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榮獲鏡週刊2017年度十大好書】
◆獨家收錄:專為中文版新增篇章〈熱情再現——亞洲的古拉格營地〉
你需要的是人際連結,而不是化學藥品。
超過七百萬人次點閱 TED人氣演講作家「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
那聲尖叫,是因為他的痛苦、是救命的吶喊,也是期待與社會連結的回聲……
為什麼人們會上癮,藉由外力維持日常生活,最後卻因此毀了自己?
這樣的故事很熟悉:「男孩十六歲開始吸毒,他街上的朋友全死光了。有些日子他會問,某個朋友到哪裡去了?其實他的心裡早已有了答案。」
然而,我們可以給這名男孩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百年前,美國帶頭反毒,一世紀以來,吸毒人口卻增加。為何懲罰無效?
販毒多是成年人,但起訴的多半是孩子?
真正吸毒的大宗人口是白人,遭起訴的卻大多是黑人?
禁毒政策裡的預算有九成往往用在刑罰與警察,只有一成用來幫助人們戒毒。
3年,3000英哩的追蹤,一名英國記者走訪美國、加拿大、英國、墨西哥、葡萄牙、瑞士、瑞典、烏拉圭,以及越南,他得到了不一樣的成癮故事:大屠殺期間一位存活下來的小孩,長大後他發現了上癮的真正原因;有個毒蟲在溫哥華領導一場革命,幫助毒癮的同伴多活十年;一名葡萄牙醫生帶領全國人民,把大麻到快克的所有毒品做了全面除罪化。
透過訪問瑞士總理、烏拉圭總統、美國黑幫老大、猶太大屠殺倖存者、科學博士、社運團體……本書揭露禁毒的歷史,背後的龐大利益與政治糾葛。如果有人使用毒品沒有任何困擾,那麼,上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如果選擇一種全然不同的策略,會發生什麼事?
毒品不若我們想像的那樣,毒癮亦非我們熟悉的那般,而反毒運動更不是政治人物推銷了百年的那種政策。如果你已經準備就緒,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已在前方等著我們,它不僅碰觸你內心深處最積極的情感,更會讓你充滿生而為人的希望。
【鄭重推薦】
《柯克斯書評》
《出版者週刊》
《衛報》約翰.哈里斯
學者諾姆.杭士基
歌手艾爾頓強
演員羅素.布蘭德
《NO LOGO》作者娜歐米.克萊因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作者葛倫.格林華德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卓孟緯(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督導)
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張淑慧(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
陳亮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科醫師)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好評推薦】
吸毒後的人生會受到什麼待遇、毒品政策在何種背景下制定、幫派以怎樣殘酷的手段壟斷毒品黑市、為何有人認為毒品應該開放……「隔絕毒品」之外,更根源的問題正影響社會與校園。本書以多角度視野,實地走訪世界各國的吸毒者、藥頭、執法人員及倡導者,引入學術研究進行剖析,試圖還原與毒品抗爭的百年歷史與軌跡。書中提及的觀點想法,與自小所受薰陶的理念有所差異,卻正能啟發我們比較國內外不同的毒品防制策略與成效。
——卓孟緯(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督導)
