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left
right
  • 庫存 = 2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 作者:洪蘭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1-21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9折 360元
  • 書虫VIP價:340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沒有壓力的人生,是個沒有意義的人生。 快樂是自己去找的,拿不到好牌也沒關係。 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在這個眼花繚亂的年代,面對數位狂潮、資訊超載,每個人的精神和時間都不夠用。但是,到底哪些事情,才是最珍貴、最值得我們投入心力的呢? 洪蘭教授從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和生命科學的專業研究出發,涵蓋生活、親子、思辨和素養等層面,提出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迷思,讓大家在面對紛亂、似是而非的資訊時,能用有科學依據的理性態度來一一來檢視,找到人生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 正向思考是謀定而後動, 不是一廂情願—— ◤人生要先甘後苦,還是先苦後樂? ◤聰明人知道何時出手,有智慧的人才知道何時放下。 ◤正向思考的訓練,可以抑制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保護免疫系統。 ◤對既成的事實不要去後悔,因為悔恨對健康有害。 ◤聰明藥到底有沒有效?真的會讓人「變聰明」嗎? ◤人當然希望活得長,但也要活得快樂才值得。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 ◤答應別人的事,哪怕不睡也一定要做到。 ◤與其用珠寶增光,不如充實自己,曖曖內含光才是真價值。 ◤誠信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人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放手讓孩子出去外面磨練一下吧!人只有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

目錄

自序 寧可做了後悔,不要後悔沒做 ◤◤關於生活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改變情緒,愈活愈快樂 想做出好決定?多看看祖先智慧 不景氣,如何做到不降價又賣更好? 「先苦後甘」還是「先甘後苦」? 同桌共食分享生活,好處多多 探索工作的意義 好習慣有多威?幫你省一萬小時 無心栽的柳,也能成蔭 物以類聚,不要小看朋友的影響 剪報帶來樂趣與智慧 物質缺乏不是問題,心態才是 保持運動習慣,死神才找不到你 食物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 皺紋是見證曾經有過的笑容 吃對、睡飽、多動,讓記憶力更好 奉公守法,使命必達 遠離失智,五種營養素不可少 說得愈多,其實愈無知? 轉念,讓你更快樂 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沒事多唱歌,竟能健身又健腦 ◤◤關於親子 態度決定孩子的一生 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情緒控制,幾歲教最有效? 零缺點的孩子為何一無是處? 受傷的不只身體,虐童禍延三代 一本好書可以打開孩子的心靈 獎勵和懲罰是塑造行為的方法 讓孩子學會主動思考,親近大自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教孩子learning how to learn 面對未來,孩子需要基本功與邏輯思考力 自製玩具更能增進親子感情 錯誤觀念會耽誤孩子的一生 因材施教,父母親人生的智慧 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父母大聲吼叫,只會使孩子更恐懼 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補救教學只能上國英數? 親子共讀,可以改變孩子行為 家暴虐童頻傳,根本原因是經濟 重視教育的國家才有前途 豬是被罵出來的 人生的大智慧該如何教呢? ◤◤關於思辨 獨立思考的能力 乾淨的空氣,比選票更重要 亂世用重典?攻心才是上策 權不能勝天 我們會是第二個哥倫布嗎? 領導者無遠見,國家腦力不會強 笑話填空,測你是幾年級生 對現況的無助正是奮起的契機 老有所終,讓人民活得安心 演習視同作戰?原因是…… 政客吹牛皮,為何總有人信? 人貴自重,國家也是 你是「純種」或「雜種」,有意義嗎? 不會讀書不代表「沒有用」 只要透明,汙垢就無所藏 做自己的主人 教育中的愛與榜樣 睡眠不足與「積勞病故」 沒有軍人,哪有國家? 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用大數據預防自殺 一個無知決策,造成終身傷害 ◤◤關於素養 做人大道理都藏在古書裡 教育少了品格,書念再好也沒用 價值來自內涵 誠信崩解,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中國古文的妙處,外國人也知道 文化的精神是築橋,不是築牆 感恩與吃苦  多閱讀、多體驗,使大腦活化 只有感動才能帶來改變 從閱讀與體驗,學習察言觀色 正向思考是謀定而後動,不是一廂情願 找到意義,才能學會珍惜 情緒的教導要及早 教育就在生活中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人生一定不完美,但可選擇不受苦 你可以不要發脾氣 失禮不能當率真! 少說一個字竟殺生又飛錯國 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站在前人肩膀上看世界 讓文化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典範存在的必要

