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 散文
文章自在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文章自在

  • 作者:張大春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 出版日期:2016-04-07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本來文章有法,可是真正讓文章有妙趣、有神采、有特色、有風格的法,非但不能經由考試鑒別;也不能經由應付考試的練習而培養。要以寫文章的抱負和期許來鍛鍊作文—— 要寫文章,不要搞作文! 張大春以79篇散文演繹文章之道,既談他對寫文章的看法,也示範各種寫作技巧。 同時收錄蘇洵、魯迅、胡適、梁實秋、林今開、毛尖等古今諸家文章各一篇, 或博大或巧妙,各擅勝場。 文章是自主思想的訓練,若不是與一個人表達自我的熱情相終始,那麼,它在本質上是造作虛假的。 練習寫文章,是要培養一種隨身攜帶的能力,而非用後即丟的資格。 從概念到方法,從說明到例文,從白話到文言。 好文章從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寫文章本該是自由傳神、變化多姿的趣事。 寫文章,好難—— 好文章是從對於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而體會,恰像是一個逛市集的人從自己口袋裏掏出來買東西的錢。累積好逛市集的資本,寫文章就不難。 我對文學沒興趣,何必學作文、寫文章—— 作文當然不是文學,也不以訓練文學家為目的,但是作文並不排除文學。不僅如此,還與萬事萬物、各行各業、諸學諸術都有關。如果有一個又一個的題目,能夠勾動你去反芻你那不得已而然的生命,你會覺得那是中文系、作家、或者是作文專業老師才看得到、聽得到的事嗎? 作文都是八股文,很無聊—— 今天自以為身處新時代進步社會的我們每每取喻「八股」二字以諷作文考試。殊不知眼前的考作文還遠不如舊日的考八股——因為八股講究的義法,還能引發、誘導並鍛鍊作文章的人操縱文氣,離合章句;條陳縷析,辨事知理。 考作文,唉—— 面對惶惶不可終日的考生及家長,我總想說: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兩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高分呢?以考試取人才是中國人沿襲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以考試拚機會更是這老制度轉植增生的餘毒,既然不能迴避,只能戮力向前,而且非另闢蹊徑不可。 怎麼「另闢蹊徑」—— 一般說來,真正的好文章不會是他人命題、你寫作而成就的。但凡是他人命題,就只好換一副思維,把自己的文章當作謎面,把他人的題目當作謎底。你周折兜轉,就是不說破那題目的字面,可是文章寫完,人們就猜得出、也明白了題目。 如何加強寫文章的能力—— 戒掉廢話,乾淨俐落地說話。 打消我們日常口語中毫無意義的口頭禪,有如清理思考的蕪蔓,掌握感受的本質,這種工作不需要花錢補習、買講義、背誦範文和修辭條例,它原本就是我們自有自成的能力。 作文不只是制式的說明文、抒情文、敘事文、議論文等寥寥數端,而是更廣泛的語言活動。 寫文章怎麼可以套公式—— 如果不只是調度有限的嘉言名語,投機討巧,而是將這公式移作思考遊戲,鍛鍊出一種不斷聯想、記憶、對照、質疑、求解的思考習慣,何嘗不能在更廣泛的生活場域上打造出行文的能力呢? 用字斤斤計較,有必要嗎—— 像是患了強迫症一般講究文字形、音、義之正確與否的人不無道理——沒有這樣的人,就不容易傳遞基於文字而產生或召喚的信念。 孩子為什麼討厭寫作文—— 因為我們從小教孩子作文,多半只教他們應和題目。若培養孩子對許多不見得有用的事物產生好奇、並加意探索,便能引導出樂趣。 文言文是古人的語言,都什麼時代了還學它幹嘛—— 國語文本來就是文白夾雜,使用者隨時都在更動、修補、扭曲、變造我們長遠的交流和溝通工具——包括把「女朋友」說成「女票」、把「甚麼時候」說成「神獸」、把「鼓起勇氣」說成「古瓊氣」、把「中央氣象局」說成「裝嗆局」的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也隨時在增補修繕破壞重組這一個語言體系。我儘管未必習慣或喜歡,但是從來不會去譴責教授先生們一向嗤之以鼻的「火星文」。同樣的道理,對於流傳了千百年而仍舊為人所使用的語言,我也不覺得一定只該被現代人鄙夷、拋棄或遺忘……國語文教育真正的問題不在兩種語(文)體之對立互斥,而在教學實務欠缺融通變化;還不僅是獨立一個科目的教學實務,更牽繫著各科知識能夠被學生理解的根本。 好的國文課本應該是—— 我只能這樣想像著:有朝一日,國文課本的每一課都是一道人生的謎題,從一句俗語、一篇故事、一首詩、一首流行歌曲、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齣戲劇、一棟建築、一套時裝、一宗古董……一幕又一幕的人生風景,提供學生從其中認識、描述並解釋自己的處境。 「作文」原是「練習寫文章」的意思,但隨著教育模式已變成「被動地寫命題式文章,且作為考核之用」,學子沒有熱情,師長也苦惱,但求早早脫離考試制度。 但寫文章不應以考試為目的,也不以成為文學家為目的。文章是表達自己的方式,是國語文修養,是一種溝通管道,好文章能讓我們對人世的理解超越時間。 張大春以其多年與文字為伍的經驗、對現前作文教學環境的觀察,提出見解,也引導讀者體驗寫文章的自由樂趣。

