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你聽過長崎泰益號陳家嗎?
泰益號為金門籍出身的陳國樑、陳世望父子於1901年在長崎所創立的貿易商號,經營海產、棉花等南北貨的批發銷售,商業網絡遍及日本、中國、台灣、東南亞等地。並列名中央研究院選出從一八六○年台灣開港到一九六○年戰後,影響台灣國際化的八位重要歷史人物之一。
你知道什麼是「財神日結冊」嗎?
在二十世紀初泰益號的帳簿裡,「財神日結冊」,就相當於現代財務三表中的損益表。
當時泰益號職員的薪資,(和我們現在多數一樣)也是月付制,但為什麼有時可以領到13個月的薪水呢?
這可不是獎金(獎金會另外計算),而是因為帳簿採用陰曆,所以碰到閏年時,店主就得支付13個月的薪資。不僅如此,泰益號職員的食、宿都在店鋪裡,由店主負責供應支付,甚至寢具、蚊帳等用品,還有理髮的費用,也都由店主負擔。(這樣的福利、待遇是不是很讓人羨慕呢?)
在長崎進行貿易的華僑貿易商「泰益號」與「生泰號」所留下的龐大帳簿,對照於西方簿記,有怎樣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呢?
1920年代後,以美國為中心展開的廣義的經營史學,乃是引用經濟學、經營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方法,推展企業經營歷史的綜合性研究。
本書呼應上述研究取向,使用日本幕末以來,在長崎進行貿易的華僑貿易商「泰益號」與「生泰號」所留下的經營資料。特別是運用其經營帳簿,從企業家的歷史與經營史的側面來分析其經營實態,如此讓中國商業經營的不透明性,給予光照,也深化此研究課題。
「泰益號」帳簿史料的特點在於,在中國商業經營史中,至今能反映其經營內容的舊式帳簿,是唯一完整且數量上最龐大的(超過兩千三百冊)。本書也闡明中國傳統的收付簿記法的原理,其在貿易商社所扮演的歷史特色,實質上它已經具備了複式記帳法的功能,也實證出中國傳統收付簿記法的優越性。對學術界認為「中國簿記的後進性」的通說,重新再評估。
目錄
卷首圖版
【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叢書緣起
自序
第一部 長崎華商的經營形態
序 文
第1章 幕末開港與華商的進出
1 日本開港與自由貿易的衝擊
2 華商的商業團體(商幫)的形成
(1)江戶時代
三江幫 泉漳幫 福州幫 廣東幫
(2)明治時代
長崎 大阪 川口華商 神戶 橫濱 函館
第2章 廈門商家「泰益號」的經營形態
1 泰益號經營者的系譜
2 營業成績的變遷
3 經營形態
(1)組織結構
(2)職員
(3)薪資
4 販賣商品及商圈
5 貿易方法和貨款支付方式
6 資本蓄積的過程
(1)他人資本
(2)與友人的借貸關係
(3)資金的運用
第3章 福州商家「生泰號」的經營形態
1 資本與營運資金
2 經營組織與營運
3 營業成績的分析
結 論
第二部 經營管理的手段——中國式收付簿記法
序 文
第4章 「泰益號」帳簿的實證研究
1 泰益號的帳簿史料
(1)帳簿樣式
(2)帳簿的分類
2 泰益號帳簿的結構分析
(1)中國簿記的記帳原理
(2)分類與統合
資本有關的會計科目的分類與記錄
借貸有關的會計科目的分類與記錄
商品交易會計科目的分類與記錄
資產會計科目的分類與記錄
金錢出納相關的會計科目的記錄
損益會計科目的分類與記錄
(3)泰益號的帳簿組織
(4)泰益號各帳簿的實例分析
《外櫃暫登》 《銀行查存》 《駁力雜費》 《滾存》
《出碼》 《台灣配貨》 《各郊配貨》
《進碼》 《各郊來貨》 《置配查存》
《銀行總簿》 《萬商雲集》 《萬寶朝宗》 《各費總簿》
《山珍總簿》 《海味總簿》 《台灣總簿》 《華商總簿》
3 利益的計算
