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她們曾蝸居在象牙塔裡,
衝破傳統,她們破繭而出,
以最炙烈的熱情,燃燒生命。
如果歷史曾給她們機會,或許我們會看到人類進步;但如果歷史連一絲空隙也未曾施捨,在她們的故事裡,我們將看到勇氣。
「我處處遭遇強迫和限制,可是沒有任何一項規定有不得不然的必要性。在那些如巨石般壓迫著我的規矩深處,我察覺到令人暈眩的空洞。我在震耳欲聾的尖叫聲裡跌進這個無底的深淵。我賴在地上,雙腳亂踢,用全身的重量抵制那股壓迫著我而我卻無法理解的力量,我要迫使這股力量現出原形。大人抓住我,把我關進放打掃用具的黑暗小房間裡。」
──西蒙.波娃
出生於二十世紀初的西蒙.波娃回憶起小時候被重重體制約束的生活,這段文字表達了十四世紀以來,一群有智慧的女性受到傳統壓抑時,內心無聲的吶喊。
她們有想法、有熱情,她們想在歷史上留下痕跡,更想為受苦的人們做些什麼。她們不是想讓男人害怕,而是不想空洞地談論著哲學,她們要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思想。
這本書,記載了她們的智性與慧心。
她們是:
◎目光預示著未來的思想家──克莉絲汀.皮桑
◎帶領人們從社會的束縛中走向自由的哲學家──若荷.房哈根
◎深深擁抱生命,以哲學參透生命的文學家──卡洛琳.均德羅德
◎認為唯有發揮移情作用才能有真正瞭解歷史的神學哲學家──艾蒂特.史坦
◎意志連結了思想與行動的哲學家──漢娜.鄂蘭
◎主張人類安身之處不在寂寞裡,而在人群之間的哲學家──西蒙.波娃
◎期望世人能將精力用於行善的實踐派哲學家──西蒙.維爾
作者資料
英格柏.葛萊西奧芙(Ingeborg Gleichauf)
生於1953年,於德國弗萊堡大學攻讀德語文學及哲學,博士論文以奧地利作家英格柏.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為題。近年來研究女性哲學家,曾為漢娜.鄂蘭作傳。在從事成人教育之餘,也撰寫文評。目前她和丈夫及三個女兒住在弗萊堡。《思考的熱情》是她在Beltz & Gelberg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傳記。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