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我有這麼好命?──暇滿人身,成佛道上的有暇及圓滿,你是自由且豐盛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暇滿人身教法的精髓——讓你清楚自己真正潛力 我們的生命遠比自己認為的還更珍貴 看佛法如何帶你真正認識自己、善用今生 ★梭巴仁波切講授最根本與實用的佛法課程—— 我們常是擁有珍貴東西,卻視為理所當然,等失去後才懊悔不已。 你對暇滿人身的瞭解愈多,就愈不會草率浪費暇滿人身的每一刻。 有隻龜住在海裡,每百年浮上海面一次;一個金環浮在海面上,被風浪拍擊,飄浮不定。想像一下,盲龜浮上海面時,脖子不偏不倚穿過金環,發生這種事的機率有多少? 得到暇滿人身就像盲龜穿過金環,機率微乎其微。而你現在身為人,就可能具足暇滿人身。 以大乘佛教觀點,能具足暇滿人身,是極為稀有及珍貴的,是成佛道路上最好的條件。所謂的暇滿人身包括「八有暇」和「十圓滿」。 八種有暇指「我們沒有處於的八種狀態」:沒生為地獄道有情、沒生為餓鬼道有情、沒生為畜生、沒生在長壽天、沒生在無佛出世時代、沒生在邊地、沒生為喑啞愚癡、沒生為外道。 十種圓滿指「十種使人身相當特別的特質」:生而為人、生在有佛教的國家、五根具足、沒做出五無間業、相信佛法、生於有佛出世的時代、生於佛法仍住世的時代、生於有完整佛法的時代、生於有人追隨佛法的時代、具足學佛修行必要條件。 具足八暇讓你自由,具足十圓滿則讓你豐盛。 宗喀巴大師把暇滿人身法類分為三項:暇滿人身的定義、獲得暇滿人身的利益、難以再獲暇滿人身。本書根據此,對何謂暇滿人身的條件一一解釋及舉例說明;進一步指出,在具有這些條件之下修行,會有哪些現前跟究竟的利益;最後並教你如何禪修暇滿人身。 任何行為要是帶著正知及善的動機,就稱為禪修。「禪修」一詞的意思是「讓內心習慣」,毋庸置疑,指的是內心習慣善。所以,就算是目前內心是烏雲密布的階段,要是一直以清淨動機做事,一切行為終將變成清淨法行。懷著菩提心,為了一切有情而洗澡、穿衣、下廚。或許只是吃一小片土司,一旦心懷正確動機,一小口食物也能利益無數有情,全看動機而定。 進入本書,多方面思考今生已得的暇滿人身,實際置身、深切感受,之後才能真正對自己當今身處的環境,油然生起感激。善用成佛道路上的這些好條件,才不枉今生。 [法語摘句] .清楚自己真正潛力,此即暇滿人身教法的精髓。 .不管快樂需要怎麼樣的方式來獲得,一旦仰賴外在方法,永遠會缺少了什麼。 .外在東西不會帶給我們快樂,如同向日葵長自向日葵種子一樣,快樂長自過去善行。 .我們的生命遠比自己認為的還更珍貴。 .沒有受苦的心,就不會有受苦的身。 .布施是指想要給予的意願,而不是實際做出給予的行為。所以要再獲得另一次暇滿人身不需家財萬貫,只需要有樂善好施的心。 .世界是我們創造出來的,由無數事情跟經驗形成。業力形成地球,意即由一切有情內心形成,包括地球上所有動物、人類、聖者。 .要是我們是尋覓無價鑽石的珠寶大盜,晚上黑天摸地,這時突然打下一道閃電,照出路上的鑽石,變黑之前只有一秒能撿起鑽石。要取得生命的精要,就如閃電般短暫的生命裡,撿起鑽石。 .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如法,不可懷著貪心去做,而是要以愛心、慈悲心、智慧來做事;換句話說,不需要大幅改變生活,要改變的是心態。 .思惟死亡,不是刻意把自己嚇到沮喪不已,反而是要喚醒自己,要盡力將原本不善的心轉為善心。 .擁有物質受用,並非朝向快樂的道路,善業才是。 .我們很願意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痛苦,忍受當下比較輕微的痛苦;但我們還沒準備好為了要在來世體會真正的快樂,因而要忍受由捨棄對世間欲樂的貪而出現的困難。 .視「學佛修行」不僅是念祈願文或者禪修坐姿這種意思,而是在於做每件事時懷著什麼樣的心態。 .任何行為要是帶著正知及善的動機,就稱為禪修,不論我們是否稱為禪修。「禪修」一詞的藏文發音為「鞏」,意思是「讓內心習慣」,毋庸置疑,指的是內心習慣善。 .就算是目前內心是烏雲密布的階段,要是一直以清淨動機做事,一切行為終將變成清淨法行。 .究竟的上師指的是我們內在智慧,不過我們僅能透過外在上師,進而延伸到內在上師。 .懷著菩提心,為了一切有情而洗澡、穿衣、下廚。或許只是吃一小片土司,一旦心懷正確動機,一小口食物也能利益無數有情,全看動機而定。 .我們對於這不可思議的暇滿人身的瞭解愈多,就愈不會草率浪費暇滿人身的每一刻。 .愈是感受到今世的珍貴之處,快樂就會愈強烈,正如乞丐欣喜若狂在垃圾堆找到鑽石。

