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健康 > 心理勵志
29個禮物:一個月的給予如何改變你的生命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特別活動

內容簡介

聽起來不可思議,有時候能最有效解決自身的問題,就是開始去關注他人。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給予力量之大,所回收的超出想像。 婚禮過後一個月,三十三歲的卡蜜‧沃克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她的人生從此再也不同。 不多久,卡蜜就在洛杉磯各醫院的急診室進進出出,頻率高到令人警覺事態嚴重的地步。 在此同時,她力搏害得她幾乎無法走路又讓她的婚姻承受無比壓力的神經病理症狀。 每一天都為她帶來新的負面思維:我最後會落得坐輪椅、丈夫會離開我吧、我的人生完了、這種事為什麼要發生在我身上…… 然後,針對她的症狀,卡蜜從一位朋友那裡得到一帖處方。這位朋友是個名叫安芭莉˙克里佐的南非藥婆──這帖處方是要在二十九天送出二十九件禮物。 安芭莉告訴她:「透過給予,妳會把焦點放在妳所擁有的、妳能提供給他人的東西上,進而讓妳的人生更豐足。」她又說:所謂的禮物可以是任何東西,重點在於妳的給予是真誠而有心的。這當中,至少有一件禮物必須是卡蜜認為自己的人生相當缺乏的東西。 這趟為期二十九天的旅程讓卡蜜眼界大開、驚歎不已。 本書深刻記錄卡蜜這二十九天的難忘故事,她張開雙臂擁抱給予與接受的自然過程,許多她所送出的禮物都很簡單──一通電話、多餘的零錢,甚至只是一張面紙。然而,這些善意的舉動具有改變的力量。到了第二十九天,她不只變得健康、快樂,還著手發起一個廣及全世界的付出運動。 本書也收錄來自二十九件禮物官方網站線上社群成員的文章,他們的人生在參與二十九件禮物大挑戰後越變越好。本書讓你看到簡單但每天持之以恆的利他行為可以如何讓你對這世界的觀感從根本上改變。

目錄

◎第一部 禮物
‧禮物一:一通電話
‧禮物二:霹靂舞小費
‧禮物三:跳舞的方式不只一種
‧禮物四:同理心蛋糕
‧禮物五:一起送的禮物
‧禮物六:一句簡單的禱詞
‧禮物七:小小的貢獻
‧禮物八:慷慨解衣
‧禮物九:謝謝妳,媽媽,謝謝。
‧禮物十:好主意
‧禮物十一:鮮花正爛漫
‧禮物十二:生日之詩
‧禮物十三:停車費
‧禮物十四:碗盤與晚餐
‧禮物十五:拐杖與按摩
‧禮物十六:情書
‧禮物十七:捨不得的一百塊
‧禮物十八:給奶奶的禮物
‧禮物十九:湖邊階梯
‧禮物二十:加碼三十分鐘
‧禮物二十一:給寵物的寵愛
‧禮物二十二:三美元紙鈔
‧禮物二十三:貝殼與石頭
‧禮物二十四:送花賊
‧禮物二十五:一部充滿男子氣概的電影
‧禮物二十六:海邊的貝殼
‧禮物二十七:英國藍調
‧禮物二十八:零星小禮物
‧禮物二十九:奇蹟一英里
‧後記:一年回顧

◎第二部 來自二十九件禮物網路社群的故事
‧蛋糕上的糖霜/魯迪˙塞蒙
‧付出的一課/瑪麗˙伍茲
‧特許朗讀/史帝夫˙金泰爾
‧母奶/艾琳˙莫娜漢
‧另一種取暖的方法 珍妮佛˙梅芮普薩˙福勒
‧食指與中指/柯琳․菲普斯
‧平凡小熊/可琳˙瑪莫妮˙芙黛
‧蘋果很忙/惠特尼˙法洛
‧勵志之禮/黛倫˙凱根

內文試閱

一封來自安芭莉˙克里佐的信

*安芭莉˙克里佐是給本書作者靈感發起二十九個禮物運動的南非女藥師

  在接下來這封給讀者的信中,安芭莉˙克里佐要分享二十九天付出儀式的歷史,也要提出一些輔助訣竅和建議,讓你能從自己的二十九天送禮大挑戰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如果你也決定要義無反顧地加入的話。

各位親愛的讀者:

