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
來去昆蟲旅館住一晚
-
無佮意!(不喜歡!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2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無公平!(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1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小矮人全書Gnomes(特價收藏版)
-
認識世界的第一本書:從天空到海底,超過4000組圖像與詞彙帶孩子探索世界
-
帕可好愛看電影(隨按即聽高音質樂曲,收錄16段音樂,全球暢銷幼兒音樂啟蒙書)
-
你很重要(凱迪克獎繪者克里斯汀.羅賓遜獻給孩子的自信與勇氣之書)
-
我也想當YouTuber:影片創作、個資保護、分辨假訊息,讀故事建立數位素養,養成媒體識讀能力(《我會自己做計畫》同系列作,附贈「一起認識社群媒體」學習單)
-
校外教學到火山(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金鴨子圖畫書獎《校外教學到海底》系列作)
內容簡介
◆適讀年齡:低、中年級讀者、喜愛繪本的成人讀者,有附注音!
一千年的恆久自然
一百年的山河改變
十年的歲月流轉
一年的時光替換
第一部以台灣大自然為主角的繪本,
讓孩子用最美的方式,
深度觀察台灣生命的美麗。
曾經的鴛鴦湖,清晨有鳥群的大合唱,夜晚星空下,傳來陣陣蛙鳴,千年之後,仍保有不變的美好……
曾經的阿里山,一片林木蒼翠,後來,森林火車帶走了老紅檜、千年老樹一棵棵消失……
曾經的清境農場,山青水碧,後來,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清境農場不再清靜……
曾經的埔里茶園,聽不到蟲鳴鳥叫,後來,一場大地震,意外讓茶園生機盎然……
曾經的七家灣溪,是鮭魚迴游旅程的終點,後來,攔砂壩的拆除,讓鮭魚重拾古老的生命軌跡……
曾經的三重埔埤,住了許多鳥類,後來人工填土,加上風災,埤塘變得冷冷清清……
橫跨千年的歲月,走過不同海拔的台灣生態,看人為的力量如何影響大自然,尋找人類與大自然的共存之道,共同創造地球美好未來。
【本書特色】
★栩栩如生、細膩寫實的畫風,生動捕捉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和豐富生命力,絕妙呈現台灣生態之美!
★六種台灣生態,見證從千年至今的變與不變,透過生態的演替,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兼具知識性與藝術性,搭配多種動植物的介紹,帶領孩子認識台灣的獨特生態和珍貴物種!
★附六種動物叫聲,掃QR code,聆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導讀
透過藝術的環保
◎文/楊恩生(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第二、三屆理事長、台師大設計系教授)
身為台灣的大學中唯一「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程」的創建者與執行人,以及「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的理事長;五年以來,我一直在推動「生態繪本」的課程與鼓勵藝術家投入此一創作行列,可惜成效不彰。大學生大多由於年齡、知識與態度等因素,通常只投入一個學期,僅把它當作修課或玩票性質,鮮少有人能連續修課四個學期。藝術家也礙於版稅收入低及投入心血太冗長而興趣缺缺。何況說故事、畫一系列的插圖,既要有創造力,更要有堅強的插畫功力與毅力。坊間充斥的繪本,涉及生態議題的少,而能兼顧科學與藝術的更少。
為了教學,去年十一月求教格林文化的郝廣才先生:
一、台灣有繪本市場與創作空間嗎?
二、台灣的兒童教育有生態繪本的需求嗎?
在兩小時的懇談後,因而衍生出這本《自然之聲》的合作企畫。一開始,想以「千年之樹」的一座原始森林為主題;後來改為《自然之聲》。由台灣南、中、北共挑出六個生態議題,來呈現台灣原野之聲,這件事談何容易?小小一本繪本,談六個海拔不同的生態演替的故事。文字要淺明易懂,不能枯燥;圖又要配合故事,由一千年前,畫至當代。
我挑選的說故事夥伴,是一位生科系大二學生及一位復健諮商研究所的研究生。她們對生態學的傳統知識豐厚,也對兒童創造心理學頗有研究。除了協助我收集文、圖資料外,其中李馨雅更受邀成為文字作者。至於作畫風格,我除了以擅長的水彩為媒材外,主要吸收、學習了深受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大師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 及美國二十世紀懷鄉寫實水彩大師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 1917-2009)影響的澳洲插畫大師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 的風格。
在繪畫的世界裡漂泊了四十年,單幅的水彩畫至少畫了六、七百張,卻發現很難只用單幅畫面說明一項探險活動或故事。繪本卻不同,至少是以十六張跨頁的圖,述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但願繪本《自然之聲》能為台灣的生態保育做出一點貢獻。生態學談的是演化、特有種、滅絕……,而藝術則是創造。透過藝術的環保,正是當前全球所需要的。在退休之前的這五年,也希望我能帶出幾位得我傳承的生態繪本人才。序跋
作者的話:我們能讓地球變得更好!
《自然之聲》訴說一個「不變」以及五個「改變」的故事。
鴛鴦湖因為偏僻、不易到達,所以人為干預少,使得成為「自然保留區」的鴛鴦湖,擁有千年「不變」的美好。
阿里山因為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成為提供木材的林場,造成一百年間阿里山的「改變」:林相改變了、動植物變少了。
清境農場從原本安置退除役官兵,到變成觀光勝地,導致五十年間的「改變」:原本青翠的山頭被各式民宿取代、常見的鳥兒也不再出現。
因為地震路斷之後,讓埔里的茶農發現:沒有農藥,茶樹依然長得很好,而且經過小綠葉蟬吸食汁液,茶葉有了甘甜的蜜香。於是茶農決定不再使用農藥,形成十五年之間的「改變」:從寂靜的茶園變成熱鬧的茶園,也製成對人體無害的有機茶。
攔沙壩的建立,目的是攔阻砂石、減緩淤塞,達到提高水庫壽命、穩定河床的功能。經過幾次颱風、山洪之後,攔沙壩已被砂石填滿,不但失去原本的功能,也讓櫻花鉤吻鮭無法洄游。
雪霸國家公園決定將攔沙壩拆除,成就了五年之間的「改變」:櫻花鉤吻鮭從瀕臨滅絕,到拆壩後洄游到上游產卵,且數量穩定的成長!
濕地的故事,則是在短短一年間的「改變」:從原本候鳥棲息的熱鬧濕地,變成冷冷清清的水塘。
阿里山、清境農場及濕地的改變是難以置信的惋惜、憂傷與孤寂。改變一定是不好的嗎?茶園、七家灣溪的改變,是人類的覺醒,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運用人類的智慧,妥善運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成就了好的改變。
《自然之聲》所要傳達的,是我們的地球需要更多好的改變。而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地球變得更好!作者資料
李馨雅
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並擔任社團法人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理事、方舟生態藝術有限公司繪本專案經理。自小喜愛自然、喜愛繪畫,大學唸的科系雖為復健系,但多活躍於生態保育社團,1997 至2010年擔任雪霸國家公園四期義務解說員。 年幼時曾夢想成為畫家,卻被嚴厲的父親反對,只能將繪畫的夢想悄悄壓在心底;直到2008 年遇見回臺師大任教的楊恩生,才重拾繪畫夢想,並將愛好的自然生態與繪畫結合,嘗試生態藝術的創作。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