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做出最理想的個人檔案?
如何把貼文調整到最完美?
如何吸引更多人追蹤?
讓超級專業的蓋.川崎,
告訴你社群媒體的達人級用法!
從頭到尾沒有半句廢話,
是一本再實用不過的社群媒體超強指導書!
曾任蘋果公司首席宣傳長,且是部落格、推特與臉書早期使用者的蓋.川崎,與社群媒體策略家佩姬.費茲派翠克,在本書一起談論社群媒體的使用方法,提供給讀者最棒、最直接、最精要有效的指引。
當今社會,無論是招攬生意,或者是推銷產品,乃至於打響個人與企業知名度,決定成敗最重要的關鍵,已經非「社群媒體經營」莫屬。市面上許多學者專家都急於推銷他們的社群媒體經營方法,然而,卻沒有任何一位能像蓋.川崎那樣,提供給你最棒、最直接、最精要有效的指引。
曾任蘋果公司首席宣傳長,且是部落格、推特與臉書早期使用者的蓋.川崎,邀請社群媒體策略家佩姬.費茲派翠克,在本書一起談論社群媒體的使用方法,並列出123個實用的獨門祕訣,希望幫助讀者深入了解社群媒體平臺,進而正確使用,讓投入的成本、人力與時間都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名人推薦】
只要對個人品牌及行銷稍有涉獵的人,都會知道蓋.川崎。本書集結他累積上百萬粉絲的成功實務操作,特別適合剛踏入粉絲行銷、剛開始建立個人品牌,卻對眾多社群網站鋪天蓋地的資訊手足無措,迫切需要有系統、好上手做法的影響力人士。
——網路媒體有物報告創辦人周欽華
書本身雖然不厚,但是裡面沒有多餘的廢話,全部都是簡單易用且方便理解的技巧。依照我的經驗,只要花上兩三個小時看完這123個獨門秘訣,並立刻捲起袖子開始動手做,你對於社群操作的經驗和成果絕對會大有斬獲。
——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暨共同創辦人楊士範
目錄
推薦
關於作者
寫在前面
致謝
第1章 如何做出最理想的個人檔案
第2章 如何餵食內容怪獸
第3章 如何把貼文調整到最完美
第4章 如何回覆留言
第5章 如何整合社群媒體與部落格
第6章 如何吸引更多人追蹤
第7章 如何舉辦社交性活動
第8章 如何使用Google+視訊直播
第9章 如何舉辦精彩的推特聊天活動
第10章 如何避免給人無知的印象
第11章 如何讓個人平臺最佳化
第12章 如何把所有東西加以整合
結語
app與服務列表
序跋
寫在前面
本書的宗旨是讓你能在社群媒體上大放異彩。我們假定你已經熟知基本事項、希望運用社群媒體協助自己或是為組織經營事業。
有一點必須先說明清楚:費茲派翠克與我是在社群媒體戰場的第一線打滾,而不是後方作戰總部的「戰情室」。我們的知識都得自於經驗與努力,並非驟下論斷、強詞奪理,或是出席研討會議時學到的。
還有,別把我們所講的都當成真理。我們只是提供祕訣、竅門以及觀察,期盼能對你有所幫助。不過,在理想狀態下,我想你應該可以發展出比我們更好的技巧,到時就換你來告訴我們如何能做得更好。
本書有兩個版本:電子版與紙本。電子版附有數百個可以讓你直接點擊的超連結;而紙本顯然不會有,但這完全不影響你使用本書。
最後,且容我解釋一下本書的「表達方式」。本書結合了我們兩人的知識,但只有川崎一人負責撰寫,因為使用不同的口吻陳述會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到辛苦。再者,我們本來就希望凡事都能做得俐落、迅速又簡單。
蓋.川崎
佩姬.費茲派翠克
2014年7月
內文試閱
如何做出最理想的個人檔案
先從最基本的開始看起。所有社群媒體平臺都會提供一個「個人檔案」頁面,讓你做自我介紹。你可以放上一些個人資訊,或是一些相片。做好個人檔案非常重要,因為別人就是靠它來對你做出迅速的評斷。
製作個人檔案的目的,在於吸引別人關注你的社群媒體活動。基本上,它等於是一份提供給全世界閱讀與評估的履歷。本章要介紹的就是如何做出最理想的個人檔案,讓它得以發揮最大的效益。
1.使用中性的帳號名稱
在動手建立個人檔案前,得先想一個好的帳號名稱。今天看來不錯的名稱,像是@MartiniMom或@HatTrickHank,到了明天可能會讓你感到後悔;而且你不可能永遠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所以用@GuyMacEvangelist這種名稱也很危險。你可以試想一下兩年後正在找新工作時的場景。現在就開始取名吧!
