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
兒科專業醫師陪寶寶健康長大!0~1歲嬰幼兒照護全寶典:從觀察、預防、照護到治療通通有解的育兒完全祕笈
-
校外教學到海底(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系列作)
-
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暢銷修訂版):台大過敏免疫風濕科權威醫師 生活、飲食止癢觀念、經驗分享
-
AI賦能新學力
-
火雞的感恩節
-
校外教學到火山(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金鴨子圖畫書獎《校外教學到海底》系列作)
-
活成自己的光
-
幫助每個孩子學習:實戰篇:雅麗老師的「三把刀高分祕技」!一~九年級 國、數、英、社、自,學科+寫作一點通
-
幫助每個孩子學習:用大腦喜歡的方式啟發動能,孩子開竅、爸媽不累,雅麗老師的減壓高效邏輯讀書法
內容簡介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學生竟然變得任性驕縱、不聽使喚、欺負弱小、甚至頂撞父母/師長、飆髒話、打架鬧事等偏差行為?
身為父母/師長的您,是否有警覺到孩子可能被慣壞或學壞了…….
10個關鍵想法&作為,讓您不會教養出嬌生慣養、行為偏差的孩子──
‧大人們,應該負起管教的責任──請不要只是想要扮演孩子的朋友!
‧適當的處罰是幫助孩子記憶錯誤──處罰不等於體罰!放任才失職!
‧爸爸、媽媽在親子教育中一樣重要──把孩子教好是父母該盡的職責!
‧母親的陪伴在童年教育很重要──別急著托育!成長之路有媽媽真好!
‧爸爸不應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親的角色,絕非母代父職可滿足!
‧父母不該忽視親子相處的時間──別讓各種電子媒體取代你的育兒權!
‧要讓孩子練習取捨的能力──滿足一切需要只會寵壞孩子,需索無度!
‧讓孩子學會謙虛並不困難──自信?自傲?還是自我膨脹要釐清分際!
‧讓孩子遠離酒精、毒品的誘惑──排除一切讓孩子提早接觸的可能!
‧請提振父母的權威吧!──讓無法無天的慣寶寶、小霸王徹底消失!
目錄
◎CH1 孩子沒大沒小不是一天養成的!
◎CH2 當孩子的朋友還是長官好?
◎CH3 管教不等於體罰
◎CH4 雙親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CH5 不要過度依賴托育中心
◎CH6 等你媽回來再說!
◎CH7 新家庭關係更要用心經營
◎CH8 別讓電子媒體取代父母角色
◎CH9 過多的物質選擇會讓孩子需索無度
◎CH10 別讓孩子的自我感覺過分良好
◎CH11 酒和藥物是孩子一生要避免的誘惑
◎CH12 父母權威需要被重新提振
◎CH2 當孩子的朋友還是長官好?
◎CH3 管教不等於體罰
◎CH4 雙親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CH5 不要過度依賴托育中心
◎CH6 等你媽回來再說!
◎CH7 新家庭關係更要用心經營
◎CH8 別讓電子媒體取代父母角色
◎CH9 過多的物質選擇會讓孩子需索無度
◎CH10 別讓孩子的自我感覺過分良好
◎CH11 酒和藥物是孩子一生要避免的誘惑
◎CH12 父母權威需要被重新提振
內文試閱
孩子沒大沒小不是一天養成的!
重拾家長權威地位和功能職掌,恢復孩子們對成年人的信心與依賴感。
早在西元前五世紀時,就有文獻記載當時的孩童教養問題:現在的孩子都愛奢華、缺乏禮貌、鄙視權威、不尊重年長,當長輩進入房間的時候也不再起身以示禮貌。不僅如此,他們愛反駁父母的意見、每天上班出門前總是喋喋不休、吃飯時也都狼吞虎嚥或翹腳、對待老師的態度蠻橫無理 ……。
這些幾千年前的學者所擔憂顧慮的教養問題,在幾十世紀後,仍然有眾多的社會評論者大聲抨擊:「從這些年輕人的身上看不見未來的希望,現今這些講話輕佻、粗俗的年輕人一點都不可靠,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們被教導對待長輩要恭謙有理,看看今天的年輕人,一個比一個沒有禮貌,對約束規矩如此不耐煩。」
人生的故事總是在不停重複的進行著,而且沒有什麼新花樣。事實是,我們的孩子正在編撰新的故事,我們的社會也提供了全新的時代背景與人生舞臺,人生這齣戲不就是重複上演這些劇情?而不可否認的,過分寵溺孩子的後果,不會替整個社會、未來帶來穩定的發展,卻極有可能挑戰原本安定和諧的生活。
同時可以解釋慣寶寶們拜電視媒體與網路科技所賜,看到就想買的壞習慣,早在兒童時期種下幼苗。更進一步推論,無論是父母對於子女的養育態度、社會價值觀、文化主流或法律規範等,彼此都是相互影響的,畢竟不管是含著金湯匙、銀湯匙還是鐵湯匙出生,每個孩子內在都有一個獨特的小宇宙,等待家長按部就班的引導他們、教化他們,給予他們一個完整的價值觀和生命態度。這段兒童行為社會化的過程或許漫長,但卻是親子教養過程當中最不該忽視和放棄的部分。
想過嗎?我們老在抱怨的青少年認知態度、漠然行為和脫序現象,其實就是父母們經年累月對孩子疏於管教要求而導致。諸如眼神渙散、毫無所謂、顧左右而言他,或是在公車上不主動讓坐、禮讓長者等,這些看似細微末節的人際習慣,對整體社會的互動模式,有極大的潛移默化作用。也都是當前急需導正的風氣。
社會上不乏反對者對這些敏感議題提出辯駁,要求學者拿出數據證明,卻忽略真實的親子教養不是那些非黑即白的數字可以左右的。所謂的教養是日積月累、積沙成塔的人生歷程,不需要靠任何數據或研究論點來證明。孩童教養是否真出了問題?就看看自己生活周遭,那些缺乏禮貌又沒大沒小的青少年難道還不夠多嗎?
