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歷史/武俠小說
洄瀾:相逢巨流河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洄瀾:相逢巨流河

  • 作者:齊邦媛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1-23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9折 405元
  • 書虫VIP價:383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二○○九年七月七日,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在天下文化出版。她八十一歲開始寫此書,在山間養生村裡用古老的書寫方式,一筆一劃,足足花了四年時間,完成史詩場景的自傳,將家族史和個人奮鬥史悲喜交集地放置在民國百年的舞台上,讀完的人,無不心潮激湧,感嘆不已。昔日學生簡媜以「一出手,山河震動」形容此書重量;哈佛學者王德威以「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描述此書令人低迴咀嚼,一唱三嘆的感受。 《巨流河》出版後,不僅出現洛陽紙貴的盛況,無以數計自發性的書評、讀後感出現在報章、網路;媒體紛至沓來;讀者致敬、請安、提問的函電不斷,齊先生懇請讀者以寫信代替面見,如此才稍得休養喘息的空間。 二○一○年底,《巨流河》簡體字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取得授權,雖在少許刪節的立場上有些折衝與磨合,但終能順利出版,並立刻引起大陸讀者既廣且深的觸思。北京資深記者盧躍剛形容,這是本「拿在手裡不敢輕易打開,打開了不能輕易合上,合上了心裡卻時時牽掛,隱隱不能釋懷的書。」 面對原本對她毫不熟悉的大陸媒體,齊先生不得不以親自書寫的方式,較精確地回答他們的提問。她同時又非常珍視她所收到的數百封貼了郵票的信(她不用電腦),也勾起她想要做一整體回答的念頭,──珍貴的《洄瀾─相逢巨流河》便慢慢成形。 天下文化的編輯選出了大約十分之一的信函,加上最具代表性的海內外評論、訪談,濃縮精簡,涵容在這本由《巨流河》的洄瀾所形成的時空之書中。這些相逢,如此愉悅。

目錄


齊邦媛/序
第一部 評論reviews〈依刊登日期排序〉

01 台灣篇

一出手,山河震動/簡媜
不廢江河萬古流/李惠綿
台灣文學的國際推手/單德興
巨河回流/陳芳明
巨流河到啞口海的水勢/林文月
「我當另有天地」/邵玉銘
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王德威
文學不了情/周慧珠
齊邦媛的歷史巨河/陳文茜
齊邦媛的書孫運璿的車/張作錦
齊家父女的台灣經驗/林博文
1949三稜鏡/王鼎鈞
郵車真好!/封翁
巨流河畔的回憶/胡宗駒
林太乙、齊邦媛和她們的父親們/黃怡
由巨流河到生命河/殷穎
芍藥與雪萊/張德明
撒播文學種子/李喬
晚開的芍藥花/鐘麗慧
心靈的後裔/石家興

02 大陸及海外篇
她的歷史,我們的歷史/黃艾禾
紙上的鄉愁且聽她這樣訴說:讀齊邦媛《巨流河》的通信/盧躍剛
憂患夜鶯/昆布

第二部訪談interviews〈依刊登日期排序〉

01 台灣篇

齊邦媛:痛苦是不能「經驗」的/鄒欣寧
齊世英齊邦媛東北心台灣情/何榮幸、郭石城
從容不迫/董成瑜
巨流河滾滾沖刷家國悲情/張殿文
書房裡的星空/簡媜

02 大陸及海外篇
以書還鄉,亦喜亦悲/吳筱羽
「你懂得我的痛嗎?」/鐘瑜婷
「我無大怒也無大樂」
抹不掉的只有鄉音/姜妍
「我已無家可回」
巨流河:一段溫婉回憶的政治想像/楊時暘
「我用詩的真理寫他們」/劉芳
「我現在還有一個精神在」/韓福東
歷史可以一筆帶過,文學不能
華語文學傳媒獎/田志凌
八十歲仍心靈未老/陳書娣
「巨流河和啞口海,存在於我生命的兩端」/李菁
潭深無波《巨流河》/明鳳英