你可能已經有帳號名稱,但是差勁的名稱用得愈久,日後就會愈難更換,而且也會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我們的建議是,取一個簡單而有邏輯的帳號名稱。以我個人為例,我會用「Guy Kawasaki」,而不是「G. Kawasaki」、「GT Kawasaki」或「G. T. Kawasaki」。取帳號名稱不適合耍小聰明或刻意弄得很複雜,要取得簡潔一點,讓別人容易找到並記住你。
2.調整到能在五秒鐘內看完
沒人會仔細研究你的個人檔案,他們只會花幾秒鐘看看,然後迅速做出決定。以網路交友為例,就像Tinder與eHarmony的對比;前者只要左右滑動操作,後者則是要填完交友問卷。
你的個人檔案必須創造出這樣的印象:你非常討人喜歡、值得信賴而且符合需求。許多平臺都設有讓你提供以下資訊的操作功能:
●個人圖像:有個小圓圈或小方框讓你放自己的相片或商標。
●封面相片或首頁相片:這是個人檔案中最大的圖像,可以藉此訴說自己的故事。
●自我介紹文字:讓你簡單介紹自己的學歷、工作經驗等。
●各種連結:連結到你的部落格、網站及其他社群媒體帳號的網址列表。
3.個人圖像要聚焦在臉部
好的圖像要做到兩件事:第一,你的相片必須讓別人足以判斷你是哪一個蓋.川崎;第二,圖像必須輔助文字,讓人覺得你很非常討人喜歡、值得信賴而且符合需求。
你的臉會透露出最多的訊息,讓別人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因此,個人圖像不該放家人、朋友、小狗或車子的相片,因為空間不夠。這同時意謂著,除非是為了某個組織,否則也不該放上商標或圖樣。
以下再補充三點關於個人圖像的訣竅:
●構圖不要對稱:對稱的相片看起來比較無趣,所以相片裡你的臉不要面對正中央,而是把相片切成三等分,讓兩隻眼睛都放在其中一條垂直線附近。
●臉要面光:光源應該來自前方。如果光源來自你的後方,除非使用相機閃光燈強制補光或相片編輯器,否則你的臉恐怕會曝光不足。
●圖片要夠大:雖然人們在瀏覽貼文與評論時,看到的個人圖像只有郵票大小,但是他們在點開圖像後,應該就能看到大張而清楚的相片,所以你上傳的相片至少要有600像素寬。
4.不要隨便更換圖像
假如企業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商標,將會導致嚴重混亂。個人圖像就像你在社群媒體上的商標,所以在不同的平臺應該都要使用同一張相片。這有助於讓別人在不同社群媒體平臺上認出你,也比較不需要詢問、確認是否為本人。例如:「推特上的@GuyKawasaki就是Google+上的+GuyKawasaki嗎?」
5.設定名言佳句
多數平臺都會允許你在個人檔案上設定標語。你不妨就打上名言佳句,用簡短的文字說明你的立場或組織存在的宗旨。例如,我的名言佳句是「我給人力量」(I empower people)。以下是四家企業所使用的名言佳句:
●耐吉(Nike):不打折的運動表現(authentic athletic performance)。
●聯邦快遞(Fedex):高枕無憂(peace of mind)。
●Google:資訊民主化(democratizing information)。
●Canva:設計民主化(democratizing design)。
最後,為了確保一致性,請確認你在所有社群媒體平臺上都是使用相同的名言佳句。
6.講述你的故事
除了個人圖像之外,多數社群媒體平臺都會允許你上傳第二張較大的圖像,稱為「封面相片」或「首頁相片」。這張相片的用意在於講述故事,傳達關於你的重要資訊。你可以上傳家人、小狗、車子、產品,任何讓你充滿熱情的相片。
社群媒體平臺會不時變更個人圖像與封面相片或首頁照片的最佳尺寸,因此我們一直都在觀察這些平臺的動作,並且將資訊定期更新在一篇名為「在社群媒體上做出精美頁面的簡單秘訣」(Quick Tips for Great Social Media Graphics)的部落格文章裡。如果你想知道安排頁面的最佳設定,可以隨時參考該篇文章。