現代人多晚婚,工作時數長,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單親家庭,早熟的孩子們早就知道該如何對他們的父母予取予求,物質滿足之外,孩子們需索的更多。我不得不問,為何許多權威性的行為約束力都變成了「學著跟孩子溝通」、「不要強迫孩子」等這類似是而非的觀念? 當我們得語帶歉意的對孩子說「不」的時候,是否意味著父母正嘗試彌補自己對孩子的罪惡感。
如果我們真的想打造一個「文明社會」,就該努力為孩子們建造一個完整安全的照護系統,讓孩子可以更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我這邊所說的無憂無慮,不是給孩子吃飽穿暖就好,而是重拾家長權威地位和功能職掌,恢復孩子們對成年人的信心與依賴感。
重拾家長權威地位和功能職掌,恢復孩子們對成年人的信心與依賴感。
早在西元前五世紀時,就有文獻記載當時的孩童教養問題:現在的孩子都愛奢華、缺乏禮貌、鄙視權威、不尊重年長,當長輩進入房間的時候也不再起身以示禮貌。不僅如此,他們愛反駁父母的意見、每天上班出門前總是喋喋不休、吃飯時也都狼吞虎嚥或翹腳、對待老師的態度蠻橫無理 ……。
這些幾千年前的學者所擔憂顧慮的教養問題,在幾十世紀後,仍然有眾多的社會評論者大聲抨擊:「從這些年輕人的身上看不見未來的希望,現今這些講話輕佻、粗俗的年輕人一點都不可靠,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們被教導對待長輩要恭謙有理,看看今天的年輕人,一個比一個沒有禮貌,對約束規矩如此不耐煩。」
人生的故事總是在不停重複的進行著,而且沒有什麼新花樣。事實是,我們的孩子正在編撰新的故事,我們的社會也提供了全新的時代背景與人生舞臺,人生這齣戲不就是重複上演這些劇情?而不可否認的,過分寵溺孩子的後果,不會替整個社會、未來帶來穩定的發展,卻極有可能挑戰原本安定和諧的生活。
同時可以解釋慣寶寶們拜電視媒體與網路科技所賜,看到就想買的壞習慣,早在兒童時期種下幼苗。更進一步推論,無論是父母對於子女的養育態度、社會價值觀、文化主流或法律規範等,彼此都是相互影響的,畢竟不管是含著金湯匙、銀湯匙還是鐵湯匙出生,每個孩子內在都有一個獨特的小宇宙,等待家長按部就班的引導他們、教化他們,給予他們一個完整的價值觀和生命態度。這段兒童行為社會化的過程或許漫長,但卻是親子教養過程當中最不該忽視和放棄的部分。
想過嗎?我們老在抱怨的青少年認知態度、漠然行為和脫序現象,其實就是父母們經年累月對孩子疏於管教要求而導致。諸如眼神渙散、毫無所謂、顧左右而言他,或是在公車上不主動讓坐、禮讓長者等,這些看似細微末節的人際習慣,對整體社會的互動模式,有極大的潛移默化作用。也都是當前急需導正的風氣。
社會上不乏反對者對這些敏感議題提出辯駁,要求學者拿出數據證明,卻忽略真實的親子教養不是那些非黑即白的數字可以左右的。所謂的教養是日積月累、積沙成塔的人生歷程,不需要靠任何數據或研究論點來證明。孩童教養是否真出了問題?就看看自己生活周遭,那些缺乏禮貌又沒大沒小的青少年難道還不夠多嗎?
現代人多晚婚,工作時數長,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單親家庭,早熟的孩子們早就知道該如何對他們的父母予取予求,物質滿足之外,孩子們需索的更多。我不得不問,為何許多權威性的行為約束力都變成了「學著跟孩子溝通」、「不要強迫孩子」等這類似是而非的觀念? 當我們得語帶歉意的對孩子說「不」的時候,是否意味著父母正嘗試彌補自己對孩子的罪惡感。
如果我們真的想打造一個「文明社會」,就該努力為孩子們建造一個完整安全的照護系統,讓孩子可以更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我這邊所說的無憂無慮,不是給孩子吃飽穿暖就好,而是重拾家長權威地位和功能職掌,恢復孩子們對成年人的信心與依賴感。
作者資料
艾立克 西格瑪博士(Dr. Aric Sigman)
身兼英國皇家醫學會研究員,與英國心理學學會副研究員,同時也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他在泰晤士報教育副刊所連載的文章,以及其著作都獲得英國社會廣泛的討論。 作者提醒父母「愛孩子」和「寵孩子」只有一線之隔, 有時「狠心」是真正的「愛」, 有時「愛」卻令孩子變「壞」; 而孩子變「壞」是因為父母的「愛」?還是「狠」? 不論父母或老師,必須學會拿捏其中的分寸。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