(1)泰益號的損益表
銷貨總利益的計算
銷貨以外的營業收益
販賣費用及一般營業費
營業外收益
委託買賣的損益修正
(2)泰益號的資產負債表
「存方」=「上方」的記錄
「欠方」=「下方」的記錄
第5章 「生泰號」帳簿的實證研究
1 生泰號的帳簿史料
(1)記帳的樣式與方法
(2)簿記的用語和記號
2 生泰號帳簿的構成分析
(1)帳簿組織
(2)各帳簿的實例分析
《川流》《現市》
《日清》
《外島暫登》《崎商暫登》
《長崎至佐賀總帳》
《銀行各項來往總帳》
第6章 中國式收付簿記法的本質
1 資產與資本的二重分類簿記
2 收付簿記法的二個特徵
(1)現金式分錄法
(2)複式簿記體系內的變種
結 論
附 錄
生泰號關係帳簿一覽表
泰益號關係帳簿一覽表
泰益號損益計算表(A)收入明細表
泰益號損益計算表(B)支出明細表
陳世望資本的推移 (1907-1932年)
長崎福建會館厘捐金明細表
生泰號商圈 (1936年)
泰益號商圈 (1915年)
生泰號客戶住址(1936年)
泰益號客戶住址(1915年)
參考文獻
序跋
自序
二次大戰後,以美國為中心展開的廣義的經營史學,乃是引用經濟學、經營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方法,推展企業經營歷史的綜合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同時也影響了社會科學的各領域。亦即經營史學是以「跨領域」的學門而展開的。
在中國,經營史學研究的方向,首先是以洋務運動期展開的新興產業為對象,對促進其工業化的企業家的評價開始的。此時期的研究,對地域性商人、小商人的關心比較缺乏,乃因研究資料採集的困難而導致的。本書使用在日本長崎的福建商人經營史料,對「生泰號」和「泰益號」兩商社的經營歷史,詳細嚴謹地說明和分析。特別是將研究重點放在其經營帳簿,論述帳簿的體系和其所反映出的經營實態的經營史研究,可說是作者獨創性的研究。
中國傳統收付簿記法的研究,在1980年代以前其研究成果的累積,在學術界可說並不多,因而作者將它視為當務之急,並且闡述「生泰號」和「泰益號」簿記史料的貴重性。這些簿記史料,對以往認定的、一般常識化的通論,亦即認為「中國簿記的後進性」作了再檢討,也作了反駁。一般認為複式簿記、合理的計算為基礎的帳簿組織,在中國沒有發展起來的通論,乃與中國的海上企業沒有充分地展開相連結。可是,宋、元至明代初期,海上企業經營展開之後,明代中、後期至清代,公私合辦的海上企業或私人經營的海上企業,實質上是持續發展的。
屬於廈門商人的地緣,20世紀初經營東亞、東南亞貿易的「泰益號」商社的帳簿組織,實質上已經發展出會計學上複式簿記的水準,這也讓我們要對明清以來,中國海上企業的成長重新評價。
本研究長期以來受到許多教授、親友的栽培與支持,在此誠懇地表達我最大的謝意。首先,要感謝長時間給予我指導的恩師斯波義信教授,以及接續的濱島敦俊教授,兩位教授給了我做學問、做研究的啟發、鼓勵,以及研究方法的引導。再者,求學於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碩博士課程時,曾在大阪大學經濟系選修日本經營史的課程。期間特別得到作道洋太郎教授的關愛和指導,他曾經受邀來台灣大學講課,是日本關西經營史學界的泰斗。西洋經營史則受教於小林袈裟治教授,他開啟了我對美國企業經營史的興趣,至今一直以此為教學的樂趣。
完成「泰益號」論文,投稿於經營史學會時,審查委員的京都大學高寺貞男教授告知我的指導教授斯波義信先生,他認為我會計的概念與日本學界略有出入,願意給我指導,修正後再投稿,因此我有機會赴京都大學受教於他。他在會計史上的指導與研究上的助言,構成本書的基底。上述諸位教授之外,還有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佐伯有一和濱下武志兩位教授,也給了我諸多的指導和協助。本書研究過程與資料的分析、整理過程,濱下武志教授給予最大的協助。
