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兒童文學
夏天最後的日記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韓國教育部推薦圖書 ◆原著銷售量超過二十五萬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世界會變得如何?」 在日記留下這句話的他,是最渴望活下去的人。 16歲男孩對青春、友情、愛情的認真告白 以為自己可以任性的離開一切,沒想到…… 「長髮飄逸的我和個子高大的載俊並肩齊步的景象,在眼前清楚浮現。 我們本來有一片無垠的未來,卻因為命運的惡作劇,那畫面被撕得粉碎……」 裕美開朗活潑,不愛上學,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載俊害羞內向,總是聽媽媽的話,晚上還去補習班。裕美剛來到新學校時,載俊是第一個對她伸出友善之手的人,他們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當載俊過世後,母親不忍心看他的日記,身為他最好的朋友,裕美負起了閱讀日記的任務。從日記裡,裕美發現載俊寫下了他們每天的生活:一起上下學,一起在考前臨時抱佛腳,一起聊心事、未來的夢想,還有偷偷暗戀的對象…… 載俊多麼想讓喜歡的女孩知道,他是個努力用功、帥氣得不得了的「男人」。然而,載俊卻在日記上寫下了:「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為什麼當裕美和載俊成為彼此越來越重視的伙伴,載俊卻有了道別的念頭?而載俊遺留下來的這句話,又隱藏了什麼涵義? 以「死亡」揭開序幕,以「勇敢活著」作為結尾。在青春的道路上,有煩惱,有徬徨,有剛萌芽的愛戀,也有最真摯的友情,關於「如何說再見」的最動人作品。

目錄

序章 第一章 藍色封面的日記本 第二章 櫻花盛開的那年春天 第三章 終於翻開扉頁 第四章 早知道就不要和你做朋友 第五章 和老師的約會 第六章 你仍在我身邊 第七章 道別