目錄

致謝 前言 一、佛法(Dharma)是什麼? 1.我們必須追隨的道路 (1)什麼是佛法 (2)快樂及痛苦來自內心 2.快樂的內在科學 (1)橫渡輪迴的船筏 二、八暇 1.定義暇滿人身 第一有暇:沒生為地獄道有情 第二有暇:沒生為餓鬼道有情 第三有暇:沒生為畜生 第四有暇:沒生在長壽天 第五有暇:沒生在無佛出世時代 第六有暇:沒生在邊地 第七有暇:沒生為喑啞愚癡 第八有暇:沒生為外道 三、十圓滿 第一圓滿:生而為人 第二圓滿:生在有佛教的國家 第三圓滿:五根具足 第四圓滿:沒做出五無間業 第五圓滿:相信佛法 第六圓滿:生於有佛出世的時代 第七圓滿:生於佛法仍住世的時代 第八圓滿:生於有完整佛法的時代 第九圓滿:生於有人追隨佛法的時代 第十圓滿:具足學佛修行必要條件 觀修八暇十圓滿的目的 四、思考得暇滿人身的殊勝利益 1.暫時利益 (1)得增上身 (2)具隨心所欲的潛力 (3)投生淨土 2.究竟利益 (1)證得涅槃,成阿羅漢 (2)成為菩薩 (3)此世或未來幾世能成佛 3.每一剎那都能具有利益 五、獲得暇滿人身的因素極難成辦 1.此生珍貴,成辦的因難以獲得 (1)不持戒造成難以得暇滿人身 (2)不布施造成難以得暇滿人身 (3)嗔心及其他煩惱造成難以得暇滿人身 (4)邪見造成難以得暇滿人身 2.人身難得的其他譬喻 六、暇滿人身極難獲得 1.今生的幾個稀有之處 (1)人類的演化 (2)相較輪迴其他道,此生是稀有的 (3)相較他人,此生仍是稀有的 2.今生短暫 (1)花在修行的時間極短 (2)如一瞬閃電,轉眼到人生盡頭 (3)隨時可能會死 七、遠離俗事 1.此生無意義的事 (1)世間八法 (2)沒比動物好 (3)浪費過去世、今世、來世 (4)天下第一傻瓜 2.擷取人生精要 (1)遠離俗事 (2)珍貴人身方能圓滿修行道路 八、珍貴人生 1.今生珍貴之處 (1)比如意寶還珍貴 (2)人身的珍貴之處 2.過真正具有意義的人生 (1)戒律及懺罪 3.禪修菩提到次第 (1)菩提心是最好的動機 附錄一 1.禪修暇滿人身 (1)禪修八有暇及十圓滿 (2)禪修八暇十圓滿各點 (3)禪修十圓滿 2.禪修暇滿人身的其他部分 附錄二 1.菩提道次第體驗引導修法教授 (1)生起暇滿證量的禪修指導 詞彙表 參考書目