  「Sawubona!」,這是祖魯語的「你好」。

  二十九天送禮大挑戰源自一種非洲儀式,但對西方世界的人們來說也完全合適。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任何形式的給予都將啟動轉變的過程,並促使我們記起我們是一個更宏大的宇宙的一部分。

  「二十九天送出二十九個禮物」是我在人生陷入匱乏時所接觸到的一個儀式。那時我本來有一份熱愛的、做了八年的工作,不料卻遭到資遣,我深怕失去一切。在一次占卜中,治療師開立了這個二十九天送禮儀式的處方給我。那次的占卜就類似現在我會幫學生做的這般,是一種直覺式的算命法,利用貝殼、骨頭或石頭等工具,幫助人們藉由從他們祖先那兒得來的資訊釐清眼前的處境。
  身為治療師,我師法非洲達格拉部落(Dagara)的傳統,此一傳統最初是由馬里多瑪˙派崔斯˙梭梅(Malidoma Patrice Some)傳授給我的。他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名巫醫,寫過許多著作,並在世界各地演講。就像許多牽涉到神靈的治療法,我的做法常常受到懷疑,必須要有特殊信念和意願的人才會透過此種非正規的方式尋求療癒。包括卡蜜在內的某些人,則是因為接受正規療法之後病情缺乏進展,在灰心喪氣、走投無路之下來到了我門前。我不會聲稱我為人們「醫治」疾病,也從來不建議病患放棄接受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士所提供的治療。我毋寧是呼應這些專業的診治,以非正規的技巧補足所需。

  在我自己的人生面臨到艱難的處境時,我去找了我的其中一位老師做占卜。猶記當時我覺得如果在這種時候去付出,還比較像是魯莽的行為,而不是善意的舉動。我也記得自己當時深怕要把已經所剩無幾的東西也拱手讓人。但身為一個愛冒險的人,我決定以開放的心胸擁抱二十九天送禮儀式。

  關於我自己的二十九天送禮儀式,謹在此分享其中的一次送禮經驗。占卜時,老師說我的其中一件禮物應該要送給一個無家可歸的女遊民,而且一旦看到她,我會立刻知道就是她了。我要給她一個特定數目的金錢,並請她吃一餐飯。你可能會覺得這聽起來和本書當中卡蜜自己的故事不謀而合。

  我把這筆特定數目的金錢放在車上,每天仔細查看街頭。一週之後,某個夜晚,我終於見到我的這位「真命天女」了。時間已是午夜,在遊民收容所結束了一天緊張、漫長的工作後,我正行駛在回家途中。老實說,我覺得那天在工作當中付出得已經太多,根本不想再多付出一點了。我大可以回家躺進溫暖的被窩,但有一個聲音叫我完成這件事。

  我花了一會兒才找到一家仍在營業的餐廳,領到餐點之後,我開車回去,希望那個女遊民還在原地。當然,她已經不見了。她往前走了一段距離,我繼續開著車,直到找到她。

  當我把食物和一綑鈔票交給她時,內心產生很深刻的感觸,那是一種混合了謙卑、欣慰和安心的強烈感受。一個小時之前,我還覺得筋疲力竭,但這下子,我又忽然覺得精神為之一振。我很好奇為什麼這會帶給我如此好的感受。那晚的付出還比較像是一件送給我的禮物。事後回想起來,我得到一個領悟:當我在為他人服務時,我的心境從自私轉變為無私。「付出」的舉動本身就帶有感恩的精神。對我而言,在付出的同時不可能不覺得感恩。

  那位女遊民從我手中接過食物和金錢時,我體認到自己確實擁有很多。短短一週之前,我還深覺匱乏,如今我立刻覺得自己是個富足的人,我不需要在街上遊蕩、睡在寒冷的戶外,還沒地方洗澡。我不用挨餓,更不用為了活下去每天上街乞討。上個星期,我迷失、害怕、憤怒、自憐,送出這件簡單的禮物卻讓我重新活了過來。還記得那天晚上回到家,我跪下來跟神道謝。接下來,我想著這位占卜老師的「處方」是多麼高明。我很確定她知道此時讓我和無家可歸的街頭遊民接觸將能點醒我,讓我體認到自己還擁有很多,並促使我跳脫自憐的心情。