對於平臺預設的版面,假如你不做任何更動,可能會損害你在社群媒體上的威信,封面相片就是其中一處。如果不自行上傳相片,等於是在大聲宣告自己對社群媒體一無所知(後續會有一整個章節來探討這件事)。
封面相片比個人圖像有更多花樣與創意可以運用,也比較適合不時更換。像下面這張封面相片要講述的故事是:我已經知名到足以四處演說了。
7.設定虛擬網址
Google+、臉書與領英(LinkedIn)帳戶都能設定虛擬網址,這意謂著別人會看到這樣的網址:
https://plus.google.com/+GuyKawasaki/posts
假如不設定虛擬網址,別人可能會看到下面這樣的網址,就比較難以記住:
https://plus.google.com/+112374836634096795698/posts
再來有些關於Google+、臉書與領英的建議。正如同網域名稱(domain name)一樣,很多虛擬網址都早就被用完了。不過,設定一個虛擬網址還是會比二十一個隨機數字來得好。況且,設定虛擬網址其實是在考驗你的睿智與否,不懂或不願使用虛擬網址的人,別人可能會對你的才智存疑。
8.資料要填寫完整
別人會根據你的個人圖像、標語及封面相片或首頁相片,迅速決定到底是要追蹤你、多了解你一點,還是略過你。如果他們決定要追蹤或是多了解你一點,就會再閱讀你個人檔案中剩下的資訊,所以你必須把個人檔案寫完。例如,Google+就允許你放置簡介文字、聯絡資訊與連結。
9.建立專頁以示專業
臉書上的每個人與每件事物都有「帳號」。每個帳號都有自己的「動態時報」(Timeline),也可以管理「粉絲專頁」(Pages)。你的個人檔案最多可以有五千個「好友」,以及無限個可以閱讀你公開文章的「追蹤者」。粉絲專頁則可以有無
限個「讚」,也支援更多類型的廣告。
Google+也有類似的功能。「個人資料」(Profiles)提供個人使用,而「專頁」(Pages)則是提供商業實體、名人與藝術家使用。
假如要把社群媒體運用在商業用途,你可能就別無選擇,只能使用這兩大平臺的專頁。例如,臉書的服務條款中就提出警告,若將個人檔案(而不是粉絲專頁)用在商業用途,將會導致帳號遭到關閉。
幸運的是,臉書允許你把個人檔案轉為粉絲專頁,假如你改變心意,想要把粉絲專頁轉回個人檔案也可以。Google+則允許帳號建立專頁,但無法把個人檔案轉為專頁。
一般來說,如果要把社群媒體運用在商業用途,最好還是專業一點開設粉絲專頁,因為粉絲專頁的功能更多,像是多人共同管理,還有大量數據解析提供參考。如果運用Google+的專頁,把文章分享到社群網路行銷工具Buffer、企業社群平臺Sprout Social,以及多專頁管理工具Hootsuite上,也會比從個人檔案分享來得好用。
10.從檢視角度觀看成果
假如你已經對你所做的個人檔案感到滿意,我們還有一個最後的建議:從「無痕式視窗」觀看成果。這是一種可以隱藏身分的瀏覽器視窗,從這個角度觀看自己的個人檔案,代表你看到的就是別人會看到的東西。
如果要在Chrome中開啟無痕式視窗,請從「檔案」(File)選單中點選「新增無痕式視窗」(New Incognito Window)。每一種瀏覽器都有方法可以做同樣的事,請用Google搜尋「無痕」再加上瀏覽器名稱,就能夠找到方法。作者資料
蓋.川崎
是線上設計平臺Canva的首席宣傳長(chief evangelist),也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的行政研究員。他曾任蘋果公司首席宣傳長,以及Google摩托羅拉事業部執行長特別顧問。
佩姬.費茲派翠克
是社群媒體策略家,也是Kreussler公司的數位媒體總監。她曾為摩托羅拉、Google、奧迪(Audi)、Canva與維珍(Virgin)等企業舉辦過成功的社群媒體活動。當她死後遇見聖彼德時,對方首先會說:「我在Pinterest上追蹤妳。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