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逐跡佛陀:巴利古籍所載的佛陀生平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正念的奇蹟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廁所裡的哲學課:每天14分鐘,跟著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13位世界哲人,秒懂100個最經典的哲學思維【二版】
-
AI世代:從政治哲學反思人工智慧的衝擊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
哲學直播室:德國公民啟蒙哲學讀本, 與柏拉圖、康德、亞里斯多德等大師對談,解構18大經典哲學思想
-
人造世界:西洋哲學史卷四(現代哲學)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內容簡介
『三十年前英國倫敦的各地風景,
有景物(鬥牛、音樂、遊湖、建築、悠閒、墓碑,還有一隻大頭鵝聒聒聒),
以及我一向認為攝影裡不可或缺的「人」元素,
我追求的是街拍,不時會有些有趣的作品出現,
希望讀者由本書中得到許多樂趣。』
本書為作者江建勳留學英國倫敦時,溶入該地文化與生活後,享受與觀察生活細節風情之攝影集。
倫敦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國家,因此公園是這個城市的特色,幾乎每幾個轉角都有一小片綠地,大的不用說,像是海德公園、攝政公園、綠園等都名聞遐邇,他們公園的設計與我們的公園大大不同,綠地非常之大,而且真的是綠色的,因為都是草坪敷蓋,而且即使冬天也不枯萎,更沒有大紅亭台樓閣的存在,人造的建築物盡量減少,當中總是有一條小河或湖水,柳樹成蔭,有許多野鳥(包括野鴨、海鷗、天鵝等)悠遊其中,夏天常見遊客餵食,冬天時這些鳥都聚集在一起,靜靜的漂浮在水上,寧靜自然。以海德公園來講,這是我最喜歡來的地方,它有一條長長的蛇河,夏天有人在划船,冬天則有人在河邊跑步,旁邊還有泥土地的馬道,富貴人家時常騎著馬揚長而過,海德一角總是有人站在肥皂箱上侃侃而言,沒有侵犯到皇室,你的任何言論都不會受到警察的干擾,那時的警察根本不帶槍,和善得很。
在女王的住處溫莎堡,綠地之大也不可思議,看起來無疆無界,有一次還見到一隻鹿臥在草叢裡,可惜有一年發生火災,把溫莎堡燒了一部分,聽說損失不小;2004年又到倫敦時,溫莎堡已經採取限制,遊客不得去後花園,再也見不到那麼漂亮的草原了。在溫莎堡卻見到一次婚禮,新郎與新娘年齡不小了,在當地一家教堂舉辦儀式,新娘穿著白紗禮服,新郎當然是英式燕尾服,典禮簡單,因為不久他們就又出現在眾人眼前,笑容可掬,在廣場上親友圍成一圈,向這一對新婚夫婦擲花慶賀。比較奇怪的是見到黑種女人也頭戴花帽,樣式稀奇,和白種女人一樣,在電影中常見到,可能這些黑人來英國已久,已經被同化了。他們的禮車可真是漂亮,古典造型的賓利,只用白緞帶由車頭到車頂結成一個V字形,簡單大方又漂亮,我用相機全程攝影留念,本來想送新郎一張照片,可惜十年間轉眼即過,照片沒送成,他們可能也老了。
◎畫面後的故事 (參照頁面選圖)
01 兩位老紳士顯然特別喜愛悠閒,一位帶著愛犬和三明治、一位還帶著公事包在海邊曬太陽、讀書報。這一天不是星期日,沒有弄潮的年輕人,來海邊的人本來就少,季節的關係也沒有觀光客加入。英國人偏愛孤獨,顯然兩這位老紳士喜愛遠離眾人、尋求安靜的調調兒。
02 倫敦街頭小酒館非常普遍,夏天的時候在戶外擺上桌椅,很快地就坐滿人,熱天(其實倫敦沒有夏天,28℃的天氣只有一個星期)喝杯冷凍的黑啤酒真是大快人心!