  那晚,我決定把付出當成一帖良藥來服用,結果不只「病情」好轉了,我的人生也隨之改觀。我離開了捨不得離開的工作崗位,開始更專心致力於靈療,也開始追求成為一名愛滋防治宣導者和諮商師的目標。在那之後不久,我便開始為卡蜜治療。

  那晚,在送出給女遊民的禮物之後,我謹記以下九個心得:

  一、當我懷著開放的心胸去付出,便會收到「謙卑」這份深刻的禮物。

  二、感恩使我保持心胸開放。

  三、付出也讓我能夠接受,因為付出和接受本來就是互相的。

  四、無私並不意謂著將自己付出到一無所有的地步。

  五、當我懷著熱忱、誠懇與滿足去付出,我只會覺得能量源源不絕。

  六、當我基於責任、不情不願地去付出時,能量就變成負面的,什麼都不會改變。事實上,如此一來,我往往覺得忿忿不平、受到剝奪。

  七、當我沉溺在自我中心的世界裡(這與愛自己並不相同),我就會變得孤立而寂寞,忘了自己是一個更宏大整體的一部分。此時,我最不願意做的一件事就是付出。

  八、付出時,我就是在體現人性。當我有心地和他人建立聯結時,我的人生感覺起來就有意義,也真的有了意義。

  九、當我每天都記得要有心地去付出,便很難再掉回匱乏的心境。

  我相信二十九天送禮大挑戰很適合西方世界,因為我們許多人普遍都處於匱乏的心境中,就算在物質上擁有得再多也一樣。儘管我們多數人都未曾經歷非洲國家所面臨的貧困,但卻常常自認不夠成功、不夠富有、不夠美或不夠瘦,我們就是覺得「不夠」。我們在匱乏感、低落的自尊和虛幻的自憐當中迷失,忘記了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更宏大的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我們有很多可以送給全世界的禮物。   基於強烈的同理心、深深的關懷與為她好的出發點,我將這帖付出處方傳授給卡蜜。她可以選擇抗拒、繼續陷在困境裡,也可以選擇接受挑戰、採取行動。很高興她有勇氣選擇了後者,我希望你也做得到。

  我希望你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屬於你的二十九天送禮大挑戰,並盡情享受這趟旅程。你也不妨運用www.29Gifts.org網站免費提供的線上日誌,將你的經歷記錄下來。當你展開送禮行動時,我誠摯邀請你將你的付出當成一種儀式。用心看待你每天所做的付出,也用心看待你為這些付出所做的記錄,讓這整個經歷成為一個蛻變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你會想要記取、想要回味的過程。

  除了每天為你送出的禮物做記錄,我建議你在這二十九天當中也花時間想一想、寫一寫下列課題:

  ‧感激:每天至少記下三件你覺得很感激的人、事、物,這可以是某個家人、你的健康狀況、你擁有的住處、或者大自然。

  ‧傳承:在這二十九天當中,花點時間反思你們家族的付出傳統與歷史。關於付出,你從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祖先身上學到什麼?他們是否教導你,你是值得他人為你付出的,你所送出的獨特禮物也是受到重視的?你由於為他人付出而肯定自己的同時,是否又有一絲絲的罪惡感?這樣的反省可以讓你將各種經歷融會貫通,並記取透過這些經歷學習到的教訓。別忘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可能隱含某種象徵、寓意或者訊息,值得你多加留意。

  ‧自覺:下定決心每一天都要抱持開放的態度迎接付出的機會。落實送禮二十九天的行動,並注意在每一次送禮之後,內心有什麼感受。送出這件禮物是困難或容易?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些感受嗎?之所以想送出這個禮物,是不是與你記憶中的某件往事有關?送禮之前是否覺得抗拒?送禮之後是否覺得懊惱?

  ‧熱忱:盡可能懷著真心為他人好的熱忱去看待你送出的每一件禮物。記下你特別花心思去幫助他人的時刻。是什麼促使你想為這個人付出?這個人吸引你去為他付出的地方是否反映了你自身的人生經歷?

  ‧驚喜:以願意好奇探索、樂於迎接驚喜的態度看待這個儀式。不要假設你會學到什麼特定的課題、解決某個疑難雜症或擁有一段驚天動地的經歷。相反地,注意一下每天的付出帶給你什麼驚喜。收到禮物的人有什麼出乎你預料的反應嗎?向他人伸出援手是否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感受?你是否得到什麼令人驚喜的回報?