目錄

序 文章自在 第一部分 ◎文章意思 ◎語言美好 ◎寫好玩的 第二部分 ◎命題與離題 .鸚哥與賽鴿 ◎引起動機 .看見八年前的呂佩琳 ◎設問 .作文十問 .我輩的虛榮 ◎八股是猜謎 .我如今才不怕你,我要考你 思君最惹打噴嚏 ◎草蛇灰線 .同里湖一瞥黃昏 ◎用字不妄 .差不多先生傳/胡適 ◎三個「S」 .仙女未曾下凡 ◎公式操作 .除非己莫為 .嵯峨野,自己的愛宕念佛寺 ◎齊克果句法與想像 .想起課室裏的幾張臉 ◎敘事次第 .雁回塔下雁難回 ◎從容 .包龍眼的紙/林今開 ◎強詞奪理——「因為所以」、「如果就會」與「即使仍舊」、「雖然但是」 .文言、白話根本是同一種語文教育 ◎文言啟蒙 燒書略得風雅 ◎文言語感 .一種壯懷能蘊藉,無端絮語織慈悲 ◎將散珠串回 .高陽詩拾零 ◎音節歷落 .川味牛肉與毛毛麵 .于右老的詩法和人格 ◎作對子 .好春好語對門來 ◎興寄 .不可親近之人 ◎疑惑生感動 .青山禪院一題 .詩的發生 ◎意義與對位 .綠繡眼 ◎說事與說教 .分身和酒瓶 ◎堆疊用筆 .失卻國家想像力 ◎連綴句子 .豆油炒千張 .狗/梁實秋 ◎寫東西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遲 .蘋果的名字 ◎率然 .毋相忘 ◎句法調度 .嘟嘟雞 ◎開口便是 .口頭禪四訓 .胡金銓說笑 ◎寓意 .狄元帥不會告訴你 ◎借題發揮 .捫蝨的人 .辨姦論/蘇洵 ◎晃子議論 .全稱詞的陷阱 ◎吹毛求字 .一枚真字動江湖 .百無聊賴之事 ◎改文章 .醬肘子 ◎轉典借喻 .應聲與寄生 .匾/魯迅 ◎論世知人 .老爸老媽/毛尖 .站在峭壁上的老山羊——關於馬哥的一點回憶 跋 李白大惑不解 附錄 你要考甚麼