序跋

前言
     在我著手蒐集本書資料時,當時即將舉行世界盃,對於住在英國的人(或者其他世界盃參賽國)來說,為期一個多月,世上似乎除了足球,其他都不存在。四處可見英國紅白色國旗,散發出濃厚民族自豪,果不其然,沒什麼道理可言。      一年前,我到法國參加喇嘛梭巴仁波切帶的六字大明咒億遍閉關,跟四百位參加者一塊兒,畢生難忘的經驗。要是你曾參加過仁波切帶的多日閉關,就知道會聽很久佛法,睡覺時間很短。      我們一開始都知道,仁波切要大家完成持誦億遍六字大明咒,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有些人因而在「感到某種程度不安」的情況下開始閉關。仁波切在閉關說的開場白別具意義,內容就是本書第一章的開頭,他提到:讓我們感到開心的真正理由,應該是擁有珍貴人身,而不是把球踢進球門。      並不是閉關才算學佛修行,我們做的每件事都能成為佛法(我看不出有哪支足球隊能符合,不過我相信能做得到)。這一切來自清楚自己真正潛力,此即暇滿人身教法的精髓。      一般而言,菩提道次第出現在西方學生面前時,是以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列出各法類,做成如何真正快樂及證悟成佛的指導手冊,各個法類都同等重要。看看西藏傳統典籍怎麼劃分也很有幫助,這一點可能是對的。      宗喀巴大師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及往後跟隨宗喀巴大師架構的造論者,提到建立傳承、上師(lama)的重要性、修持軌裡之後,主要劃分兩大部分:第一珍惜暇滿人身,第二善用暇滿人身。由此,我們就能明白,整個修行道路的關鍵處,在於對暇滿人身有所認識,並珍惜暇滿人身。就如喇嘛梭巴仁波切說過,暇滿人身是開啟瞭解佛法大門的鑰匙。      我認為這一點對西方弟子特別真切,因為我們最大的魔障之一,就是低自我價值或低自尊。西方人的生活,在過得相當舒適、很多支持的生活之中,同時又競爭激烈、目標導向,讓我們感到無法勝任,甚至覺得自己無用。我們忙得團團轉,以致於失去了為何忙碌的重點。暇滿人身這教法是一通喚醒我們的來電,藉由這些教法,能看到自己目前處在多麼獨特的狀態,擁有多麼卓越的潛力。真正清楚這一點的時候,就有動力真正讓內心進步,這就是其餘道次第法類的目的。      參加喇嘛梭巴仁波切在柯槃寺帶的一個月禪修課程的弟子們,相當早期就意識到,完整記錄耶喜喇嘛及喇嘛梭巴仁波切開示的重要性。幾十年下來,已經彙整了將近兩千場的開示,有從一晚到整整三個月閉關的開示。當喇嘛梭巴仁波切在一九九六年成立耶喜喇嘛智庫時,這彙整便正式化了。      二〇〇七年,「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傳承出版」計畫上路,這個計畫使得喇嘛梭巴仁波切對於菩提道次第的所有開示都能找得到,計畫目的是從所有的開示紀錄中,摘錄菩提道次第的個別法類內容,接著彙整、編輯及出版成一系列書籍。直到現在,耶喜喇嘛智庫大致上出版了已編輯過的完整課程內容,本系列叢書完整呈現仁波切開示菩提道次第的各種法類。      本書《我有這麼好命?》就是依這種方式進行,先盡可能蒐集仁波切提到暇滿人身的開示,將內容分門別類,接著參考帕繃喀仁波切著作《掌中解脫》科判,喇嘛梭巴仁波切在其早期課程就是依《掌中解脫》架構。仁波切每年在加德滿都柯槃寺一個月,我從道次第課程所說的各種開示當中,設計出範本,然後蒐集智庫裡關於仁波切提到暇滿人身的所有開示,再加進範本。      接著進入全文編輯階段,我試著保有仁波切隨意、經驗式的風格,包含許多軼事,大部分像是譬喻的佛教公案,他說法時經常提到軼事及公案。      我們先準確校對逐字稿,接著再編輯文稿,所以我們有信心,本書內容是仁波切如實的教導。錯誤及不清楚之處,全是編輯的責任。本書內容來自仁波切多次在不同時間對不同聽眾的教導,儘管我已經努力避免重複,但不可避免地,仍有些內容彼此相互對應,希望重複內容帶加強效果,而非單調乏味。      仁波切在引述經論時,這些內容應該視為一段話,而不是逐字翻譯。當他引用一部經論,我只以英文列出經論名稱,除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外,因為這部論的藏文名稱(Lam-rim Chen-mo)比長長的英文名稱更廣為人知。在引用經論其梵文或藏文名稱上,請翻閱參考書目。      總的來說,本書擷取仁波切在世界各地超過一百四十場以上的開示 ,有很多人參與這項工作,共投入多少小時呢?參與這書製作的人數又有多少位呢?我沒辦法一一細數名字,實在太多人了。我能做的是,對於付出甚多的每個人致上深切謝意。      最重要的一點,我打從心底深處感恩喇嘛梭巴仁波切,由於他的啟發才有這一切,這些殊勝的佛學是來自仁波切。對我而言,他就是活生生的典範。人具足悲心及智慧時,做出的事是多麼地不同,任何事都有可能成辦。祈願從製作本書的任何微小資糧,迴向仁波切長壽健康、聖願實現。      寫於英國 巴斯      二〇一三年三月