  ‧接受:在給予的同時,你也為自己開啟了接受的空間。更有甚者,欣然接受別人的餽贈也會讓你感受到付出的喜悅。每天當你接受他人的餽贈時,注意一下你的心胸感覺起來是更開闊或更封閉。你能夠很容易就心懷感激地收下禮物嗎?你覺得自己值得這份禮物嗎?你允許自己大方地收下禮物嗎?

  ‧無所求:懷著一顆開放的心去給予,不要預期可能會得到什麼回報。事實上,我建議你試看看送掉某件你覺得永遠無法割捨的東西。這也許是一件物質上的東西,也許是你某個根深柢固的信念、行為或你覺得不再適合你的想法。在連續送禮二十九天當中至少嘗試這麼做一次,並注意一下在接下來幾個月的人生中,你看到了什麼改變。

  以下是更多應該有助你享受二十九天送禮大挑戰的建議:

  ‧訂下一個開始二十九天送禮大挑戰的日期,好讓你有個「有心的」開始。

  ‧在第一天,先短暫冥想一下,反思你之所以要參與這個活動的目的。要想清楚。如果你的出發點很模糊,或者對這個活動其實意興闌珊,那麼你的經歷將反映出這些現象。

  ‧不妨考慮以冥想開始每一天的挑戰,並且為這天寫下一句自我激勵座右銘,例如:

  今天我要懷著愛心去給予。
  今天我要懷著感激去給予。
  今天我要懷著耐心去給予。
  今天我要懷著喜悅去給予。
  今天我要懷著富足的心去給予。

  ‧你的禮物可以是送給任何人的任何東西,多餘的零錢啦、一碗熱湯啦,乃至於你的時間、一句好話或一個善意的想法,任何你有心送給他人的東西都算數。不過要注意以下提到的心態,如果你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去付出,那麼可能只會換來疲憊不堪的感受:

  有所求的付出:如果我付出,我就是個好人,應該要得到回報。
  基於責任感的付出:我必須付出,因為人們期望我這麼做。
  減輕罪惡感的付出:如果不去付出,我會有業障。
  吝嗇勉強的付出:他穿了一雙新鞋耶,那他不可能太缺錢吧!
  受到規範的付出:我才剛花了三百美元修汽車的煞車,可是今天是送禮大挑戰的第十五天,我最好還是付出點什麼。

  ‧連續二十九天,每天至少送出一個禮物,如此一來,這個儀式的能量便得以蓄積。倘若中斷了一天,我建議從第一天重新開始,讓能量重新累積。如果這對你來說太為難了,那就從第二天接續下去即可。重點是持之以恆。

  我的祖國南非有一則美好的哲理,叫做「吾幫托」(Ubuntu)。簡單地說,「吾幫托」的意思是「視人如己,仁以待人」。一如屠圖主教(Reverend Desmond Tutu,南非聖公會首位非裔大主教、一九八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所言:「我和他人緊緊相連,密不可分。」即使我們擁有的很少,還是會和他人共享,我們的滿足感和仁愛心只會無可限量地加倍。「吾幫托」的精神就是要往自己的內心深入挖掘,找到付出的勇氣。我相信你藉此所經歷到的轉變將使你感到不可思議,謹此祝福你的二十九個禮物之旅一路順風。

  願祖先時時降福於你,永遠庇祐著你。 第一部 禮物

禮物一:一通電話

三月十九日星期三

  除了生理上的症狀,我開始看到多發性硬化症是如何讓我的自尊低落。我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做個有用的人,一無所有的我無法對世界做出任何貢獻。我的工作沒了,一大部分的自我認同也跟著沒了。我被挫敗感滲透。連我都無法好好和自己相處,誰又會喜歡和我在一起呢?很久之前,我就已經不再和朋友聯絡,因為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正面的東西可聊。

  但服用二十九個禮物處方一事,我沒有改變心意,今天就想給出第一個禮物。要給什麼呢?我試著回想當我還不太能接納這個建議的那天,安芭莉舉了些什麼例子。我走進廚房泡杯茶,頓時有了主意。

  給我的朋友羅莉撥通電話吧,她也在和多發性硬化症搏鬥。她是我的靈光。她的病情比我更嚴重,雖然只大我十歲,但從一九七○年代起,她就在迎戰病魔。她走起路來比我更困難,往往需要助行器、拐杖或電動代步車才能行動。儘管有這些障礙,羅莉還是每天鞭策自己走出門,一大早七點就到健身房報到。

  「卡蜜!」羅莉接起電話時大叫:「真高興接到妳的電話!」結果我們聊了一小時,重拾聯絡的感覺太棒了。好巧不巧,她老公出城去了,她落得孤零零的,於是我提議這週找一天去拜訪她。掛上電話時,不知怎地,我的心情比較平靜、愉快,臉上甚至在笑呢!

