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行家這樣尋寶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行家這樣尋寶

  • 作者:曾肅良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2-06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藝術收藏是追求性靈享受與知識成長的人生,但許多收藏者往往窮極一生,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卻買到一屋子藝術價值不高的文物藝術品,甚至有許多假貨。 購買文物藝術品的邏輯,與一般購買量產商品大不相同,收藏藝術品需具備很高的人文與藝術素養。 歷史告訴我們,一流的收藏家往往不是最有錢的人物,而是最有「心」的人物。 收藏家的進步,同時激發藝術家進步。 看專家如何帶你一步步慧眼尋寶! 以物讀史 .橫跨7000年歷史 .囊括臺灣、中國、日本、西方文物歷史 從豐富學識及鑑定經驗,帶你看懂價值不凡的古物。 .辨識青銅器、金銀器、銅鏡、鎏金佛像、陶器、瓷器、茶具、書畫真偽,識破加工處理 .180張珍貴文物圖片(真品、贗品對照) .瞭解古董界行話,成為鑑識收藏行家 【名家推薦】 ◎江明賢(著名畫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前系主任) ◎呂坤和(金門縣文化局局長) ◎林進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副校長) ◎吳淡如(知名節目主持人) ◎黃海鳴(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專業推薦

目錄

第一章:建立知性的收藏力量 審美與收藏能力是培養與訓練的結果 鑑識藝術品的基礎:一流的審美能力 審美是融匯感性與理性的活動 收藏動機大不相同,樂於審美與樂於投資 收藏家的進步,同時也激發藝術家進步 理解民族文化,建立自己的審美哲學體系 藝術收藏追求性靈享受與知識成長 第二章:金屬器篇 一、青銅器 毛公鼎和散氏盤 臺語仍稱鍋子為「鼎」,用於煮食 國之重器,一言九鼎 銅、錫、鉛,冶煉成青銅器 齊家文化、二里頭文化、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 青銅器的多用途 青銅器的沒落 鏤之金石,存之久遠 佛像則以石雕為主。 金屬器的鑑定 二、銅鏡 漢代是銅鏡工藝最輝煌的時期 美術史界中的「戰國工」 漢武帝以後,惟一能表示貴族身分的青銅器物 主要流行鎏金或塗金的金銅鏡 銅鏡的設計 銅鏡的鑑定 三、金銀器 稀有的金銀 廣用金銀的大唐盛世 商代晚期就有黃金飾品 多樣的製作技術 金銀茶具 沉船「黑石號」的故事 令人震驚的黃金鏡 金銀器東傳與崛起 四、鎏金佛像 充滿動態、表情多變,形象豐富 皇室專屬佛像 永樂、宣德年間所製的佛像,藝術性最高 各民族、各時代的佛像製作風格 佛像的鑑定 第三章 陶瓷篇 一、陶器 陶器和瓷器的差別 距今約七千年~八千年前的彩陶文化 豐富的彩陶紋飾 黑陶、白陶 陶窯 陶俑與鑑定 唐三彩、唐代陶俑與鑑定 二、瓷器 西方收藏家競相購買青花瓷 九億三千萬臺幣--元代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 瓷器等於中國 瓷器的海上與絲綢之路 使全世界震驚的中國瓷器 中國審美觀的最高水準--北宋汝窯青瓷 歐洲掀起瓷器熱 瓷器的發展 瓷器的鑑定 三、茶具 宋人飲茶不用茶杯 最能保溫的黑瓷碗,精品「曜變天目」 全世界僅三件的「曜變天目」茶碗,在日本 工藝家與文人合作,綜合型藝術「明代紫砂壺」 茶具的鑑定 第四章 書畫鑑識 自古名畫多薄命 史前人類的洞穴壁畫 絹帛繪畫 漢代畫像磚與畫像石 隋唐以後,山水與人物的比例漸漸合乎自然 隋唐紛出一流畫師 山水畫成為主流 宋代:中國的寫實主義繪畫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 董其昌將中國的山水畫分為南北二宗 西方畫風東漸 畫家出國學畫,中西融合 張大千、溥心畬 臺灣與中國的藝術市場 書畫的鑑定

