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其他宗教相關
聖經與古蘭經:認識猶太教、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第一本書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宗教是心靈的依託,有時為世俗所用,但也可以反過來引導世界。 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認識人類文明歷史,不可不讀。 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真有其人其事嗎? 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如何變成今日基督宗教的《聖經》? 千年來紛爭不斷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對《古蘭經》爭論的依據為何? 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一神教信仰,信仰的是同一個神。千百年來這些宗教深深影響世界各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個人的思想與情感。 宗教使人得到救贖,但宗教對立所引發的衝突,歷史上卻是無日無之。今日各地的紛爭,在政治、經濟等因素之外,無法忽視的是宗教因素。 本書回歸經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清楚介紹三大教經典及其歷史。從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等內容重點,到歷史掌故與經典地位的轉變及詮釋。並解說《聖經》與《古蘭經》的比較,和三大教不同的解讀。最後,並收錄「重新詮釋《古蘭經》」的討論,以面對今日世界的變局。 由此,我們得以對今日文明的重要思想基礎有根本的了解,《聖經》、《古蘭經》從何而來?作者是誰?目的為何?流傳至今產生哪些變化?這些經典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扮演何種角色?彼此之間有何共通點,差異又為何?回歸原典,追溯三教起源與歷史流變。本書試圖回答這些存續已久卻重要的問題。 目前從未有一本書籍,是透過這三大一神信仰的經典與歷史,將其並列討論。距天主教攻打伊斯蘭教徒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已近千年,但《聖經》與《古蘭經》背後的各大宗教,仍舊衝突不斷,不同時代仍舊上演不同類型的十字軍戰役。且二〇一七是宗教改革五百年,就讓我們回歸經典本身,重新認識這三大一神信仰。 【誠心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所所長) 【來自學界的肯定】 本書對導正中文讀者的宗教史觀,無疑是相當好的開端。本書在信仰與學術觀點之間維持平衡,並儘可能忠實且淺白地呈現每一宗教傳統的正統詮釋觀點,作者的寫作功力著實令人讚嘆。 ——蔡源林教授(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國際好評】 這是一位專研宗教史的世界報記者,對三個一神論宗教提出簡潔並且中肯的研究。作者以清晰及簡明的方式,詳細介紹希伯來文聖經,基督徒聖經和古蘭經經文的內容。這部及時的作品,有助於各宗教間的彼此了解,以防止意識形態的無限擴張。 ——圖書筆記周刊 猶太教聖經,基督教聖經和古蘭經的現狀為何?它們的作者是誰?又是如何保存至今?世界報合作的宗教記者塞日.拉菲特,提出這些在深入探索三個一神論宗教之前、初步又不可或缺的重要問題。本書將這些宗教經典循序介紹,藉此展現它們的多樣面貌。 ——十字架日報

