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好優雅(改版)
- 作者: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3-24
- 定價:330元
- 優惠價:9折 297元
-
書虫VIP價:281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6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瑞士哲學家阿密爾說:「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老年是歲月賦予的禮物。在人生中這個意義深邃的階段,我們準備好伸展自己、超越自己,盡情探索老的自由、老的璀璨,活出生命的優雅巔峰。
我們並不是年年變老,而是每天變新。
放下變老的恐懼,發現好好老下去的美!
老年是一段集大成的豐美歲月,蘊積了大半生的經驗與睿智,不但能審視盤點過往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時刻,還能繼續夢想與學習,探索人生七十的嶄新開始。
「變老」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親筆勾勒自身的老年樣貌:老得優雅還是老得恐懼?老得熱情活力還是老得惆悵怨懟?
思想、情緒和態度決定我們如何書寫老年篇章,決定我們以什麼樣的心靈深度展開這個新的階段,讓自我綻放。
作者以優美流暢之筆,書寫老年階段的收穫與任務,引領我們重新體會這個別具意義的生命歷程,讓「老」成為一種「新」。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是寫給關心父母的人,是寫給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同時,也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許皓宜(作家、心理諮商師)
番紅花(作家)
樂茞軍(薇薇夫人)(作家)
簡媜(作家)
目錄
序 老年的最高境界 /樂茝軍(作家)
推薦文 尋找老化的答案與喜悅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推薦文 「老去」的生命任務 /許皓宜(作家、心理諮商師)
推薦文 新鮮、溫暖的生命之秋 /番紅花(作家)
這本書一共有四十二篇短文,除了 〈卷首語:生命的目的〉及〈卷尾語:薄暮時分〉之外,包含了以下主題:
遺憾 意義 恐懼 年齡歧視 喜悅
權威 質變 新 成就 可能性
調適 圓滿 神祕 關係 講故事
放下 學習 宗教 自由 成功r
時間 智慧 悲傷 夢 限制
獨處 生產力 記憶 未來 不老
即刻 懷舊 靈性 寂寞 原諒
伸出援手 當下 體悟 信念 遺贈
序跋
卷首語
生命的目的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剛收到退休人協會寄來的第一封郵件的那些人,他們明知自己年輕而健康,十分訝異怎麼會收到那封郵件。
不過,這本書同樣是寫給那些關心父母的人,他們關心父母可能會碰到的上年紀的問題。也是寫給那些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
最後,這本書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不論實際年齡是多少,有一天他們呆住了,發現自己究竟沒能逃脫老。這些人已經老得超過了自己想像中可能會活到的年紀。如今四周的小毛頭稱他們為「資深者」或「前輩」或「上一輩的」,甚至「老人」,儘管在同輩之間,他們不覺得自己跟一年前有絲毫不同。當然,除了年紀的明顯跡象不算之外。而到頭來,後者決定了一切。
沒有錯,他們老了,而且一天天變得更老。至少在日曆上看來如此。不過他們心裡明白,自己正從生命的一點走向另一點,就算緊緊抓著這一端不肯鬆手,也沒法阻擋自己滑向另一端。而他們不曉得這件事該怎麼看。這輩子所知道的一切好事、一切成就,就此告終嗎?該向大限低頭,接受老來的疲憊困頓嗎?或者,這不過是開啓全新的生命的一個起點?自己只是暫時迷失了目的?還是,生命的目的要到現在才浮現?既然我們當中不少人走下工作崗位後的歲月,很可能不會少於堅守崗位的時光,那麼當然該想想這些歲月藴含著什麼,要求什麼,會提供什麼。不過,關鍵是到時候我們知不知道要去找的是什麼。