內文試閱

  寫在鑑定之前   有心進入文物藝術收藏領域的朋友必須建立正確的觀念,收藏需要不斷地累積文化知識與審美經驗,所以有機會就參加文藝講座,或參觀考古遺址,或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中仔細審視與欣賞。古人有句話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如此去做,行之有年,慢慢地就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審美判斷與鑑識的能力,而在建立審美判斷的同時,我們也要理解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是什麼?審美代表的意義是什麼?甚至是文化與藝術對於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文化尋寶的過程之中,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議題。   書畫鑑定   宋代字畫是目前在市場上看得到最早的中國字畫,但因為保存不易,並不常見,且因古絹仿製困難,故贗品不多。加上畫作上往往會有畫家與收藏家的用印,如何仿製也是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所以市場上贗品最多的是明清以後的畫作,因為紙張的材質和畫風與現代比較接近,仿製容易,也因為收藏者眾多,導致市場價格更高。   書畫有別於其他的工藝品,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表現,畫家在創作時不必考慮太多材料或是技術的問題,只須單純表達個人心靈、感情與思維。在美學上,書畫被歸類為純粹藝術,而在欣賞純粹藝術時,重點在於探索畫作隱藏的文化意涵。   1.從書畫風格談鑑定   風格是畫家內在心靈的外顯,鑑定畫作時,第一眼要注意的每一個畫家本身獨特的風格,所謂「風格」可以分成兩個層面: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個人風格又隨著畫家個人的演變,而有早、中、晚期的變化。   每一個畫家都是時代的產物,不論是社會環境或是文化教育、流行思潮都是型塑畫家的力量,作品表現出來的風格也反映出畫家身處的時代氣氛與意義。   因此每一個時代的畫家畫出來的畫作,風格都不同,如歐洲十九世紀的印象派、明朝的吳門畫派、浙派等等,都是畫家在該時代的環境下,大同小異的風格。   藝術風格受限於時代與地理環境的制約,要特別注意畫作中「偏離時代審美趣味」的現象,例如宋朝的繪畫一方面寫實,另一方面以文人品味為主,在創作表現上以淺淡、簡約、自然、空靈的水墨趣味,線條含蓄而優雅,配色典雅。   山水畫喜歡「主山堂堂」的樣式,表現巨大雄偉的構圖,即便如此,北宋與南宋的畫風因為地處不同的風土人情,大有不同,南宋定都臨安(杭州),江南氤氳的霧氣與濕潤多雨的環境,使得此一時期的山水繪畫構圖將山石實體偏向一邊,另一半的空間則喜歡以留白處理,展現出霧氣迷濛的空靈趣味。如果有人拿了一幅繪有大紅大紫、筆法粗獷而率真的畫作,並稱是宋代的畫作,可信度就不高。   僅管畫家的畫作會帶有時代的風格,但是每一位畫家各有個性、品味與才華,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色彩。   我們在欣賞畫作之時,應該能一眼就認出這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畫家在年輕、中年與晚年時期的作品往往有差異,形成不同風格,我們必須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才可以根據風格,進一步分辨出是哪一個時期的作品。   2.從書畫技巧談鑑定   在看畫時,第一眼欣賞風格,之後針對畫家的技巧進行理性的分析。   中國畫以筆墨為主,所謂「筆」就是線條的表現。西方畫主要以塊面與色彩表達立體、光影,中國畫則以線條展現物像輪廓的真實與本質。   以單一工具而言,中國人運用毛筆繪出線條的歷史與技法,比西方更多元與深入,毛筆可以縱橫上下、抑揚頓挫,也可以乾溼濃淡、快慢正側,或是破筆,或是禿筆,可以一筆單色,也可以一筆多色,真可謂變化萬千。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不同時代的畫家對書畫線條都有不同主張與表現。筆線是一個時代、一位畫家審美與創意的特殊標記,例如從六朝到唐代的人物畫史,有所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說。   「曹衣出水」根據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指出北齊時期的人物畫家曹不興,線條重疊而稠密,所畫人物好像剛從水中起身,衣服緊貼肉體。   而「吳帶當風」意謂唐代人物畫家吳道子開創了「蘭葉描」。古書上說他「行筆磊落,揮灑如蓴菜條」,用筆起伏變化,線條之抑揚頓挫,呈現強烈的動態感,如衣袖在風中鼓風飛揚而飄動。   又如東晉時期畫家顧愷之的仕女圖,所畫線條緊勁連綿,猶如桑蠶吐絲,細膩卻有彈性,美術史上稱之為「春蠶吐絲描」。   張大千曾到敦煌臨摹壁畫,這中間習得很多線條的技法,尤其是用筆緊勁連綿的效果,線條帶有一種內涵的力道,足見深厚功力。他的畫風拘謹秀氣,同時也有用筆瀟灑的趣味,反映豪放而細膩的個性。當我們看細部的用筆技巧,如果用筆過於秀氣,就可能不是張大千的畫作。    晚唐之後,中國的山水畫家開創出所謂的「皴(音同村)法」,是一種描繪山石樹木紋路與結構的筆法與技術。就中國山水畫而言,皴法是構成畫作的基本元素與特殊風格,而不同的流派就有不同的「皴法」。許多畫家窮極一生就希望能創造出新的皴法,因為新的皴法往往能讓畫作產生新的風格。民國時期的畫家傅抱石,開創出疾筆飛動的迅捷皴法,人稱「抱石皴」。   中國的墨雖然只有黑色,但是在層次上可以展現多種變化與風格,如濃墨、淡墨、乾墨、濕墨、破墨、潑墨等等,彼此又可以交互使用。另外還有暈染法,利用膠水控制墨的暈染變化。也因為墨法有多種變化,每位畫家都有獨特的筆墨技巧,要深入瞭解與研究才能夠辨別真偽。   另外,還得注意渲染的技法,宋代以前畫家多在卷上作畫,紙的使用要等到元代才開始普及,畫家開始在紙上繪畫,大膽嘗試渲染的技法。明代的畫作出現大寫意的畫風,如徐渭的《墨葡萄圖》,採用大筆揮灑、墨汁淋漓的渲染法......