序跋

寧可做了後悔,不要後悔沒做
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寫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對光陰其實沒有感覺,尤其那時連「梭」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寫上這句話,作文至少會有「乙」。匆匆過了一甲子,現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卻感覺這句話還不夠真實,因為箭和梭是看得見的實體,而光陰從指縫中流失卻是無聲無息,完全沒有痕跡便不見了。 我父親曾提醒我們要愛惜光陰,他說人即使活到一百歲,也不過才一千二百個月而己,叫我們想想自己已經過掉多少個月,還剩多少個月可以用?當他把光陰變成可以看得見的日曆時,我們就悚然而驚了。因為我們都有撕日曆的經驗,厚厚一本日曆掛在牆上,轉眼就剩背後的紙板了。 曾有人問我講話快、走路快,是天生的嗎?現在想想,應該是後天的,因為感到自己去日無多,想把握時間多做一點事,才會盡量想快。我也不喜歡不守時的人,因為等待的時間本來可以拿來做有益的事。因此,當編輯把這本書定名為《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時,我直覺地感到題目很好。 的確,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呢?這個答案依時代背景、人生觀、生活環境而有所不同。在台灣貧窮的年代,很多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便是把孩子拉拔長大。孩子就是希望,長大就可以分擔農事、家事、國事、天下事,所以多子多孫多福。 後來台灣富裕一點了,父母就希望孩子學業好,上大學,光耀門楣,而且功課好,才能考上好學校,才能進好公司,才能住進好的養老院。在我念大學的五十年代,很多父母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把孩子送到美國去留學,在那邊賺美金。我們也不負父母所望,在美國成家立業,寄美金回來孝養父母。但是慢慢時代變了,台灣錢淹腳目,大家不再稀罕美金了,這時人生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活得有品味、有意義、有尊嚴,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 遺憾的是,經濟繁榮、社會富足後,人類的劣根性也逐漸浮現,社會變得笑貧不笑娼,很多人的眼裡只看得見權勢、貪腐帶來的享受,而看不見公平、正義的社會理想,更不要說隨處可見的是非不分、指鹿為馬了。 回想一九九二年,我剛回台灣,坐自強號去嘉義中正大學報到時,看到稻田裡不時冒出大大的看板,上面畫著身著越南傳統服裝的女生,旁邊還寫著新娘名字和手機號碼,讓我大為驚訝。等到我住進民雄鄉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門大生意,後來為了做老人的記憶實驗,走訪農村時,看到更多對外配不公平的對待。才發現,在台灣表面的繁榮底下,仍然藏著很多黑暗面。 我看到外配的孩子在學校受歧視,過得很辛苦,但是城裡的孩子過得也不輕鬆,因為要補習。當我所教的大學生(他們應該算是人生勝利組了)只想著畢業後賺大錢,卻對知識的追求沒興趣,對人生也不抱希望——我知道這個社會病了。 當我到台北的陽明大學教書後,一直有人來找我為他們的右腦開發班、腦力開發班背書。我深感知識不夠,就不能做批判性的思考;不能判斷是非,自然就無法去改正它;不能改正,也就不會有創新。也就是說,知識、批判性思考和創新其實是有連帶關係的,而台灣要跟得上國際潮流,創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當《天下》雜誌的殷發行人來邀我寫專欄時,我一方面忐忑不安,擔心自己非中文系畢業,文字不夠好,一方面又很高興有機會把所知所學用出去。 當時,我父親還在,他說,寧可做了後悔,不要後悔沒做。我就大膽接了專欄的工作,從一九九九年一路寫到二○一九年,這二十年來,每個月寫十篇專欄,寫專欄比寫作文難,因為沒有題目,無法「借題發揮」。我常在家中走來走去,不知寫什麼題目好,但是秉承父訓,我一定做到準時交稿,再怎麼生病都會爬起來寫,二十年來沒有落過一篇。父親若還在,應該會覺得欣慰,因為父親辦《刑事法雜誌》時,常碰到邀稿不能準時進來,自己要跳下去寫稿的事。每次他都會告誡我們,答應的事哪怕不睡覺也一定要做到。 這本書是專欄集結的第三十二本,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親,感謝他們當年不顧祖母強烈的反對,讓我上了學,念了書。 二○一九年十二月於台北