  電話響起時,我還在笑。對方是個大規模慈善機構,想請我去做行銷諮商,我聽了又驚又喜。那些日子裡,我覺得自己可以負荷時,就會透過提供剛起步的公司和非營利機構行銷上的指導,來補貼殘障保險的花費。不過,我已經幾個月都沒有精力工作了,更不用說花力氣去找客戶,所以這通電話來得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好的,樂意之至。」我對著話筒輕快地說。我們開始討論細節,約定過幾天再談一次。

  哈!藥效立刻發揮了!我不禁把這個新的工作機會,和剛剛當作第一個禮物撥給羅莉的電話聯想在一起,但又有幾分懷疑。畢竟,宇宙要轉換能量應該得花一點時間吧。無論如何,我心情大好,滿心期待那份諮商工作。我想出門吃早餐當作慶祝,甚至想在外面待一會兒,但我需要馬克的幫忙,才能安然走出我們位於二樓的家。這個家充滿精心打造的風格,有很多嵌入式的櫃子、門上鑲了彩色玻璃、木頭家具染上圓潤深沉的色調,但也有一道又暗又陡的十四階樓梯,通往整棟樓的大門。當你的頭腦和四肢彼此不協調時,這可是很嚇人的。

  馬克扶我下樓,載我到附近的咖啡館,又協助我進到裡面去,然後出發去做配音試音(他的工作是幫電視、電影、電台和電玩遊戲配音),過兩三個小時再來接我。

   入口附近有幾張排得很近的小桌子,對我和我的拐杖來講比後面空間較大的座位方便。我想坐的位子旁邊那一桌坐了個身穿AT & T(譯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藍色T恤的先生,看起來很和善,我開口問他:「我可以坐這裡嗎?」

  「當然,請坐。」

  我第一次來,於是看著菜單又問:「這家有什麼好吃的嗎?」

  「我常來,」他說:「所有我試過的都好吃。」然後,看著我的拐杖,他問:「怎麼回事?出意外嗎?」

  「不是。」我想了一下該怎麼回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生病了,自從搬到洛杉磯就沒法好好走路。」和陌生人攀談不像平常的我會做的事,遑論還要把焦點放在我的行動不便上。我們一邊吃著油滋滋的早餐,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他先吃完了,起身離開時和我道了再見。和他道別過後,我便埋首大嚼我的馬鈴薯煎餅。

  不多久,侍者過來告訴我,AT & T先生付了我的帳單。

  真的假的?這種事從來不曾發生在我身上。

  「好好喔,」我對侍者說。我和那位先生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名字。「或許洛杉磯人比傳說中的好很多。」

  侍者一邊清理我的桌子,一邊笑了。我伸手到皮包裡摸索,想給他小費,最後湊出三美元的零錢。我本來打算用信用卡結帳,並把小費寫在收據上的。

  我喝著柳橙汁,看著其他用餐的客人,突然想到在馬克來接我之前有幾小時要打發。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忘了帶本書或日記,心情瞬間從自由自在掉到失望沮喪,但我可不想讓這個愉快早晨的正面能量溜走。好,卡蜜,妳不想坐在這裡無事可做。我對自己說。不,不要。我要試著自己用拐杖走回家。   如同多數日子裡,今天我也是這裡痛、那裡痛,雙腿相當僵硬。身體狀況沒有不同,不同的是我衡量了一下兩種選擇,而坐在這間咖啡館兩個小時無所事事,比不上嘗試自己走路回家。我的手機帶在身邊,中途如果覺得不行了,隨時可以要馬克到某張路邊長椅或誰家的前院來載我。

  我掙扎了一番才站起身,一步出咖啡館,頓時意識到接下來要走過六條街,不禁心慌意亂起來。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單靠自己走超過兩條街了。