第三部 來函
趙金鏞 先生
陳鴻銓 先生
潘恭孝 先生
周正剛 先生
卲力毅 先生
張鴻藻 先生
石崇禮 先生
尤廣有 先生
錢婉約 女士
張延中 先生
熊健美 女士
鄭義  先生
黃渝生 女士
李耀東 醫師
王夢松 先生
江心靜 女士
林立仁 先生
孫守萱 讀者
昀聖  讀者
鄭文  讀者
楊靜遠 女士
王秋華 女士
姚朋〈彭歌〉 先生 費宗清 女士
車慧文 女士
陳太太
李照仁〈懇丁朋友〉
何懷碩 先生
林文義 先生
夏祖麗、張至璋 伉儷
張讓  女士
喻麗清 女士
瘂弦  先生
趙淑俠 女士
趙淑敏 女士
蔡文怡 女士
鐘麗慧 女士
高全之 先生
韓秀  女士
陳幸蕙 女士
黃勝雄 醫師
顧洵  先生
吳敏嘉 女士
林麗  女士
龍村倪 先生
施玉鳳 女士
陳大安 先生
趙守博 先生
蔡慧玉 女士
歐麗娟 女士
孫康宜 女士

Anachronism
一九三七年南京齊邦媛發自空城的信
樂茞軍女士〈薇薇夫人〉的畫
寫《巨流河》前兩封重要的信
一、柯慶明先生一九九〇年
二、李惠綿女士二〇〇六年
席慕蓉的詩
一、一首詩的進行
二、明鏡──再呈齊老師

內文試閱


信函1
陳鴻銓先生


邦媛教授英鑒:
  鴻作《巨流河》於年初時經媒體推薦,曾先讀為快,展卷難釋。蓋文中寫出我中華民族近一個世紀,吾儕所聞所見身臨其境之悲壯史實,及縱貫百年來橫跨兩岸之時代故事,感人至深。復於拜讀時驚悉作者文學大師竟係我空軍官校十二期同學及抗戰時同隊戰友張大飛之摯友,感觸益增。大飛兄與鴻銓同屬美國前駐華陸軍航空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聯隊第三大隊(三大隊之戰時編制為七、八、二十八、三十二,四個中隊,大飛兄屬二十八中隊,鴻銓係第八中隊)。書中所提符保盧亦係十二期同學,屬空軍第四大隊,一九四三於重慶殉職。

  月前我空軍來美參加「飛虎年會」同仁帶來教授簽名贈書,內衷感載,喜獲珍品,惟亦勾起茫茫之遐思。

  溯憶一九三八年元月一日我十二期入伍時共兩百九十七人,歷經陸官、空官及赴美受訓,於一九四二年畢業時九十五人,在抗戰與國共戰爭中作戰陣亡四十七人,飛行殉職者二十人,年來均已耄耋之齡,逐漸凋零,現今(二○一○)僅九人,分居於台灣、香港、大陸、美國與加拿大,言之不勝唏噓。

  大飛兄個性內向,為人忠厚不多言,重信義,循規蹈矩,處事嚴謹,在校時是好學生,部隊中之好幹部,長官信賴、同僚友好、部屬愛戴,不愧為標準軍人。

  軍人報國之方式只有一種,無條件執行所賦予的使命,而其可能之後果亦僅有兩種:完成使命或為達成使命而犧牲,二者同為無上榮耀,大飛兄乃屬後者。

  半世紀前之軍事史料,如今多已解密,故於追憶大飛兄生平前願就當時戰局作一概述,俾使局外人對我空軍之處境能有較深的認知。

  抗戰後期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間,日軍因受太平洋戰區作戰之牽制,在中國戰區之空軍雖已漸趨弱勢,但其陸軍實力仍然強大,尤以武器裝備在質量上均較中方為優,致使我地面部隊屢遭敗衄,要地頻傳失守,甚至一度曾危及我陪都重慶。但更不幸者為美國自珍珠港事變伊始,其大戰略即採「先歐後亞」政策,先在歐洲戰場擊敗德國,次在爭取太平洋戰爭之勝利,再其次則顧及中印緬戰區之戰況。復因其他因素,人謀不臧,猶每以印度危急必須協助英國為由,將戰區之大部後勤補給撥交緬甸地區享用,致使我國所獲在美國援助所有盟國(主要為英蘇)及我國的租借物資之總數中僅佔1.7~0.4%之微,以致十四航空隊之補給嚴重不足,燃料尤為奇缺,直接影響對我陸軍之支援,而使地面部隊處境益形艱困,難阻強敵。此種情況直至一九四四年十月魏德邁接替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蔣委員長為最高統帥,肩負中國及泰國、越南地區聯軍部隊總指揮之任務)後始見改善。一九四五年我國所獲援助數額為盟軍總數之8.0%,雖為數仍不及盟軍總額十分之一,但情況已顯有好轉,惟為扭轉過去七年餘來之戰局頹勢,此一階段十四航空隊與中國空軍之主要任務,幾全為協助陸軍作戰。換言之,無論「戰場阻絕」(阻止日軍當時利用平漢、粵漢鐵路將補給品運交在華南作戰之部隊)或「密接支援」(直接支援前線陸軍作戰)均為對地面目標攻擊之任務型態。對地攻擊任務乃戰術空軍任務中被敵人擊落之機率,遠較其他任務為高,故俗稱:「希臘神話中之阿基里斯腱」,即在特定時間攻擊一預置強烈火力之目標,並於脫離時在毫無防禦情況下,必然遭受敵人集中火力之攻擊,故損害亦相對增高,尤以特定之重要目標為甚。