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搞不好是由我來寫還太年輕。畢竟,我只有七十歲。為了取信於大家,我在此申明,我要保留九十歲時的修訂權。
然而此刻我要寫的是,面對沒有未來事業藍圖的人生,是什麼感覺。
我要寫的是,這輩子一直跟我一起生活的長輩給我的觀察,他們晚年的歲月充滿生命力,儘管年齡早就超過多數人認為「有生產力」的階段。
我要寫的是,人類在最後一個成長階段如何轉型、怎麼活出生命的巔峰。
老年學家說,我們的社會有三個「老年」階段。老青年期,從六十五到七十四歲;老壯年期,七十五到八十四歲;以及老老年期,八十五歲以上。三個階段具有若干共同點,而每一階段又各有特殊議題。
高齡期跟人生初期(出生到二十一歲)不同,向來沒什麼人著墨。事實上,老年學做為一門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層面來研究老化的科學,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展開。在那以前,任何關於年紀的研究都集中在延長青春或逆轉老化的效應。然而,老年學至今仍然缺少精神層面的體察,而老年期卻是人生中有足夠資源對生命的本質和意義予以長期評估的唯一階段。
我要寫的生命,超乎生理的層面,向心靈的成長延伸。其實,隨著生命的生理層面削弱,通常心靈層面會增進。但是,我不會寫隨年紀而出現的生理變化,儘管後者並非小事,衝擊也大。我要寫的是,應付這些挑戰的心理和精神姿態,才能真正決定我們從前一個階段成長到下一個階段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不會寫死亡本身。死亡和年紀不是同義詞。死亡能隨時降臨。年紀則只有真正有福的人能有。我要寫的當然還包括,怎麼樣才可以稱為自覺地、清晰地認識我們正在向大限逼近。
我要寫你,寫我,寫這段時光對我們的過往歲月與將來時光有什麼意義。未來的日子長得很。
唯有了解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的人,才能得到這份禮物。身處晚年的人,並非人人了解或歡迎這份禮物。這本書寫的是,擁抱這段幸運辰光並克服其沈重負擔的大業。這正是晚年的心靈任務。
這段生命很特殊——可能是生命中最特殊的一段。不過,伴隨而來的是整個一輩子的恐懼和希望。想好好過這段歲月,需要抬頭挺胸、生氣勃勃地正視每一個恐懼和希望。生命不在年紀,不在我們能巴結上多少年的壽命。生命在於年紀增長,在於活出每一段人生階段所特有的價值。像佛斯特(E. M. Forster)寫的:「我們必須願意鬆手放開我們的計畫人生,才能進入正等著歡迎我們的人生。」內文試閱
質變
美國作家樂舒兒(Meridel Le Sueur)寫道:「我煥發歲月的丰采。」她這句話讓我們頓了一下,使我們思考,喚我們去擔任裁判。
真相是,老人常有兩類——酸苦的和寧靜的。酸苦的人很氣這個世界,因為自己不再是世界的運轉者、控制者、擁有者、年輕者。他們要世上所有人去求他們、憐憫他們、聽命於他們、追著他們的一顰一笑不放。
寧靜的人則終日在經緯縱橫的臉龐上掛著柔和的微笑——一個受到全世界歡迎的符號——代表了風度翩翩進入晚年的真義。他們要求我們不斷成長,隨著年華老去而更加活出自我。當活到九六歲的樂舒兒寫道「我煥發歲月的丰采」,她寫的就是這種人。丰采。不是油彩。不是面具。丰采!這些男女的眼界更寬,聽別人說話更有經驗,自己說起話來腦筋更明白。他們是擁有心靈的人。
時尚雜誌、瘦身雜誌對於當今七十歲的人該是什麼樣子,有明確的看法。「七十歲」意味著運動器械和國際標準舞課程。今天七十歲的人會散步、打保齡球、游泳、騎車。他們釣魚、打高爾夫、參加合唱團、玩牌。他們瘦削,充滿生命,頭腦清楚,身體健康。他們散發活力和熱情。他們去大家都想去的地方,見大家都想見的人,做大家都想做的事,事事幹得有勁,格調又高。他們抗拒已經累積的歲數,一路高唱凱歌進入燦爛的黃昏。
是沒錯,有不少人至少在某個程度上做到了這樣。在我們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代人像富裕的西方人一樣活得這麼久或這麼好。生命從來不曾像現在這樣一副永遠不會結束的樣子。
同時,另有一個身體的現實正在演變。要是不戴眼鏡看電話簿,我們得瞇起眼睛,所以我們在藥局買老花眼鏡。我們把電視的旋鈕轉得比向來的音量都大聲。我們發現自己開始注意染髮的廣告。還有,雖然每天都會走一點路,但是跟幾年前相比,我們不再走得那麼遠——而且走得絕對沒那麼快。