  一步一步慢慢來,我邊想邊出發穿越停車場。在聖塔莫尼卡大道上,我沒能趕在綠燈轉紅前過完馬路,雖不致慢到出意外,但卻足以提醒我可能會卡在有危險的地方。我繼續走下去,一步接著一步。令人驚喜的是,花了四十五分鐘,我總算走完六條街,凱旋歸返家門。我四肢著地拖著身軀爬上階梯,到了最上面一階時,坐下來把頭靠著拐杖休息,最後竟然還喜極而泣。我剛剛自己走到家了!我不完全相信我可以,但我辦到了。還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呢?

  我很累,也很激動。但當馬克回到家,我滔滔不絕地將早上的經歷告訴他時,我們倆都很開心。

  「卡蜜,太棒了!我真以妳為豪!」他滿面笑容。

  我們相安無事地度過整個下午,這些日子以來能這樣可不簡單。由於我們雙方都因我的身體狀況而萬分沮喪,在家時往往多所爭執,我簡直想不起來上一次風平浪靜度過一天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那天傍晚,我去參加戒治互助團體的聚會。我漫長的物質濫用歷史,可追溯到十二歲時第一次喝醉,我總是在尋求某種麻痺自己的方法。我想變成酒鬼,但卻不善此道,要嘛喝了就吐,要嘛喝了就昏過去,於是轉移目標去抽大麻,而且抽得可凶了。之後便是吃處方用藥吃上癮,從安眠藥、鎮靜劑到止痛藥。有時也會戒個乾淨,其中一次斷了兩年,另一次五年。但在我努力要保持神清氣爽的十二年間,故態復萌的次數還是數不勝數。

  我服的藥絕對遠超過醫生所開立的,完成停藥排毒療程出院後,我重新開始「常保神清氣爽大作戰」。我喜歡參加聚會,讓自己離開家裡出門去。馬克過去也有藥物濫用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是在一次戒治互助團體聚會中認識的。但對他而言,「神清氣爽」似乎得來較為容易。七年前他就戒治成功,從此滴酒不沾,也不再碰毒品。

  今晚的聚會上,一位叫英格莉德的女士起身告訴大家,她有個會對子女施暴的酒鬼媽媽,也分享了她如何修補母女關係的故事。兩週前,英格莉德才剛從英格蘭參加媽媽的葬禮回來,她媽媽死於多發性硬化症併發症。

  英格莉德操著倫敦佬的口音娓娓道來,所有人全神貫注在她身上。「我媽人生最後十年過得很苦。除了付錢請來照顧她的人之外,沒什麼人陪在她身邊。我到醫院時,她已經奄奄一息了。淚水湧上她的眼睛,就像她是在等著見我最後一面,才好放心地走。」聽她凝重地說出這個感人的故事,淚水也湧上我的眼睛。她在家暴的陰影下長大,但她找到了隨著原諒而來的自由,並且在戒治成功的狀態下重建起和母親的關係。英格莉德戒掉各種上癮惡習已逾十餘年了。

  會後,我和她及其他一些人聊天、交換彼此的電話號碼。對這樣的社交活動,我有點生疏了。自從四個月前抵達洛杉磯以來,這是我第一次用心地花力氣在交朋友上。

  回家後,我心情很好,想和馬克一塊兒外出用餐。稍晚在床上,我躺在他身旁,靜靜地回憶這一天是如何變成美妙的一天。今天我總共出門三次,比平常三、四天出門一次好太多了。我打電話給羅莉,送出二十九個禮物中的第一個。我從咖啡館一路走回家,甚至在互助團體聚會上交了幾個新朋友。馬克對我很好、很照顧......他真的很努力。

  我滿足地翻過身。幾個星期以來第一次,我沒有靠藥物熟睡了整晚,整整八個小時。醒來時,我竟然很高興迎接新的一天。不知道這一切和第一個禮物有沒有關係,但我已經在思考第二個禮物將帶來什麼可能。 第二部 來自二十九個禮物網路社群的故事

付出的一課/瑪麗˙伍茲

(註: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人物為化名。)