透過許淑真教授的引薦,1978年「外國居留、移民?文化摩擦」研究班訪問長崎華僑總會會長陳日峰先生時,大阪大學得到複印「生泰號」帳簿資料的機會。許淑真教授是台大歷史系的前輩,一直親切地指導、解答我在研究過程上碰到的問題。本研究透過先學、同行的論著、論文得到很多的學習和啟示,在此也對他們表達謝意。作者就讀博士課程時,幸運地得到日本扶輪社的米山獎學金,因此得以專心地求學,也開啟了本人成為研究人員的途徑。
本研究所使用的「泰益號」帳簿群,乃是1983年「泰益號」的後裔陳東海、陳東華代表家族寄贈給長崎市立博物館的。之後在杉村邦夫館長手中完成資料的分類和目錄,再歷經兩年也完成往返商業書信的分類和複印。感謝長崎市立博物館歷任館長杉村邦夫先生、鬼塚謹吉先生、原田博二先生,允許讓本人借閱此資料,1983年8月起在長崎居留2個月時,對本人提供的協助。在進行長崎華商「泰益號」資料研究的過程,也得到長崎華僑研究會的重藤威夫先生、宮田安先生,以及諸位會員在學問上的刺激和啟發。同時也要對提供原始經營資料的「生泰號」的後裔桃華園的陳日峰先生、「泰益號」的後裔陳東海先生、陳東華先生表達感謝,因為此貴重資料的公開,才能有本研究的成果。
本研究於1990年、1991年得到甲子園大學的特別研究費。感謝日本甲子園大學的久米利男董事長、河村洋二郎校長、渡部浩太郎院長、市橋英世教授,讓我有機會在此任教,開啟我研究與教學的第一步。
本研究也是1992年日本文部省(教育部)提供的科學研究費(一般研究C)的研究成果。同時也獲得平成5年度(1993)日本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公開促進費),因而可以將此研究成果出版公諸於世,以山岡由佳,《長崎華商經營?史的研究─近代中國商人?經營?帳簿─》出版。最後,更要感謝位於京都的?????出版社,出版後推薦此書於日本經營協會,榮幸地獲得平成7年度(1995)「經營科學文獻賞」的獎勵。頒獎典禮於1996年1月23日在東京千代田區的如水會館舉行,由日本經營協會會長三鬼彰主持,本人獲得頒贈獎牌和二十萬日元獎金。這次受獎讓本人15年來學術研究領域上的孤寂、辛苦,化為喜悅和肯定。
此書是日文版《長崎華商經營?史的研究─近代中國商人?經營?帳簿─》的中文譯本。1995年之後,運用泰益號史料相關的研究陸續出版,有朱德蘭、廖赤陽等的著作,本書也引用了其研究成果。也感謝陳東華先生,指出日文版陳世望族譜的錯誤以及幾處人名的錯誤,本書均已加以修正。最後,感謝黃紹恆教授鼓勵我出版中文版,更感謝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的協助,由遠流出版公司將此中文版問世。作者資料
許紫芬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畢業,後赴日師承斯波義信教授研習商業史,國立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學術博士。1990年起任教於日本甲子園大學經營情報學部,1995年出版此書的日文版,並獲日本經營協會頒給經營科學文獻賞。1996年回台任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至今。專攻中日貿易史、企業經營史、金融史。著有《近代中國金融機構會計的變革(1823-1937)》。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