  於大飛兄殉國之同一任務中,另一十二期同學程敦榮,亦座機中彈跳傘獲救,多年後病逝大陸。前此於中原會戰時,大飛兄所屬之二十八中隊,美籍中隊長史崔克蘭少校受傷住院,四天後代理隊長之作戰官史麥萊上尉被擊落陣亡,乃由布希上尉接替作戰官,在半個月後亦被擊落殉職。

  對地攻擊任務之危險性既如上述,而各員猶能竭力奮戰,此乃本於職責所在,且兩國人員併肩作戰,在表面上雖無較勁情事,但實際上無人甘為人後,故均視達成指定任務為首要。至於自身安全固在顧慮之中,但依傳統則屬次要。此或係為何抗戰尾聲,勝利在望之際,我戰鬥機損傷反而較高之原因。此點在局外人眼中又容有不同之看法。

  在大飛兄之遺書中:「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這正是孔子論勇的具體寫照。是虔誠基督徒「順服的決定」(Decision of Obedience)也是坊間年輕人所穿著T恤上WWJD四個字意涵(What Would Jesus Do?)「耶穌基督若遇此事將如何處理?」

  大飛兄所面臨者,在少年於「九一八」家遭不測後,幸得齊府為生活、精神與情感寄托之所在,多年來蘊藏於心底之隱語、渴望及原本可以傾訴,但又基於道德感、責任感與理智地不敢與不忍表露,而備受強忍抑制的煎熬與折磨。這或係其更難尋得平衡的關鍵。又如聖詩〈微聲盼望〉的詞句:「煩忙人生的時光中,疲倦寂寞與感喟,你心靈飢渴與空虛卻無法得到安慰」。在戰時心理學裡,有所謂因緊張環境而產生之矛盾心態,以不傷大雅之非日常生活方式的行為,如借酒消愁等,藉以尋求短暫的精神紓解,這原是戰地生活常有之現象,瑕不掩瑜,無可厚非。惟就總體言,八年抗戰中我國軍民傷亡者三千餘萬人中,能如大飛兄之歷史定位英雄留名者幾希?尤以現實中忠肝義膽之士即使曾為此聖戰付出血汗,亦未必能有此項榮銜者不知幾許,甚或因意識形態冠以惡名者亦大有人在,而大飛兄猶能榮獲歷史英名,復經《巨流河》而流傳四海,何其幸耶!

  耑此佈謝 敬頌
  文祺 並祝 主恩滿盈
                    陳鴻銓敬啟
                    2010.7.9於華府
信函1
陳鴻銓先生


邦媛教授英鑒:
  鴻作《巨流河》於年初時經媒體推薦,曾先讀為快,展卷難釋。蓋文中寫出我中華民族近一個世紀,吾儕所聞所見身臨其境之悲壯史實,及縱貫百年來橫跨兩岸之時代故事,感人至深。復於拜讀時驚悉作者文學大師竟係我空軍官校十二期同學及抗戰時同隊戰友張大飛之摯友,感觸益增。大飛兄與鴻銓同屬美國前駐華陸軍航空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聯隊第三大隊(三大隊之戰時編制為七、八、二十八、三十二,四個中隊,大飛兄屬二十八中隊,鴻銓係第八中隊)。書中所提符保盧亦係十二期同學,屬空軍第四大隊,一九四三於重慶殉職。

  月前我空軍來美參加「飛虎年會」同仁帶來教授簽名贈書,內衷感載,喜獲珍品,惟亦勾起茫茫之遐思。

  溯憶一九三八年元月一日我十二期入伍時共兩百九十七人,歷經陸官、空官及赴美受訓,於一九四二年畢業時九十五人,在抗戰與國共戰爭中作戰陣亡四十七人,飛行殉職者二十人,年來均已耄耋之齡,逐漸凋零,現今(二○一○)僅九人,分居於台灣、香港、大陸、美國與加拿大,言之不勝唏噓。