內文試閱

◤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個已經在大學教書的學生回學校來找我,充滿挫折的問:老師,人性是愚昧的嗎?為什麼人們寧可相信八卦的無稽之談,卻不肯相信科學的證據? 原來她的同事替孩子報了松果體開發課程的名,上完六次課後,發現孩子的記憶、注意力和學習狀態並沒改變,也沒有開天眼,更沒有用摸的就能認字,白白繳了七萬九千二百元的學費。覺得受騙了,就來找她,詢問什麼是松果體,次數多了讓她不勝其煩。 她問:老師,為什麼父母的錢這麼好騙?他們連上網去查一下松果體是什麼都沒有,就掏錢報名?這六堂課是我一個月的薪水,如果八萬元就可以開天眼,這價格豈不太便宜了?我們的教育究竟在教什麼?知識份子應該要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的慎思明辨到哪裡去了?為什麼隨便就被人騙去? 看到她激動的樣子,我只能苦笑,台灣騙子特多,天天都有人被騙,我有朋友被騙怕了,搬回美國去了。這究竟是我們太天真善良還是我們的教育不到位? 針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台灣有很多匪夷所思,完全沒有科學證據的大腦開發課。三十年前榮總神經內科主任胡漢華醫生曾站出來說明沒有右腦開發、沒有皮紋測腦紋、沒有只用一○%的大腦……等等迷思,但是開發大腦的補習班依舊生意昌隆。 我自己每次演講都從大腦結構和功能來說明兩個腦半球如果沒有把中間的胝胼體剪開,是一致對外處理訊息的,不可能有左腦的人或右腦的人(我曾碰過某博士很得意的說他是右腦人,我當場很想問他,那你的左腦廢了嗎?)。我們在成長時的教育課程忽略了大腦的教育。其實既然人都有個大腦,何不教些正確的大腦知識,避免父母因無知而被騙? 我不能想像到現在還有人相信我們只用到一○%的大腦這個迷思。大腦是整個身體用掉最多能量的器官,雖然只有三磅,占體重的二%,卻用到二○%的身體能源。因為大腦的資源不夠,我們六○%的行為是習慣化的行為,以節省能源。它是台語說的「生吃都不夠,怎可能拿去晒乾?」的最好例子。 當然也沒有左腦人和右腦人,人類同時使用兩側大腦處理所有的認知功能,左腦和右腦的區別是訊息一開始進來時,左腦對語言、右腦對情緒和空間有優先處理權而已。訊息在千分之二秒後,馬上就被整合,然後統一,一致對外。 至於腦大等於聰明,腦體積與智商之間的相關只有○・三四,即只有一二%的智商可以歸因到腦的體積。腦最大者為俄國的屠格涅夫,二○一二克;最小是非洲pygmy的黑人,愛因斯坦的腦只有一二三○克(一般人是一三五○克),而一九二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佛朗士(Anatole France)的腦才一○一七克,比屠格涅夫整整小了一半,但是他拿到諾貝爾獎。可見聰不聰明是看神經的連接,不是頭大不大。 ◤讓孩子學會主動思考,親近大自然 為什麼要給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選擇權是最基本的人權。納粹在屠殺猶太人時,曾經把他們的名字都拿掉,但是有一樣東西納粹還是拿不掉,就是人有選擇態度的自由。著名作家、納粹倖存者弗蘭克(Viktor Frankl)說,即使一無所有,你仍然可以選擇自己要做個紳士或淑女。 一歲前的嬰兒,如果給他兩個玩具,他會兩個都要;一歲以後,他們會選擇一個,而不像之前兩個都要,因為大腦額葉開始成熟,他們慢慢有主見,不再受人左右了。所以每個孩子都希望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那怕發呆、做白日夢都好。但是大人為了怕孩子將來輸人,便要他們盡量學習,替他們把時間排得滿滿的,表面上好像每一分鐘都在學習,其實徒勞無功,神經只有主動時才會連接,被動學習沒有用。所以青春要留白,大腦需要時間去思考、去消化、去歸類。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是有神經學上的證據的。 