作者資料

曾肅良

專長: 書畫創作、藝術評論、藝術史學、文物鑑定學、博物館學、藝術經濟學 學歷: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史碩士 現任: 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教授、臺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元智大學兼任教授 臺灣藝術行政暨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北市文化局典藏委員、臺灣國父紀念館展覽審查委員、鶯歌陶瓷博物館審查委員、雲林科技大學人文科學院院務委員、鶴野文物藝術品鑑定諮詢中心總顧問、阿賴耶藝術講堂主講人 獲獎: 1992 臺北市立美術館 現代水墨創新獎入選 1994 中華民國青年詩人獎 2010 中國畫學會 藝術理論金爵獎 2012 中國文藝學會 第五十三屆美術創作獎 著作: 《明代官窯鑑定》、《宋代耀州青瓷研究》、《藝術與科學的交會》、《透視藝術市場》、《當代書畫市場》、《古文物探索》、《傳統與創新-現代藝術的迷思》、《東方文物在歐洲》、《當代藝術廣角鏡-曾肅良藝術評論集》、《眺望文化群島-曾肅良文化藝術評論集》、《張萬傳魚畫研究》、《山水畫技法》、《藝術概論」、《藝術鑑賞》、《冥想手札》、《花雨曼陀羅-曾肅良現代詩選集》等二十本著作。

基本資料

作者:曾肅良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Best Buy 出版日期:2015-02-06 ISBN:9789571361567 城邦書號:A2201038 規格:平裝 / 彩色 / 272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