  大飛兄個性內向,為人忠厚不多言,重信義,循規蹈矩,處事嚴謹,在校時是好學生,部隊中之好幹部,長官信賴、同僚友好、部屬愛戴,不愧為標準軍人。

  軍人報國之方式只有一種,無條件執行所賦予的使命,而其可能之後果亦僅有兩種:完成使命或為達成使命而犧牲,二者同為無上榮耀,大飛兄乃屬後者。

  半世紀前之軍事史料,如今多已解密,故於追憶大飛兄生平前願就當時戰局作一概述,俾使局外人對我空軍之處境能有較深的認知。

  抗戰後期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間,日軍因受太平洋戰區作戰之牽制,在中國戰區之空軍雖已漸趨弱勢,但其陸軍實力仍然強大,尤以武器裝備在質量上均較中方為優,致使我地面部隊屢遭敗衄,要地頻傳失守,甚至一度曾危及我陪都重慶。但更不幸者為美國自珍珠港事變伊始,其大戰略即採「先歐後亞」政策,先在歐洲戰場擊敗德國,次在爭取太平洋戰爭之勝利,再其次則顧及中印緬戰區之戰況。復因其他因素,人謀不臧,猶每以印度危急必須協助英國為由,將戰區之大部後勤補給撥交緬甸地區享用,致使我國所獲在美國援助所有盟國(主要為英蘇)及我國的租借物資之總數中僅佔1.7~0.4%之微,以致十四航空隊之補給嚴重不足,燃料尤為奇缺,直接影響對我陸軍之支援,而使地面部隊處境益形艱困,難阻強敵。此種情況直至一九四四年十月魏德邁接替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蔣委員長為最高統帥,肩負中國及泰國、越南地區聯軍部隊總指揮之任務)後始見改善。一九四五年我國所獲援助數額為盟軍總數之8.0%,雖為數仍不及盟軍總額十分之一,但情況已顯有好轉,惟為扭轉過去七年餘來之戰局頹勢,此一階段十四航空隊與中國空軍之主要任務,幾全為協助陸軍作戰。換言之,無論「戰場阻絕」(阻止日軍當時利用平漢、粵漢鐵路將補給品運交在華南作戰之部隊)或「密接支援」(直接支援前線陸軍作戰)均為對地面目標攻擊之任務型態。對地攻擊任務乃戰術空軍任務中被敵人擊落之機率,遠較其他任務為高,故俗稱:「希臘神話中之阿基里斯腱」,即在特定時間攻擊一預置強烈火力之目標,並於脫離時在毫無防禦情況下,必然遭受敵人集中火力之攻擊,故損害亦相對增高,尤以特定之重要目標為甚。

  於大飛兄殉國之同一任務中,另一十二期同學程敦榮,亦座機中彈跳傘獲救,多年後病逝大陸。前此於中原會戰時,大飛兄所屬之二十八中隊,美籍中隊長史崔克蘭少校受傷住院,四天後代理隊長之作戰官史麥萊上尉被擊落陣亡,乃由布希上尉接替作戰官,在半個月後亦被擊落殉職。

  對地攻擊任務之危險性既如上述,而各員猶能竭力奮戰,此乃本於職責所在,且兩國人員併肩作戰,在表面上雖無較勁情事,但實際上無人甘為人後,故均視達成指定任務為首要。至於自身安全固在顧慮之中,但依傳統則屬次要。此或係為何抗戰尾聲,勝利在望之際,我戰鬥機損傷反而較高之原因。此點在局外人眼中又容有不同之看法。

  在大飛兄之遺書中:「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這正是孔子論勇的具體寫照。是虔誠基督徒「順服的決定」(Decision of Obedience)也是坊間年輕人所穿著T恤上WWJD四個字意涵(What Would Jesus Do?)「耶穌基督若遇此事將如何處理?」

  大飛兄所面臨者,在少年於「九一八」家遭不測後,幸得齊府為生活、精神與情感寄托之所在,多年來蘊藏於心底之隱語、渴望及原本可以傾訴,但又基於道德感、責任感與理智地不敢與不忍表露,而備受強忍抑制的煎熬與折磨。這或係其更難尋得平衡的關鍵。又如聖詩〈微聲盼望〉的詞句:「煩忙人生的時光中,疲倦寂寞與感喟,你心靈飢渴與空虛卻無法得到安慰」。在戰時心理學裡,有所謂因緊張環境而產生之矛盾心態,以不傷大雅之非日常生活方式的行為,如借酒消愁等,藉以尋求短暫的精神紓解,這原是戰地生活常有之現象,瑕不掩瑜,無可厚非。惟就總體言,八年抗戰中我國軍民傷亡者三千餘萬人中,能如大飛兄之歷史定位英雄留名者幾希?尤以現實中忠肝義膽之士即使曾為此聖戰付出血汗,亦未必能有此項榮銜者不知幾許,甚或因意識形態冠以惡名者亦大有人在,而大飛兄猶能榮獲歷史英名,復經《巨流河》而流傳四海,何其幸耶!