這是本相當精采的書,無論是以故事、歷史,或科普的角度看待它。內容的脈絡深遠扎實,能觸動人心且引發省思。而我對作者如此認真深入田野筆耕也滿懷敬意,那需要的不僅僅是理想與堅持,更需要對人的深切關懷。願這本書能帶給風風雨雨的社會光明與希望。
——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約翰.海利的這本書追蹤訪問了許多成癮者和毒品防治工作者,印證了成癮者過去的創傷經歷,也讓我們省思「向毒品宣戰」的基本論述。……「緝毒、拒毒、戒毒」政策似乎陷入經濟怪圈,逮捕越多藥頭及使用毒品者,新興更多小藥頭、拓展更多新的毒品使用者,而被移送矯治或附命治療者,再犯率高,矯正無效、禁制無功。對應約翰.海利橫跨九國的田野調查,也發現以重刑來威嚇使用毒品者效果有限,而且會落入污名化及邊緣化的負面循環,讓這些使用毒品者及其家庭不敢對外求助,不旦無助於問題處理,反而讓困境更難改變,更限縮其正向改變的機會。
——張淑慧(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
初識約翰.海利,和很多人一樣,是來自那個和感動人心的TED演講「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而今有機會拜讀這本史詩般的巨作,從反毒戰爭的起源與種族主義的繾綣難解談起,在比莉哈樂黛深沉苦澀的歌聲陪伴下,一路穿越了毒品全面合法化的葡萄牙、屍橫遍野毒梟無法無天的墨西哥,終於到了公民運動努力下大麻合法化的加拿大,日夜都在與成癮疾患奮戰的我,腦中不禁浮現許多病人的臉孔——那位和藹可親在菜市場一邊顧孫一邊賣菜的阿公,混亂的生命在美沙酮治療下終於得到平靜;那位總是帶著鴨舌帽帶兒子去公園的好爸爸,不敵K他命成癮,選擇親自結束自己生命;那位被認為是家族恥辱的豪門之女,總一口口啜飲那個琥珀色的威士忌,感嘆著家人沒有看到自己每分每秒都這麼努力!
儘管作者對於成癮物質的部份觀點有待商榷。但有一點是值得你我奮鬥的——不要讓歐美各國反毒戰爭的錯誤,再度複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反毒戰爭的對象,是製造、販賣、唆使毒品使用,賺取暴利卻毀人性命的行為。
從來不是這些深受毒品所苦、被社會孤立,而亟需你我伸出援手的人!
——陳亮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科醫師)
「一部足以推翻嚴酷毒品政策的悲憫人道論述。」
——《柯克斯書評》
「海利完成了一本刺激的混合體——既是一部易讀的反毒戰爭史,亦是一份支持徹底改革的強力例證。」
——《出版者週刊》
「令人屏息……一場迫切的辯論之有力文稿。」
——《衛報》約翰.哈里斯
「論及毒品世界,約翰.海利的非凡新作《追逐尖叫》是我所讀過最好的書本之一。」
——《MSNBC》圖雷
「引人入勝的一本書。」
——《舊金山紀事報》
「驚人的一本書。」
——節目主持人比爾.馬厄
「精采,令人難以釋卷。」
——學者諾姆.杭士基
「讓人目瞪口呆,好看到爆。」
——歌手艾爾頓強
「本書有快克的麻醉快感,卻不傷牙口。毒品辯論終將受到永久的改變。」
——演員羅素.布蘭德
「傑出的新聞工作,扣人心弦的故事。」
——《NO LOGO》作者娜歐米.克萊因
「不公不義的反毒戰爭是當代人最常談論的議題之一,而約翰.海利的書則是完美的解藥。它融合了堅實不破的研究,以及深度人性化的故事,必然引爆一場迫切需要的辯論。」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作者葛倫.格林華德
「驚異、讚嘆、漂亮,真正的創新。」
——作家丹.薩維奇
「一本令人震驚的書……你一定要讀它。」
——《現在就民主!》節目主持人艾米.古德曼
「高明的見地,極具煽動力。」
——《辦公室瘋雲》編劇B.J.諾瓦
「《追逐尖叫》栩栩如生地把反毒戰爭描繪成惡劣迷幻藥的百年之旅,如此的手法已經把反毒戰爭畫上了句點。」
——《毒品(EL NARCO)》作者約安.葛利洛
