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星空
- 作者:文生.梵谷(Van Gogh)
- 出版社:格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9-28
- 定價:180元
- 優惠價:9折 162元
-
書虫VIP價:142元,贈紅利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34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
來去昆蟲旅館住一晚
-
無佮意!(不喜歡!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2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無公平!(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1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小矮人全書Gnomes(特價收藏版)
-
認識世界的第一本書:從天空到海底,超過4000組圖像與詞彙帶孩子探索世界
-
帕可好愛看電影(隨按即聽高音質樂曲,收錄16段音樂,全球暢銷幼兒音樂啟蒙書)
-
你很重要(凱迪克獎繪者克里斯汀.羅賓遜獻給孩子的自信與勇氣之書)
-
我也想當YouTuber:影片創作、個資保護、分辨假訊息,讀故事建立數位素養,養成媒體識讀能力(《我會自己做計畫》同系列作,附贈「一起認識社群媒體」學習單)
-
校外教學到火山(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金鴨子圖畫書獎《校外教學到海底》系列作)
內容簡介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適讀年齡:中高年級國小學童、青少年
最絕世的天才,為藝術奮鬥的人生
他的畫是他眼中的世界,
他的信是他生活的縮影!
【內容介紹】
在藝術史上,梵谷的一生可以說是最有戲劇張力且賺人熱淚的故事。他在經濟拮据的窘況中,不顧一切執著於藝術的創作,繪出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精采作品。然而,梵谷的意志力雖然驚人,卻也顯現出他的偏執傾向,似乎注定了以悲劇收場的命運。
本書選錄梵谷書信中重要的30封,提供讀者一條通往梵谷內心深處的捷徑。從他的文字中,能夠讀到他在藝術創作上的執著與掙扎,見證他生命中所經歷的艱難與苦悶,同時也為弟弟西奧與他之間真誠的兄弟情誼而感動。
【本書特色】
◎收錄梵谷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30封書信,讓讀者能一窺他充滿戲劇性的一生!
◎內頁全彩印刷、加註注音大字版,好看、好讀、不傷眼!
◎附錄的閱讀與討論,能激發讀者思考,加深閱讀印象,凡讀過必留下痕跡!
導讀
絕世天才的自白
27歲才立志成為畫家,37歲就選擇離開人世的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在他短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將近二千多件包括油畫、素描和版畫的作品。他將生命傾注在畫布上的熱情,燃燒了歐美的近代美術史;就像一顆彗星,在藝術的長流裡創造了璀璨的光芒。
本書從梵谷寫給弟弟西奧及友人的八百多封信函中,挑選摘錄了30篇,重新翻譯、編寫;主要呈現梵谷與弟弟西奧如何彼此激勵、他個人對藝術的見解、作品創作的過程,以及他在藝術品買賣方面的看法。
本書將選錄的信件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勞動的棕色影像」,描述梵谷赴巴黎之前,努力尋找自我定位,最後確認身為藝術家的宿命的過程。第二階段是「熱情的黃色畫布」,這一段時間是梵谷創作的高峰期,從他進入柯蒙畫室習畫開始,到他離開巴黎前往阿爾生活、創作,後來卻發瘋割下自己的耳朵的經過。第三階段「孤寂的藍色星夜」,則呈現梵谷飽受癲癇之苦,後來進入聖雷米的療養院靜養,最後卻在奧維劃下人生句點的經過。
本書選錄的作品,提供讀者一條通往梵谷內心深處的捷徑。從書信中,能夠讀到他在藝術創作上的執拗與掙扎,見證他短暫生命中所歷經的生活艱辛與精神苦悶,同時也為西奧與他之間真誠的兄弟情誼而感動。
作者資料
文生.梵谷(Van Gogh)
梵谷,文生(1853-1890年) ,原本懷著滿腔宗教熱情向貧苦大眾傳教,在經歷世事的轉折後,二十七歲那年轉而投入繪畫,開始他艱難而偉大的藝術生涯。不甘於傳統的學院派畫風,他前往巴黎學習繪畫,印象派的啟發讓梵谷的畫布明亮起來;為了追尋更鮮明的色彩,梵谷搬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在這裡,梵谷忘情的創作,竭盡心力要表達大自然的美與心中澎湃的情感,舉世聞名的〈向日葵〉、〈隆河星夜〉、〈夜間咖啡館〉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然而,梵谷的畫還是乏人問津,經濟困境與精神苦悶雙雙壓迫著梵谷,在一次與高更的爭吵後,激動的梵谷憤而割下左耳,他也因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種種的痛苦折磨著梵谷,直到絕望的他在奧維的麥田裡,以一把手槍結束自己苦難的一生。 梵谷對繪畫的堅持,不因殘酷的現實環境而退縮,他對藝術那份無限大的熱情與毅力,創造了不朽的藝術作品;他詮釋藝術的獨創手法,更為近代藝術注入新元素,激發二十世紀新繪畫觀的誕生。
基本資料
作者:文生.梵谷(Van Gogh)
譯者:徐孝貴
出版社:格林文化
書系:現代兒童文學(橋樑書)
出版日期:2014-09-28
ISBN:9789861895444
城邦書號:GC0052
規格:平裝 / 全彩 / 12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