀念。這個名詞的定義是在一九四六年,由著名經濟學家伯恩斯(Arthur Burns)與米契爾(Wesley Mitchell)在他們的開山傑作《評估景氣循環》(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一書中所明定。兩人在這本為當今判定美國景氣循環的官方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所寫的書中指出:「在一個以商業企業為運作基礎的國家中,景氣循環是整體經濟活動所呈現的波動;一次循環包括很多經濟活動大約在同一時間擴張,隨後是類似的整體衰退、收縮和復甦,而復甦會融入到下一個循環的擴張期中。」 每個景氣循環各不相同。從大家開始測量美國經濟到現在,在這段相當短的期間裡,從經濟谷底到頂峰(peak)的擴張期長度,以及從頂峰到谷底的經濟收縮期長度,都大不相同。不過經濟擴張,尤其是近年的經濟擴張,通常都比經濟收縮期間長,也比較穩定。經濟擴張期間最長的有一百二十個月(從一九九一年四月到二○○一年四月),短的有十個月(從一九一九年三月到一九二○年一月)。景氣衰退期間長的有四十三個月(從一九二九年九月到一九三三年三月),短的有六個月(從一九八○年二月到一九八○年七月)。不同的景氣循環之間,頂峰與谷底的範圍也大不相同。 思考景氣循環的一種方法是用圖表來表示國家的整體經濟活動,因為一般人目前接受的經濟活動標準是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而經濟學家大致都用交替增減的國內生產毛額來分辨景氣循環︰國內生產毛額上升就代表景氣擴張,下降代表景氣收縮。雖然如此,但伯恩斯與米契爾所定義的景氣循環,卻不能靠一種指標完全掌握,連國內生產毛額也不行,而必須靠結合多種指標的概要,才能反映經濟的不同層面。 根據指標與景氣循環的關係來分類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現況的指標分別稱為同時(coincident)指標;預測未來狀況的指標叫領先(leading)指標;證實已發生狀況的指標叫落後(lagging)指標。 ■ 經濟指標與市場興衰 負責公布一種指標的機構通常會在正式公布前一小時,把報告發給財經新聞媒體,如彭博(Bloomberg)、道瓊社(Dow Jones Newswires)、路透社(Reuters)、國家廣播公司財經台(CNBC)與有線電視財經網(CNNfN)。記者實際上被關在一間房間裡,不能跟任何外人接觸,不能問機構官員問題,也不能針對報告的內容寫標題與分析。報告要壓到正式公布時間,然後傳到通訊社,再轉發到華爾街。華爾街大部分的公司都聘有經濟學家,好在數字傳來時,及時解釋與評論市場可能的反應。這種工作叫做﹁解盤﹂(hoot and holler),也是經濟學家壓力最沉重的工作;說錯一次,就可能造成交易員或整個交易廳損失幾百萬美元。 指標愈偏離華爾街的預期,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就愈大。例如,如果經濟學家預期零售銷售額會走平或是成長○.一%,而實際結果是下降○.一%,就可能不會對市場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如果經濟學家的共識是成長○.七%,而實際結果是下降○.一%,就很可能震撼市場。雖然如此,交易員與市場其他參與者對於華爾街預期本書討論的主要經濟指標,會有什麼期望,總是應該密切注意。
■ 如何利用本書 你一定在報紙、電視或廣播中,看過或聽過專家的景氣擴張或衰退的預測。你也很可能知道大家都喜歡景氣擴張,不喜歡景氣衰退,但是你很可能不懂經濟學家提出預測時所說的話。沒有這種知識,你怎麼能夠判斷他們的話是深思熟慮,還是胡說八道;你在擬訂自己的投資策略時,是否能相信他們?本書希望幫你針對經濟與市場的可能走勢,形成自己的看法,並根據你的看法,決定應該怎麼行動。 本書每一章都會討論一個指標,一開始是最廣泛應用的指標,例如國內生產毛額、領先、落後與同時指標指數,接著討論到跟整體經濟特殊層面或部門有關的指標,例如消費者物價、製造業、住宅興建與零售業銷售額。