內文試閱

一 佛法(Dharma)是什麼?    我們一定要跟隨的道路
    一般人都會對奇奇怪怪的事感到興奮。我最近看到有群人要把球踢進掛在兩根柱子中間的網子,成千上萬觀眾歡呼喝采,雙手高舉,同時電視機前有數百萬位觀眾正在收看。每個人興奮到無法自己,其實呢,他們臉上表情扭曲到我根本分辨不出是極度快樂或痛苦至極。世界盃似乎對很多人來說茲事體大,但「你的」國家踢贏「我的」國家時,也引起痛苦、嫉妒、憤怒、憎恨。      另一方面,僅僅生而為人,這一點才是值得感到振奮、快樂的真正原因。如果我們真的清楚生而為人其中一丁點價值,比起那些高興到跳起來,歡呼大叫的球迷,我們更有一百萬倍理由這麼做。每一天、每一秒,都應該打從內心感到極為歡喜能擁有這麼珍貴的資產,讓我們有機會做任何想做的事,以此人身,可以達成任何想要的目標,能自利利他。      人在運動領域或各種事情上都想追求卓越,不管做什麼都要當龍頭。但奧運奪牌、登頂艾弗列斯峰(聖母峰),一般人視為偉大成就的這些事情,其實真的沒什麼,因為我們要是沒在今生辦到,過去世也做過這類事無數次了,這種成就當然沒讓我們過得更快樂。      事實上,我們在無數過去世,體驗各種享受無數次了。現在想像不到自己過去生曾享受過的欲樂程度,沒有任何一種快樂或經驗我們不曾體驗過。我們曾投生到天道,那裡完全沒有明顯的苦,也曾獲證甚深止的殊勝力量,就如帕繃喀大師(Pabongka Dechen Nyingpo)講解〈三主要道〉有提到,就算有人在耳旁擊大鼓,我們仍文風不動。我們甚至也曾有過相當高的神通力,例如能飛上天的能力,沒有一項神通力我們不曾經歷過,這類事情之所以看起來很特別,是因為我們還不明白前後世的道理,因此沒有覺察到,無始以來在過去世已一再重複過了。      在尼泊爾柯槃寺(Kopan Monastery)舉行的禪修(meditation)課程,早期第一批學員參加的理由各有不同,當時有很多位嬉皮參加,他們也讀過一些書,像是《西藏度亡經》或《第三隻眼》,書裡提到可以從禪修獲得神奇力量,例如騰空飛起。其實能飛沒什麼特別,世上有千萬億隻鳥也會飛,會飛這項能力,難道是鳥得到快樂的祕訣嗎?有些學員則是對星球旅行或身體發出光環有興趣,螢火蟲閃閃發光,我們難道真的想變成牠們那樣嗎?      事實上,儘管最厲害的神奇力量聽起來十分驚人,也不過是世俗成就,長遠來看沒什麼重要性,這些沒辦法擔保我們能獲得真正的快樂,也不能幫我們解脫(liberation)。我們現在就被困在這種不滿足的循環,世俗成就沒辦法消除煩惱(delusions),連減輕煩惱都談不上,而唯一能夠毀壞我們的痛苦,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就是消除煩惱。      沒有任何一件輪迴(samsara)事情能持久,這是輪迴事情的真正本質,我為了要達成輪迴之事,必須歷經辛苦,但擁有輪迴之樂一小段時間後,它們又消失無蹤影了,再度留下不滿足的自己。此外,想追求今生世俗享受的動機下,達成這種本質的事情,正如我們將看到,這是屬於不善動機以及未來受苦的因。      當然,有許多成員之所以來柯槃寺,因為他們發現,西方社會所提供的快樂,在某種程度上是虛幻的。即便住紐約這類大都會的人,看穿物質進步這回事,發現光是物質進步仍不夠,即便每年持續進步,人卻沒有逐年更快樂。      一項新發明解決了某個問題,隨即出現更多待解決的問題。社會變得愈複雜時,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會愈複雜。這些學員看到社會在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所欠缺,參加早期柯槃寺課程的人,不滿意社會仰賴外在方式去解決內在問題,他們直覺,一定有更深入、更具意義的方式來獲得快樂。光是踏出這一步,就是很睿智的行動,它開啟了通往內在平靜的大門。外頭是個瘋狂、充滿迷惑的世界,但他們找到了指向美麗公園的大門。      就在此刻,有此珍貴人身,便具足順緣,能超越外在混亂,因為擁有佛法,就能明白什麼是苦、如何離苦,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還有如何得到快樂。      「佛法」指任何能帶領我們朝向快樂、遠離痛苦的內容,只要能摧毀痛苦的根本——煩惱及業(karma),就是佛法。佛法這條路一定要走,不論是否自認為佛弟子,只有出離苦因,例如貪心,培養悲心(compassion),對於實相本質有正確的瞭解,自己才能真正得到解脫,而這部分才是我們該努力去擁有的新體驗,而非擁有飛行神通。解脫才是我們在過去未曾辦到的。      能讓我們得以解脫的內容就是佛法,不過一般所謂的佛法,常被認為是佛陀給予的開示。據說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佛(Shakyamuni Buddha),在兩千六百年之前成佛後至涅槃之間,四十年來傳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開演了不可思議的教法,藏傳佛教將佛法分門別類成一系統,使其更易修學及實證,這一系統就是道次第(lam-rim)。      