導讀

生命是最好的禮物——面對失去,我們該如何撫平傷痛
◎文/黃之盈(諮商心理師/報紙專欄作家/國中輔導教師)   生命的驟逝,就像在某個段落按下了暫停鍵,無聲無息,戛然而止。   驟逝的人不會給予答案,從他死亡的那一刻開始,活著的其他人便背負起偵探的責任,開始從蛛絲馬跡中試圖獲取某種答案。   《夏天最後的日記》的故事架構簡單而容易掌握,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載俊和裕美就像是你我生活中的朋友一樣。裕美性格直來直往、直言嗆辣,載俊則是謙恭和緩,體貼中卻帶有壓抑。他們都懷抱著對愛情的憧憬,以及擔心沒有人理解自己的矛盾。他們是彼此的好朋友,卻因為載俊的車禍,而讓故事在這個段落拖出更多兩位十幾歲孩子對生命更多的疑惑和探問。   記得前些日子,新聞報導一位因學運訴求而決定自縊的年輕人,他死亡之後,家人如何理解他追求的生命價值?以及他是怎麼選擇將自己活得燦爛輝煌?這些記述卻僅止於幾頁報紙的曇花一現。   我們對生命的短暫絕對不只有讚嘆,也充滿了深深的惋惜。當身邊重要的人離開我們以後,我們總是錯愕的詢問「怎麼可能?」「你確定嗎?為什麼?」「接下來呢?」「我不相信,昨天還跟他講過話,他看起來好好的啊?」「難道那是最後一次見到他?老天爺別跟我開這種玩笑吧!」或是覺得「為什麼你要這麼傻,如果你可以……就……」想當然爾,這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當故人已經離開前往彼岸,我們在此岸的期盼就只是撲空和失落,這也呼應到文末殷殷探問著的:有一天我死了,我的死有什麼意義?   而死亡的反推就是「我們想怎麼活著」,有人說生命就像一段長跑,或者一台列車,終點站可能相同,但是選擇路途的風景就會有所不同,我們在長跑的路上可能遇到同路人,一起跑了這一段,有了些對話,卻也離了遠去。這些時候,我們最常聽到的回應是「不要想了」「不要再難過了」「他都已經走這麼久了,你就節哀順變吧。」當事人當然也想要忘記,但重點在於實在是好難忘,怎麼能說忘就忘?已經石沉大海的答案,是不會有回應的。有時候,我們的難忘也難在亡者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突然闖入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考試途中或待在家裡;在你們曾經走過的地方,一顰一笑、一個爭執、一段笑話,都在生活的細微處開始發酵。這就是失去親友後,慢慢發酵卻又鮮少人能夠細細理解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怎麼跟孩子一起討論,或引導孩子思考這個過程的意義,就變得格外重要。   在我們面對親友死亡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震驚和討價還價,「怎麼可能?」「為什麼是他?」「不會吧!我一定是聽錯了!」但在接受事實後,卻也帶來更多的心情需要被照顧,第一個出現的可能是內疚或自責。起初,我們的腦海裡會盤旋著逝世的經過,尤其會往自己身上想:「是不是因為我和他,他才……」「假如我當時……他也許就不會走了……」此時建議引導孩子將對方當成守護天使,讓對逝者的思念化為無形的祝福和連結。也許妳也可以問問孩子:「假如遇到同樣心情的人,我會想跟他說什麼?如何鼓勵他或安慰他?」讓孩子成為自己的資源,以換位思考幫助孩子慢慢走過悲傷的歷程。   也許有些人會開始茶不思飯不想,沉浸在回憶中,而沉靜在回憶的時候,又無法正常進行日常生活,可能多睡或者少吃,不想離開家。當他離開討價還價的焦躁和不安時,抑鬱的心情就會變多。我們需要協助孩子找到和他有相同心情的人或者他信任的老師、朋友傾訴心情,此外,家長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中斷社團活動或者課程,即便這時候孩子提不起勁,也不能中斷他與人的接觸。家長或老師可以適度運用藝術的媒材,像是美術、畫畫、寫詩等等,以間接的方式讓不容易使用言語表達的兒童及青少年,多有機會表達出心中的鬱悶。   也許在家中,家長可以透過閱讀相關繪本或是本書,使用漸進式引導的方式,和青少年討論「你覺得你的個性比較像載俊?還是裕美?你看到他們之間怎麼了?」先從觀察層次,協助學生進入書中的場景。讀到某些段落時,也可以問問孩子「裕美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她這麼矛盾(傷心、無助、徬徨)?」「如果妳是裕美,妳的感受是什麼?」「如果妳是載俊,妳看到裕美是這樣的心情,你會怎麼想?」   接下來,可以慢慢協助學生跟生活經驗做連結,切入主題和孩子討論,並記得將他的心情一般化,找到和他類似處境的人做引述,例如:「我知道前陣子阿花因為腦瘤走了,小白他們都很難過,我想大家的心情很像,妳是怎麼想的呢?」