內文試閱

3.基督宗教《聖經》的地位和詮釋
  在所有的教會中,《聖經》經文一直以來都是基督宗教信仰的基石,那是理解神的計畫,以及基督徒使命源源不絕、無窮無盡的意義泉源。也因此,《聖經》在基督宗教社團中,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在宗教生活上,都發揮重要的作用。從最初幾個世紀開始,《聖經》就在禮拜儀式和慶典中占據中心位置,事實上,這個傳統早在最初的基督宗教社團就已經開始實施。當時是受到猶太教的禮儀所啟發,因為猶太社團通常會在安息日那天齊聚在猶太會堂中,並會誦讀一段《妥拉》經文,再加上一段評述。   因此,在天主教徒舉行聖餐禮的禮儀(彌撒)時,或是新教、甚至東正教的聖餐禮中,也總是會在會眾前高聲誦讀《聖經》,但彼此之間做法並不一致,例如:天主教的《聖經》誦讀會分成三段:首先由一段《舊約聖經》開始,接著是從新約書信或《使徒行傳》中選取一段,最後由四福音書其中一本的章節作結束;但是,新教的教會在這個返本溯源的儀式之後,伴隨著的是一段講道,內容會依據基督宗教教團現今的情況,為儀式賦予新的意義。聖餐禮儀的舉行,主要依靠的就是堅定的信仰,而這可以回溯到基督宗教傳統信仰的源頭:《聖經》是神對祂的人民所宣說的話語。 受到啟發的經文   基督宗教堅信《聖經》的的確確是神所說的話語,這個信念是築基在對神聖靈感的信心上,亦即《聖經》經文的神聖靈感。如同猶太教對於摩西和先知的律法一般,基督宗教從一開始,就視《新約聖經》的經文為受到啟發的經文,注重耶穌復活之後,聖靈降在使徒身上的作用。公元二世紀末,當時的里昂主教愛任紐,特別強調經由使徒所傳遞的福音書的權威,宣稱「經由聖靈的降臨[……]他們充滿了信心,完全確信自己了知一切,並且擁有所有最完備的知識。」   一些早期被稱為教會之父的偉大基督宗教思想家,甚至更進一步保證《聖經》的神聖權威性,認為《聖經》是由聖靈口述而成。公元六世紀末,教宗額我略一世發出聲明如下:「憑藉著信心,我們相信這本書的作者為聖靈,本書是由祂所寫,由祂口述……。」由此產生基督宗教的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地相信《聖經》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差錯,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有了轉變。   自文藝復興時期起的不少改變,將留待下一段我們探討《聖經》經文真實性的問題時再說。但對於《聖經》是神聖啟示的信念,依然是所有的基督宗教教會的基礎,即使不再逐字逐句、每個句讀都神聖化,但神聖經文依舊神聖。 經文的真實性   導致基督徒重新審視《聖經》經文真實性的兩個事件,第一是現代科學的出現:在哥白尼(一四七三至一五四三)之後,伽利略(一五六四至一六四二)又再一次地證明了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這樣一來使得這些傳承自古代,並且已經藉由《聖經》流傳許久的相反說詞,難以繼續為人所信。隨著時代演進,這樣的困難與日俱增,在生物學家達爾文(一八○九至一八八二)解釋生命進化過程時,對於經文的真實性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並在今日宇宙緣起的「大爆炸」理論中,達到頂點。這個與現代科學的對峙局面,改變了基督徒尋找和理解《聖經》真相的方式,他們繼續尋求《聖經》的真義,但不再把裡面所有的故事都當真。例如《創世記》,除了基督宗教的基本教義派,這個古老的開天闢地的故事,今天已被認為只是一個神話傳說,只是賦予人類歷史意義的故事。但我們不能忘記,對基督徒來說,這個故事依然來自神聖靈感,它指出神在《創世記》中交代了祂創造人類的意義,只是沒有描述製造的過程……。換句話說,《創世記》中的敘述雖不科學,但對信徒而言,它的神聖靈感,確保了它的確傳達的是神學真理,並為世界和人類的存在賦予了意義。而第二個事件的啟動,則引發對《聖經》詮釋的重新解讀。這與上一節結尾提及的文藝復興時期有關,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對古代手稿的研究和比較的趨勢,產生了一個以更科學化處理經文的方法,叫做「歷史批判方法」,他們借助現代科學的幫助(歷史、考古、手稿日期、語言研究、古代敘事方式……),並且特別側重於呈現《聖經》文本產生的歷史進程。   這在基督宗教的範圍裡,引起了新一波的解經學(這個字源自希臘文,意為「解釋」),他們使用這個歷史批判的方法,透過將《聖經》裡的文本放回其產生的時代,以澄清它的意義。讓我們以《馬太福音》中,耶穌對信徒關於法利賽人的危險警告為例,自二十世紀中葉死海古卷的發現後,我們才比較能夠理解,耶穌時代裡猶太教不同團體的多元面向,而它們彼此之間,有時還會就《妥拉》和《先知書》的詮釋激烈爭辯。在此基礎上,歷史批判解經學得以確立兩件事情:其一,即使不完全贊同他們所有的想法,耶穌跟法利賽派是熟悉的。