每一章都包括四大部分:簡潔、概要說明指標的主要特徵,以及對市場的影響;接著討論指標的起源與發展;再說明相關資料如何取得、分析與呈現,然後說明如何把這些資料納入你的投資過程中。最後一部分至少會包含一個「竅門」︰這是華爾街經濟學家用來釐清或提早預測經濟活動的技巧。 當然,沒有一種經濟指標能把你需要知道的所有經濟現況、或未來經濟狀況全都告訴你。每種指標都有缺點,都可能因為無法遇見的衝擊、錯誤的估計或可疑的收集過程,而發出錯誤的信號。把本書討論的所有指標資訊聚在一起,就好像看拼圖一樣,會讓你了解動態的經濟狀況。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了解總體經濟狀況與個別產業的狀況,也應該利用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在二○○○年發布的《公平揭露法規》(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這項法規規定,個別投資人跟專業分析師一樣,可以參加公司發表每季財報的說明會。 公司的說明會可以讓你深入了解企業的支出計畫、製造與生產活動、國際狀況、訂價與一般景氣狀況。產業龍頭公司宣布的資訊更是特別有價值,例如美國鋁業(Alcoa)、波音(Boeing)、開拓重工(Caterpillar)、康明斯(Cummins)、愛默森電氣(Emerson Electric)、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mpany)、奇異(General Electric)、伊利諾工具(Illinois Tool Works)、強生控制(Johnson Controls)與聯合科技(United Technologies)等公司。很多公司在每季說明會中,會提供幻燈片說明片說明、手冊與補充資料,而在裡頭經常含有更詳細的細節,讓你可以了解他們的採購意願、可能的用人變化,以及他們認為自己的績效可能遭到什麼威脅。要收集跟企業狀況有關的故事性證據,沒有什麼方法比這樣更便宜、更方便了。如果你不能參加,說明會上的資訊幾乎總會放在公司網站的資料庫中,你可以每週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方便的點閱。 本書主要是為了那些沒有正式學習、不知道華爾街最常用經濟指標的交易者與投資人而寫的。普通人就算操作過幾百萬美元的投資,並不見得就一定確實了解經濟指標,以及經濟指標對投資的意義。就連剛畢業的企管碩士,不管他們出身哪間名校,在剛剛進到財務公司,在踏上交易廳時,也很少人徹底了解這些指標。作者在世界最大幾家財務公司交易廳中工作多年後,知道有關指標、統計、相關數字的經濟意義與市場可能反應的缺匱大得令人驚訝,更需要被填補。 投資與經濟天地中的新手,包括相關科系的學生,應該也可以從偏重基本面與實際應用的本書中受益。大部分學者都知道,如果學生不能看到成果,或是用實際的資料直接測試理論,他們學到的知識通常會偏向理論,而不是偏向現實世界——最後可能會對這個領域失去興趣,這也是很多經濟學家迷失的地方。經濟學這種社會科學就像不完美的「科學」一樣,在進行實驗時,主要是靠理論或假設,很少拿實際資料來實驗。就這點而言,經濟學家不像物理學家或自然科學家那麼幸運,也無法在實驗室、河床或海洋之類受到控制的環境中進行實驗。但本書涵蓋的經濟指標則可以作為經濟學領域中確實的標桿,使投資實驗、測試與研究不但變成可能,也變得容易了解。
作者資料
葉麥隆(Richard Yamarone)
現任阿戈斯研究公司(Argus Research)副總裁兼研究部主任,曾在華爾街從事國內與國際經濟趨勢分析研究、採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官員、注意財政政策發展超過十五年。他也曾經任職多家主要媒體公司、國際銀行、國內貨幣中心銀行與投資銀行;擔任過紐約市著名的市區經濟學家俱樂部(Downtown Economists Club)主席,經常受邀在電視、電台、美國與國際報章雜誌上現身。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