「約翰.海利寫了一本與眾不同的毒品政策改革書。眾人的研究與推論,俱圍繞在禁毒之諸多弊端的科學事證。但海利卻把它寫成饒富趣味的故事文體,同時加入了人道關懷……《追逐尖叫》是一部美麗的著作:生動、諧趣,而且尖銳。它也是極具說服力的例證,告訴你為何反毒戰爭早就應該終止。」
——前西雅圖警察局長諾曼.史丹浦
「本書是娛樂消遣,亦有傑出的人物傳記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而一切俱融入一項極為複雜而強烈的社會正義要求裡。」
——前洛杉磯警察局副局長史提芬.唐寧
目錄
推薦序 失去之後,「連結」才是正向的開始 卓孟緯
推薦序 生命的苦難,不該是一張標籤 張淑慧
前言
第一部 拉什莫爾山
「如果有人愛著你,信任你,相信你,戒毒就已經夠難了,」她寫道:
「何況我身邊一個人也沒有。」
第一章 黑手黨:起源於美國的毒品戰爭
第二章 日光與懦夫:救命的醫生處方箋
第三章 哈利的槍管:種族與毒品
第四章 誕生禁令的子彈:黑市的力量
第二部 鬼魂
……你只能追打那些最不可能抵抗、異議,或上訴的人們,也就是那些最貧窮、最不受歡迎的族群。在美國,他們就是黑人和西班牙裔,外加一小撮貧窮的白人。你有來自上頭的績效壓力。你要有一定的數量的搜查行動,日復一日,週復一週。所以你就會找弱者下手。
第五章 惡搞之魂:禁令與幫派
第六章 要當哈利不容易:追打無法抵抗的人
第七章 蘑菇:巴爾的摩的毒品戰爭
第三部 天使
「我只想讓你了解,誰才是該戰爭真正的受害者。不是販毒集團,也不是警察,而是夾在兩者之間的人民。」
第八章 不光彩:亞利桑那沙漠的女子鎖鏈隊
第九章 霸子辛普森和華瑞茲的天使:地球上最危險的城市
第十章 瑪莉賽拉的長征:發現法律無效的母親
第四部 神殿
重度上癮的吸毒者,是否可能在他們發現毒品之前就已經受到嚴重傷害?如果毒品的發現僅是他們生命中的餘震,而不是地震的主震,那會如何?
第十一章 悲傷的貓鼬:釋放的片刻
第十二章 終點城市:逃離納粹的孩子
第十三章 蝙蝠俠的不良回憶:老鼠樂園
第五部 和平
舉凡涉及成癮者的事務,他們就會採取安斯林格最先使用的「恐嚇」手法:先是威脅恐嚇,如果成癮者不停下來,就會採用嚴厲的刑罰。依據他在診所的經驗,此舉恰是「讓他們希望繼續吸毒的最好辦法。用手銬、羞辱來對付他們,是讓他們痛恨該系統的最好方法,會讓他們不想變正常。
第十四章 毒癮患者的起義:溫哥華的改革
第十五章 降雪與強化:英國的反毒戰爭
第十六章 七四年精神:葡萄牙的毒品除罪化
第十七章 井裡的人:穆希卡總統的烏托邦
第十八章 正午時分:離開毒品戰爭之路
第十九章 熱情再現:亞洲的古拉格營地
結語 如果你是獨自一人
序跋
毒品戰爭開打近一百年之後,我發現自己竟然身陷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戰場裡。一位住在倫敦北郊的近親再度陷入古柯鹼的谷底,我的前男友則是在倫敦東區結束了海洛因的多年戀情,改抽起快克菸斗。我總是隔著若干距離觀望著,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多年來我自己也大把吞食白白胖胖的嗜睡症藥丸。但我不是嗜睡症患者。我在幾年前讀過,服用它就可以瘋狂連續書寫好幾個星期,完全不需要休息。它很有效,所以我就無法自拔了。
以上的一切對我來說猶如家常便飯。我最早的記憶之一,就是試圖把一位親戚從吸毒的委靡狀態中搖醒,但我沒有成功。從那時起,我就莫名其妙地很關注吸毒者和戒毒者,他們宛如我的族人、我的團隊,以及我的子民。但現在,我第一次懷疑我自己是否也已染上了毒癮。我長時間以毒品支撐的寫作狂熱,唯有在累斃的時候才會停下來,接下來有好幾天都是長眠不醒。有一天早晨我突然發現,過去幾年裡,我的神色應該已經開始如同我當年想要搖醒的那位親戚。
處在上述的情況下,我們的政府以及文化教育早已教會我們如何應對。我們必須戰鬥。每一個人都熟悉這套劇本,它已經深印在我們的潛意識,猶如過馬路時要看正確的方向。我們必須把毒品使用者和上癮者視為罪犯,壓抑他們、羞辱他們,強迫他們停止吸毒。在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它幾乎都是主流觀點。多少年來,我不停公開反對該策略。我在報紙上寫文章,上電視抗議,因為處罰及羞辱毒品使用者只會讓他們變得更糟,而且還會造就大量的社會問題。我建議改用第二種策略:階段性讓毒品合法化,把我們今天用來處罰成癮者的經費改用在同情照護上。