其二,《馬太福音》的寫作時間,是猶太教正圍繞著法利賽派重組時,在此過程中他們拒絕了基督徒。而此緊張關係,導致了基督徒信仰的不穩定,為了加強基督宗教團體的信念,這位或這些《馬太福音》的編撰者,肯定把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的話語放大強化了。而在了解這段時空背景之後,很難讓人相信耶穌真的像《馬太福音》裡所敘述的,曾經「詛咒」過法利賽人。由此產生另一種解讀,將歷史真相與此神聖的譴責並置,從而透過歷史真相來看這個被神聖化的譴責。而這個新的詮釋,在二十世紀平息基督徒與猶太人的關係中也具舉足輕重的份量。 詮釋的權威性   如果《聖經》經文的表達,其真理並不總是那麼明顯,又完全無可爭辯,那麼,有一個問題一定不可避免會被提出,也就是:誰有這個權威來決定《聖經》意義的對錯呢?這個問題跟基督宗教本身一樣的古老,因為正如《使徒行傳》裡所證明的,從一開始就有人提出這個質疑。到了近代,這個問題尤其在新教的宗教改革時,造成最大的反彈,事實上,依據路德的觀點,權威唯獨在《聖經》自身,但也唯有在聖靈的推動下,才可以湧出基督宗教信仰的真理,因為,聖靈既為《聖經》的啟發者,也是《聖經》詮釋的指引。   天主教和東正教教會,也贊同聖靈雙重身分的概念。然而,與新教相反,他們並不認同把《聖經》放在絕對的首要位置,他們認為《聖經》在基督宗教信仰中,仍然是主要的權威沒有錯,但它的詮釋,則需要依據由最初幾個世紀的教會之父所形成的傳統(天主教稱為聖傳)。在天主教來說,這甚至是一個教條,們視《聖經》與傳統,都是由相同且唯一的源頭―神所啟發,並透過聖靈在人類歷史上所行的事蹟之結果。   即使是神聖的啟發,但作者卻還是人類,有著人類的限制。公元一九九三年天主教宗座《聖經》委員會,有一份題為《教會中聖經的詮釋》的文件,就像在這份文件中所做的總結一般:「神的永恆話語具體體現在歷史上的特定時期,在一個社會和文化環境都非常確定的時期,誰渴慕聽到神的話語,就要謙卑地、在祂會讓人察覺到的地方尋找,並且接受必要的人類知識的援助。」總之,一個新的《聖經》詮釋,會被天主教教會當局接受或排斥,端賴它是否保持在由《聖經》和傳統所訂定的固定概念之內,而這個傳統也被認為是基督宗教信仰的神聖寶庫。   這是與新教教會最主要的區別,新教教徒並不一定放棄傳統,至少不放棄最早幾個世紀教會之父的傳統,但他們並不聖化傳統,因此,傳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與《聖經》的權威性相提並論。這個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特別崇尚閱讀《聖經》的新教教會的繁衍與擴散。因此,即使一些主要的新教教會,借助現代知識而更新了對《聖經》的詮釋,新教的基本教義派卻仍願意繼續閱讀《聖經》,並視《聖經》為神的口述,是一字不漏、包括標點符號都被完整抄錄下來的神的口述。如同所有宗教的基本教義派,猶太教、伊斯蘭教,甚至傳統天主教,都在現代科學的作用下,看到了對信仰造成威脅的根源,在他們看來,現代科學動搖了人們對信仰的堅定,帶來懷疑,從而削弱了信仰的根基。 耶穌真的存在過嗎?   今天,沒有任何一位嚴肅的歷史學家,會重新質疑耶穌存在的問題,因為有好幾位大致來說,是非基督徒作家的證詞被保存了下來,其中包括: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死於公元一世紀末(將近公元一○○年),在他的作品《猶太古史》裡,曾經提及耶穌。即使原稿現已遺失,相關的那段文字或許被抄寫員修飾過,但他的引文依然被認為是真實可靠的;還有公元二世紀初期的三位拉丁作家,小普林尼、塔西陀與蘇埃托尼烏斯,他們在寫到早期基督徒崇拜時,也間接的提及「基督」;稍晚,在猶太法典《塔木德》的幾篇敘述中,講到關於最初幾個世紀,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爭議時,也提到了耶穌。 一段「話」,數本著作……   讓我們總結一下這段基督宗教《聖經》和它的歷史。首先是詮釋在基督宗教裡所扮演的基本角色,不要忘了,從一開始的基督宗教文本,也就是《新約聖經》,本身就是來自於雙重詮釋:一、特別在福音書裡可以看到,依據對耶穌復活的信念而對耶穌生平和教導所做的闡釋;其二,是對《舊約聖經》的解釋,早期的基督徒在《舊約聖經》中挖掘關於彌賽亞的論據,以肯定死裡復活的耶穌,就是應許給猶太人民的彌賽亞。   對基督徒來說,要了解《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只能以耶穌的復活作為依據,來彼此對話、互相參照。因此,若以「書本宗教」來介紹基督宗教,會被大部分的基督徒認為太過狹隘,因為跟《古蘭經》相反,《聖經》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整櫃書。而且更根本的是,對於基督徒來說,這些不同的書,只是各以不同的方式證明,唯一的「神的話語」就是耶穌。