生命中已經出現了不招即來的決定性變化。現在回不了頭了——我們很明白。當然,我們默不吭聲。我們緊緊地把它揣在懷裡,好像抱著一個灰暗的大祕密。可是,我們心中很明白。在內裡深處,我們明白現在有個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已經遭到質變。
不過,隨年齡而至的最根本的質變,遠遠超過身體上的安適,超出能否照常打十八洞高爾夫,它是生命的全盤改觀,跟星期三的橋牌或每個禮拜輪流造訪自己所屬的俱樂部無關。
老化的歷程有個重要部分就是:習慣自己的年老。要成為有活力的老人,部分在於自己首先要學會接受老就是老,是個新而奇妙的人生階段(儘管是個不同的階段)。我們也得承認,在這個以年輕為核心價值的時代中成為老人,即使在我們自己心目中,年紀也是一件需要隱藏而非公開慶祝的事。
「我嗎?」我們說,「七十歲了?不可能。」話中夾帶的羞慚,呼之欲出。這句話鑽進我們的內在,警鐘在心中敲響。我們開始憂慮,自己的生命怎麼幾乎到了盡頭,而我們此刻才剛開始了解生命、享受生命、愛上生命。我們滿懷對年紀的懼意,而要是我們信服了老年是人生的某種障礙,那就會錯失生命中一個意義深邃的階段。
問題是,我們這個現代世界替衰老這件事所做的準備,似乎完全集中在選購防皺紋面霜、加入健身俱樂部上面——而實情是,如今必須質變的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而是我們怎麼看生命。老年是我們跟自己和解的時刻。我們開始觀看自己的內心。我們開始在心靈中、而非肉體上找到力量。
如何看待自我,會隨著生命的不同階段而改變。這不是從頭到尾一條直線的經驗,衝擊最大的自我定義出現在中年。那個時候我們都得到或大或小的某種權力,即使沒本事的話,光靠年資也夠格掌權了。我們發現自己成為某個部分群體的負責人:也許要管教子女,也許工作上有管理職責,也許家庭地位提高,也許在團體中的位階上升。我們的時代來臨了。
可是,似乎突然間,就跟我在不知不覺中抵達人生高峰一樣,我現在同樣在不知不覺中被解除了職務。權責和管控,不再能當成自我定義。我必須在自己身上找出可在周遭世界中替自己定位的任何東西。我使別人喜歡跟我在一起;我關心他人;我已經開始為更深遠、更豐厚、更重要的事情而活,程度勝於以往任何時刻。現在的我是安全警衛,是公眾利益的看守者,是社會正義的發聲者,是伴侶。我眼中的自己,開始不同了。我開始發現,在很多方面,我比以前所有的生命時刻都重要得多。
我看到的世界,也開始不同了。世界是寶貴的,值得探索的,讓人享受的。夕陽沙灘上的一晚,足抵我曾參加的所有雞尾酒會的總和。
其他人在我眼中,也開始不同了。他們的質變跟我自己的不相上下。我不再視他們為一個個角色。他們現在是人了,是個體——不是問題,不是「關係」,不是估算我自身價值的量尺。而我的價值完全繫於自身,繫於我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是怎樣的人。
我也發現,我生活中不能打折扣的要求,數目開始急遽下降。現在我對於上帝的本質是什麼,不再那麼教條。對於一件事是否是嚴重的天譴,我不像以往那麼確定。最重要的是,我很樂於將決定權交給上帝,祂的本質現在似乎慈悲得多了——而我本身也開始比較慈悲。
終於,我現在看生命,也開始有新的眼光。以前,我以為生命就像一場爭奪金錢和地位和物質的大賽。現在,我認為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開始了解,它跟擁有多少無關——而跟有得夠不夠有關。我開始明白,生命的悲劇是,有太多人有的太少,以致他們連維生的需要都無法滿足。我開始了解,這裡出了個問題。我自己的生命裡,得到的幫助多得超過需要。而其他那些人呢?我對他們現在有什麼責任呢?
這一刻才是最終的完全質變。我已經成就了圓滿的自我——不過在此之前,不能不先放下自我的外在化裝,如頭銜,如特權,如符號,如種種大於自己的象徵——其實它們也都小於自己。
◎這段歲月的包袱在於,我有可能被失去的一切所掩埋,而察覺不到我所得到的一切。
這段歲月的福賜在於,自我終於質變,終於成為我這一生不斷想活出的自我——在不喜衰老的這個世界裡,它是一方寧靜的綠洲,是生命的真正高峰。
作者資料
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
定居美國賓州,是國際知名的作家及演說家,致力於推廣公理正義、性別平等和全球和平。著作超過五十部,獲十四次天主教媒體協會圖書獎。 齊諦斯特在賓州大學取得傳播學博士學位,該校並完整典藏其著作。 齊諦斯特寫這本書時只有七十歲,為了取信於大家,她要保留九十歲時的修訂權。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