有個實驗是呈現一個字單給學生看,看完請他們默寫,結果發現,如果呈現的速度過快,他們只來得及看,來不及想,回憶的效果較差,如果拉長呈現時間,使他們有機會去思考前字和後字之間的關係,學習效果就好很多。 另一個實驗,是在同一地方背一個生字連續十次和在十個不同的地方背這個生字一次,雖然背的次數一樣,但後者的效果好很多,因為記憶需要時間去把生字和回憶(刺激和反應)連接起來。所以填鴨是無效的學習。 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最大的壞處是養成依賴性。孩子變成叫一下動一下,不叫就不動,失去主動性。達文西說:就如強迫餵食,身體不能吸收,強迫學習也沒有功效。很多小學老師都觀察到,提早受教的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成績很好,因為都學過了,但是到四年級時,成績開始下降,因為四年級的教學開始注重主動思考,而他們只會坐在那兒等待老師吩咐。因此,把孩子時間安排得太緊,不但花了大錢,反而害了孩子。 父母可以把不去上補習班的時間用來陪伴孩子閱讀,因為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而增進閱讀能力只有大量閱讀一途,沒有其他捷徑。神經迴路必須持續活化,神經纖維外面包的髓鞘才會變厚,電流傳遞的速度才會快,閱讀的能力才會增進。 剩下的時間可以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美國的孩子一週至少有二個小時在戶外,因為陽光對維他命D的形成很重要。維他命D的受體在大腦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中到處可見,表示維他命D跟大腦的運作有關, 如果缺乏維他命D,會影響大腦中多巴胺和血清胺的濃度,這兩者都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演化使大腦對新奇、會動的東西特別注意,在大自然中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是大量活化的,他們的眼睛會快速將視網膜上的光點送回視覺皮質處理;同時,儲存記憶的地方也會活化起來,將新訊息與已儲存的舊訊息相比較,大腦在學習。辨識能力需從經驗中得來,一個會察言觀色的孩子,他的人際關係會比較好。 在顏色知覺(colorperception)上,綠色是撫慰的顏色,紅色是警戒色,大自然的青山綠水會使孩子的心胸寬大,不再為小事發脾氣,同時,大自然的寧靜與美,會陶冶孩子的心靈,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種美育是金不換的。 如同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的,二十歲以前的雅典公民,只要學習音樂和體育就夠了,音樂陶冶性情,體育增強體魄。 父母若想要孩子快樂、健康,不要把他鎖在教室中,讓他去戶外親近大自然,不但性情變好,身體也強健了,這是一石二鳥呢!

作者資料

洪蘭

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返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六十四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系列十本(遠流出版),《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三十五本書。

基本資料

作者:洪蘭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50+好好 出版日期:2020-01-21 ISBN:9789864799213 城邦書號:A150094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