  工作上,我每天都要和所謂的問題少年相處在一起,就是那種在我中學時代也遇過的校園惡霸,只不過是現代版的。同事們和我特別頭痛的是其中一個男孩,姑且稱他為「壞孩子」吧。他總是穿鬆垮垮的牛仔褲,好像隨時會掉下來一樣,上半身搭配一件髒兮兮的過大運動衫,一樣鬆垮垮地垂下來蓋住露出來的內褲頭(感謝老天!),內褲頭看起來也是又髒又舊破爛不堪。當他撥開眼睛上的過長頭髮時,就會露出一張表情輕蔑的面孔。他從頭到腳一副爹不理娘不管、放任不羈的模樣。

  自然而然地,他成為六年級學生心目中的迷人壞痞子,走起路來大搖大擺,步履瀟灑而從容,每走一步就吸引無數目光。他是老師們口中的「大魔頭」,天生魅力無邊,卻選擇欺負其他孩子、招惹他的老師,而且盡可能不做一丁點兒正事。他很聰明,但幹嘛花腦筋,人生何必那麼累?

  不幸的是,這種吊兒郎當的傢伙只會討人厭,「壞孩子」也不例外。為他著迷的一干花樣少女還是對他忠心耿耿,但我感覺到同事們開始放棄他了。聖誕節的時候就顯出端倪。值此時節,學校裡的教職員會捐錢給迫切需要錢來過節的孩子。這豈不是個充滿愛心的好主意嗎?其中一次會議上,我們討論到誰最需要幫助──父母住在收容所的一個很懂事的女孩,一個顯然只有一兩套衣服穿的移民學生,一個有障礙但很努力、最近被安排到養父母家的女孩。我想到了每天都穿同一套衣服的「壞孩子」,我想到當他不在同儕注目之下時,臉上那副冷漠的表情。

  「『壞孩子』怎麼樣?」我拋出這個問題。其他老師瞪著我,好像我瘋了似的。

  「我不確定他配不配得到這種禮物。」其中一位老師回應道。

  「他不會感謝我們吧!他不懂得感恩啦。」另一位老師說。

  「今年一整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製造災難。」又一位老師說:「我們為什麼要獎賞他?這麼做能讓他學到什麼?」

  在教師群當中,我是軟心腸的一個。由於我看待孩子的樂觀態度,大家為我冠上「好好老師」的稱號。校和萬事興,我沒再堅持為「壞孩子」爭取。

  那天傍晚和先生一起看電視時,「壞孩子」還是盤據我的腦海。我也想到了二十九個禮物大挑戰的事,想到我們不是為了受人感激才去付出,不送出這份禮物似乎說不過去。

  「我只是覺得事情不應該這樣......我知道他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不成材的朽木,可是......」出乎意料地,我竟然熱淚盈眶。

  「他是個孩子,」我先生下結論道:「說到底,他只是個十一歲的孩子,我希望他的內心深處還是藏著一個渴望得到聖誕禮物的小男孩。」

  第二天放學後,我去找校長談,她同意了。我自己捐出一筆錢,這筆錢會夾在賀卡裡給他。包括「壞孩子」在內,沒有人會知道誰為他做了這件事。我希望他能感覺到有人在乎他。說不定他會把這二十美元拿去胡亂揮霍在天曉得什麼東西上,但我知道在和校長研擬出天衣無縫的祕密計劃之後,那天晚上我可以睡得更安穩。有時候只要你生在這個世界上,你就配得到一份禮物。

作者資料

卡蜜.沃克(Cami Walker)

原本是一位獨立、擁有廣告行銷總監頭銜的時髦女性,在身體幾次發出預警後,於二○○六年診斷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原本亮麗的生活和婚姻頓時黯淡。卡蜜以為自己往後的人生會在病床和哀怨中度過,沒想到一位療癒師朋友的另類處方完全改變了她。她開始試著不陷於自憐的泥沼,將關注轉到他人身上,體會到利他力量的強大。兩年後她在眾多朋友的協助下,在網路上發起「29天送禮大挑戰」。從那時起,她不曾間斷地持續著送禮二十九天的循環。卡蜜和丈夫馬克目前住在加州的好萊塢。 相關著作 《29個禮物:一個月的給予如何改變你的生命》

基本資料

作者:卡蜜.沃克(Cami Walker) 譯者:祁怡瑋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眾生系列 出版日期:2011-03-31 ISBN:9789861206691 城邦書號:JP0058 規格:膠裝 / 單色 / 27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