內文試閱

文章意思
  作為一個現代語詞,「作文」二字就是練習寫文章的意思。   練習是一種手段,必須有目的,而且最好是明確的目的。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不得不寫作文,目的是在升學考試拿高分、進名校。這個目的相當明確,可是人人沒把握,老古人早說了:「不願文章高天下,但願文章中試官。」誰知道批改作文的試官是怎麼看待一篇文章的好壞呢?於是,原本明確的目的變得模糊,練習寫文章多少帶有是運氣的成分,這也是老古人面對考試結果時早就流傳的無奈結論:「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到頭來,關於文章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反而無人聞問,大凡是捨筏登岸、過河拆橋,又是老古人教訓過的話:「先考功名,再做學問。」   面對惶惶不可終日的考生及家長,我總想說: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兩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高分呢?以考試取人才是中國人沿襲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以考試拚機會更是這老制度轉植增生的餘毒,既然不能迴避,只能戮力向前,而且非另闢蹊徑不可。   說得再明白一點:寫文章,不要搞作文。   那麼,請容我就幾個古人的故事來說說這文章的作法。他們是:洪邁、蘇東坡、葛延之。   洪邁是南宋時代的博物學者、文章家,也是一代名臣。他的《夷堅志》、《容齋隨筆》,至今還是文史學者極為重視珍貴材料。相傳他「幼讀書日數千言,一過目輒不忘,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傍行,靡不涉獵。」這段話裏的「稗官虞初」,就是小說雜文——甚至可以看成是與科舉作文無關的娛樂文字了。   這樣一個人,在他的精力才思、知能智慮邁向顛峰的四十五歲左右,擔任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侍讀官,日日在學士院待命,替皇帝草擬詔書。有那麼一天,也不知道是甚麼緣故,要草擬的文告特別多,不斷有上命遞交,自晨過午,已經寫了二十多封詔書。   完工之後,他到學士院的小庭園裏活動一下筋骨,不期然遇見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攀談之下,發現對方出身京師,為世襲老吏,一向在學士院處理庶務,年輕的時候,還曾經見蘇東坡那一代早已作古的知名文士。多年供職下來,如今子孫也承襲了他的職掌,自己已經退休,在院中宿舍清閒養老。   洪邁一聽說老人見過大名鼎鼎的蘇學士,不覺精神一抖擻,把自己一天之內完成二十多封詔書的成績顯擺一通,老人稱讚著說:「學士才思敏速,真不多見。」洪邁還不罷休,忍不住得意地問:「蘇學士想亦不過如此速耳?」他沒有想到,老人的答覆如此:「蘇學士敏速亦不過此,但不曾檢閱書冊。」也就是說:當年蘇東坡寫文章是不翻閱參考書的。這一則筆記最後說:洪邁聽了老人的話之後,為自己的孟浪自喜而慚愧不已。   這故事的教訓,難道是說一個文章寫得好的人,必須腹笥寬廣、博聞強記,把四書五經之語、諸子百家之言,都塞進腦殼,隨用隨取,才足以言文章嗎?看來未必,因為蘇東坡自己說過,文章該怎麼寫,才寫得好。   在先前提到的《容齋隨筆》、以及其他像《梁溪漫志》、《韻語陽秋》、《宋稗類鈔》之類的筆記上,還有一則記載,說的是蘇東坡被一貶再貶,最後被放逐到海南島的儋耳。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的「蘇學士」有一個大粉絲,叫葛延之,是江陰地方人。他聽說蘇東坡遭到流放,便一路追蹤,自鄉縣所在之地,不遠萬里而來到儋耳,和他心目中的偶像盤桓了一個月左右。其間,葛延之向大文豪「請作文之法」。蘇東坡是這樣說的:「你看這儋州地方,不過是幾百戶人家聚居的地方,居民之所須,從市集上都可以取得,可卻不能白拿,必然要用一樣東西去攝來,然後物資才能為己所用。所謂的『一樣東西』,不就是錢嗎?作文也是這樣的——」   接下來,我們看筆記所載,蘇東坡原話是這樣說的:   「天下之事,散在經、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錢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葛延之拜領了教訓,把這話寫在衣帶上。據說,他在那一段居留於儋耳的時日裏親手製作小工藝品作為答謝,那是一頂用龜殻打造的小冠,蘇東坡收下了,還回贈了一首詩,詩是這麼寫的:   南海神龜三千歲,兆葉朋從生慶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鑽七十二。   誰能用爾作小冠,岣嶁耳孫創其制。   今君此去寧復來,欲慰相思時整視。   這首詩不見於《東坡集》,依然可見學士風骨,尤其是「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鑽七十二」,這兩句話——用蘇東坡關於作文先立其意的論述來說——應該就是全篇根柢,他一定看出葛延之苦學實行,然而未必有甚麼才華天分,於是以自己為反諷教材,慨嘆智慮再高,也未必足以保身;有時甚至正因為露才揚己,反而落得百孔千瘡。對於一個憨厚樸實、渴求文采之人而言,這真是深刻的勉勵與祝福了。   文章裏面該有些甚麼意思才作得好?此處之求好,畢竟不是為了求取高分,而高分自然寓焉。好文章是從對於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而體會,恰像是一個逛市集的人打從自己口袋裏掏出來買東西的錢。如何累積逛市集的資本,可能要遠比巴望著他人的口袋實在。

作者資料

張大春

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 《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等。

基本資料

作者:張大春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書系:文學森林 出版日期:2016-04-07 ISBN:9789865824587 城邦書號:A1410061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