於此要增長的三個主要方面,包括:脫離輪迴,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sentient being)在利他動機下而成就佛果的菩提心(bodhicitta),還有瞭解空性(emptiness)的正空見。這些內容以次第性的安排,從一開始需要善知識(virtuous friend),到最後成佛當下所需要的最微細心。道次第包含了帶領我們往究竟成佛這一條道路上需要的種種一切。      事實上,我能信心十足地說,佛法精髓是道次第。當偉大的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從印度那爛陀大學(Nalanda)到西藏,尊者將一切佛陀教法濃縮為有次第性的道路,沒有遺漏任何教法。自此之後,西藏師長像是宗喀巴大師寫了道次第的釋論,研讀這些釋論就能理解道次第如何呈現佛法整體樣貌。      以做奶油來相較,牛奶富營養,而奶油是牛奶的精華製品,牛奶可做成其他東西,但奶油仍是究竟的精要。偉大的佛學家及瑜伽士(yogi),例如宗喀巴大師,以自身經驗來弘揚不可思議的教法,他們所擁有的學識及瞭解之深,我們連揣測都沒辦法。他們能從甚深的理解淬取精要,也就是奶油,並清楚地指出我們從現有起點開始,一直通往成佛的必經道路。      光是當下,我們就擁有不可思議的自由,也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及閒暇,而且也有興趣聽聞佛法。我認為要是你們對此有些許探究,會發現這是真實不虛的。      關於暇滿人身(perfect human rebirth),傳統上會解釋八有暇及十圓滿(eight freedoms and ten richnesses),這些教法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有多麼幸運,還有我們目前處在這種狀態多麼地希有。就在此刻,我們握有達成目標的方法,有辦法產生圓滿快樂的原因,可不能浪費此珍貴良機,這一點非常重要。      沒有學習道次第的話,難以珍惜現在這麼希罕的機會,也難以善用人身。或許我們試著去禪修,也會祈願,或研讀佛經(sutra),或甚至自稱佛教徒,但要是缺少了道次第這麼好的底子,會難以發現到,不光學佛修行有多麼重要,而且沒有其他重要的事了,學佛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首先,應當明白,沒有佛法等於完全沒有快樂可言,沒有絲毫快樂。能帶給有情快樂的就是佛法。今天我們感受到任何微小的快樂,都是直接來自過去善業(virtue),而善業指的就是佛法,不論是布施、慈愛、安忍或者正見;未來會感受到的快樂,也端賴現在造的善業,這也是佛法。      要過有意義的人生,就得要做有意義的行為,意思是:清楚自己現在有這麼寶貴的機會是多麼幸運,決定不虛擲人生,這會讓我們生起心力,能走在眼前漫漫長路的主因即此。修行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旅程,我們需要培養出許多本事,就像是遠征考察隊需要多位掮夫。由於我們之前從未成功過;也因為這是一場個人心靈之旅,路途有許多障礙、阻礙,因此會困難重重。要從痛苦獲得徹底的自由、解脫及成佛,我們要消滅所有自造的內心阻礙(相較之下,毀了地球還比較容易)。      不過,這是一場我們必須踏上的壯旅,道次第是地圖,帶我們直通捷徑,不會迷失方向,這地圖起先是瞭解「暇滿人身」。所以,旅程一開始,對於什麼是暇滿人身,要有非常清楚的瞭解,明白暇滿人身相當難得又脆弱,以及依著暇滿人身帶來殊勝利益,先有這些認識非常好。      傳統上,像是宗喀巴大師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帕繃喀大師著作《掌中解脫》,提到傳承可直接追溯至釋迦牟尼佛,闡述道次第的殊勝傳承上師,以及上師的重要性。在這些內容之後,道次第主要分二大部分:      一、 說服自己要取得暇滿人身精要。      二、 以實際方法取得暇滿人身精要。      整個成佛道路的其他部分就是關於實際方法,所以你就可看到,這些豐富的教導當中,暇滿人身教法最為核心,亦是基礎。      我想在本書解釋第一部分,也就是瞭解何謂暇滿人身,以及為何暇滿人身如此重要。宗喀巴大師及帕繃喀大師的著作,在暇滿人身的開示分成三部分:      一、 以八暇十圓滿定義暇滿人身。      二、 暇滿人身具有的廣大利益。      三、 難以再獲得暇滿人身。      再者,像宗喀巴大師及帕繃喀大師等等諸多上師,在其廣大道次第著作一開始,會有一部分是期勉弟子善用暇滿人身,本書基本上也依照此架構。