03 英國人見到墓園不太會有害怕的感覺,因為幾乎所有大大小小教堂後面的空地都是墓園。墓碑代表的是:不管是不是名人,死後都平等地只佔一塊小墓地。倫敦的西敏寺就是個大墓地,許多知名人士都葬在此處,只不過有人在上、有人在下罷了。近幾年熱門的專人導覽墓園解說之旅,倒是把生死之事文化風雅化了。
04 國外常見一家人帶著小貝比在沙灘閒坐。英國人認為應該常常帶嬰兒接觸大自然環境,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最重要的是可藉此養成安靜的好習慣。
05 過去,英國人特別喜歡看書,火車及地鐵上大部分人都拿著報紙及各種書本在看(現在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不過,我倒是覺得某些人其實只希望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別人不要來打攪罷了。
06 街道上常有幾個人組成樂團表演,雖然在前面放著空箱子,卻也收不到幾個錢,但仍然賣力的表演著。這幾個音樂家連鞋子也脫了,十足六○年代的嬉皮精神。
07 大家很隨興的參與這個演唱會,隨時加入或者退出也沒人管,重要的是演唱會並不收錢;眾人席地而坐,演唱品質時好時壞,但聽眾通通給予掌聲鼓勵,顯示英倫人相當友善。我在西門町也見到過類似演唱會的舉辦,中西方在這一點是差不多的,只是台灣地方空間比較小,大家都要坐到街上去了。
08 倫敦有一個全歐洲最大的唐人街,絕大部分是香港的移民,有一條主街及一條副街,各種餐飲店林立,我在這裡第三年時,街上還新開了一家餃子館(北方館子)。這個區域是台灣留學生的救命街道(那時大陸學生極為少見),留學生通常在周末時光臨此地,為的是讓他們的胃獲得舒適及緩解,撫平受到英國佬可怕菜餚的影響。我有一位同學(目前是大大的教授了)胃一直不舒服,吃各種藥都無效,結果洋醫生終於說:「去吃幾天中餐吧!」結果豁然而癒,神奇得很!
09 新聞報導說:一項調查發現英國人一年違規次數達260次,但犯的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錯。像是,把垃圾放到鄰居的垃圾桶,拿辦公室的文具紙張回家,踐踏草皮、跟圖書館借了書不還、坐博愛座……等。調查也發現,只有不到兩成的英國人,會因為做了這些事而感到不好意思。」這裡禁止釣魚,兩位老兄卻悠哉悠哉地我行我素,看樣子警察也管不了這檔事。
序跋
自序
三十年前我在英國倫敦大學讀書四年,雖然課業繁重,卻也玩了不少地方,去過蘇格蘭和威爾斯,可惜沒到過愛爾蘭,英國風景極為雅致,不見大塊景物,卻見小巧細緻。
初到倫敦時,連一家麥當勞都沒有,平常街道上冷冷清清,到了禮拜天整個市面關門,連吃飯的地方都找不到,只好去唐人街打牙祭,平常在學校餐廳午餐或吃一個三明治,晚餐在學生宿舍搭伙,英國餐點不佳,尤其在星期五時一定吃薯條和魚,有時是比目魚,炸得乾乾扁扁的,如何用刀叉解決是件困難的事,又有腎臟餅這道餐,其異味薰人,好像內層沒處理乾淨,哪裡有中餐的腰子脆嫩好吃。話說回來,早餐極為豐富,牛奶、果汁、茶、咖啡無限量供應,還有熱騰騰的麵包、香香的炸肉條,最奇怪的是將白煮蛋放在一個特殊的置蛋器上,許多人則將蛋的頂端打個小孔,然後用小湯匙舀著吃,兩三年後這種方法就被淘汰失蹤了,牛奶倒是香甜可口,在台灣我喝牛奶會拉肚子,在這裡卻如魚得水可以喝個兩三杯。
本書是老英倫的各地風景,包括人與景物,我一向認為人是攝影裡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照片拍下後最好不要裁切,保持最初的感動,我也是法國攝影家大師卡惕爾.布列松的信徒,決定時刻極端重要,照片好不好瞬間就決定了,他的兩本書《歐洲》與《巴黎》在我書架上處於最醒目的位置,當然我的攝影藏書收集得極多,也受了其他攝影家的影響與潛移默化,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拍照就是解放心靈,不要受到傳統的拘束。
書中有鬥牛、音樂、遊湖、建築、悠閒、墓碑,還有一隻大頭鵝聒聒聒,在不出國的日子追求的是街拍,不時會有些有趣的作品出現,我是個緩慢的人,拍照五十年才出書,希望各位讀者由本書中得到許多樂趣,裡面沒有美女與俗氣,說不定你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沒關係,至少代表我的自然與趣味(希望如此)。作者資料
江建勳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班。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現已退休。 曾出版攝影集: 《綿長的記憶–波西米亞》 《綿長的記憶–吳哥窟》 《綿長的記憶–台灣心情》 《綿長的記憶–越南遊》 《土耳其的人與土地》 《倫敦步調2004》 《舊香港》(城邦印書館,2015)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