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犯罪手法系列2─毒物研究室:250種具有致命效果的經典毒物、植物、藥物和毒品(新版)
-
圖解建築結構入門:一次精通建築結構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應用
-
圖解S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骨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
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世界的電玩之力
-
達賴喇嘛:1990-2024攝影記事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物」,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東西」,這些林林總總、看似平凡的「東西」,細究起來,內裡文章可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分明。蟋蟀和燈燭都是意涵淺白的物,蟋蟀讓人想起威鎮四海的將軍蟲,燈燭勾起人的孤獨與思鄉。時至今日,雖以電燈取代油燈,蠟燭、蟋蟀與人的關係也變疏遠,但人們先前賦予這些景物的特定感情,一旦沈澱為文化傳統,也會物去而情在。
睹物往往扯出一縷時序,思古之幽情乃順勢而下。〈八景賞析〉從賞景的心理、風景的本質以及設計的技巧和表現方式,來賞析八則中外建築與美學案例,讓有限之景與人的無限想像空間結合。
景物與人事難二分,庭院和戲曲乃中國人生活之實況。唐宋文人以景物寄情而築成的庭園,是政治角力的另類戰場;庭園主人一來藉自然治療政壇創傷,二來活化自己在政壇中屹立不搖的鬥志。戲曲的意境是透過「敘述」來創造想像的空間。舞台上一切物質形式的再現都可有可無,戲曲的意境乃在形象之外。
早在繁囂的近代蒞臨東西方城鄉以前,景與物、人情與世故,就是一種際遇,一種理性與感性的選擇。這種人文與自然、技術與藝術共成的天地,呈現在〈上海里弄〉中。本文所導覽的石庫門,代表了近代中國市場製造出來的特殊歷史「物件」。
由此六篇文章的睹物、觸景、說情、思人,願能稍盡景物人事之底蘊。
作者資料
熊秉真
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理學碩士。曾任師範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等校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與「明清研究會」召集人。致力中國歷史上兒童生活與家庭、兩性問題研究經年,發表相關中西論文數十篇。成書者包括《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1995)、《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台北:聯經,1999)、《童年憶往》(台北:麥田,2000)、A Tender Voyage: 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等等,另編有《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讓證據說話:中國篇》(台北:麥田,2001)、《讓證據說話:對話篇》(台北:麥田,2001)。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