但當我戴著染毒的眼鏡來看心愛的人時,有一小部分的我不免開始懷疑,我所說的是不是全然出自真心。我心裡的聲音就像老越戰電影那位大吼大叫的教育班長,尖聲飆罵著新兵。白痴才會做這種事!丟臉!不停下來就是大笨蛋,一定要找個人來阻止你!你應該受到懲罰。
因此,即使我口頭反對毒品戰爭,我的腦袋還是經常在作戰。不能說我已經分裂成兩個人,只能說我內心的衝突停不下來,因為理性的我終究還是傾向於改革。
多年來,我一直想為沾滿化學藥漬的僵局找尋一條出路。直到某一天早晨,我突然靈光一閃:你自己和心愛的人不過是大畫布上的小污點罷了。如果在原地踏步,只專注於自己的污點形狀,年復一年,你所能了解的永遠不會比現在還多。如果找到某種方法讓你後退一步,一次就看完一整張畫,那又會如何?
我潦草地寫下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的某幾個問題。毒品戰爭為何開戰,為何持續不歇?為何有人使用毒品沒有任何困擾,但其他人不然?上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如果選擇一種全然不同的策略,會發生什麼事?我決意走訪毒品戰爭的最前線來尋找答案。
因此,我把公寓收拾乾淨,剩下的藥丸丟進馬桶沖掉之後就出發了。我知道戰爭的起源在美國,儘管當下的我仍不知它何時開始,亦不知其緣由。我帶了一張該領域的專家名單來到了紐約。現在我才知道,當時沒有訂回程機票是對的,但是第一天的我並不了解。這趟旅程最終讓我跨越了九個國家、旅行了三萬英里,而且歷經了三年的時間。
旅程中,我發現了幾個萬萬也想不到的人物與故事,讓我積在心裡多年的問題終於獲得了解答。有一位在布魯克林販賣快克毒品的變性人想要知道誰殺了他母親。華瑞茲城有一位護士徒步穿越了沙漠來找尋她的女兒。大屠殺期間有一位偷渡送出布達佩斯猶太人區的小孩,長大後他發現了上癮的真正原因。有一位毒蟲在溫哥華領導一場起義。有一位監禁在德州的連續殺人犯。有一位葡萄牙醫生帶領全國人民,把大麻到快克的所有毒品做了全面除罪化。有一位洛杉磯科學家餵貓鼬吃迷幻藥,只為了了解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他們都是我的老師,許許多多的其他人也是。
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事情讓我大感驚訝。現在我終於明白,這個命題有諸多最基本的假設都是錯的。毒品不若我們想像的那樣,毒癮亦非我們所習知的那般,而毒品戰爭更不是政治人物推銷了百年不歇的那種商品。如果你已經準備就緒,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已在前方等著我們去聆聽,它必然讓你充滿了希望。
作者資料
約翰.海利(Johann Hari)
英國記者,生於1979年,200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主修社會學及政治學。他的採訪報導常見於歐美各主要媒體,包括《獨立報》、《紐約時報》、《世界報》、《衛報》、《洛杉磯時報》、《新共和》雜誌、《國家》雜誌等。23歲就獲選「英國記者協會年度記者」(Young Journalist of the Year at the British Press Awards ),兩度獲得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會提名為「年度新聞記者」、獲選為英國報刊獎「年度文化評論員」(Cultural Commentator of the Year at the Comment Awards )等。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