延伸內容

◎文/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猶太教、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作為西方三大宗教,都屬於「書的宗教」,因為它們都以某部「經典」作為信仰的根基。用「書」來貫穿這三個宗教、進行介紹與比較,既可以看出三者間某種一脈相承的特質,也可以此為基準凸顯出彼此的核心差異。本書以有限的篇幅處理這麼一個巨大的主題,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亦由此看出作者的企圖和淵博的知識。本書至少有如下幾個優點:      1.論述深入淺出、簡單易讀,適合所有對西方宗教有興趣的讀者,而不只限於三大宗教的信徒。      2.涵蓋層面廣泛,對於各宗教之經典的歷史、內容、主要信念,以及對信仰社群的影響,都有全面性的介紹。      3.作者對各宗教信徒如何理解自身的信仰,有著客觀公允的掌握和陳述。這在宗教比較的作品裡是極為重要的,而且要實踐它殊為不易,本書展現出作者這方面的努力與成果。      4.作者在部分段落進行宗教比較時,謹慎地描述出差異點,表達出各宗教自身的觀點,而未魯莽地進行孰優孰劣、孰真孰假的價值判斷。據此,本書當有助於三大宗教的相互理解、彼此對話,從而可以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尋求共通點。      5.格外值得一看的是,作者整理出各宗教的信仰群體如何解讀其經典的態度與方式,敘述各宗教傳統如何從「經典」走向「詮釋」,也就是說,本書不只是介紹經典本身,也準確地看到:經典總是與某些信仰群體以及他們詮釋經典的歷史一起構成這個宗教的。      6.以前一點為基礎,作者對伊斯蘭教某種僵固經典字句、拒絕詮釋的傾向提出批判,表現出反思的態度。在此,作者對不同宗教、甚至對最新學術成果的開放態度,實值得所有宗教人效法。      綜合上述優點,本書可說是一本從經典切入來理解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的傑出作品,本人願意誠摯推薦。

作者資料

塞日.拉菲特(Serge Lafitte)

獨立記者,專門從事宗教研究。與世界宗教報(世界報集團)長期合作。曾著有: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起源》(2006年)、《什葉派與遜尼派》(2007年,2016年1月再版)等。

基本資料

作者:塞日.拉菲特(Serge Lafitte) 譯者:孫千淨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貓頭鷹書房 出版日期:2017-03-07 ISBN:9789862623237 城邦書號:YK105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