作者資料

喇嘛梭巴仁波切

1945年出生於尼泊爾。1956年至1959年期間在西藏學習,接著逃離中國的壓迫,在印度繼續學習和修行。他在印度遇到耶喜喇嘛(Lama Yeshe,1935-1984)。1969年,兩位喇嘛開始在尼泊爾柯槃寺弘法,1974年起在世界各地弘法。1975年,他們成立了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FPMT)佛教團體。耶喜喇嘛在1984年圓寂後,仁波切承繼了FPMT的精神導師,在其無比的領導下,FPMT持續蓬勃發展,目前全球40個國家約有160間佛法中心、各項計畫以及服務,包括佛法中心、閉關中心、臨終關懷中心、醫療中心、圓滿教育、翻譯人才培訓課程、出版社、寺院等。

耶喜喇嘛智庫.波士頓

FPMT在台中心官方網站 www.fpmt.tw

戈登.麥克杜格爾/原著(Gordon McDougall)

1986年在香港首次接觸藏傳佛教,曾擔任兩年FPMT香港中心——大乘佛學會(Cham-Tse Ling)會長。2001年統籌倫敦蔣揚佛法中心的弘法課程,發展出佛教基礎思惟的校園課程及函授課程。他也在歐洲及印度帶領菩提道次第。2008年便擔任耶喜喇嘛智庫(Lama Yeshe Wisdom Archieve)全職編輯,負責出版FPMT傳承計畫及編輯此一系列書籍。

基本資料

作者:喇嘛梭巴仁波切耶喜喇嘛智庫.波士頓戈登.麥克杜格爾/原著(Gordon McDougall) 譯者:張春惠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Open mind系列 出版日期:2017-12-05 ISBN:9789864773664 城邦書號:BU750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