協助學生慢慢觸碰自己的經驗,如果他沒辦法用講的,可以用畫”或是傳小紙條的方式,這樣的向妳訴說。   當孩子慢慢願意表達之後,協助他擴大思考這件事對大家的衝擊和影響,以及從這個事件中學到什麼?「這本書最後,裕美終於懂了,載俊雖然走的突然,但是活得怎麼樣呢?」讓學生回想書本內容,並試著和故事做呼應和引導「我們的終點都是死亡,但就像裕美所說的,載俊在他死亡之前,將最認真、最執著、最好看的那一面留在大家的心裡。如果是你,會想要別人記得自己的什麼?而你又該怎麼表現,讓身邊的人記得呢?」協助孩子透過這件重要事情,做出反思跟學習。   其實,隨著時間過去,人們都會發展出不同的方式過日子,能夠更坦然的面對失落和死亡。一起經歷哀傷,一起緬懷,一起走出來,一起悼念死者,讓死者因為我們的記得,在我們的身上繼續活下來。同時,也能鼓勵其他正在這個過程中不知所措,悲傷或者自則的人。這是生命更迭的過程中,帶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青春是最美好的時光
◎文/蔡宜容(兒童文學作家)   青春,不論做為一種生物性階段,或者詩意的嚮往,究竟憑什麼,憑什麼讓無數作者燃燒書寫?引無數讀者閱讀燃燒?又或者,追根究底,我的問題應該是,青春是什麼?   赫塞「鄉愁」中的少年主角深深暗戀十七歲少女蘿西,他在假期時瘋狂登山,泛舟,斷食…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一切只為榮耀蘿西。他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險峻的山壁,摘取石縫裡的阿爾卑斯玫瑰,隔天搭五個鐘頭火車,一路捧著包得皺巴巴的花束,要送給蘿絲。沒有人看見少年玩命採花,沒有人看見這段愛的旅程,沒有人看見他走進一棟大門沒關好的房舍,沒有人看見他將花束放在樓梯上,沒有人看見他悄悄離開;少年甚至無法確定蘿西是否收到這分問候。   幾近絕望的單戀。但是某種「甜蜜、惆悵與詩意」卻讓少年感到美好,「至今猶然」。   寫下「夏天最後的日記」的載俊,是鄉愁少年超時空跨國族的兄弟。   載俊是初三男生,親情與課業有時候像牢籠一樣將他囚困,還好他有裕美,一個不打不相識的好朋友;還好他有素希,一個傾注全部熱情的暗戀對象。   載俊是乖乖牌,從外貌到課業,從家庭生活到可預見的未來,似乎都印刻著「平凡」兩個字,他跟一般青少年沒啥兩樣,看見心愛的人會臉紅心跳,幻想跟心愛的人結婚,「當然晚上也要一起睡覺,嘻嘻嘻!」但是他連女生的內衣尺寸都毫無概念,這樣的載俊卻有著為愛向前衝的熾熱情懷,即使對方不知情也義無反顧,即使死亡的恐懼也無法阻擋。   載俊也像鄉愁少年一樣,挑戰身體與心理的極限,榮耀心愛的人。也許,載俊與鄉愁少年真正榮耀的,是自己狂飆的激情以及孤獨的熱戀,透過受苦,召喚無法傳達的愛情,品嘗未曾嘗過的幸福,於是那顆「不可能,不可得」的果實,漸漸成為某種「甜蜜、惆悵與詩意」的永恆滋味。   載俊畢竟不是鄉愁少年,他終究失去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機會。   死亡以終極暴力的形式撕裂存活者的生活,包括載俊的家人,師友,甚至不相干的人;當然更包括裕美。   當送出去的耶誕禮物以摯友「遺物」的形式回到自己手中,裕美感到傷痛,困惑,以及更多的憤怒。藍色本本裡都是一些活生生的大小事,考試考砸的煩惱,成績進步的喜悅,不受理解的鬱悶,談論理想的熱血,愛的徒勞與幸福,就算這傢伙玩什麼「死亡遊戲」,這也是活著才能玩啊;然後,突然就結束了。   彷彿童話故事「金髮小姑娘」的場景:森林三隻熊回到家,發現桌上的粥被吃了,床鋪被睡亂了,被褥甚至還有溫度,人呢?人到哪裡去了?故事裡的金髮小姑娘會回來,但是載俊卻沒有。裕美必須從日記本裡找回既熟悉又陌生的好友,憑藉兩個人的默契,以哭又笑又嘲弄的方式互相道別。

作者資料

李庚惠(이경혜Kyung-hye Lee)

一九六○年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的晉州,在首爾長大,畢業於韓國外國語大學法文教育系。一九九二年以《過去巡禮》一文獲選「文化日報」冬季文藝中篇小說類首獎,從此開始創作生涯。 李庚惠認為,小說創作是某個靈魂穿進了作家的身體,寫完之後又穿了出去。《夏天最後的日記》是她首度嘗試的青少年小說,溫婉的文字帶有一股力量,安撫的對象不只青少年讀者,也包含了關心孩子的大人。 「大人做了不是壞事,小孩做了也同樣不是壞事;小孩做了是壞事,大人做了也同樣是壞事。」抱持著如此信念的李庚惠,持續為她心愛的青少年寫下動人心弦的作品。

基本資料

作者:李庚惠(이경혜Kyung-hye Lee) 譯者:游芯歆 出版社:小麥田 書系:故事館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9869163873 城邦書號:RX601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