  耑此佈謝 敬頌
  文祺 並祝 主恩滿盈
                    陳鴻銓敬啟
                    2010.7.9於華府
信函2
陳幸蕙女士

                     齊老師,您好!
  謝謝寄來日文版《巨流河》序。我讀了兩次,其中一次還在高鐵上。那是收到此文的第二天,剛好我在高雄某國中有一場演講,當列車在軌道上迅捷飆馳,我從老師序文中抬起頭來,看到窗外飛逝的嘉南平原,那樣濕潤寧靜,豐饒安詳。一望無盡的綠,忽然想起老師《巨流河》封面所呈現之暗鬱、沉重、苦澀的紅。強烈對照下,至此,我終完全明白,且深深覺得,老師當初以那樣的色調,召喚讀者的眼睛,在他們接觸此書的第一印象中,即傳達了某種深刻強烈的訊息,實在是最恰當不過的。

  而行進的車中,在老師特為日本讀者所寫序文間來回逡巡,部分與台版序言相同的關鍵句如「心靈刻滿彈痕」,固令我再次觸動,慨嘆良久,而當老師提及旅行異國,總不忘低迴留連當地戰爭紀念館,企圖尋求陣亡者「以身殉國的意義」,以及,美軍轟炸東京,身陷火海的日本女性,其和服背袋中,死於中國戰場的情人或丈夫骨灰被二度焚燒的敘述,等等,均令我即使面對清寧美好,彷彿大地微笑的五月田園風光,也忍不住心底泛淚。

  王德威說老師《巨流河》是一本「惆悵之書」,但我認為,這揭示了個人生命進程,復呈現了上世紀戰爭磨難與大時代滄桑歷史的「巨」作,卻是一本既慰烽火歲月之亡者‧往者,更啟發了太平世代生者‧來者的「嚴肅之書」、「誠懇之書」與「寬宏之書」。

  一九九四年,大江健三郎在其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演說辭“あいまいな日本の私”(中譯「日本之曖昧中的我」,英譯“Japan, The Ambiguous, and Myself ”)中曾說:「日本選擇以維護永久和平的原則,來做為戰後重生的道德基礎。」

  準此,則老師《巨流河》日文版之問世,對日本讀者(尤其戰後世代)言,實格外具有回顧歷史、省思未來的意義。

  大江那篇得獎感言標題,非常微妙有趣地既呼應,又顛覆了首位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語作家川端康成的受獎辭標題“美しい日本の私” (中譯「日本之美中的我」,英譯“Japan, The Beautiful ,and Myself ”)。而秉持著「沒有挺身反對戰爭的人,形同戰爭幫凶」之理念的大江,則曾自述其創作小說的目的,乃是希望「能幫助讀者從個人或時代的苦難中復原,並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他那篇跳脫美學思維卻充滿關懷意識的講辭,是以這兩句話做結的:

  「身為作家,我想追尋如何以謙卑正直,符合人道精神的方式,在治療和促進人類和解上做出貢獻。

  移之以看老師《巨流河》日文版之問世,我覺得其實亦是再適用不過。

  老師,最近天氣冷熱不定,請多珍重。我也會再和老師連繫。謹此敬祝

  諸事圓滿愉快

                     學生幸蕙敬上
                  2011.5.18午后

作者資料

齊邦媛

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研究。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助教,並任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主任。民國七十七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筆會英文專刊(The Chinese Pen)總編輯。編有《中國現代文學選集》詩、散文、小說卷三冊,《吳魯芹散文選》,並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選集》英譯本上、下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五冊,另有英文評論譯述多種。個人專論包括:《千年之淚》、《霧漸漸散的時候》。

基本資料

作者:齊邦媛 譯者:葉偉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文學人生 出版日期:2014-01-23 ISBN:9789863203865 城邦書號:A1500439 規格:平裝 / 單色 / 39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